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父亲和母亲一样倔强,母亲还会和儿女谈谈心,但父亲不会,父亲习惯了当家作主,他的意思就要是我们的想法感念,否则就会生气、发脾气。在的时候不觉得,失去了才知道想念。在的时候没有发现,失去了才知道处处都是爱。也许只是观念的不同,也许是自己太过的粗心,也许……。太多的也许!当知道时才深刻体会到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感受。
父亲、母亲是地地道道的农村人。母亲总爱想着过往种种和听过的话,然后分析着深意,结果总是越想越偏,所以总拿父亲以前不好的地方说道。父亲脾气不好,不爱听过往种种,老两口这大半辈子都是在吵吵闹闹中度过。
父亲有点大男子主义,喜欢说一不二。父亲不抽烟不喝酒,也许这是家人以前觉得父亲唯一的亮点。父亲喜欢吃零食,所以姊妹回去都会带些父亲喜欢吃的。父亲爱面子,一辈子在外面总要穿着体面(其实在家里挺邋遢的),每季都要加新衣服,所以从我们姊妹工作以来,每次见到父亲都总会想着给他买身衣服。为此没少和母亲绊嘴,总说我们浪费。父亲喜欢打麻将打纸牌赌博,这是全家公认的父亲的最大缺点,一辈子我们也没能劝父亲改过来。
父亲爱面子,以前家里除了种稻子油菜麦子之类的一般不种其他的,种了父亲也不会去零卖的。家里的细活也都是母亲的。所以算下来一年当中父亲真正忙累也就那么3-4个月。其余的时间基本都是在麻将桌傻瓜度过。年轻的时候父亲是不怎么顾家的,也不考虑长远的事情,得过且过吧。母亲说父亲是小时候苦日子过怕了,不想再那么苦。
听着父亲和母亲的诉说,父亲小时候是挺苦的。父亲小时候爷爷就不在了,后来奶奶改嫁,继父对父亲不好,于是奶奶把父亲扫地出门,那时候真的很苦。父亲和母亲都是倔脾气,只是母亲更有韧性,父亲脾气暴躁。小时候吵啊、打啊的都挺厉害。有时候想想两个人能这样熬一辈子真实不容易。父亲听了母亲一辈子的唠叨(虽然年轻时总是以吵架或者打架收场),母亲忍受了父亲一辈子的暴脾气。但其实真有事又都割舍不下对方。平凡的爱,也是伟大的爱。
想想自己姊妹4个,三姐因为流云的出生而报养给了大舅家。从小三姐弟是在父亲的打骂声中长大的,一直都有点畏惧父亲。小时候因为流云的调皮,姐姐们没少被父亲的打。当然流云自己也没能幸免于难。有时候看到家里的绳子再想想小时候,哎呀!大拇指粗的绳子蘸水后抽起来……现在想起来还是会有些战栗。
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小学4年级大姐就不念书了,五年级的时候二姐也不念书了。到流云时,初一时父亲就经常念叨着辍学随姐姐们打工去。那时候如果不是二姐的支持,也许…呵呵!小时候流云的成绩很好,也很要强,但从初中以后虽然因为姐姐的支持继续上学,但也因为那几年的耽误和心里的憋屈导致成绩的下降。那几年也许是长这么大最艰难的几年吧。
刚上初中时个子不高,很瘦。那时候每天1.5元的生活费,1元是早晚来回坐车用的,还有0.5元是中午的饭钱。有时候还隔三差五的会没有。很多时候只能是放学时靠11路了回家了。夏秋时放学回家还要提着小水桶把家里的菜地和场地的其他作物浇水,一般要一个多小时才能完成。然后是放牛,再然后回家做饭,时间满满。还记得初三时最后一个学期没有去复习在家做农活,中考那天才去的考场。还记得数学88,英语64语文95,理化112,政史88。分数下来时流云自己已经放弃了。后来还是因为二姐的坚持和经济上的资助才得以继续上学。上高中住校了。和父亲接触的少了。那时依然很苦。每月60元的生活费和租房子的费用,房租就要15元。剩下的早中晚各0.5元。恨了很久。直到出来工作,接触的多了,想的多了,也成熟的多了,才慢慢的想通了很多事情。天下没有不爱自己孩子的父母。也许当初父亲有父亲的打算,只是思考的方向我们不能接受而才造成长久的误会。
(https://www.mangg.com/id31414/1686957.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mangg.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an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