?
采薇
一
采薇,最早见之于《诗经》,它是《小雅.鹿鸣之什》中的一篇,是一篇戍卒返乡诗,写的是守边战士抵御外族,保卫国疆,思乡、返乡的情感故事。全文是: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读《采薇》诗,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最后一段。应该说,这一段是《诗经》名句中最出彩的一段。它把自然景物与人物的心情恰到好处地融合起来了:当年,“我”从军去戍边,杨柳随风飘动,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当“我”在边塞服兵役期满要还乡时,却气候严酷,雨雪霏霏,心中有说不出的凄寒,千里还乡路,行得缓慢,一路饥寒交迫,悲伤的心情,有谁知道?
诗的“杨柳依依”“雨雪霏霏”成了后代文人写景抒情常常引用的句子。甚至有人把自己的名字也写上“依依”“霏霏”字样,可见得这词已刻骨铭心了。
.
二
采薇,是宋代李唐的一幅人物画的名字《采薇》。
图中石壁上有题款两行;“河阳李唐画伯夷,叔齐”,大约是李唐晚年作品。本幅图上有明人项元汴、清人吴荣光等收藏印多方。靖康二年,金人灭掉了北宋,不仅活捉了徽、钦二帝,还俘获了一大批包括宫廷画家在内的能工巧匠,其中就有这幅《采薇图》
李唐的《采薇》,记载着一个历史故事:
商朝末年,孤竹国的国君决定立次子叔齐为继承人。国君去世后,叔齐坚持要把王位让给长兄伯夷,伯夷坚持不受,说他不能违背父命。为了让弟弟叔齐从容继位,伯夷悄然逃走。得知此讯后,叔齐也义无反颐地放弃了王位,随兄而去。多年后,二人投奔西伯侯姬昌。恰值姬昌去世,他的儿子号称武王,正在积极准备进兵讨伐商纣。二人立刻赶到武王马前制止。但武王未听,夺取了政权后,天下改称为“周”。伯夷、叔齐深以为耻,决心不再吃从周朝土地上收获的粮食,于是隐居到首阳山(今山西永济县境),靠着采掘些野菜度日,最后饿死在山里。
李唐以此为题为画,就是对那些苟且偷安、舰颜事敌的北宋臣子们的辛辣讽刺。
.
.三
采薇,是一则现实生活记录。
春风轻拂,绿草萌生,桃花初谢,小树林里的“毛儿头”(紫萁贯众的嫩苗)等不及了,争着窜出了地面。
这“毛儿头”就是“薇菜”,有人说它是蕨的嫩芽,其实,它是贯众的嫩芽。这嫩芽挨着地面的是紫红的茎,上部是卷曲的新叶,也是紫色的,整体看,紫色的柄,扁圆的缨,就像小孩爱吃的把儿糖。
阳历四五月,薇菜刚窜出地面,有时一片挨着一片的。村姑,采薇菜的村姑,提着竹篓,弯下小蛮腰,一会儿就会采满一小篓子。
回家了,把新鲜的薇菜放到开水锅里淖一下,再捞起来,放到冷水桶里漂两个小时,让稍微有点涩味的紫水全泡出来了,再挤干水分,这时就可以把怏怏的薇菜盘成小圈,放在簸箕上,拿到太阳下晒了。
晒干了的薇菜,自家下火锅,那是没话说的,味是那样的鲜美,口感是那样的滑嫩,若是加了香油制成冷盘,那也刺激味蕾,感觉好吃。
薇菜,是出口创汇的一种名菜,据说东赢那边特别喜欢吃薇菜,我们这边的村民们于是就把这野地里长的野物采回来,稍微加一下工,就可以卖到那边去赚钱了。
春季里,姑娘们采薇,是一项既好玩,又实际的挣钱的活。
怪不得采薇有那么长久的历史渊源。
(https://www.mangg.com/id36452/1938198.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mangg.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an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