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玄幻奇幻 > 清朝那些年 > 第十五章 数风流人物

?

  天命五年(1620)三月,大金五大臣之一的费英东结束了他戎马倥偬的一生,终年五十七岁。努尔哈赤痛哭流涕,亲自为费英东守灵。

  伴君如伴虎,人类史上最危险的职业莫过于成为帝王身边的股肱之臣。在多数人的意识里,封建帝王都是喜欢恩将仇报的,所谓的股肱之臣只不过是帝王们夺取天下的工具,一旦天下到手,帝王们就会立刻变脸,毫不留情的将股肱之臣踢到一边,更甚者痛下杀手,一一清除。

  中国封建社会2132年,总共出了494(包括死后被追封的)位帝王,摸着良心说,没干过上述事情的还真不多。像大家都熟悉的明太祖朱元璋,更是将帝王的这一特性发挥得淋漓尽致,若是进行排行,朱元璋同志定是以绝对的优势胜出,轻松位居榜首。

  努尔哈赤自25岁起兵到他建立大金,用时整整33年,其间可以说起的比鸡早,睡的比狗晚,呕心沥血,拼死累活,几次三番都差点丢了性命,打江山难,努尔哈赤付出的太多了,他有资格享受辉煌。

  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纵使努尔哈赤再生猛,他也不可能凭一己之力打下江山,在走向辉煌的路上少不了能人志士的挺立相助。对待这些人,努尔哈赤是发自肺腑的感激,尽力压制着那颗蠢蠢欲动的帝王心,努尔哈赤给予了功臣们应有的待遇。

  五大臣

  公元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城建立大金政权,任命额亦都、费英东、扈尔汉、安费扬古、何和礼为理政五大臣,位居群臣之首。

  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追随努尔哈赤共谋大业的人有不少,贡献最大的当属五大臣。额亦都

  额亦都出身在长白山英锷峪的一个有钱家庭,属于富二代的那种。在不出意外的情况下,他走的应该是坐享其成的人生路线,继承爹妈财产,学会挥霍即可。不过额亦都的运气还是差了些,在他还是小屁孩的时候所谓的意外就出现了。可能是炫富的缘故,额亦都的父母得罪了一大批人。人的忍耐是有限度的,得罪一次好说话,得罪两次勉强忍下,要是得罪N次,可就不好说了,或破口大骂或抡拳暴打,亦或是提刀狂砍。额亦都的父母比较倒霉,得罪N此的对象正好是一个喜欢走极端路线的人,所以他们被给予了狂砍的待遇,就这样,额亦都成了孤儿。

  爹娘被人杀了,额亦都既痛心又愤恨,他发誓要报仇雪恨,于是杀人成了额亦都的第一个梦想。十三岁的那年,额亦都实现了他的第一个梦想,亲手砍下了仇人的头颅,为自己的父母报了仇。

  虽然不用承担法律责任,但毕竟是头一遭杀人,慌乱避不可免,在报完仇后,额亦都当即开溜,头也不回的跑了。之后,额亦都就来到了嘉木湖寨,这个使他人生发生转折的地方。

  明万历八年(1580),在李成梁身边待了三年之久的努尔哈赤终于得到解放,回家的过程中,努尔哈赤路过嘉木湖寨,遇见了额亦都。由于共同话题较多,努尔哈赤和额亦都相当聊得来,慢慢地就聊出了感情(兄弟之情),努尔哈赤很欣赏额亦都的胆识和人品,额亦都很佩服努尔哈赤的胸襟和抱负,于是乎,努尔哈赤收下了额亦都做小弟,额亦都认了努尔哈赤做大哥。从此,额亦都便跟着努尔哈赤南征北战,出生入死,几乎每一场战役都有他的身影,多次获得“巴图鲁(勇士)”的称号,成为努尔哈赤打拼天下的得力战将!

  到努尔哈赤建立大金,战功卓著的额亦都被任命为理政大臣,主管军事,基本就是国家元老级的人物,地位之高,不亚于努尔哈赤的几个儿子。

  另外,额亦都还有一个名气较高的儿子,他就是康熙初年的四大辅臣之一的遏必隆。(到时自会介绍)

  费英东

  费英东和努尔哈赤一样,也是出身在官宦家庭。他的父亲是苏完部的首领,虽说名气不怎么高,但也算得一方诸侯,在经济、军事、政治等许多方面都有一定实力。公元1588年,努尔哈赤统一了大部分建州女真,剩下的要么是时机不到,要么就是努尔哈赤懒得出手,想通过威慑的方法,让他们自己主动归顺。

  苏完部属于第二类情况,费英东和他的父亲都比较识时务,在这一年,他们便率部众五百户投奔了努尔哈赤。

  掌握核心资源很重要,对于女真人来说骑射就是核心资源。投奔努尔哈赤的人可以排上好几里地,若是随便谁都能得到重用的话,只能说明努尔哈赤的脑子有问题。虽说费英东有个不错的老爸,但他并非是屁都不会的啃老族,吃饭的本事他还是学了点的,不巧正好掌握了所谓的核心资源。

  费英东善于射箭,集聚了“快、准、恨”的特点,再加之他的性格(忠厚)又比较符合做小弟的标准,所以在投奔努尔哈赤后,他很快就受到了重用,从此费英东的三个字便频繁地出现在功劳簿上,努尔哈赤称赞他为“万人敌”。

  费英东是五大臣中去世最早的,死后追封不断(一直到雍正时期),公元1636年,皇太极又让费英东配享太庙,享受王侯级的待遇。不得不说,在对待开国功臣方面,努尔哈赤和他的后世子孙的确够意思了。

  何和礼

  就出身而言,五大臣中最高的当属何和礼。同费英东一样,何和礼归顺努尔哈赤也是出于识时务,但不同的是,二者存在档次之分。若费英东是小诸侯、其归顺属于二等级,那么何和礼就是大BOSS、其归顺应属于一等级。而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差距,根本原因就在于两人不同的家庭背jing。

  费英东出身在苏完部,说好听点,苏完部有一定实力,说直接一些,其实就是屁大点的弹丸之地。再看何和礼,出身在建州五部之一的董鄂部,且董鄂部曾一度是建州各大部落中的最强者,既能打又有钱,完全可以排在老牌资本家的行列。

  此外,何和礼归顺努尔哈赤时的身份也要比费英东高出一截。费英东顶多算苏完部的少东家,而何和礼直接就是董鄂部的掌门人,如此,两人受到的待遇自然会有不同。

  何和礼26岁接替兄长成为董鄂部的首领,奋发图强的他致力于董鄂部的发展,兢兢业业,董鄂部的实力因此得到空前提升。

  明万历十六年(1588),已基本统一建州女真的努尔哈赤有意和平解决董鄂部的问题(统一董鄂部),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努尔哈赤需要同时任董鄂部首领的何和礼接洽,所以在他前往哈达迎亲时便叫上了何和礼。

  一来努尔哈赤比较能忽悠,二来何和礼也极其向往着建功立业,所以接洽一次性成功,不久后,何和礼便率领董鄂部上万的军民投奔了努尔哈赤。

  何和礼归顺后,本就兵强马壮的努尔哈赤实力再次得到提升。努尔哈赤喜得一塌糊涂,当即任命何和礼为一等大臣,并且将他视为掌上明珠的大女儿东果(只有11岁)嫁给了何和礼。

  面对优厚的待遇,何和礼感动的是一把鼻涕一把泪,他认定了努尔哈赤这位主公,誓死效忠。对此,努尔哈赤相当满意,他要的正是这个效果。

  之后嘛,还是老套路,何和礼的军事能力不赖,在努尔哈赤完成霸业的道路上屡立战功,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努尔哈赤又是赐号,又是封爵,到最后,何和礼就成了理政五大臣之一。

  安费扬古

  安费扬古追随努尔哈赤的时间相当早,具体是何时,史书上也没有确切记载,只说是“少事太祖”。按年龄推断,安费扬古和努尔哈赤差不多大(都出生在公元1559年),倘若真是“少事太祖”的话,他应该在十五六岁的时候就跟随努尔哈赤了,比额亦都还要早,如此,安费扬古算是五大臣中资历最老的了。

  安费扬古出身在建州女真的一个小部落,名为瑚济寨(第五章有提到),他的父亲应该是这个部落的首领。由于瑚济寨不算太大,安费扬古的父亲名义上是“万”人推崇的堂堂部落首领,实则就跟村主任差不多,日子过得相当凑合。后来,安费扬古的父亲着实混不下去了,四下里找寻出路,不经意间在茫茫的人海中发现了极具潜力的努尔哈赤,于是乎,安费扬古爷俩就投奔了还不太发达的努尔哈赤。

  公元1583年努尔哈赤以“为祖、父报仇”的名义起兵,由于穷得咣当响,努尔哈赤只率领着区区30多人,规模上还不如一些保安队,别说打仗了,拉出去打群架都显得够呛。然而事实往往都出乎人们的预料,努尔哈赤率领的这支保安队不仅能打仗,而且攻无不克,可怕的战斗力令对手闻风丧胆。其中,安费扬古和额亦都两人更是无人能敌,可以说没有他俩,努尔哈赤的事业就很难起步,所以努尔哈赤是打心底里感激安费扬古和额亦都,将两人视为同生死的好兄弟。

  安费扬古打了一辈子的仗,参与了统一女真几乎所有的战役,在成为理政大臣后,他同额亦都一起主管军事。

  扈尔汉

  扈尔汉是五大臣中年龄最小的,其他几位多是50后和60后,而扈尔汉是70后,在那个不提倡晚婚晚育的年代,扈尔汉基本就是额亦都四人儿子辈的。也正是年龄小的缘故,扈尔汉在政治的撮合下“有幸”成为了努尔哈赤的养子。

  扈尔汉跟费英东的经历比较相似,两人都是出身在小部落的官N代,后来出于识时务和追求建功立业,便跟随老爸于公元1588年归顺了财大气粗的努尔哈赤,从此踏上了一条通往荣耀的道路。

  扈尔汉追随努尔哈赤的时间相对晚一些,他参与的主要是努尔哈赤统一海西女真、东海(野人)女真及反明的一些大型战役,在对明的战役中表现尤为出色,官至一等总兵。在成为理政大臣后,扈尔汉主管扈从,类似于御林军总管,地位之高同样不容小觑。

  四大贝勒

  一直以来,中国人对四这个数字都情有独钟,在一些事物特有的划分或称谓上四经常是首选,它叫着上口,听着顺耳,在中国,四无疑是宠儿。都不用翻词典,带四的词随便都能说一箩筐,譬如四大美女、四大才子、四大花旦、四大天王、甚至四大名捕??????太多了,没个几天几夜还真列举不完。

  跟大多数的封建帝王一样,努尔哈赤有不少儿子,记得没错的话共有16人。由于投胎投得好,这16人很幸运地拥有了一位不错的老爸,不仅吃喝不愁,而且凡是表现凑合的大多都被封侯列相,从此悠哉一辈子。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儿子多了,做爹的同样也会面临此等问题,出于多方面的考虑,努尔哈赤需要在众多的儿子中选出几位拿得出手的,在一些重大的活动上好让别人瞧瞧,让他们情不自禁的发出“有其父必有其子”的赞叹,于是在政治和私情的相伴下,四大贝勒就诞生了。

  公元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建立大金,任命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为四大贝勒,参与国政的管理。

  代善

  代善在家排行老二,母亲是努尔哈赤的第一位妻子佟佳氏(哈哈纳扎青),他出生的比较赶巧,很有纪念意义,正好是努尔哈赤起兵的那一年,

  孩童时代,代善的生活中除了学习还是学习,学习文化知识、学习弓马骑射,学习??????这是他不得不做的,也是他极度渴望的,因为他要对得住爹!

  公元1599年,准备已久、期盼已久的代善终于迎来了出头表现的机会,16岁的他参与了征讨哈达、辉发、叶赫的多场战役,凭着年轻人的冲劲,代善作战勇猛,不畏艰辛,杀红了眼拦都拦不住,多次立下战功,得到努尔哈赤的高度赞赏,不久,便被封为贝勒。

  褚英是代善一母同胞的兄弟,但两人不怎么合得来,褚英被杀,少不了代善的掺合。在褚英死后,努尔哈赤最大的儿子就属代善了,后来代善在许多重大的战役(比如萨尔浒之战)又屡立战功,所以他很轻松地成了继承努尔哈赤汗位的第一人选。

  不过代善还是随了他的大哥,性格上同样存在很大缺陷,最后,到嘴的鸭子只能飞了。

  天命五年(1620),准备迁居萨尔浒城的努尔哈赤下令给各旗贝勒,让他们按照指示修建住宅。

  代善按照指示规规矩矩的修建了一座很是豪华的住宅,他想这应该就是最体面的了。然而青出于蓝胜一蓝、一代更比一代强,不久代善发现其实自己想多了,他的大儿子岳托(后面会有介绍)才是最体面的那个人,于是代善开始不择手段,他要跟儿子抢房子。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抢房事件还未平息,代善家里又出了“虐童”事件,这回轮到了二儿子硕托(岳托的同母兄弟)。

  事情是这样的,硕托的母亲很早就去世了,代善为了给儿子找寻家的温暖,不得不再娶,于是硕托有了很多的后妈。看到这里,想必有人已经猜出了“虐童”的原因,最毒继母心,又是一个倒霉的孩子。不过,我很遗憾的告诉你,你猜错了,虐待硕托的并不是他的后妈们,而是他的好父亲,代善。

  代善为何要虐待亲生儿子,是心里变态还是别的什么,努尔哈赤不想知道也懒得知道,他只知道自己的孙子受罪了。所以嘛,努尔哈赤很生气,后果也很严重,臭骂一顿仍不解气,最后,努尔哈赤很决然地废除了代善的储君之位。

  此后,代善就逐渐老实了下了,仗也打着,国政也参与着,依旧位居四大贝勒,只不过没有了往日的风光。

  阿敏

  阿敏是舒尔哈齐的二儿子,在他所有的兄弟中算最有能耐和最具政治头脑的一个人。当初舒尔哈齐和努尔哈赤闹掰,阿敏相当很矛盾,一方面他希望自己的父亲能够夺取王权,另一方面他又担心自己的父亲失败。在两难的处境里,阿敏不断地摇摆着,是的,他想脚踏两只船。

  后来,努尔哈赤为了震慑舒尔哈齐,毫不留情的处死了他的两个儿子。面对努尔哈赤的强势,舒尔哈齐怕了,阿敏也顿悟了,识时务者为俊杰,追随努尔哈赤才是最明智的选择。所以舒尔哈齐回来了,为了杜绝后患,努尔哈赤将他幽禁;阿敏回来了,为了维持政治平衡,努尔哈赤将他收为养子,列入四大贝勒。

  军事方面,阿敏丝毫不逊于代善、皇太极等人,在对乌拉、叶赫乃至后来的朝鲜战役中,他都立下了赫赫战功,基本是靠着本事吃饭。不过,阿敏毕竟是舒尔哈齐的儿子,多少继承了一些他老爸的品质,最终还是落得凄惨的下场,当然这是后话。

  莽古尔泰

  莽古尔泰排行老五,他的母亲是努尔哈赤的第二位福晋富察氏。富察氏原本是努尔哈赤的堂嫂,后来改嫁给了努尔哈赤,封号是继妃。当然,努尔哈赤会取自己的嫂子,并不是说努尔哈赤兽心病狂,硬生生的给抢了过来,而是小叔子娶嫂在当时的女真社会是符合伦理道德的,属于“合法”行为。

  莽古尔泰参与的第一场战役是跟随努尔哈赤征讨乌拉,军事素质强硬的他在战后受到了努尔哈赤的大力赞赏,此后,莽古尔泰又参与了许多场的战役,均战功卓著。到后来,努尔哈赤在设定四大贝勒时,莽古尔泰就十分顺利的入选了,且很有希望竞争汗位。不过,莽古尔泰干了一件天理难容的事,这件事导致他跟汗位从此没了半毛钱的关系。

  虎毒不食子,反过说就是子毒不食虎。历史上为了某些欲望食过子的人不在少数,远的不说,努尔哈赤就杀过儿子。但相比虎食子,子食虎是比较少有的,似乎要更泯灭人性,更不能被道德所接受。

  天命五年(1620)大贝勒代善因“虐童”事件被努尔哈赤废除储君之位,莽古尔泰的母亲富察氏一来是爱管闲事,二来被权欲之心蒙蔽了双眼,稀里糊涂地也参与了这一事件,一怒之下努尔哈赤便将富察氏逐出宫门,让她回了娘家。

  夫妻床头吵架床尾和,再者富察氏毕竟是孩子他妈,努尔哈赤也就一时的恼怒,时间长了他自然会原谅富察氏。

  不过还没等努尔哈赤的心情平复,“孝顺”儿子莽古尔泰为了替父汗出气,一咬牙一跺脚,便杀了富察氏。

  熊孩子熊到了极点,努尔哈赤差点没背过气,他已经处死了一个儿子,不想再处死第二个。纠结再三,最后,努尔哈赤只是将莽古尔泰由和硕贝勒降为多罗贝勒,剥夺了部分权力。

  莽古尔泰或许很后悔、伤心,暗骂自己禽兽不如,竟能忍心杀死养育他的母亲。莽古尔泰也或许很后悔、失落,责怪自己做事不动脑,不仅没能博取父汗的赞赏,而且还被降了职。莽古尔泰到底是怎样想的,我们无从猜测,只有他自己最清楚。不过,有一点是明确的,一个亲手杀死母亲的人永远会被道德唾弃,莽古尔泰自此将彻底失去所谓的前途。

  皇太极

  皇太极排行老八,他的母亲是原叶赫贝勒杨吉努的小女儿孟古。当初,杨吉努很看好努尔哈赤,出于政治的需要,孟古就嫁给了努尔哈赤。

  皇太极出生的时候,他已经有褚英、代善等七位兄长,在努尔哈赤的儿子中皇太极算是年龄较小的,按理说他想在众多的兄弟中出脱颖而出是比较困难的,毕竟他的几位哥哥都不是混日子的那种。但事实证明,年龄的大小并不是问题,皇太极凭借他的能力成功地得到了他想要的。

  在皇太极七岁的时候,褚英、代善等已然活跃在努尔哈赤打平天下的战场上,他们奋勇杀敌,屡立战功,受到努尔哈赤的高度重视和培养。皇太极小屁孩一个,他不可能扛着大刀上阵杀敌,去争所谓的军功。但即便参与不了军事,小小年纪的皇太极也不没让自己闲着,于是他主动向努尔哈赤讨要了主持家政的差事。

  不得不说英雄的确出自少年,年仅七岁的皇太极不仅干活麻利,头脑聪慧,而且稳重干练,庞大的家庭在他的主持下井然有序,所有的事情都被处理得十分妥当。

  英雄出少年,英雄同样也多磨难,一般要成就霸业的人似乎都逃脱不了爹妈早逝的悲惨人生。明万历十一年(1603)秋,重病缠身的孟古撒手人寰,12岁的皇太极永远的失去了母亲,从此孤零零地活在世间。

  悲伤使人倾颓,悲伤亦使人奋进。失去母亲的皇太极比常人更加懂得努力,他拼命地学习着一切,一切能提升实力的他都不放过。

  机会总留给有准备的人,明万历四十年(1612),在征讨乌拉的战役中,20岁的皇太极凭借强有的军事能力表现相当出色,深得努尔哈赤的赞赏,此后,皇太极便开始频繁地参与军事作战和政务管理,由于人品和能力皆不赖,很快皇太极就从他众多的兄弟中脱颖而出,成为努尔哈赤较为欣赏的儿子之一。

  位居四大贝勒后,皇太极不骄不躁,致力于军事作战的同时不断提升自己的政治能力,为他之后的霸业默默地做着铺垫.

(https://www.mangg.com/id36226/1930004.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mangg.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an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