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历史军事 > 新列强时代 > 第四百七十八章 悍然发动

??    吴可承认,因为自己的重生以及一系列变故,历史可能出现了巨大偏差。

  

      他前世对这段时期的历史一知半解,但也知道清朝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国内这才被迫大开开始逐渐沦落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第一次鸦,片战争距此已差不多快二十年时间,第二次鸦,片战争到现在还没个影子呢,总不能说之前的天津之战和大沽口炮战就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吧,那也太过恶搞了一点,傻子都不会相信。

  

      反到是眼下,因为种种原因清廷跟洋人之间的关系越发恶劣,不管桂良跟租界高层许诺了什么好处,这关系一时半会绝对好不起来。一旦局势继续下去的话,以列强的秉性开启大战的可能性却是不小。

  

      等等,让他想想第二次鸦,片爆发的具体原因是什么?

  

      从之前英法等列强国家的举动来看,似乎是因为朝廷迟迟不肯修约?

  

      一八五四年和一八五六年,朝廷与法、美,  分别签定的《黄埔条约》、《望厦条约》先后期满,英、法、美为了进一步扩大在大清的权益,曾多次向朝廷提出“修约”要求,欲将之前所获利益继续延续下去。

  

      而朝廷与英国订立的《南京条约》里,根本没有修约之说,但英政府也蛮横地提出了修约的要求。

  

      其要点是:(1)大清全境开放通商,长江自由通航;(2)鸦,片贸易合法化;(3)废除进出口货的内地税;(4)外国使节常驻北京。

  

      显然,它们要求的所谓“修约”,实质上是要签定一个比《南京条约》更具有掠夺性和奴役性的条约。

  

      此时朝廷可不是任由洋人拿捏的软柿子,这些无理要求统统遭到了朝廷的拒绝。列强们看到修约阴谋没有得逞,立即凶相毕露地叫嚷:“除非有一个武力示威和强迫,是得不到条约的修改或通商以及贸易情况的改善的。”

  

      为了诉诸武力,强迫朝廷就范,英国蓄意制造了一起所谓“亚罗”号事件。

  

      一八五六年十月,广东水师检查了停泊在黄埔港附近的一艘名叫“亚罗”号的大清走私船,逮捕了船上的两名海盗和十名大清水手。

  

      这条船的船主是大清人,为了便于走私,曾向香港当局领取了一张为期一年的执照,但在检查时已经过期。因此,广东水师搜捕一事,完全是朝廷的内政,与英国毫不相干。

  

      可是,英国驻广州领事巴夏礼硬说“亚罗”号是英国船,并捏造说大清水师曾扯下了英国的国旗。

  

      十月二十三日,英军突袭广州,悍然挑起了第厚颜无耻的侵略战争。

  

      英国远东驻军攻占了珠江沿岸的一系列炮台,并一度攻入广州城。

  

      广州城内的大清军民奋起反击。十二月,广州人民愤怒地烧毁了英国远东驻军盘踞的十三洋行,迫使英军狼狈退出广州。

  

      而“亚罗”号事件传到伦敦以后,英国资产阶级喉舌《泰晤士报》立即赤落落地叫嚣:“要用暴力对付中国”。

  

      又一八五七年,英国政府派遣老殖民主义者额尔金为全权专使,率领侵略军到大清进行战争讹诈。并且照会法、美、俄三国,提议联合出兵。

  

      法国为了参加侵清战争,也制造了一起所谓“马神甫事件”。

  

      法国天主教神甫马赖,非法潜入广西西林县行凶作恶三年多,一八五六年被当地官厅处死。

  

      法国打起“保护圣教”的旗号,派遣葛罗为全权专使,率领一支法军部队,继英军之后来到大清。美国和俄国为达到共同分赃的目的,也分别派遣公使列卫廉和普提雅廷到大清,与英、法策划“联合行动”。

  

      英国远东驻军在一八五六年入侵广州被击退后,于第二年底,英、法两国又纠集了五、六千人,再次进犯广州。

  

      两广总督叶铭琛,昏愦自矜,玩忽轻敌,既不做应敌的准备,也不准广州军民抵抗,并自欺欺人的断言“必无事,日暮自必走”,结果广州被占。

  

      英法联军入城后,烧杀抢掠,仅从布政使衙门抢走白银一项,就达二十二万七千两。叶铭琛也成了俘虏,是为鼎鼎有名的“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的六不总督,一时成为官场笑谈。

  

      之后便是天津之战,联军从广东撤走,还有之前的大沽口之战,也不知道这些算不算得上第二次鸦,片战争?

  

      吴可想不出个头绪也没多想,只恨当初读书不用功,此时到了用时方恨少。

  

      不过心中再担忧也没用,只能暗中防备让朝堂上自己一系朝臣对注意着点,顺便加大对广东等列强军队聚集之处严加监视。

  

      正月里他都在各种酒宴上度过,他整天奋战欲酒池肉林之中,脑袋昏沉沉的又哪有闲功夫管其它事情?

  

      在吃酒的时候他倒是听到了个消息,说是杭州有个叫胡雪岩的安徽人开了家阜康钱庄,当时他脸上不动声色心中却是翻腾开了。

  

      红顶商人胡雪岩啊,这是上过央视一套晚间黄金档的牛人啊。

  

      这可是个传奇人物,左宗棠能那么牛鳖的后勤大总管。

  

      回去之后他稍微查了查,以他在安徽的势力和左宗棠之间的关系,想要查清楚一个商人的过往不要太简单。

  

      胡雪岩生于1823年,安徽省绩溪县湖里村人,幼年时候,家境十分贫困,以帮人放牛为生。

  

      但胡雪岩贫不夭志,少年时即表现出诚信不贪的品德。小时候有一次给东家放牛,在路上拾得一个包袱,打开一看,里面尽是白花花的银子。他把牛拴在路边吃草,将包袱藏起来,然后坐在路边等待失主。

  

      几个时辰后,失主才慌慌张张地找了来,胡雪岩问清情况后,从路边草丛中,将包袱取出交还给失主。这位失主原是杭州的大客商,不久,他又来到绩溪,把胡雪岩带到杭州学生意去了。

  

      胡雪岩天资聪颖,勤奋好学,不谋私利,加上他胆大心细,自信诚实,很快从一个小伙计一跃而成为阜康钱庄的老板,再跃而成为徽商巨头。

  

      而且这家伙眼光毒辣,还肯舍得下血本。

  

      其从扫地、倒尿壶等杂役干起,三年师满后,就因勤劳、踏实成了钱庄正式的伙计。正是在这一时期,胡雪岩靠患难知交王有龄的帮助,一跃而成为杭州一富,而与王有龄的结交更是充满义气色彩。

  

      王有龄,字英九,号雪轩,福建侯官人。

  

      在道光年间,王有龄就己捐了浙江盐运使,但无钱进京。后胡雪岩慧眼识珠,认定其前途不凡,便资助了王五百两银子,叫王有龄速速进京混个官职。

  

      后王有龄在天津遇到故交侍郎何桂清,经其推荐到浙江巡抚门下,当了粮台总办。王有龄发迹后并未忘记当年胡雪岩知遇之恩,于是资助胡雪岩自开钱庄,号为阜康。

  

      果然是称雄一个时代的牛人,就算再落魄也依旧难掩其身上光彩。

  

      刚刚过了正月,吴可正打算再来一次巡视,结果就被南边传来的不好消息给打断了计划。

  

      1860年3月8日(二月十六日),英公使普鲁斯、法公使布尔布隆照会大学士桂良:要求大清为大沽口事件道歉,交还联军当时放弃的全部枪炮和船舰;并允诸进京换约,赔偿兵费,长驻京师,限30天内答复。

  

      这简直就是风云突变,不等吴可从这样突然的消息中回神,上海租界列强高层照会两江总督衙门,要求与吴可当面商谈各国在华事宜。

  

      “马的,这帮家伙吃错药了吗,去年还被整得那么惨,刚过年就来找事?”

  

      吴可直接无视了租界高层的要求,不过还是将租界动态第一时间报之朝廷。

  

      不几日便有四百里加急文,书传来,朝廷让他拒绝租界方面的照会要求。

  

      感受到气氛很不对劲,吴可一边按照朝廷要求回复租界高层,一边暗自下令手下清军进入二级戒备状态,小心列强军队可能的攻击。

  

      果然,没过多久他便得到消息,英、法两国政府分别再度任命额尔金和葛罗为全权代表,率领英军一万五千余人,法军约七千人,还有海军舰船两百多艘,悍然发动对清战争。

  

      “好好好,洋人以为自己做好准备了么?”

  

      吴可得到消息第一时间召集手下高级将领,毫不犹豫命令道:“苏州清军立即向上海租界发动进攻,逼迫洋人投降或者直接将他们赶下海!”

  

      将领们一阵骚动,除了乡勇队出身的坚决应命之外,其余人等脸上或多或少露出一丝迟疑之色。

  

      “怎么,都到这时候了,你们还以为朝廷依旧不会大动干戈?”

  

      吴可冷笑出声也不理会将领们脸色变化,又命手下清军全部行动起来,封锁长江水道加强对苏州等城洋人的监视力度,而后又上了一封奏折给朝廷阐明两江态度。

  

      他一声令下两江的战争机器轰隆隆开动,吴可心中又是放松又是气愤……

(https://www.mangg.com/id26774/1765040.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mangg.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an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