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历史军事 > 终极拯救 > 靖国神社

??

  

  

      (位于日本东京都千代田区九段坂的一个神社)编辑(日文假名:やすくにじんじゃ)是位于日本东京都千代田区九段坂的一座神社。社格是别格官币社,本殿构造为神明造,该神社供奉自明治维新以来为日本国内外战争战死的军人及军属,其中大多数是在中日战争及太平洋战争中阵亡的日军官兵及殖民地募集兵(包括侵华战争的日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一直由日本军方专门管理,是国家神道的象征;在二战后,遵循政教分离原则,改组为宗教法人。

  

      例祭为每年的4月21日-23日和10月17日-20日。该神社供奉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国内外战争的战死者及家属,其中大多数是在中日战争和朝鲜战争及太平洋战争中阵亡的日军官兵及殖民地募集兵。由于靖国的祭祀对象包括了表彰对近代日本有“杰出贡献”的军人。

  

      “”的历史不过百余年,最初的教义是:通过祭祀来安抚冤魂,以免给人们带来灾难。

  

      中文名外文名やすくにじんじゃ所在国家日本地址东京都千代田区九段北311供奉对象日本国内战争的死者及二战战犯目录1性质作用

  

      2建筑历史

  

      3构成情况

  

      4性质

  

      5仪式举要

  

      6供奉阴魂

  

      大战亡灵甲级战犯7国际态度

  

      邻国反响高官参拜参拜影响8历次参拜

  

      1940年代1950年代1960年代1970年代1980年代1990年代2009年前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9法案

  

      招魂天皇态度记者观察台湾与台湾原住民赴抗议日议员参拜10国际舆论

  

      11焦点和展望12内阁大臣

  

      13相关新闻

  

      14安倍见鬼遭谴责

  

      15已成严峻国际问题

  

      日本应当深深自省美国希望安倍打住1性质作用编辑的起源自1853年美国佩里准将要求日本开港后(即黑船事件),日本形大祭图(1897)

  

      成了两大对立派,即以日本天皇为中心的朝廷方和德川幕府。幕府无视朝廷的命令,屈服佩里准将的开港要求,因此尊王派长州藩和萨摩藩的活动家们便展开了打倒幕府的活动,在此过程中很多人死在幕府手里。于是,尊王派长州藩和萨摩藩在各地建立招魂社,把死在幕府手中的藩军视为“国事殉难者”,对其进行祭祀。设立招魂社的目的在于“慰灵”和“显彰”,用以鼓励自己一方活动家的活动。的前身东京招魂社也是在这样的历史的背景下建起来的。

  

      然而,日本关于祭祀战死者的传统是在“御灵信仰(指的是那些在现世因为权力斗争而遭受屠杀的死者的灵魂,很可能会怀着怨恨回来报复,现世之人出于恐惧,便为了消解怨恨而祭祀这些死者的灵魂)”的基础上友好地祭祀战死的敌人和在“怨亲平等”的原则下不分敌我一起祭祀。就是说招魂社不是日本的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只不过是近代以后出现的新传统而已。

  

      东京招魂社的建立1869年5月,幕府军的最后一个据点函馆终于陷落。

  

      1868年1月,从日本京都近郊鸟羽伏见之战开始的戊辰战争以幕府军战败下了帷幕。

  

      1868年6月28日,在明治天皇的旨意下为了“慰灵”和“显彰”在戊辰战争中阵亡的3588名军人建立了东京招魂社。

  

      1879年,根据日本军部的要求东京招魂社改名为,并被赋予别格官弊社的地位。别格官弊社中的祭神是神话中出现的神,是仅次于祭祀天皇、皇族的神社(官弊社)。其中是天皇直接参拜的神社,处于特殊的地位。

  

      神社的性质与作用与一般神社由日本国内务省的管辖相比,则由陆海军省的管辖,具有军事设施的性质。而且作为国家神道的主要神社之一,不被视为宗教。把战争牺牲者当作为天皇和国家献身的英灵而进行“慰灵”和“显彰”,使得新的战争牺牲者不断出现。(战死者→由天皇主持的“慰灵”和“显彰”→教育→征兵→新的战死者)的角色充分反映在小学修身教科书里,如母亲参加自己孩子向合祀的活动以及经验等。

  

      2建筑历史编辑的主要设施概要建于1869年8月6日(明治2年6月29日),原称“东京招魂社”,以纪念在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内战戊辰战争中为恢复明治天皇权力而牺牲的军人。

  

      在1879年(明治12年),东京招魂社改名为;“靖国”来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吾以靖国也”,意为使国家安定。

  

      在明治维新后是供奉为日本战死的军人,包括中日甲午战争(1894-5年)、日俄战争(1904-5年)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因此,日本全国神社都由内务省管理,唯独是由军方管理。

  

      如今存放着接近250万名为日本战死者的灵位,其中有210万死于二战,包括14名二战甲级战犯和约2000名乙、丙级战犯的牌位。

  

      日本在1945年8月15日战败后,因为日本的战后和平宪法第9条说明要分开政府和宗教,选择了变成一个非政府旗下的宗教机构。

  

      3构成情况编辑主要建筑灵玺簿奉安殿,是保管做神的人名簿霊玺簿的地方,于1972年建立。除了有关人士以外,严格限制出入。

  

      本殿是供奉神的地方,镜头和剑是神的象征。1872年由尾张德伊藤平左卫门设计建立,1989年复原。

  

      拜殿是一般人进行参拜的地方,于1901年建立。

  

      神门,1934年第一征兵保险株式会社(战后的东方生命)捧纳,是神社的正门。所谓征兵保险是指投保人在征兵检查及格参军时,获得合同的保险金。满洲事件发生以后,随着参军人的增加,富国征兵保险和第一征兵保险两家公司的收益大幅度增加(吉田裕)。

  

      游就馆游就馆是1881年建立的战前最大的国立军事博物馆,为普及军国主义思想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日本战败之后,它被改名为博物馆,大部分空间借给兴国生命。1986年,作为军事博物馆游就馆重新复活,2001年5月至2002年6月进行整修。其展览内容为的历史馆、战争馆和天皇馆。游就馆的取名,是源于《荀子》中“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主要有合祀的诸神遗品、资料、日本在近代战争中所使用的武器、军人遗品、战时资料等约10万件,军人遗影约5000枚。

  

      斋庭是指在例大祭时招魂的祭坛用作停车场。

  

      镇灵社于1965年建立,供奉着包括明治维新“叛徒”和在伊拉克战争中战死的人在内的“万方诸国战殁者”,没有公开给一般人;但是为了强调它们供奉着甲级战犯和超越国界的很多战争牺牲者,2006年10月以后开始向一般人公开。

  

      帕尔博士显彰碑于2005年建立,是东京裁判的法官当中,唯一提出被告团全体无罪的意见书的帕尔博士之显彰碑,显示出对太平洋战争的认识。

  

      母亲铜像是1974年建立的,为了向因战争而失去丈夫、独自抚养孩子的母亲表示谢意。

  

      军马慰灵碑军马慰灵碑,对机械化起步较晚的日本军来说,军马作为重要的运输手段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亚洲太平洋战争中,约有70万只军马牺牲。为了追悼军马,1958年建立了军马慰灵碑。除了军马慰灵碑以外,还有‘军犬慰灵像’和‘求魂塔’。

  

      大灯笼在1935年富国征兵保险相互公社(现为富国生命)捧纳。祭坛部分雕刻着战斗场面(九段下站方向,右侧有海军关系,左侧有陆军关系)。在占领期间,根据警视厅和东京都的指示,战斗场面的雕刻部分被混凝土填充,1957年重新复原。

  

      大村益次郎铜像大村益次郎铜像是1893年建立的东京最早的西方式铜像。大村益次郎(1824~1869)是幕府末期维新期的军事家和政治家,在引进西方兵学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他被称为‘日本陆军之父’)他积极参加前身东京招魂社的建立,在决定场地之后被守旧派暗杀。

  

      第一门(大鸟居)于1921年完成的铜铁制门,1943年解体后被用于战争物资。解体之后该门改为木制,第一门是在1974年重建的。

  

      田中支队忠魂碑田中支队忠魂碑是1934年2月26日田中支队的生存者山崎千代五郎建立(在1918年田中支队(步兵第72联队)100名被俄罗斯革命军战殁)的。在占领期间,它从附属地撤离,1968年2月27日重建。

  

      常陆丸殉难纪念碑常陆丸殉难纪念碑,俄日战争期间,俄罗斯军舰击败的油送船常陆丸的战殁者纪念碑(1934年建立)。在占领期间,它从附属地撤离,分3个部分埋没,修建地铁时被发掘,并于1965年重建。

  

      4性质编辑日本首相参拜图在供奉的阵亡二战日军军人当中,被征入伍的的台湾和韩国人也在内。

  

      而日本政治环境右翼化,领袖频频前往作官式参拜,因而使邻近受害国家政府和民众的抗议加剧。

  

      5仪式举要编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曾经作为神风特攻队的出发仪式举办地。往往有日本二战退伍老兵在此举行各种悼念活动。

  

      身着二战时期日本旧军装,举行列队示威。

  

      此外,大门旁边一个纪念碑上的浮雕,描绘的是中日甲午海战。

  

      都是描绘当时日本军队如何英勇作战的。

  

      为日本政府官员参拜辩护的人认为,神社的废存早在1945年10月已由当时占领日本的联合国最高司令官总司令部决定,所以已和军国主义没有关连,只是一座普通的宗教场所,民间人士在神社内对军国主义的祭祀只是个别人的立场。

  

      实际上并不具有任何影响力,因为美国已经牢牢控制着日本的对外政策与军事,充其量只能成为怀旧右派的纪念碑。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参拜的活动曾有所减少。

  

      6供奉阴魂编辑大战亡灵戊辰战争:7751供奉于的二战阵亡日本侵略军人照片中的甲级战犯们西南战争:62[1]甲午战争:13619占领台湾:1130义和团事变:1256日俄战争:88429第一次世界大战:4850五三惨案:185九一八事变:17176抗日战争(1937—1941):191250抗日战争(1941—1945)及太平洋战争:2133915总数:2466532人甲级战犯有14位经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的甲级战犯供奉在,他们分别是:东条英机、土肥原贤二、松井石根、木村兵太郎、广田弘毅、坂垣征四郎、武藤章、松冈洋右、永野修身、白鸟敏夫、平沼骐一郎、小矶国昭、梅津美治郎、东乡茂德。这些人都是罪行累累的屠杀者,可以说他们的存在是日本的耻辱,亚洲的耻辱,整个人类的耻辱。

  

      在日本,甲级战犯合祀问题一般被看作是日本和中韩两国之间的外交问题。反对者认为,甲级战犯合祀问题会导致对战争的肯定。

  

      7国际态度编辑邻国反响政治人物参拜有历史、文化及宗教等因素,但参拜这种供奉有二战甲级战犯牌位的国家参拜的右翼女子级的神社,政治因素普遍被认为是其中的主要因素。

  

      例如有分析指出,小泉纯一郎的参拜就与日本遗族会的不断催促,换取日本遗族会的支持与选票有关。

  

      参拜也同时被外界——特别是中国、朝鲜及韩国等二战中被日本侵略的国家,认为是日本领导人对右翼观点的认同,而不能对日本的侵略历史进行反省。

  

      包括中国、韩国等曾受到侵略的国家认为,在当年联合国下决定之前,神社内并未供奉二次大战的战犯。

  

      而这近2000位战犯,包括东条英机等14个甲级战犯的牌位,乃于1978年10月秋祭时秘密安放。

  

      从此,的性质有了根本性的改变,它的地位也应该被重新审定。

  

      部分人士更认为:“把这两千多名战犯的牌位迁入神社,表明日本官方对历史并未有作充分的反省。”

  

      二战后,日本天皇每年都要参拜,自从战犯灵位进入神社被暴露后,天皇自1979年后再也没有正式参拜。

  

      高官参拜第一次因为日本首相参拜靖国而引来外交危机的是中曾根康弘在1985年8月15日用日本首相的身份参拜。

  

      中曾根是第一个战后首相用日本政府首脑的身份来参拜。

  

      自此11年内再没有日本首相前往参拜,直到1996年的桥本龙太郎。

  

      对于这次参拜,日本社会的反对者认为国家首脑的参拜,“日本国民将会因自己的手正式抹去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争责任和战争犯罪而遭到来自世界的谴责。”

  

      在2001年的竞选活动中,小泉纯一郎保证他会在“终战纪念日”参拜。但是由于中国和亚洲国家的外交压力,最终当选的小泉首相结果提前在8月13日参拜了,以免显得对反对声音不敏感和轻视。

  

      但是由于中国的反日情绪还是很强,小泉在2001年10月8日到北京向中国表示他“衷心的歉意”。

  

      参拜影响参拜不论在任何时间都会有严重的政治后果。比如2002年4月的再次参拜,令中国非常愤怒。

  

      2005年4月27日中国驻日大使王毅说,中国和日本在1985年中曾根康弘参

  

      图片(19张)拜之后同意,日本高层领袖不再参拜这座神道教的神社,以换取中国不反对低层官员的参拜。

  

      翌日,于1982年到1987年担任日本首相的中曾根康弘中曾根即称:“这是完全与事实不符的。”并且“正式否认有‘君子协定’的存在。”

  

      2005年5月23日,中国副总理吴仪以国内有紧急事务为由,无预警地取消了原定与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的会面,提前结束访日行程;但并未变更5月24日原定的访蒙计划。

  

      尽管中国官方否认此举与议题有关,仍有许多人认为中国方面借此表示对小泉首相将再参拜之发言的不满。

  

      日方认为取消会面此举严重违反了国际外交礼仪,中国官方并未就此道歉。

  

      大部分日本人,无论对于首相参拜持赞成或反对意见,都认为这是日本内政问题,其他国家不应以任何行动予以干涉或企图干预。

  

      小泉也自称参拜是基于个人信仰和日本的文化传统,别国不应该对此说三道四。

  

      这番话在日本国内也有很大共鸣。

  

      8历次参拜编辑1940年代1945年8月18日:首相东久迩宫稔彦王在

  

      各界反对参拜(20张)担任首相第二天就参拜了(以首相身份参拜共一次)。

  

      1945年10月23日:首相币原喜重郎在担任首相的当月进行了第一次参拜(以首相身份参拜共两次)。

  

      1945年11月20日:首相币原喜重郎第二次参拜(以首相身份参拜共两次)。

  

      1950年代1951年10月18日:首相吉田茂第一次参拜(以首相身份参拜共五次)。

  

      1952年10月17日:首相吉田茂第二次参拜(以首相身份参拜共五次)。

  

      1953年4月23日:首相吉田茂第三次参拜(以首相身份参拜共五次)

  

      1953年10月24日:首相吉田茂第四次参拜(以首相身份参拜共五次)。

  

      1954年4月24日:首相吉田茂第五次参拜(以首相身份参拜共五次)。

  

      1957年年4月24日:首相岸信介第一次参拜(以首相身份参拜共两次)。

  

      1958年10月21日:首相岸信介第二次参拜(以首相身份参拜共两次)。

  

      1959年开始祭祀“二战”B、C级战犯。

  

      1960年代1960年10月10日:首相池田勇人第一次参拜(以首相身份参拜共五次)。

  

      1961年6月18日:首相池田勇人第二次参拜(以首相身份参拜共五次)。

  

      1961年11月15日:首相池田勇人第三次参拜(以首相身份参拜共五次)。

  

      1962年11月4日:首相池田勇人第四次参拜(以首相身份参拜共五次)。

  

      1963年9月22日:首相池田勇人第五次参拜(以首相身份参拜共五次)。

  

      1965年4月21日:首相佐藤荣作第一次参拜(以首相身份参拜共十一次)。

  

      1966年4月21日:首相佐藤荣作第二次参拜(以首相身份参拜共十一次)。

  

      1967年4月22日:首相佐藤荣作第三次参拜(以首相身份参拜共十一次)。

  

      1968年4月23日:首相佐藤荣作第四次参拜(以首相身份参拜共十一次)。

  

      1969年4月22日:首相佐藤荣作第五次参拜(以首相身份参拜共十一次)。

  

      1969年10月18日:首相佐藤荣作第六次参拜(以首相身份参拜共十一次)。

  

      1970年代1970年4月22日:首相佐藤荣作第七次参拜(以首相身份参拜共十一次)。

  

      1970年10月17日:首相佐藤荣作第八次参拜(以首相身份参拜共十一次)。

  

      1971年4月22日:首相佐藤荣作第九次参拜(以首相身份参拜共十一次)。

  

      1971年10月19日:首相佐藤荣作第十次参拜(以首相身份参拜共十一次)。

  

      1972年4月22日:首相佐藤荣作第十一次参拜(以首相身份参拜共十一次)。

  

      1972年7月8日:首相田中角荣在担任首相第二天进行了第一次参拜(以首相身份参拜共五次)。

  

      1973年4月23日:首相田中角荣第二次参拜(以首相身份参拜共五次)。

  

      1973年10月18日:首相田中角荣第三次参拜(以首相身份参拜共五次)。

  

      1974年4月23日:首相田中角荣第四次参拜(以首相身份参拜共五次)。

  

      1974年10月19日:首相田中角荣第五次参拜(以首相身份参拜共五次)。

  

      1975年4月22日:首相三木武夫第一次参拜(以首相身份参拜共三次)。

  

      1975年8月15日:首相三木武夫第二次参拜(以首相身份参拜共三次)。这是战后日本首相首次在战败投降日参拜。

  

      1976年10月18日:首相三木武夫第三次参拜(以首相身份参拜共三次)。

  

      1977年4月21日:首相福田赳夫第一次参拜(以首相身份参拜共四次)。

  

      1978年4月21日:首相福田赳夫第二次参拜(以首相身份参拜共四次)。

  

      1978年8月15日:首相福田赳夫第三次参拜(以首相身份参拜共四次)。

  

      1978年10月17日秘密开始合祀甲级战犯。(时值邓小平副总理访日、中日两国互换《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批准书前一周。)此举于翌年被公诸于世。

  

      1978年10月18日:首相福田赳夫第四次参拜(以首相身份参拜共四次)。

  

      1979年4月21日:首相大平正芳第一次参拜(以首相身份参拜共三次)。

  

      1979年10月18日:首相大平正芳第二次参拜(以首相身份参拜共三次)。

  

      1980年代1980年日本政府曾发表“正式见解”,称“不能否定首相以公职资格参拜有违宪的嫌疑”。

  

      1980年4月21日:首相大平正芳第三次参拜(以首相身份参拜共三次)。

  

      1980年8月15日:首相铃木善幸第一次参拜(以首相身份参拜共九次)。

  

      1980年10月18日:首相铃木善幸第二次参拜(以首相身份参拜共九次)。

  

      1980年11月21日:首相铃木善幸第三次参拜(以首相身份参拜共九次)。

  

      1981年4月21日:首相铃木善幸第四次参拜(以首相身份参拜共九次)。

  

      1981年8月15日:首相铃木善幸第五次参拜(以首相身份参拜共九次)。

  

      1981年10月17日:首相铃木善幸第六次参拜(以首相身份参拜共九次)。

  

      1982年4月21日:首相铃木善幸第七次参拜(以首相身份参拜共九次)。

  

      1982年8月15日:首相铃木善幸第八次参拜(以首相身份参拜共九次)。

  

      1982年10月18日:首相铃木善幸第九次参拜(以首相身份参拜共九次)。

  

      1983年4月21日:首相中曾根康弘第一次参拜(以首相身份参拜共十次)。

  

      1983年8月15日:首相中曾根康弘第二次参拜(以首相身份参拜共十次)。

  

      1983年10月18日:首相中曾根康弘第三次参拜(以首相身份参拜共十次)。

  

      1984年1月5日:首相中曾根康弘第四次参拜(以首相身份参拜共十次)。

  

      1984年4月21日:首相中曾根康弘第五次参拜(以首相身份参拜共十次)。

  

      1984年8月15日:首相中曾根康弘第六次参拜(以首相身份参拜共十次)。

  

      1984年10月18日:首相中曾根康弘第七次参拜(以首相身份参拜共十次)。

  

      1985年1月21日:首相中曾根康弘第八次参拜(以首相身份参拜共十次)。

  

      1985年4月22日:首相中曾根康弘第九次参拜(以首相身份参拜共十次)。

  

      1985年8月15日中曾根康弘首相在日本战败40周年之际参拜。这是“二战”后日本首相首次以公职身份正式参拜。(以首相身份参拜共十次)。“正式参拜”以后,问题就成为东北亚地区的主要外交问题。在1985年中国和韩国强烈反对下,日本首相参拜一度中断。(详见:1985年日本首相参拜事件)

  

      1990年代1994年,首相村山富市呼吁反省军国主义历史的同时,其内阁七成员前往参拜。

  

      1995年8月15日,任村山内阁通产相的桥本龙太郎等8名自民党出身的内阁成员参拜了。

  

      1996年7月29日桥本龙太郎首相以公职身份在自己生日当天参拜了(以首相身份参拜共一次)。这是继中曾根康弘之后,日本首相时隔11年再次参拜。

  

      1997年4月22日,“大家参拜国会议员之会”的223名成员集体参拜了,后来成为日本首相的小渊惠三作为该会会长带头进行了参拜。

  

      1997年8月15日,8名内阁大臣参拜;1998年8月15日,8名内阁大臣和54名国会议员及议员代理人参拜;1999年8月日本内阁官房长官野中广务提出将二战甲级战犯灵位移出,同时将“特殊法人化”。

  

      1999年8月15日,8名内阁大臣和54名国会议员集体参拜了。

  

      小泉纯一郎就任首相期间(2001.4-2006.9),日本首相又开始参拜。小泉纯一郎退任之后,日本首相参拜再次中断。

  

      2009年前2001年8月13日首相小泉纯一郎第一次参拜(以首相身份参拜共五次)。这是日本现职首相时隔5年参拜。

  

      2002年4月21日:首相小泉纯一郎第二次参拜(以首相身份参拜共五次)。

  

      2002年12月24日日本内阁官房长官福田康夫的私人咨询机构“追悼战没者暨纪念和平纪念碑等事项研究恳谈会”(简称“追悼、和平恳谈会”)提出最终报告,建议日本新建一个没有宗教色彩的、日本以及外国领导人均可拜谒的国立墓地,以纪念战争死难者并祈愿世界和平。

  

      2003年1月14日:首相小泉纯一郎第三次参拜(以首相身份参拜共五次)。

  

      2004年1月1日:首相小泉纯一郎第四次参拜(以首相身份参拜共五次)。

  

      2005年8月14日:日本前首相桥本龙太郎及日本经济产业大臣中川昭一参拜。

  

      2005年10月17日:首相小泉纯一郎第五次参拜(以首相身份参拜共五次)。

  

      2005年10月18日:日本一百多名国会议员参拜。

  

      2006年8月15日:首相小泉第六次参拜。

  

      2009年10月19日:日本自民党总裁谷垣祯一秋季例行大祭期间参拜了供奉有14名甲级战犯的。

  

      2009年8月15日:首相菅直人及其内阁不参拜,而自民党及其欧洲极右翼分子首次参拜。

  

      2011年2011年8月15日:日本自民党总裁谷垣祯一等50名国会议员15日上午参拜了。

  

      2011年10月18日:由日本跨党派议员组成的“大家参拜国会议员会”(会长:自民党前干事长古贺诚)的国会议员等18日上午参拜了正在举行秋季例行大祭的。

  

      2012年2012年8月15日:日本国家公安委员长松原仁于15日上午参拜了。国土交通相羽田雄一郎也前往参拜。

  

      2012年10月17日:日本自民党总裁安倍晋三参拜。

  

      2012年10月18日:日本67名议员参拜2013年2013年4月23日:由日本跨党派国会议员组成的“大家都来参拜国会议员之会”168名成员集体参拜了供奉有二战甲级战犯牌位的。从2013年4月21日开始,举行例行春季大祭,首相安倍晋三当天以首相名义供奉了名为“真榊”的祭品。此前,共有3名阁僚参拜了,包括副首相麻生太郎。

  

      2013年8月15日:日本前首相小泉纯一郎之子、自民党青年局局长小泉进次郎,安倍内阁两阁僚日本总务大臣新藤义孝和日本国家公共安全委员会委员长古屋圭司。以及日本跨党派议员团体“大家参拜国会议员会”的成员也参拜了。据团体称,参拜者约50人,其中包括自民党政调会长高市早苗、民主党参院干事长羽田雄一郎以及日本维新会代理党首平沼赳夫等人。[2]2013年10月17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向供奉名为“真榊”的祭品。这也是继春季大祭、8月15日“日本战败纪念日”后,安倍再次向供奉祭品。

  

      2013年10月18日:日本总务大臣新藤义孝和159名国会议员18日参拜,这是继“春季大祭”168名日本国会议员参拜后,日议员的又一次大规模“拜鬼”。日本时事通信社就日本首相安倍是否应该参拜一事进行了民意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可以参拜”的民众占到47.8%,表示“最好不去”的约占38.3%。据悉,本次民意调查以日本全国2000名成年男女为对象,以个别谈话的方式进行,有效回答率为63.9%。[3]2013年10月19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亲弟弟日本外务副大臣岸信夫参拜了正在举行秋季例行大祭的。[4]2013年12月26日,日本政府日宣布,首相安倍晋三将于当天上午参拜位于东京九段北的。据称参拜时间为上午11点半。[5]2014年2014年约150名日本议员22日上午参拜夜景[6]2014年4月21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厚生劳动大臣田村宪久、众参两院议长山崎正昭、日本遗族会会长、前厚生劳动大臣尾辻秀久均供奉祭品。[7]2014年4月22日,约150名日本议员22日上午刚刚参拜。京都九段北2014年4月21日开始为期3天的春季大祭活动。[7]2014年7月13日-16日,举行夏季大祭活动,空前盛况引无数日外游客参观。[6]

  

      2014年7月夏日大祭[6]9法案编辑招魂在《朝日新闻》上的报道1945年,联合国占领军总司令部国神社,为此举行“临时大招魂祭奠”,把许多未死的人也来祭祀。后改为宗教法人才得以幸存。

  

      1955年以后,自民党5次提出《法案》,要求将改为“特殊法人”,试图将之国营化。

  

      1974年,由于日本社会的广泛抗议,才没有成功[1]。在正殿的神座(安置神体的地方),当初是只一座。战后,为了祭祀于台湾神宫及台南神社的北白川宫能久亲王和祭祀于蒙昧疆神社(张家口)的北白川宫永久王,重新设立了别的神座。因此有两神座。

  

      日本厚生省1966年将含有甲级战犯的祭祀名录交给当时的宫司(即负责人)筑波藤磨,但筑波没有把他们的牌位供奉上去合祭。

  

      1978年10月宫司松平永芳(战败时期的宫内大臣松平庆民的长子)把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所判处的甲级战犯东条英机等14人的牌位移入合祭。

  

      天皇态度有关的报道二战后,日本天皇每年都要参拜,自从甲级战犯灵位进入神社后,据侍卫长的回忆显示,裕仁天皇因为不满神社供奉二战甲级战犯,故自1978年后再也没有正式参拜。

  

      当周恩来决定与田中角荣首相谈判恢复中日邦交时,基于需要日本援助以及只要恢复邦交,跟台湾断交的政治考量,提出所谓战争责任在于日本军国主义者身上,而不在日本人民身上,日本人民是战争受害者的暧昧不明的战争责任二分论观点,不但在国内四处进行二分论观点的教育,且尽量避免安排日本人到抗日名胜古迹去参观,以尽量促进中日双方的友谊。

  

      刚开始日本首相池田勇人、大平正芳、中曾根康弘等人数度以首相身分前往参拜时,中国国内媒体也未曾有自主性的大幅报道,虽遭到中国政府的官式谴责,但并未引起中国民间的强烈反应。

  

      但中国官方和民间加大了相应的反弹力度。因此自从二十年前日本首相以官方身份参拜以来一直存在的参拜行为,在小泉纯一郎首相的时代,重新引发历史上遭受日本侵略的中国、韩国等国的激烈抗议。

  

      日本国内对于领袖或官员参拜亦有正反两极化的反应,许多人认为官员只能在非公务时间以私人身分参拜,前往参拜时并不得利用公务车或其他行政资源,否则就是违背了政教分离的精神。

  

      在2001年的此次参拜,有639名日本人和韩国人向大阪地方法院提出诉讼,要求判决首相参拜的行为违宪,并且要求停止参拜,并向原告受到侵害的宗教人格权支付赔偿。

  

      而支持者则也提起了诉讼,认为对的侮辱使死者的遗属感受到了莫大的侮辱。小泉首相在2001年10月8日就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日本的侵略向日本中国侵华战争中的中国受害者则表示“衷心的歉意”。

  

      小泉在2002年4月再次参拜。这次参拜令中国官方非常愤怒,以至没有邀请日本到北京参与2002年9月的中日关系正常化30周年的活动。同时,因为小泉纯一郎年年参拜,使中日两国领导人多年没有任何互访,出现中日关系“政冷经热”的局面。小泉在2006年8月15日兑现其竞选诺言,于卸任前参拜。

  

      安倍晋三在就任日本首相之后,处理问题相对低调。就任以来,尚未对是否参拜做出明确表态。部分外界分析,其一方面是为了安抚国内右翼势力及提升的民族情绪;另外一方面也是避免在东亚引起新一轮的外交风波,损害脆弱的中日和日韩关系。

  

      在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的“终战纪念日”的时候,很多日本国民都去去纪念战死了的亲友。而且,有参与过“大东亚战争”的日军军人也在这一天穿上军衣去参拜战死的同僚。

  

      这个宗教机构的争议升温的原因是由于有日本政府的官员,包括首相和内阁成员,在极具有象征色的“终战纪念日”参拜。因为有些日本高级官员参拜供奉战犯的神社,被日本侵略过的亚洲国家,特别是中国与韩国,对日本对过去侵略战争的肯定态度表示抗议。

  

      “把这一千多名战犯的牌位迁入神社,表明日本官方对历史并未有作充分的反省。”至于其他也受过日本殖民统治,日后独立的东南亚各国,如印尼,菲律宾,缅甸,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则几乎未有任何反应?

  

      记者观察日本在占领朝鲜半岛期间,把朝鲜当地不少具历史意义的文物掠走。当中有不少就放在展览。2005年10月20日,日本把放在的北关大捷碑归还给朝鲜。

  

      位于东京市中心,离天皇居住的“皇居”不远。神社内大树参天,相比于车水马龙的东京街头,森森然自成一个天地。神社的布局与遍布尔日本各地的大小神社没有本质的不同,唯独正门高达二十三米的高大“鸟居”是其它神社难以比拟的;遍及各处的明治等天皇“御笔”和皇室的菊花徽记,在显露出的特殊地位。

  

      始建于1869年的,所祭祀的是日本明治维新以来历次内外战争中死去的军人,也包括在历次侵略战争中死在他国土地上的军人。它曾经是日本凝聚极端民族意识乃至于军国主义精神的重要基地,更曾经是日本法律明文规定的“最高神社”。虽然这条法律已随日本军国主义的失败被扫进了时间的垃圾堆,但后来又经过数次修葺而显得鲜明整齐的神社殿宇足以提示,这并不是一段遥远得可以被遗忘的历史。

  

      记者来日之前曾听过一些不太真实的传言,例如不准中国人进入、不准拍照等等,但这是不确切的。记者在神社内外苑自由行走、拍照,没有受到任何的干扰,只是在拜殿前面试图近距离拍摄内部情况时受到了旁边保安人员的劝阻。

  

      内外苑的一派安详景象,与记者想象中的“政治焦点”形象无法对号入座。本已不多的游人中大多数只是在这片绿地中闲庭信步,其中相当一部分还是外国游客。据记者在拜殿一旁观察,十五分钟内真正的参拜者只有寥寥七人。保安人员介绍说,这样的情况是常年性的,偶尔见到的大群参拜者,多半是某个大家族共同祭祀先人或是某个部队单位的遗族组织举行活动。记者看到的“参拜”仪式也很简单,大抵是击掌、投币、然后低头鞠躬而已。参拜者的表情也并不显得特别严肃,甚至还有人在拜殿前小声说笑。似乎一切都没有破坏宁静安详的气氛。

  

      但是,这种宁静让笔者感出一种深深的冷漠,一种“政治冷感”底下对是非公理的漠视。正如国内很多研究日本问题的学者所指出的,日本社会当今最大的问题,并不是普遍地“反华”或“右倾”,而是在政治冷漠中对制衡日益猖獗的右翼分子的放弃。

  

      在离开拜殿沿主干道原路离开途中,记者结识了一位二十来岁的日本女性,她来自静冈县,是乘到东京游玩的机会来拜望在太平洋战争中死去的家族先辈的。她说,日本社会普遍存在认为人死了就成为神的观念,而且的大多数参拜与纪念活动都是普通人各自祭祀其先人的。不过她也同意,小泉作为首相参拜是完全不同的一件事情。

  

      在原路返回时,记者走进旁边的游就馆。事实上,这个以荀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命名的战争博物馆才是最让中国人感到愤怒的地方。十一个展示室,炫耀着日本明治之后在他国土地上的“辉煌战绩”,供奉着各式杀人武器,同时以“资源短缺、生存空间险隘”为由为一场场侵略战争辩解开脱,甚至还将东条英机等甲级战犯的照片高悬墙上。时间的流逝、公理的伸张、正义的审判,似乎都与这座建筑物无关。记者没有看到有多少日本人在此瞻仰缅怀,但这个地方的公然存在,在作为侵略战争受害国国民的记者看来,本身就是历史的怪胎了。

  

      台湾与2005年4月4日,台湾团结联盟主席苏进强等一行10人在日本东京的进行参拜活动并在之后引发一连串争议。

  

      苏进强表示,他是以台湾人和台湾本土政党的立场,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日本军征召阵亡而被奉祀在神社内的约28,000名台湾英灵、以及为国牺牲的日本人表示敬意。

  

      但是,台联参拜的活动在亚洲地区引起了广泛抗议,因为祭奉包括甲级战犯在内的日本军人,他们曾给亚洲带来残酷战争与巨大痛苦,是军国主义和法西斯的象征,是极具争议的宗教场所。

  

      并且2005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60周年。所以苏进强的行为被认为是居心不良。

  

      台湾原住民赴抗议2005年6月14日,台湾原住民出身的立法委员高金素梅率高砂义勇队遗族“还我祖灵”代表团前往日本东京抗议,要求将“高砂义勇队牺牲者自除名”。

  

      高金素梅一行被日本警察及拒之门外,双方僵持无果,上述请求亦被回绝。

  

      高金素梅等台湾原住民还受到日本右翼的阻挠。

  

      2005年6月17日,高金素梅等在大阪高等法院控诉,要求归还台湾原住民的祖灵、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停止参拜。

  

      2005年6月19日,高金素梅率团返抵台湾。

  

      2005年9月23日,高金素梅一行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前广场控诉说:“日本是对历史不负责任的国家”。不过,联合国并未对此显示热情。

  

      2005年9月30日,大阪高等法院判决小泉参拜属“公家”性质,违背日本宪法政教分离的原则。

  

      日议员参拜2009年日议员参拜2009年8月15日是二战日本投降64周年纪念日,日本约40名跨党派议员参拜。

  

      其中自民党的两位前首相小泉纯一郎和安倍晋三,以及麻生内阁消费者担当大臣野田圣子女士也在当天参拜了。

  

      日本右翼分子身着二战时期日军军装为战犯招魂。

  

      2011年8月12日,菅直人内阁表示,全体内阁将不会在8月15日战败日当天参拜。

  

      这是继2010年宣布全体内阁不参拜以来的第二次,显示了民主党政权对于中国和韩国等亚洲国家关系的重视。

  

      日本外相玄叶光一郎下午在记者会上表示,包括自己在内的野田内阁全体成员不会在的“终战纪念日”参拜。

  

      日本首相野田支持率已经降至22%的“危险水域”,在此形势下,他很有可能兑现对在野党的承诺,提前进行众议院选举。

  

      10国际舆论编辑强烈反对由日本跨党派国会议员组成的“大家都来参拜国会议员之会”168名成员23日上午集体参拜了供奉有二战甲级战犯牌位的。此前一天,日本内阁部分成员也参拜了。国际舆论对此反应强烈,认为这种举动严重恶化与邻国的关系,是否认侵略战争历史、否定二战成果的疯狂举动。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别尔格尔表示,日本政客一方面表示希望改善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另一面却在进行有悖于国家关系正常化的举动,这不禁让人怀疑日本有否认二战时期所犯罪行、否定二战成果的意图,而这是不为世人所容许的。

  

      韩国外交部发言人赵泰永23日表示,168名日本国会议员参拜反映出日本从未真正忏悔其侵略罪行。韩国《中央日报》发表社论,称这是一种外交挑衅行为。

  

      乔治·华盛顿大学教授阿米泰·埃佐尼23日表示,168名日本议员参拜不是一个孤立事件。这是安倍就任首相后在历史问题上一系列修正主义做法的继续,日本一步步滑向民族主义道路。日本的这一事态发展不仅对日本不好,对包括美国在内的所有国家都无益处。

  

      日本中央大学名誉教授伊藤成彦认为,内阁成员及议员参拜是因为他们没有对侵略战争进行反省,这与安倍试图改变宪法第九条的错误想法一致,可能会导致日本再次发动侵略战争。这种无视历史的行为非常危险,对日本有百害而无一利。

  

      日本法政大学教授五十岚仁说,不管公职人员以何种心情参拜或向供奉祭品,客观上都有肯定侵略战争的意味。

  

      《每日新闻》在23日的社论中表示,内阁成员参拜是一种愚钝的行为,使日本在朝鲜半岛问题上难以与中韩合作。共同社称,日本国会议员的保守倾向或将加深政府与中韩两国的摩擦,阻碍双边关系的修复。

  

      80多名日本右翼分子乘船非法进入附近海域寻衅滋事。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23日表示,中国海监立即组织8艘执法船编队进入领海进行巡航执法,外交部已向日方提出严正交涉和强烈抗议。据国家海洋局网站消息,迫于中国海监现场执法压力,截止到23日10时,日本渔船陆续驶离我领海。

  

      德国纽伦堡审判纪念馆馆长汉斯·克里斯蒂安·特伊布里希表示,主权归属问题早已由国际法做出裁决,中国对的主权无可置疑。日本政府和右翼分子的挑衅举动只会给地区和世界和平带来不必要的风险。

  

      德国全球与区域研究所专家倪宁灵博士表示,日本政要参拜已引起周边国家的强烈抗议,日本右翼闯入海域的行为更加加剧了这种紧张形势。

  

      又电日本首相安倍晋三23日上午在参议院预算委员会上就“村山谈话”表示,将不会原封不动继承为日本过去的殖民侵略历史谢罪的“村山谈话”。他说:“关于侵略的定义,不管是学术界还是国际上都尚无定论。”

  

      韩联社发表文章认为,安倍有关“侵略定义”的发言,露骨地表现出其欲否认过去侵略历史的意图。

  

      [8]11焦点和展望编辑焦点之所以成为国际问题,是因为从1978年开始供奉甲级战犯。日本通过《旧金山对日和约》重返国际社会政治舞台,《旧金山对日和约》第11条明确表示“日本应该接受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以及日本国内外其他联合国战犯裁判法庭的判决”,有鉴于此,日本首相参拜供奉着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处绞刑的甲级战犯的,这一行为否定日本重返国家社会的基本前提。

  

      以错诉的逻辑,将被日本强征而死亡的韩国人当时是作为日本人“为日本牺牲的”,并以按创氏改名政策迫使其使用日本姓名进行合祀。这种行为使殖民统治正当化,因此我们需要从清算殖民统治的角度出发对待合祀的韩国人问题。韩国人提出诉讼,要求撤销合祀。其核心论点是这些韩国人被侵略自己祖国的国家根据该国宗教,被视为该国忠诚者而被供奉,这是对受害国民族的人权和宗教权利(按自己信奉的宗教进行追悼)的侵犯。然而,日本司法部并不承认这些权利为法律权利,也没有对日本政府干预韩国人合祀的行为追究责任。

  

      展望只要日本民主党继续执政下去,问题成为东北亚外交问题的可能性就很小。然而问题与保守派政治基础紧密相关,因此该问题极可能随时再次浮出水面。

  

      问题将围绕民主党提出的新非宗教国立追悼设施建设问题和要求撤回合祀的诉讼而展开。新非宗教国立追悼设施建设能使日本首相参拜会造成的外交纠纷问题得到解决,但是这不能解决对的历史认识和韩国人任意被合祀的问题。

  

      12内阁大臣编辑供奉神灯7月13日,日本现任4名内阁大臣:法务大臣谷垣祯一、农林水产大臣林芳正、复兴大臣根本匠和行政改革担当大臣稻田朋美分别向供奉了提灯。正举行着一年一度的“御灵祭”,该祭是为祭奠战死者祈祷和平,于每年7月13日至16日举办。神社内挂着约3万盏支付了“献灯费”的战死者家属们送来的提灯。并于晚上6时举行祭奠死者的仪式。[8]4名内阁大臣供奉提灯与战死者家属一致,均需支付最高12000日元(700元人民币)的“献灯费”。据悉,4名内阁大臣在供奉的提灯上均没有写明大臣头衔。法务大臣谷垣祯一在提灯上署名“京都府遗族会”,农林水产大臣林芳正及行政改革担当大臣稻田分别署名“参议院议员”以及“传统和创造之会众议院议员”。复兴大臣根本匠的提灯上没有署名。[8]13相关新闻编辑2013年参拜活动由“大家一起来参拜议员之会”组织的集体参拜活动在15日上午开始。总数190名(其中代理人101名)的国会议员和代理人参加了参拜活动。自民党政调会长高市早苗进行参拜。

  

      日本战败日。当天,日本内阁成员总务相新藤义孝和国家公安委员长古屋圭司参拜。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没有参拜,但以自民党总裁的名义通过总裁特别助理荻生田光一自费向献上了“玉串料”(祭祀费)。安倍之后将前往东京都内的千鸟渊战殁者墓苑献花。

  

      在安倍内阁的18名阁僚中,副首相兼财务相麻生太郎、官房长官菅义伟、外相岸田文雄等15人已表示此次不参拜。文部科学相下村博文、复兴相根本匠已进行了参拜。

  

      日本官房长官菅义伟15日上午在记者会上表示,政府不会对总务相新藤义孝和国家公安委员长古屋圭司当天参拜一事做出评论。菅义伟称:“阁僚以私人身份参拜事关个人的信教自由问题,政府不会置评。”[9]159名日本国会议员在秋季例行祭祀的第二天(2013年10月18日)前往参拜。本次参拜的议员人数是除今年的春季例行祭祀之外最多的一次。[10]14安倍见鬼遭谴责编辑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无视国际社会、亚洲邻国和日本民众的反对,26日悍然参拜了供奉有二战甲级战犯的。

  

      当地时间2013年12月26日11时30分,安倍抵达进行参拜。这是安倍去年底就任首相以来的首次参拜。自2012年上台以来,安倍曾三次向供奉祭品。

  

      安倍参拜之举当即遭到日本执政联盟内部和在野党的反对。公明党干部对日本媒体说,公明党一直要求首相不要参拜,因为那将导致日中、日韩关系更加严峻。生活党干事长铃木克昌说,从日本在东亚地区的立场来考虑,首相参拜将刺激邻国。社民党干事长又市征治说,不敢相信首相会采取如此“暴行”,“首相说要走积极的和平主义路线,但这难道不是积极的战争主义吗?”

  

      安倍参拜行径也遭到国际社会谴责。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秦刚26日发表谈话指出,中国政府对日本领导人粗暴践踏中国和其他亚洲战争受害国人民感情、公然挑战历史正义和人类良知的行径表示强烈愤慨,向日方提出强烈抗议和严厉谴责。韩国朝野两党当天一致谴责安倍参拜的行为。韩国执政党新国家党发言人闵贤珠说,安倍此举只会使两国关系朝着更为不幸的方向发展。在此之前,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警告说,如果日本首相通过参拜来悼念战殁者,此举将给邻国关系造成巨大打击,还可能有损日美关系[11]。

  

      位于东京千代田区,供奉有包括东条英机在内的14名第二次世界大战甲级战犯。长期以来,日本部分政客、国会议员参拜,导致日本与中国、韩国等亚洲国家关系恶化。

  

      15已成严峻国际问题编辑去年底,参拜了的安倍晋三首相说:“怀着创建一个不再令人们重新遭受战争之苦的时代的决心,我誓言永不再战。”但是首相参拜所具有的意义以及传递给世界的信息并不局限于他自己的解释。为此我们就、日本外交与世界秩序专访了谙熟国际政治的添谷芳秀教授。

  

      日本应当深深自省记者问:美国方面是如何看待安倍首相参拜的?

  

      添谷答:安倍首相是否定日本“战后体制”的复古信条的忠实信徒,这一点在美国是众所周知的事情。出于现实判断,他此前一直在问题上保持克制。受日本与中韩关系恶化的影响,美国一开始对安倍政权是持批评态度的,但是批判的风潮开始转向中韩。

  

      问:日本作为战败国,日本的首相追悼战殁者为什么会引发问题?这不是每个国家都会做的事情吗?

  

      答:日本在恢复独立的《旧金山和约》中接受了远东军事法庭对于甲级战犯作出的判决。但是却在1978年将甲级战犯合祀于,并且完善了游就馆中否定日本战争责任的展示。时至今日,仍然与游就馆被等而视之,都是否定以美国为首的战胜国历史观的象征。

  

      问:安倍首相曾经在国会发表主张,称东京审判是联合国方面的胜利者作出的判决。

  

      答:由战争中的胜利一方审判失败的一方,这在历史上是司空见惯的事情。

  

      问:对于日本的侵略战争的定义有很多说法,而且作为主要罪行起诉战犯的“反和平与反人道罪”在当时并没有被认定为战争罪。这就使得之后的判决存在问题。

  

      答:从法理角度看是这样的。东京审判并非毫无瑕疵。但有关东京审判无法令人接受的争议中,最大的问题在于,(审判导致)在战争中败北的一方对胜利者产生极大的怨恨之情以及受害者意识。战后日本的民主主义没有对将日本拖入不必要的战争的本国领导者进行审判,我想这是日本人应当深深自省的地方。

  

      美国希望安倍打住问:当年小泉首相参拜,美国人什么都没说,如今却对安倍首相的参拜表示“失望”。

  

      答:这就是问题已经成为严峻的国际问题的一个佐证。美国希望问题就此打住,他们想要表达的意思就是不要再参拜了。美国并不认为安倍政权推进的安保政策打破了战后体制。也正是因为这样,导致日本与中韩而且与美国都产生裂痕的问题才叫复杂。

  

      问:对于美国来说,日本在战后一直坚持着日美同盟这一框架,但是安倍首相是不是想要争取日本的独立呢?

  

      答:战后日本的外交架构在面对民族主义与历史修正主义的动摇时还是极为坚固的。安倍首相的外祖父、前首相岸信介谋求恢复日本的主体性,并实现了日美安保条约的修改,但是现行的安保条约还是将日本对美国的依赖更加明确的制度化确定下来。在首次担任首相时,安倍就提出了摆脱“战后体制”的口号,如今则换成了更具国际性的“积极和平主义”。或许安倍首相是无意识的,但即使在今天,日本外交也令人震惊地没有发生过变化,其寻求自立的国家主义冲动仍旧回归了“战后体制”的理论[12]。

(https://www.mangg.com/id31084/1660519.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mangg.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an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