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都市言情 > 超级电梯工 > 第24章 香飘墙外

?虽然项目试车成功了,但是其实还有很多后续工作要做。

  

  首先是对于各类图纸,软件版本以及所用各种配件的定型。图纸必须要有版本定型,研发生产才能有据可依,就算换人接手也可以很容易上手。各种配件经过汰劣留优,以满足质量要求为准绳,暂时确定第一批的配件型号规格,各自必须达到的技术指标,这个采购由供应科统一进行,要是不给明确的指标,很容易被人以次充好,到时就会影响产品的本身质量和形象。还有不同硬件对应有不同的软件程序,确定版本,以后可以方便查找依据。

  

  其次各个机电部件的统一规格和允许存在的误差的确定,为大规模生产和外协件提供必须的执行标准,也才能在此基础上安排大规模生产。

  

  其三,是土建部分图纸的更改,也必须在相应的土建图纸上体现出来。不然到时业主方的土建要是没能配合好,就很容易出现将就过的情况,那样就极可能使得电梯的外部环境变得恶劣,一旦忽略了,以后很容易发生很多可能莫名其妙的故障,平添了维修和售后的麻烦程度。

  

  这个类似于家庭供电线路,往往火线,零线,接地线三者,很多地方对于接地线很是忽视,很多甚至把接地线和零线接在了一起,那样就会有大隐患,失去接地保护的线路万一发生触电事故,极有可能导致死人事故,电梯要求更高,必须要有专用接地线,其中还不能用断掉的线接驳起来,而必须是一根完整没有中间断点而且有一定粗细规格的专用接地线,如果一开始忽略了没做,那么不是不能运行,但是安全性降低了很多,作为搭乘乘客的特殊机电设备,这是致命的隐患。

  

  而且抗干扰能力也会降低,比如业主的楼是用于微波发射的,那么就有大量的电磁干扰,由于失去了屏蔽,强烈的电磁波极可能对电梯的正常运行造成影响,从而导致奇怪的故障,这些都是隐患,都是没能坚持土建要求造成的。其他类似的问题还有不少。

  

  其四,产品样梯的树立,必须有地方实质性运行新型电梯,以取得第一手的数据资料,根据反馈,有些东西还需要进行微调,而且这其中也有销售看样梯的必要性。

  

  其五,销售部门人员的提前培训。必须告诉销售人员,将要大规模推出的电梯到底有何好处,卖点在何处,大家一起实行头脑风暴,从不同角度找出更好的卖点,制作成宣传册,方便进行推销宣传。

  

  其六,对于安装调试维修人员的培训也要适时展开,他们才是第一线接触的员工,如果他们都不懂或者不接受,对于现场安装之类的就会造成影响,同时也需要来自他们第一线的反馈信息,对于后续改进措施的提出非常重要。

  

  最后,还得萧安邦自己去亲临电梯安装调试现场,对以上这些种种进行跟踪确定和提出更佳改进措施。

  

  还有这么多后续工作要做,显然萧安邦还不能真正闲下来。所以接下来一段时间,萧安邦变得更加忙碌,当然更多的是协调培训,和收集反馈信息类。因为必须跟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其中的效率就不会特别高,所以萧安邦忙碌了相当长时间。好在已经不是他孤军奋战了,方工和金科长甚至车间王工他们都参与进来协调工作,大大减轻了企业内部的工作压力。

  

  但是外部,还需要萧安邦为主去做,所以后期很多工作是在杭城的许多新建楼盘和高楼大厦里进行的,现场安装调试,收集相关信息和现场人员的实际安装调试情况反馈,作为改进措施提出的依据。还顺便培养了电梯调试人员。而随着外地分公司销售的推动对于新产品的信息缺失,新一轮更深入的培训就势在必行。

  

  因此,萧安邦也如前世曾经的情况一样,开始了全国各地到处飞,帮助调试解决相关问题,顺便培训并且进一步收集相关第一手信息用于集中提出改进措施。

  

  不过,由于杭城的项目推进比较快,取得第一线资料也比较多,相对而言,跑外地远没有前世那么多了,前世作为公司主力调试人员,可谓是全国各地到处飞,去过了不少地方,有一年甚至在深圳差点呆到过年,最后买不到票,还是分公司派人开车直接一路送回来的,一路上开了超过24小时,一路上看见数次日升月落,令前世的他印象极为深刻。

  

  不过由于还得在杭城帮人气功治病,加上培训措施得力,新电梯的毛病也远比前世中遇到的少,也相对顺利了很多,萧安邦还是很少用出差的方式去帮助分公司解决问题。前世他是借调到安装公司去专门从事调试工作,这世他只是作为主要研发人员去指导和收集信息,目的不同。

  

  而这款电梯的推出对于市场的冲击也是巨大的,质量可谓较为上乘,而价位却与前替代款式相仿,卖点多多,*作得好,利润空间极大。前世这款电梯就为很多分公司创造了很大效益,何况这世质量更高,推出时间更早,一时间订单迅速增加,有形成潮流之势,销售比前世更加火爆。可以预见,这款电梯将给总公司和各大分公司以及代理带来极大利润。在中低档市场有席卷天下之势。高档市场则比较少,因为高档市场产品本身必须技术上领先才行,所以这是由先天的技术劣势所决定的,属非战之罪,怎么也不能以次充好不是?

  

  这一天,萧安邦接到外地打来的电话,一问是《电梯世界》杂志社打来的。原来是萧安邦投递的专业文章被杂志社相中,准备在这一期的《电梯世界》中全文刊登,这次打来电话一来是通知,二来是要去银行卡号,方便对方打稿费之用,三来看过萧安邦的文章之后,知道极可能还有后续,也算是提前约稿了。

  

  再过了半个月,新的一期《电梯世界》杂志也到了,果然在其中看到了萧安邦的文章。很自然,萧安邦又受到了大家的祝贺。既成功发表了论文到国内权威专业杂志上,又成功主持研发出畅销电梯项目,有这两大含金量十足的光环,想必破格晋升工程师应该问题不大了。这也算是前世萧安邦的遗憾之一了。前世萧安邦离开公司早,根本没来得及参与晋升工程师职称,后来就失去这个机会了。这篇文章的发表,代表了萧安邦在专业上具有了业内的影响力,而不光是在厂内了。后续的文章萧安邦打算继续分批投稿,以稳步提升影响力。由于萧安邦的文章内容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和实用性,却又是原创的,对于许多看到这篇文章的专业人士大多有些帮助,因此口碑还算不错。

  

  几天后又接到《电梯世界》杂志社来的电话,告诉他这篇文章发表后反响不错,杂志销量都再度有所增加,并继续约稿,萧安邦愉快地答应了。他早已准备着呢。

  

  《电梯世界》杂志上文章的发表,让厂里更加认识到萧安邦的价值,这也是对电梯厂的一个正面宣传啊。陈总在一些公开半公开场合多次表扬了萧安邦,认为这样的员工是福将,应该加以重用。萧安邦从一些渠道知道后,开心的笑了,这样一来,年中评工程师就十拿九稳了,而不是论资排辈了。真要论资排辈,他拍马都赶不上前辈们啊。就这样,萧安邦开始在电梯业界崭露头角,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又一天,萧安邦又接到电话,原来是老家大哥打来的。大哥告诉他,来凤村的公墓项目披下来了,问他什么时候回来迁祖坟,清明节也快到了。萧安邦考虑了一下,算算黄道吉日,正好在清明节期间有,于是他决定清明节回家尽快办完这个迁祖坟事宜。考虑到时间可能不够,索性多请几天假,反正事无不可对人说,迁坟是大事,相信领导们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何况项目已经基本尘埃落定了,后续的完善工作不多了,凭厂里其他人的力量就足以解决。这时技术科电气组已经是成立的了,萧安邦也同样暂时担任了组长职务,有什么交代一下同事,完全可以搞定。

  

  清明节期间,萧安邦回家忙碌了几天,彻底搞定了迁祖坟事宜,并郑重拜祭过,算是完成了这件事关全家人长期命运的大事。事后,萧安邦依约兑现了当初的承诺,提着十万元现金交到了来凤村村委,在众人观礼之下完成了捐赠仪式,把钱交到了村支书和村长手中,和村里的会计人员进行现场清点。一众来凤村村民眼都看花了,数数的也数了好久才确定,他们都说萧安邦仁义,是他们村的恩人,一定会在他们有生之年关照萧安邦的祖坟,哪怕是下一代也会立下遗嘱,交代他们的子孙继续善待给来凤村带来转机的萧安邦一家人。

  

  有了这一大笔钱作为启动资金,来凤村的公墓建设进入了良性循环,凭着这笔钱他们村里自己出动劳力修建了道路,按照萧安邦的意见整修了公墓。加上听说这边有风水师看过,公墓风水特别好,慢慢就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这来凤公墓买位安置祖先。村民们还在村委会统一组织下,在公墓下边大门边上摆摊贩卖拜祭用品,便利来上坟扫墓的,也顺便赚点钱贴补家用。由于价格比外边买的还要略便宜一些的样子,那些有经验的人后来扫墓祭祖都来公墓这边现买。如此种种,来凤村后来还真的因此致富了。

  

  吃水不忘挖井人,来凤村人致富以后,感念当年萧安邦对他们的指点和无偿支援,村里人在教育小孩时都要对自家小孩嘱咐,做人不要忘本,要好好照料萧家祖坟。而萧家后人也是挺争气,连续多代都出过身居高位的大人物,萧家祖坟也就成了来凤公墓的一面旗帜。而因为萧家的兴旺发达,也让人们对于这个风水宝地相当认同,公墓一扩再扩,成为临城规模最大,环境最好的公墓,仍然供不应求,甚至到了一位难求的程度。这是后话,略过不提。

(https://www.mangg.com/id32123/1720114.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mangg.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an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