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莽面临北方赤眉、南方绿林两大起义集团的进攻,日渐焦虑不安,北方的赤眉与南方的绿林军,同为当时起义力量最强大的两支军队。当初王莽认为赤眉军声势更大,起义军几乎遍布北方各州郡,觉得形势更为严重,于是新莽王朝便把进攻的重点放在围剿北方的赤眉军,派出由太师王匡、国将哀章统率的精兵十余万用于对赤眉军作战。而以纳言将军严尤、秩宗将军陈茂他们拼凑的郡县军和临时招募的部队对付南方的绿林起义军。严尤和陈茂统率这些军队作战,王莽还不轻易授给他们兵符,每次行军作战必须先行上报,否则就会判以“弄兵”之罪。[2]
当绿林军歼灭了甄阜、梁丘赐军,击败严尤、陈茂于南阳城下,接着刘玄称帝,公开提出恢复汉朝,建立更始政权之后,王莽才意识到南方的绿林起义军对新莽政权的压力更大,因而决定转移战略重心,一方面将进攻赤眉的主力军调到南方作战;一方面紧急调集各郡兵力,准备彻底消灭绿林汉军。王莽为了编成对汉军作战的强大部队,特任命大司空王邑和司徒王寻为统帅,征调当时所谓精通63家兵法的人,充当军中的类似参谋的官吏,并任用长人巨毋霸为垒尉,专门负责构筑营垒,将虎、豹、犀牛、象等凶猛野兽圈至军内饲养,以便在作战时放出来,震撼敌人。各州郡均自选精兵,由郡和牧守亲自率领,限期到洛阳附近集中,各地到洛阳的兵力达42万多人,号称百万大军。这些军队集中后,即开始向颍川开进。在颍川又会合了严尤、陈茂的部队,随即向昆阳方向进击。大军逶迤千里,粮草辎重络绎不绝。
公元22年(地皇三年)一月,绿林起义军歼灭甄阜、梁丘赐军后,接着在南阳城下又打败了新军名将严尤、陈茂。严尤、陈茂即率军退往颍川。同年三月,汉将王凤与太常偏将军刘秀等进击昆阳、定陵、鄢城等地,进展顺利。王常指挥的部队在汝南等地区的活动也节节胜利。汉军见新军大队人马向昆阳地区开来,于是王凤与王常率领近万人的部队占据了昆阳城。这时刘縯指挥的大军正在宛城围攻守城之新新军队,胜负未见分晓,但宛城已是兵少食尽,内无斗志,外无救兵,形势对新新军极为不利。
汉军的统帅虽然为王凤,但是以后在昆阳之战中,由于王凤等人面对绝对优势的新莽大军,一度缺乏作战的坚定性,刘秀成了昆阳战役的重要决策人物。[3]
2战争过程
前期
公元23年(新莽地皇四年,刘玄更始元年)五月,王邑、王寻统帅的大军与严尤、陈茂会合后,即由颍川向昆阳前进,两三天即有十余万军队到达昆阳。统帅王邑立即下令围攻昆阳。纳言将军严尤根据以往作战的失利教训,认为不可把兵力用于昆阳这个既坚固又无碍大局的小城,大军应当直趋宛城,击破围攻宛城的汉军,则昆阳将不攻自破。王邑听不进严尤的建议,傲气十足地说:“我以前围攻翟义时,就因为没有能生俘他而受过指责,现在统帅百万大军,碰到敌人城池,竟绕道而过,不能攻下,这怎么能显示我们的威风!应当先杀尽这个城中的军民,全军踏着他们的鲜血,前歌后舞而进,岂不是更痛快吗!”于是王邑仍然坚持以十万大军围攻昆阳。王凤、王常等见新莽大军逐渐云集昆阳,形势十分严重,刘秀所率三千骑兵在颍川西北遇见新新军后,也引兵退回昆阳,加上汉军其他退入昆阳的一些零星部队,昆阳守军共约一万人.王凤等鉴于双方力量十分悬殊,对坚守昆阳信心不足,一些退入昆阳城中的官兵也惊惶失措,担心妻子儿女,想分散回去,各保存自己的地区。[4]
刘秀看到这种情况便对大家说:“目前我军兵粮缺,而城外又有强大之敌,如能集中
清官名。正二品,每旗一人,掌护军营政令。后金(清)设巴牙喇营为亲兵营,统领官称巴牙喇纛额真,天聪八年(1634年)改称巴牙喇纛。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改汉名为护军统领,副职称护军参领,遴选八旗中满洲、蒙古精兵,别组为护军营,平时守卫宫殿门户,稽察出入,皇帝出巡时扈从,驻跸则保卫御营。
按清制规定,护军营人员都由八旗满洲和蒙古兵的精锐者充当,每旗设护军统领一人。上三旗守禁门,下五旗守王公府门。守卫宫城的八旗兵为护军,设军统领。
护军统领-清朝八旗护军统领组印朝代:清朝印钮:吉祥兽钮(W–D8-3-1)
护军统领
材料:白玉。尺寸:9.7x9.7x14.5cm印台:5.2cm
印文:正黄旗护军统领印正红旗护军统领印镶红旗护军统领印
镶蓝旗护军统领印右翼前锋统领印
镶黄旗护军统领印正白旗护军统领印镶白旗护军统领印
正蓝旗护军统领印左翼前锋统领印
护军统领-护军统领印简介满洲八旗来源于满洲氏族部落组织。八旗兵作战时原是自备马匹器械,而作战所掳掠的财物和奴隶归兵丁所有。奴隶制时期的兵丁是自由民,作战掳掠到奴隶即可上升为奴隶主阶级。因此,八旗兵勇猛善战,不同于汉族服役的士兵。清朝进驻北京后,满洲八旗兵成为保卫国家,镇压人民的工具,并连年被派往各地作战,清庭禁止士兵掳掠,八旗兵成为国家军队,马匹器械改由朝廷专设机构喂养及制作和供应,兵丁依靠朝廷所发给的粮饷生活。
八旗分左右两翼,各设左翼前锋和右翼前锋。右翼是正黄旗、正红旗、镶红旗、镶蓝旗。左翼是镶黄旗、正白旗、镶白旗、正蓝旗。八旗左右两翼,各设前锋统领一人,护军统领一人,分别率领护军参领、护军校以及护军营兵。每旗各设都统一人、副都统二人,统辖本旗的军民,掌管兵马、钱粮以及户籍、田地等事项。
八旗有“禁旅”与“驻防”之别。满洲八旗兵被皇帝视为最可靠的军事力量,是国家的根本所系。禁旅八旗兵以满洲八旗为主,留守京城,保卫皇室,被称为“京旗”。兵丁被分派到京城各地执行任务;镶黄旗在安定门内,正白旗在东直门内,镶白旗在朝阳门内,正蓝旗在崇文门内;正黄旗在德胜门内,正红旗在西直门内,镶红旗在阜成门内,镶蓝旗在宣武门内。前锋营、护军营平时警卫宫禁,皇帝外出巡幸则保卫行营。“驻防”八旗兵,分别驻扎在全国各地的军事重镇,负责保家卫国防止的重任外侵.
(https://www.mangg.com/id31586/1695747.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mangg.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an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