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章我们来说说鳌拜,我第一次知道鳌拜还是通过金庸大师小说《鹿鼎记》,在《鹿鼎记》里,鳌拜是个大奸臣,他是康熙大帝亲政的主要阻碍。而且《鹿鼎记》里还说鳌拜是满洲第一勇士,而当时清朝已经占领了全中国,那么也可以说鳌拜是天下第一勇士。那么历史上的鳌拜是怎么样的呢?他要权倾朝野,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那么他是怎么爬上那么高的地位呢?难道鳌拜也是个富二代,官二代?《鹿鼎记》里说鳌拜是被韦小宝给抓住的,我们都知道韦小宝是个虚构人物,那么历史上鳌拜是怎么被康熙大帝给抓住的呢?他又是怎么死的呢?
第十二章被糖衣炮弹打败的鳌拜那鳌拜是何许人也呢?鳌拜(满语:Oboi),中国清初权臣。出身瓜尔佳氏,生年不可考,满洲镶黄旗人,清朝三代元勋,康熙帝早年辅政大臣之一。以战功封公爵。鳌拜前半生军功赫赫,号称“满洲第一勇士”,后半生则*握权柄、结党营私。康熙在黄锡衮、王弘祚等大臣的支持下,主政于朝,后定下计策,在武英殿擒拿鳌拜。鳌拜被生擒之后,老死于囚牢中,他是位影响清初政局的一个重要人物。
父亲名卫齐,费英东的第九弟;供事于太祖。跟随特尔晋等率兵伐虎尔哈,得五百户以归;授世职备御。天聪年初,跟随太宗伐明,伐略遵化;进世职游击。皇帝统率大军出征,总是让卫齐留守盛京,任八门提督。卒,顺治间追谥“端勤”。[12]鳌拜其弟卓布泰,太宗年间任官,授牛彔额真。[13]八年,以弟鳌拜得罪,夺世职。十六年,再复世职。十七年,卒;谥“武襄”。[14]鳌拜另一弟为穆里玛,[15]鳌拜之侄为塞本得[16]。鳌拜有子达福,官至散秩大臣、前锋统领。另一子那摩佛后与鳌拜同处锢禁。[17]中国古代的爵位有五等,分别是公,候,伯,子,男,每爵又分三等。而在这五爵位上有王,王又分亲王,郡王,亲王为皇帝之一下第一人。
我们看鳌拜的出生,鳌拜,生年不详,[1]出身将门,精通骑射,从其青年时代起就效力军中,屡立大功。他曾跟随清太宗皇太极攻察哈尔部、征朝鲜,均有战绩。鳌拜的父亲跟随过太宗伐明,做过八门提督。八门提督虽然不是很大的官,但是他是京官,又是给皇帝看家守院的,可见当时鳌拜的爸爸还是hi很受皇帝信任的。那么可见,鳌拜的爸爸虽然不是权倾朝野,但也是个京城大官,还是个很受皇帝信任的重要人物。那我们可以说鳌拜有这么个父亲,他就是个官二代出生,出生显赫。
因为有了这么个显赫的父亲,鳌拜肯定从小就不用担心自己的未来,他肯定是富裕一生的。但是,鳌拜是个血性男儿,他不满足于在自己父亲的庇护下过完一生,他从军了。
那我们再来说说鳌拜从军后的故事,崇德二年(1637),皇太极命贝子硕讬与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诸将往攻皮岛。由于硕讬久攻不下,皇太极又命武英郡王阿济格接手,鳌拜从征军中。阿济格与众将反复商议后,制定了兵分两路、声东击西的进攻方案:一路从海上以巨舰摆出正面进攻的态势,故意吸引守岛明军的注意力;另一路则以轻舟精锐,快速推进,直插该岛西北角之要害阵地。后一路是这次进攻的关键所在,鳌拜主动请缨,并与准塔一同向阿济格立下军令状:“我等若不得此岛,必不来见王。誓必克岛而回。”
鳌拜与准塔遂率部渡海发动进攻,不料明军早已严阵以待,一时炮矢齐发,清军进攻受挫,形势紧急。鳌拜奋勇冲杀,冲向明军阵地,冒着炮火与敌人展开近身肉搏。清军遂一举跟进,登上皮岛,举火引导主力来攻。皮岛攻克。捷报传到盛京,皇太极大喜过望,亲自撰文祭告努尔哈赤,以慰其父在天之灵。皇太极认为皮岛虽是区区一岛,但攻克之意义远在占领重城要地之上,所以下令对诸将士从优奖励。鳌拜以首功晋爵三等男,赐号“巴图鲁”(勇士)。
鳌拜第一次立功就立了个大功,他一战把努尔哈赤一辈子都没攻打下来的皮岛给夺了下来。这就免去了大清王朝的后顾之忧,让大清王朝的大后方从此太平。皇太极高兴得一下就把鳌拜升为了三等男爵。要知道,爵位虽然不是官位,但那可是身份的象征,鳌拜一下就从一公子哥变成了上层社会的人,这可以说是鳌拜已经不用在自己父亲的羽翼下生活了。
后面,崇德六年(1641),鳌拜从郑亲王济尔哈朗进围锦州。明蓟辽总督洪承畴率领13万大军来援,于八月初进至松山,与锦州守军祖大寿部遥相呼应,大放火器,猛攻清军。在明军猛烈炮火的攻势下,济尔哈朗指挥的清军右翼失利。武英郡王阿济格派遣精锐护军前来增援。其时鳌拜率领镶黄旗护卫军纛(do),路遇明军骑兵,于是迎头而上,击败对方。鳌拜这时又不待军令,果断决定乘胜追击,打到明军步兵阵地之前,遂令部下将士下马步战,再败明军。鳌拜冲锋陷阵,五战皆捷,因功晋爵一等梅勒章京。次年六月,鳌拜升为护军统领,成为八旗将领中具有较高地位的人物。经过此役,鳌拜又进爵一等,也就是二等男爵。
入关以后,鳌拜主要的任务是追击农民军。顺治元年(1644)十月,鳌拜随靖远大将军英亲王阿济格取道陕北,进攻已经退守西安的李自成农民军,率军由内蒙入陕北,攻陷四城,降三十八城,随即挥师南下。后来多铎率军攻进潼关,直*西安。李自成被迫放弃西安,退往湖广。阿济格奉旨率军剿除“流寇余孽”,鳌拜等遂分翼出师,水陆并进,于河南邓州和湖北承天、德安、武昌等地前后十三战,重创大顺军。顺治二年(1645)六月,李自成于湖北九宫山遇害,大顺军瓦解。清军前后共陷河南、湖广、江西、南京等地六十三城。
顺治三年(1646)正月,鳌拜随肃亲王豪格等率军进攻张献忠大西农民军。鳌拜再次充当先锋,率领先头部队前往狙击。两军相遇,鳌拜等人又是身先士卒,往前猛冲。大西军抵挡不住而溃败,张献忠也于此役中被杀。清军击破大西军营垒130余处,斩首数万级,获马骡牲畜12200余匹。打败大西军主力之后,鳌拜等又继续深入,基本上肃清了四川一带的农民军。大西军余部在孙可望、李定国率领下退往云贵地区,继续抗清。击破大西军,鳌拜实居首功。
崇德八年(1643)八月初九皇太极逝世,满洲亲贵在帝位继承上出现矛盾。皇太极长子肃亲王豪格与皇太极之弟多尔衮争立。皇太极生前统领的正黄旗与镶黄旗拥立豪格,而多尔衮自领的正白旗与镶白旗则拥立多尔衮。双方争持不下,形势极其严峻。鳌拜与效忠于皇太极的一批将领纷纷离座,按剑而前,齐声说道:“我们这些臣子,吃的是先帝的饭,穿的是先帝的衣,先帝对我们的养育之恩有如天高海深。如果不立先帝之子,我们宁可从死先帝于地下!”实际上是以武力威胁多尔衮不得觊觎帝位。在这种形势下,多尔衮不得不作出让步,提出拥立皇太极第九子、6岁的福临继位,由自己和郑亲王济尔哈朗一同辅政。这一折衷方案最终为双方所接受。福临即位,改明年为顺治元年。
多尔衮摄政之后,党同伐异,擅权自重。他首先打击的就是他的争位对手豪格及其拥护者。鳌拜本是豪格的坚定拥护者,又不阿附多尔衮,也遭到残酷打击。在多尔衮摄政期间,鳌拜受到的大迫害主要有三次。
虽然从上面看出鳌拜这时日子过得不顺,但是也可以看出,不管事灭李自成,张献忠,还是抗拒多尔衮,鳌拜都已经在清王朝中心阶层的人物了,可以说鳌拜已经进入了大清王朝统治的核心阶层了。
在通过他站对了队,支持了顺治皇帝即位,所以顺治皇帝在多尔衮死后立即把鳌拜给提了起来。在顺治死后,顺治皇帝立遗诏让鳌拜做为四大辅助大臣,可见顺治对鳌拜的信任。而此时的鳌拜也才真真正正的站在了权力的顶峰。他尝到了权力带给他的好处,这也促成了他以后权倾朝野,不愿意把到手的权力交换给康熙。哎,一句话,他被糖衣炮弹给迷惑了。
可以看出,鳌拜在年轻时候是个有志向的年轻人,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了比自己父辈还高的地位,但也是越来越高的地位害了他,让他对权力依恋,从而被康熙帝抓住,最后老死在监牢里。
而康熙帝抓鳌拜也不是有韦小宝帮忙,康熙决意铲除鳌拜集团。鳌拜党羽已经遍布朝廷内外,行动稍有不慎,必将打草惊蛇,酿成大变。康熙决定不露声色,于是挑选一批身强力壮的亲贵子弟,在宫内整日练习布库为戏。鳌拜见了,以为是皇帝年少,沉迷嬉乐,不仅不以为意,心中反暗自高兴。康熙八年(1669)五月,康熙先将鳌拜的亲信派往各地,离开京城,又以自己的亲信掌握了京师的卫戍权。然后他召鳌拜入宫觐见。鳌拜此前常常出入宫廷,不以为奇。这次一召,他就毫无提防地来了。此前,康熙召集身边练习布库的少年侍卫说:“你们都是我的股肱亲旧,你们怕我,还是怕鳌拜?”大家说:“怕皇帝。”康熙于是布置逮捕鳌拜事宜。等到鳌拜入宫,康熙一声令下,少年们一拥而上,鳌拜猝不及防,被摔倒在地,束手就擒。
从上可以看出鳌拜武力不错,但在猝不及防下还是被抓了,这是康熙的隐忍和出其不意。康熙大帝威武。
(https://www.mangg.com/id35560/2029869.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mangg.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an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