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玄幻奇幻 > 名动香江 > 第九章 《诛仙》引发的轰动

?

  7月的香江骄阳似火,即使是傍晚,天气仍然很燥热。看着街上的行人来来往往,李昊辰不由心生感慨:自己手里提着菜篮,活脱脱一良家妇男的形象。

  80年代的香江贫富差距还是很严重的,有钱的可以跑马跳舞,晚上欣赏维多利亚港的夜景;低收入者只能住在公房里,由于居住者多为低收入者,居住环境以及配套设施无法达到最高标准,较于设施齐全的居民小区来说,显得比较落后,有如城中之村,因此有屋村一说。

  李昊辰的母亲是邵氏60年代的当红花旦,但当年为了生下李昊辰不惜选择息影,也曾震惊了影坛。现在为了生计不惜复出拍影,无奈时过境迁物是人非,早已不复当年的辉煌。每每看着李母深夜拍完戏还要早起为自己准备早餐的身影,李昊辰不觉有些心酸,他也尽自己所能地帮忙做些家务,买买菜,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虽然他并不知道自己生父是谁,姓氏也是随的母亲,但他知道那段李母从未向他提及的往事也许不闻不问是最好的选择,自己只要尽自己的一份力报答母亲就行了。

  傍晚是屋村菜市最为热闹的时候,正值下班时间,来来往往的行人也很多,人来人往。李昊辰奋力挤开了一条通路,暗想幸好来得早一些,东西都买完了。看了看手提的猪肉和青菜,李昊辰也不禁面带微笑,今晚有好日子了。

  屋村说是村,实际上是政府为贫民建的公房,屋村由几座低层筒子楼组成,由于为了节省土地,楼之间的间距很小,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李昊辰和周惠敏都是住在这种公房,不过去不是同一座屋村,中间有4条街的间隔。

  菜市和李昊辰家住的楼其实并不远,不过李昊辰却并没有直接回家,而是直接去的路边买报纸。

  这个年代信息传播还是很依靠报纸的,所以李昊辰就订了《明报》,每天让卖报的留给他一份。

  然而李昊辰订报纸的地方并非报刊亭,而是那种小推车,卖报的福伯也是住在屋村,与李昊辰也是邻里关系。不过今天似乎福伯那里出了什么状况,几个人站在福伯那里看起来是吵架的样子。

  “福伯,这份报纸我要了,我加钱。”

  “怎么说给你就给你啊,我先看到的好吧。”

  “两位都别吵了,这份报纸是我给别人留的,今天这明报真的卖完了。”福伯也是很郁闷,本来每天订50份明报是刚刚差不多卖完,大多数时候还有富余,谁知道一部叫《诛仙》的小说在明报副刊发表,才第一天还没什么,第二天《明报》的销量却出现了爆炸性的增长。这已经是数不清第几个要买《明报》的人了。

  “福伯,你和那人说下,我10块买下,他一定会同意的。”

  “这。”福伯还在迟疑,转过身发现在一旁的李昊辰,“那,这份报纸的主人来了,你们商量吧。”

  刚才喊福伯的是个胖子,一下子从兜里掏出10元面值的“哥们,我刚才说的你也听到了,你把报纸给我,这10元就是你的了。”

  没等李昊辰答话,刚才和胖子争报纸的青年道:“别听他的,我再加五块,这报纸我说什么也得要。”

  李昊辰震惊的看着面前两人,有点无语的说道:“不就一份报纸吗,这份报纸对你们那么重要?”

  “你不会没看过《诛仙》吧。”两人几乎异口同声。

  “你们都是为《诛仙》来的?”《诛仙》在昨天就正式在《明报》副刊连载了,金镛还特别为《诛仙》写了序言。每日连载1w字,李昊辰这些天也写了30万字,全部都交由《明报》。

  《诛仙》连载的第一天,《明报》的销量并没有明显的变化,只有一点小幅增长。本来李昊辰还认为那个结果比较靠谱,毕竟刚发表,不可能一鸣惊人。可是李昊辰忽略了一件事,80年代的小说大多关于传统武侠的,且经过了金镛之后,读者们的品味越来越高。早已厌倦了市面上的武侠小说,现在突然出现一本不同寻常的小说,而且情节极佳的小说,读者们会有什么反应。《诛仙》连载第一天名声不显,而看过的人向周围人推荐,推荐时自然将自己算看的报纸给其他人观阅。就造成了《明报》第一日销量增长不大的情况。而今天《明报》销量出现井喷式增长也就并不为奇了。

  “当然了,我昨天也想买,可惜没买到,今天不能再买不到了。”胖子直勾勾地盯着李昊辰手中的报纸。

  “我也想看,凭什么一说要买就给你。”另一人没好气的瞪了胖子一眼。

  眼见两人又要吵起来,李昊辰道:“既然你们都想看,那就借你们看了,不过只能在这看,看完我还要拿回家的。”

  胖子有些惊讶的看着李昊辰,同时挥了挥手中的纸币:“你确定不卖?”

  还是另一个人反应快,赶忙拿过李昊辰手中的报纸。

  “哎呀,别急,我也要看。”

  “别争了,一起看。”李昊辰有些无语了。

  两人一开始还在互相拌嘴,结果看了一会就开始讨论剧情了。

  “胖子,你觉得张小凡和林惊羽谁是主角?”

  “我觉得是双主角,就像金镛的《天龙八部》一样,不过最主要的肯定是林惊羽。林惊羽资质那么好,肯定第一主角,至于张小凡倒是有可能是虚竹那样的,不过不可能是第一主角。我还从来没见过那本小说会选资质不好的人做主角那。”

  看着在讨论剧情的两人,李昊辰笑着摇摇头:“福伯,《明报》最近卖的很好吗?”

  “昨天只是全卖完了,今天紧急进了20份还是不够。”

  “对了,我看作者叫李昊辰,不会就是你吧。”福伯忽然想起了什么。

  “怎么可能,叫李昊辰的不一定只有我啊。”

  “我看也是只是同名的罢了,到时我多想了。”

  夜已深了,窗外就是维多利亚港,维多利亚港的夜色很美,灯光璀璨,有种别样的美感。不过金镛却没那个心情去欣赏夜色,手里握着的笔不经意掉了,显得心事重重。

  “老查,今天的销量出来了。”沈宝信匆忙冲了进来。

  “老沈,多少?”

  “足足11万份!”沈宝信显得有些激动。

  沈宝信的反应并不奇怪,83年《明报》平均日销量在8万份左右,被《东方日报》压了一头,和《星岛日报》销量差不多,昨日销量在9万份上还是不及《东方日报》的9万4千份,今日报纸脱销,加紧又印了很多,但总人仍然很忐忑,期待这最后的结果。直接突破10万大关,销量完爆《东方日报》,《星岛日报》,被压了这么多年,总算能出口气了,这让沈宝信怎能不激动?

  “老查,明日印多少?”沈宝信看着金镛。

  “告诉印刷厂,明天在这个销量上再加2万份。”金镛听到结果,定了定神,回答道。

  “老查,这是不是多了点,”沈宝信虽然很激动却并未失去理智“11万份已经很多了,香江这还算第一次销量这么高,再加印怕是印多了吧。”

  “不用担心,我有这个信心。”

(https://www.mangg.com/id32145/1824392.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mangg.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an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