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包拯,大家肯定对他很熟悉。都知道开封府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辨忠奸。那历史上的包拯真是个大晴天吗?还有,所有人都知道包青天有几个得力的助手,如师爷公孙策,护卫南侠展昭,还有四大守卫王朝,马汉,张龙,赵虎。那这些人都是真实的吗?包拯以不畏强权著称,而且包拯还破获了很多悬案,那么历史上包拯又破获过哪些悬案呢?
第三十五章恋家的包拯说到包拯,我们都很熟悉的,他面如黑炭,脸上还有个弯月亮的伤疤。可是历史上的包拯是这样的吗?
大宋王朝的第40个年头,安徽合肥一家包姓名门望族诞生了一个胖小子,这个全家的一脉单传,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包青天。这就是古书上记载的包拯出身时的情境,可以看出,包拯出生除了胖点,并不是面如黑炭,更没有弯月亮的伤疤。而我们熟知的这些全是清朝小说家们为了表现出包拯的铁面无私故意刻画出来的。
还有,影视作品里说包拯早年丧父,靠母亲养大,家境贫困,这些也不是真的,上面说了包拯生在一名门望族,作为富贵人家的独生子,父母宠爱备至,他的童年十分幸福。封建地主家庭子女要想显达于世,不外乎走上科举之路。包拯自幼接受良好的儒家教育,作为当时的一名有志青年,他的追求显然也在求取功名上。19岁那年,他中了进士甲科,被任命为大理评事、建昌县知县,按照如今说法,等于是江西永修县的“一把手”。
可见包拯的早期是很幸福的,有疼自己的父母,而且又出人头地当了一县之长,用现在的话说包拯是个“有作为”的年轻人。可恨快,包拯的人生就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包拯是个恋家的人,他和自己父母感情很深,为了更好照顾父母,包拯主动调回家乡工作。但是包拯的孝心没感动上天,不幸的是,他父母很快都走了。
而在当时的北宋时代,孝是很重要的。父母死亡,儿子不管在干什么,除非有皇命,不然都要回家守孝三年。就这样,包拯辞官回家为父母守孝三年。但当三年过去,包拯本该回去继续为官,可包拯去执意不为官,继续守着父母的坟,这一守就是十几年。包拯十几年呆在家里“虚度青春”,这在现代人眼中简直匪夷所思,而在当时却是寻常之事。宋朝对孝道非常重视,上升到个人品德及社会名声的高度,如果谁因贪恋官位而置双亲于不顾,要被世人唾弃。按照宋朝礼律,父母去世其子必须守丧3年,无论你官居何位,除非皇帝因某种原因不愿让大臣回家守孝,即“夺情”,否则必须离职守孝。所以,包拯的青年时代为了孝顺父母在家里度过,并未有任何惊世骇俗之处,符合当时儒家的社会伦理道德观。
从上面可以看出,包拯不管是因为什么原因不想为官,但是包拯守候他父母坟是真的,包拯是个大孝子。
后来,包拯终于再次去当官,做了一县之长,这才开始有了包拯的断案铁面无私的事情来。关于包拯断案的故事,后人演绎的成分较多,《宋史》记载的只有这么一件:宋仁宗景佑四年(公元1037年)春,这年包拯三十九岁,赴京听调,进京前写了一首明志诗。诗曰:“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仓充鼠雀喜,草尽狐兔愁。史册有遗训,无贻来者羞。”这就是包拯出仕做官的座右铭。到京后不去拜权贵,立志廉洁奉公,正身立朝,立志做国家的栋梁。上报国家,下安黎民的清官。包拯接诏命,便立即天长县上任。刚到任,有个农民哭着到县衙告状,诉说坏人割了他家的的牛舌头,请求捉拿凶手,给他申冤。这就是史书称的“牛舌案”。这虽是一个小案,但影响农耕生产,包拯详细询问后,认定是一件仇人报复性案件,思虑后,想出个“金钩钓鱼计”,对告状的农民说:“牛舌被割,这头牛必死,你回去杀掉买肉赚钱吧。只是不要声张,更不能说是本县叫您杀的牛,案不难破。”那位农民一听,吓了一跳说:“包大人牛舌虽无,牛还未死杀耕牛是违法的。”包拯说:“本县给你做主。”他只杀牛卖肉。果然包拯的神算,犯人见仇人宰杀耕牛,认为有机可乘,立即到县衙告状了。包大人升堂,一拍警堂木,猛然怒喝道:“大胆狂徒,为何先割牛舌,又来告人家私宰耕牛?如此可恶还不从实招供。”罪犯一听,以为事以败露,十分惊恐,又怕刑杖之苦,只好招供认罪。这就是包拯断的第一个案件。
包拯“善断狱讼”的名声就从这里流传开了,以至于如今的包公戏基本离不开他如何善断奇案、昭雪沉冤等。事实上,除了“牛舌案”,史书再无包拯断案的其他记载,他的政绩也并不在断案上。
而且,包拯断案在小说和影视作品里都是在开封府,而事实上是,包拯在开封府当官也才一年多点,根本就没断过很多案。1056年,58岁的老包终于成为开封府尹。按理说,包拯后世之名应是从开封府名扬天下的,事实上,他只在这个职位上坐了一年有余。既没有张龙、赵虎、王朝、马汉,也没有公孙先生、南侠展昭,更没有狗头铡虎头铡龙头铡,那些出神入化的情节都是出自清代石玉昆的《三侠五义》。
当然,在这不长的时间里,包拯肯定也查办过一些案子,也许其中不乏为民平冤的,也采取过一些措施维护首都治安,一度赢得美名。他处理案件公道正派,执法严峻,对各种阶层一视同仁也是不争的历史事实,他不苟言笑、过于严肃,得来了“包大人笑比黄河清”的民间评价——要看包公笑,比黄河水变清还难啊!
所以,现在我们知道的狠多案子都不是包拯判断的,而且包拯的主要业绩也不是断案,他只是当官清白,知老百姓的苦,为老百姓办事罢了。所以,包拯不是个断案高手,他是个忠君,孝顺,为百姓着想的好官罢了。
(https://www.mangg.com/id35560/2110806.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mangg.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an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