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天后,李掌柜家来人了,告诉德山,木头破好了,并让德山快点过去。
德山用扁担一头挑着工具箱子,一头挑着装着工具的帆布袋子,来到李掌柜家的。
德山到李掌柜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先把做大件的料分别放到了不同的地方,然后,又把边角余料放到了一起。坐定后,一边查看着料,一边琢磨着哪块料适合做什么样的小件,并时常和李掌柜说上几句,以征得主人的同意。
你不要小看鲍德山小小的年纪,他和叔叔们这几年在外面闯荡的,见了很多世面,深深的懂得“做事不由东,累死也无功”的道理所在。同时,对一些主人固执的想法,他觉得有不适合的地方,又能尽量劝说主人接受自己的想法,在征得主人的同意后,德山才去做。
对于小物件的制作,那天早晨,德山和三叔从李掌柜家出来后,心中就早已有了谱。三叔问他的打算,德山说:用那黄玻璃木的碎块、小条子,做成梳妆台的椭圆的镜框,里面装上玻璃镜子,下面做成左右一样大小、上下两个小抽匣子的那种;用山榆做两对扁匣,除了底之外,全用山榆树,底就是当地产的树木了;那天我看到他家还有几块我们当地产的家榆板子,我想做四个四脚八栅的凳子,再做两个长条凳,凳子刷色就行了,梳妆台、扁匣给他来个搓色的,三叔你看行吧?”。德山说完,看了三叔一眼,征询着三叔的意见。只听三叔说:“这些都是老套路,想想,你不会木刻吗?给它粘上几个,这样能增加点灵气的。”,三叔指点着。过了一会,三叔说:“这回做好了,你就出名了,往后找你干活的人家有的是了。”,说完这话后,马上又补了一句:“小犊子,等你出了名,人家问你,你跟谁学的徒呀?你怎么说?”。“我就说,我是家传。”,德山说。三叔说:“不行,家传也得有人带呀,你就说你是三叔的徒弟,三叔跟你也粘点光。”,德山说:“这可不行,我二叔不也教了我吗?我二叔听到后会不高兴的,弄不好,我二叔那脾气,还不得骂我啊?骂都怕是轻的,打我咋办?”,三叔又坚持着说:“不行,你就说你师傅是你三叔。”,“不行,我说是俩叔,不然的话,知道我的人也会说我没良心了”,德山和三叔争辩着。“我是在试探你呢,你就要当师傅了,我是在看看你的良心怎样。”,叔侄俩说笑着。
德山把那天和三叔商量的做法,告诉了李掌柜,李掌柜说:“行,德山,你看着做吧,不怕费事、耽误时间就行,反正我家人多,用的东西也多,凳子什么的,多做点,能用得上。”。
由于是用边角余料做,又是小件,李掌柜知道大体安排后,就出去走亲戚去了。临走前吩咐家人,一定要做好中午和晚上这两顿饭,并告诉家人,做的这些小件儿,人家师傅是白帮忙的,不要怠慢了师傅,一定要侍候周到,不要看人家年岁小,而小瞧了人家的,要及时给师傅烧水沏茶等等。
尽管没有人监工,但这活可是德山第一次自己出来干的,他知道自己以后要靠这个来养家糊口的,于是,干起活来比以往和叔叔们在一起的时候更仔细和卖力了,不是过于太累,他根本不休息,连喝茶的时候,也不像叔叔们那么讲究,把茶沏好后,茶凉了,自己渴时再来个牛饮,把节省下来的时间,全用在了做活上,不是实不可解的话,磨工具的活,他都是在晚饭后才做的。李掌柜的家人说:人家磨工具都在白天,也能趁机休息一会,可你多数时间是在晚上磨,不要太急的。听到这样的话时,鲍德山就说:白天干活得眼,晚上太暗,磨锛凿斧锯这些活,有个亮就行了,那样白天不就能有更多的时间做活了吗?很让李家人上下感动。不时的也有庄子里的闲人来看德山做活的,有的人私下里和德山说:不要工钱,你还不多磨蹭几天,那样也能多蹭几顿饭啊!
在当时,能吃上一顿饱饭确实不易,尤其是在当时人多地少的中原和山东一带,更是难上加难,许多人家吃了上顿没下顿,条件稍好点的能吃上红薯,弄个半饥不饱也就不错了。那走街串巷、衣不蔽体、食不裹腹,一手拎着个破蓝子,里面装着个豁牙露齿的破粗瓷碗,另一手拎着一根打狗棍子的要饭的人有的是。走在旷野上,还经常能够看到一些无家可归,因衣食无着而或病或饿死的“路边倒”,看上去,凄凉满目。于是,这中国到现在,多数地方的人见面时打招呼还在经常用一句话:吃了吗?甚至出现了笑话,人家刚从厕所出来,“吃了吗?”这句话居然也用上了,弄得人哭笑不得。这吃对人的生存太重要了,中国人的老祖宗由此总结出一句最为经典的话:民以食为天,这句话历来被奉为金科玉律。这吃的问题,在中国可是个大问题,中国在文化上是个文明古国,文化遗产可谓丰富多彩。至今,国人一谈起中国的古文化和古代精耕细作的农业文明,各个喜形于色,无以言表。然,细想,历史发展到今天,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再联想那几千年的文明古国,遑遑史书、卷轶浩繁,可谓汗牛充栋,国人常以文景之治,光武中兴、开皇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康雍乾三朝盛世为荣耀,今天细想起来,只能说是那些御用文人,对统治者的誉美之词,然这些文字,却骗了“许多无涯过客”,这些所谓的盛世,加起来亦不能超过300年的时间,5000年文明的古国,除了那些王公贵胄、富商大贾,再加一些贪官污吏能饱食终日外,老百姓实际是在挣扎度日,在贫困中生活。那些儒生们,整日埋头故纸堆中,家境可谓殷实,每日只读些四书五经类,以博得所谓的个人功名,对外面的真实世界,充耳不闻,知之甚少;加之中国古来就有“史在官府”的传统,结果真相不为大多数人所察。由是,饿殍遍野,才是中国古代乃至近代社会的真实写照。中国到目前为止,真正解决了温饱这个问题,毫不隐讳的说,是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的改革开放之后。生活在今天的国人,真的得感谢我们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了。由上可以看出,食,在当时真正是人的第一需要。每当一些人这样开玩笑时,鲍德山总是对人抱以憨憨的一笑。
(https://www.mangg.com/id31416/1686986.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mangg.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an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