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伯利亚的中心城市就是秋明州的秋明市。这里也被俄国人称作他们的“石油之都”,就像是大庆市一样,平原上建立的秋明市整齐、干净、富足,拥有种类繁多的工业公司,以及十多所高校和研究院。
秋明市同样扼守着俄罗斯的交通大动脉,西伯利亚铁路和联接内外的战略级公路皆在此交汇。
苏联解体似乎并没有影响到这座远东的城市,居民仍然像是往常那样,正常的作息,该上班的上班,该上学的上学……秋明火车站也在照常运行。他们每天都要接送数千人次的旅客,还有数千吨的物资,是西西伯利亚的最大吞吐机构。这个规模也许还比不上中国一个县区的规模,但考虑到秋明市只有一个中国普通县十分之一的人口,倒是能说明来往人数的比例之高。
“呜呜!”
火车的长鸣声响起,两名检修工从月台的值班室走出来,慢吞吞地的往轨道处走。列车开行数百公里就要检查,同时,他们还要兼做给水工作,以保证火车上的用水充足。西伯利亚铁路在运行之初是以豪华旅行的方式进行的,随着苏联时代的到来,曾经的豪华车厢通通变成了特权人物的专列,但火车运行的一系列标准仍然遗留了下来。
“加夫里,去把水管拿来。”队长高声呼喝。
“知道了。是货车吗?这是今天进过的第几辆货车了?有点过数量了。”
“也许又是送往莫斯科的物资,那里快要穷透了,咱们都在向中国要援助了,你能想象吗?俄罗斯联邦,哼哼……”
“队长,小心说话。”
“怕什么。他们不是讲民主吗?我这就是在讲民主。”队长尽管这样说,还是没有继续讲下去。在苏维埃共和国内,越是远离莫斯科的俄罗斯城市,对苏联的忠诚度就越高,西伯利亚即是一个典型。当苏联解体的消息传来的时候,火车站里是哭声一片。队长也不止一次的诅咒过莫斯科人,诅咒他们为了金钱抛弃国家的行为。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由于西伯利亚提供了苏联2o%以上的谷物,秋明市物资充沛,政府和商业机关继续运作,这里的人很少挨饿,反而是追求未来和幸福的莫斯科人饿的死去活来。
“兹拉”
长途跋涉的火车轮子溅出火花,用了上百米的距离才停下来。
两名检查员不急不慢的过去,提着扳手挨着轮子敲。探伤仪那种高级东西,不是苏联人喜欢的装备。
和他们相对的另一边,也有两名检查员跳下了月台,漫不经心的工作。不管是苏联还是俄罗斯,数十年来,他们的工作就是如此。不似苏联的欧洲部分,西伯利亚的人口非常少,相当于2o个法国的面积,人口还比不上巴黎。就业问题在西伯利亚就不是问题,几乎每个人都能找到工作,生活方式与莫斯科完全不同。
大约十几分钟后,他们才给火车加满水,拍拍车厢,各自回房间休息去了。
“今天好累。”加夫里将沉重的身体小心的放置在躺椅上,面朝阳光,准备趁着天还暖和,睡一个好觉。在他的经验里,每天的工作量就应该这么多。
“呜呜——”火车的鸣笛声分外恼人。
加夫里用手使劲的在脸前面扇一扇,似乎想要把声音驱逐出去似的。
“兹拉……”火车的刹闸声,伴随着队长的吼声:“加夫里,把水管拿来。”
“又怎么了。”加夫里被吓醒来了,声音也大的很。
队长指指前方,道:“远东来的列车,快点,必须要在15分钟内干完。”
“这么急做什么?”加夫里嘟囔着,但还是爬了起来。
队长抓起工具袋的同时,道:“因为后面还有火车。”
“还有……怎么可能?”加夫里的印象里,车站3o分钟能来一班车就不少了,轮到他们的,2个小时也不一定。所以有充裕的时间睡午觉。
“听说增加了列车。”队长摇摇头,拉着他就走。
加夫里无奈的跟在后面,再将适才的工作来了一遍,人困马乏的回到自己的躺椅上,昏昏欲睡的道:“不知运的什么东西,竟然有这么多。”
“谁知道呢,以前只有阿富汗战争的时候,才会有这么密集的列车。你知道的,西伯利亚地区就那么些列车,要密集车,还得从别的地方调运,十分麻烦。”他说的阿富汗战争,是苏联7o年代起的战争,持续1o年,伤亡三万,也是武装直升机和毒刺导弹大放异彩的战场。
加夫里打了一个激灵,裹住躺椅上早就准备好的毯子,皱眉道:“不会又要打仗了吧。”
队长不能确定的摇头道:“应该不会吧。”
但他也说不准,苏联都解体了,现在要是有人说,月亮会从天上掉下来,他也有可能躲到通古斯去。
列车没有留给他们多长时间去疑惑,“呜呜”的汽笛声再次响起,加夫里也不睡了,闷闷的起身。
令他惊讶的是,火车并没有停在月台上,而是缓慢的开向了秋明车站的货场,远远的能够看到一群人等在那里,准备卸货的样子。
“看来不是打仗了,否则不会卸货在秋明市。”队长松了一口气。
“去看看?”加夫里这下来了精神,不等队长回答,收紧领口就往货场而去。
卸车的只是几节车厢,加夫里眼尖的现了几台地震仪。秋明市因石油而起,因石油而生,每个人都免不了要和石油工业打交道,地震仪之类的东西,加夫里在中学时就曾参观过。
“看来是要开油田了……”加夫里嘀咕着,脚步向前,又想靠近些。
“在此止步。”一个工人模样的俄罗斯人拦住了他,指指后面道:“我们要卸车了。”
加夫里这才注意到,早先一辆货运列车,竟也停靠在了火车站内,而且厢门打开。
一辆涂成绿色的吉普车,在牵引车的帮助下,缓缓的倒了出来。后面的工人等位置腾出来以后,一拥而上,将无数的纸箱搬了出来。
“是罐头。”加夫里不自觉的舔了一下嘴唇。西伯利亚不太缺乏谷物,罐头等轻工产品一样匮乏。
俄罗斯工人点点头,道:“油田偏僻缺少食物。”
“哎,兄弟,能不能给我弄一箱。”
加夫里搜遍裤兜,就找出来半包烟,全塞给了对方。
本地生产的烟草,有特别的香味和冲味,在苏联的铁路系统内也有一点知名度。
俄罗斯工人拈起一根点燃,点点头道:“我帮你去问一下,肯定是要花钱的。估计还不便宜,是中国货。”
“麻烦你了,我带着钱呢。”加夫里作为铁路工人,经常能够见到南来北往的产品,若有机会就买下来。自己家里用不上的,也可以分给亲戚朋友。像是罐头这种稀缺品,肯定有人愿意要。
那俄罗斯工人爬到车厢上询问去了。一会儿,有黄皮肤的中国人伸出头来,看了看加夫里,然后又缩回头去。
不大一阵子,俄罗斯工人又出来,道:“老总同意了,一盒罐头1ooo卢布,最多卖你一箱12罐,你要多少?”
“就12罐。”加夫里没有挑剔的意思,从靴筒内掏出钱来,数给对方。在苏联兴盛的时候,1万卢布可以买一辆东德或捷克产的私人汽车。现在只能买12罐罐头,大家没什么选择,只能尽可能且尽快的把每月的工资花完。
等交易结束,加夫里将罐头箱满意的放在地上,然后问:“其他人能来买罐头吗?”
这个问题早就有了答案,俄罗斯工人点头道:“可以卖5o箱。这一次。”
“这一次?”
“对的。”
“这是哪个公司的车?”
“大华实业。”
“没听说过,俄罗斯的公司吗?”
“中国。”
“中国!”加夫里重复了一遍。
就在此时,“呜呜”的火车汽笛声又鸣响了,他只好匆匆赶回月台工作。
与前几辆车不同,这次是一辆客车。
加夫里惊讶的看着一队又一队黄皮肤的中国人,走下火车,在月台上排成整齐的队伍,然后喊出嘹亮的口号。
加夫里的脚步不禁慢了下来。
此情此景,让他想到了很多很多。当他还是少先队员的时候,秋明市的石油工人,每天都要排着队出。一些大型工厂的工人,也经常举行准军事训练。最近1o年,这种事情就再难见到了。
“他们来秋明市做什么?”加夫里来到队长身边,下意识的问。
“开采石油。”队长的语气沉闷,用手指了一下。
加夫里走过来的地方,已经卸下来的汽车,正组成车队,顺着旧铁道颠簸的开过来。
这些车辆,有些是苏联产的,有些是外国产的,但大部分都是中国产的。大华实业租赁来的各种装备中,就包括了车辆和车辆上携带的仪器。
“列队上车。”
“列队上车!”加夫里不熟悉的中国话,在月台前后响起。
汽车一辆辆的停在站前,搭载满乘客,就向着城外的方向开去,竟是一点停歇的意思都没有。
有的工人队伍静悄悄的上车,有的工人队伍喊着口号上车,有的工人队伍唱着歌上车……唯一相同的,是一种加夫里熟悉又陌生的力量。
那力量,默默的澎湃,涌动……
那力量,令加夫里想要快步奔跑……
那力量,仿佛可以让人触摸到幸福。
(未完待续)
(https://www.mangg.com/id3591/2009837.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mangg.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an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