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朝堂之上的争论暂且放在一边,话说张士城知道自己做官了,一开始还有些诧异,随后则显得有些高兴了。没想到自己白白捡了个官做。
张广建看着张士城,知道他心里在想着什么,告诫道:“我汉中军军纪严明,如果想入我军,还是等你接得了我三招再说吧。”
张广建的话犹如一盆冷水,浇得张士城一个透心凉心飞扬。本想借此机会看看能不能入军中任职,没想到话还没说,张广建就把他的这个想法给扑灭了。
三招?凭自己这副身体,怕是一招都受不了吧?看来还是要把身体锻炼好才是首要任务啊!张士城摇摇头。
张士城不能在军中任职,不代表他老哥张士宗也不行,张士宗可要比张士城发育正常多了,所以十六岁就做了军中参议,到现在也三年了,不说他在军中有多大的威望,但至少还算混了个脸熟,军中各部指挥都认识他。
张士宗看了圣旨,脸上波澜不惊,一点都没有激动的样子,他问:“父亲,既然如此,不知父亲安排孩儿去领那支队伍?”他知道张广建必然会让他任职于军中,故此一问。
张广建沉思,让他的宝贝儿子离他太远了他又舍不得,毕竟张士宗并没有独领一军的经验,要是把他派到前线去,保不齐会出什么乱子。所以他想了想,说:“暂且留在中军吧,等过个一年半载,宗儿成熟些,为父派你去前线!”
张广建说话完全用的是命令的口气,张士宗也没想过要现在去前线,随即拱手称是。
既然要统领一军,自然是不能继续住在家里了,张士宗打算明天就收拾东西,去城外中军大帐,以后他将住在军营。
张士城拉住张士宗,小声问:“哥,你去了军营,那谁来教我功夫?”
张士宗笑笑,回答:“一个月之内,如果你一天一次能跑十圈了,来军营找我,我会告诉你接下来做什么。”
十圈?张士城微微惊讶,自己跑两圈就要死要活的了,一次十圈还不直接挂了?他心里有些发怵,又说:“哥,能少些吗?十圈我可能有些力不从心啊,你知道如今我也是都尉了,我也想早日上阵杀敌啊。”
张士宗看着张士城有些稚嫩的脸,忽然觉得自己越来越看不透自己这个弟弟了,总感觉张士城有些急切。他整理了一下思绪,又说:“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我才让你加强锻炼,战场千变万化,身为统兵者,可不能身虚体弱啊。”
张士城想着,觉得张士宗说的虽然也在理,可是他现在的确有些着急,生于乱世,有军权就是王,唐朝灭亡以来,各方大佬你杀我我杀你,弄得民怨沸腾。张士城可不想做那沸腾中的一位。哪个男人没有将军梦?张士城自然也不例外。
“好了,无需多想,踏踏实实打好基础,有你上阵的机会的。我要去拜会几个朋友,走了。”张士宗拍拍张士城肩膀道。
回到自己房间,张士城无聊到要死。忽然听到有人敲门,张士城开了门,门外站着的正是他的先生刘阳鑫。
刘阳鑫可是请了好几天假了,有些过意不去,处理好自己家里的事就立马回来张府给二少爷上课来了。
张士城请刘阳鑫进了自己房间,很有礼貌的请他坐下。
刘阳鑫知道二少爷不再痴呆了,自然也要好好给他上课。本来今天打算教张士城认字儿的,可是张士城却说不用了。
“过往先生所教的,士城都会了,先生不用再教我识字,教些其他的吧。”张士城说。
以前还是个傻子的时候,张士城其实是个很听话的孩子,刘阳鑫教他认字,他也学得很用心,可是每次学过就忘了。今天倒也正好用这个理由搪塞过去,不然刘阳鑫肯定心存疑惑,怎么以前一个字都不会的,现在竟然全会了?
这不是让人奇怪嘛。
刘阳鑫听了张士城的话,点点头,准备下一阶段的学习,便问张士城:“不知二少爷想学诗词歌赋还是兵法?”
张士城一听,问:“先生还会兵法?”他本来以为刘阳鑫是个纯粹的文人。
刘阳鑫微微笑,说:“略懂,略懂。”
既然以后是要带兵,那就先学兵法吧!张士城对刘阳鑫说了。
刘阳鑫听完,拿出了一本书,说:“此乃孙子兵法,为将帅们所推崇,我们就学此书如何?”
嘿!竟然是孙子兵法!张士城偷笑,这本书在后世谁人不知谁人不晓?就算没看过,也知道这本书。
作为学历史专业的,这本书张士城自然看过。《孙子兵法》在后世,不仅用于军事了,而且还广泛的用于政治和商战。看了这本书,的确能学到许多道理。
话又说回来了,张士城虽然看过《孙子兵法》,可是他觉得他理解的的确有些不透彻,再者说,他也想看看刘阳鑫到底是不是肚子里有货,看看这位先生如何解析《孙子兵法》,所以他点了点头,说:“那就学这个吧,请先生教我。”
刘阳鑫点点头,首先介绍了一下《孙子兵法》作者孙武的生平,说了许久,张士城只能耐着性子听着。
好容易介绍完了孙武,刘阳鑫这才开始。《孙子兵法》共十三篇,刘阳鑫今天要给张士城讲的是第一篇,也就是《始计篇》。
《始计篇》是《孙子兵书》十三篇的总纲,主要论述了战争指导者在开战之前以及在战争中如何筹划全局的问题,阐述了谋划在战争中具有的重要意义,并探讨决定战争胜败的各项基本条件。
孙武开宗明义地指出:“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强调了战争是关系国家存亡、人民生死的大事,对于开战之前的谋划,必须要高度的重视,并进行认真地探究,这其中蕴含着对关系社稷安危的战争问题必须谨慎处之,以及没有认真的准备和周密的部署,不能随意兴师开战的慎战思想。古往今来,孙子的这些教诲一直被人们当作至理名言,世代尊奉。
孙武在本篇中还强调,作战前必须对敌我双方的客观条件进行周密的研究、明智的判断和认真的谋划,以便在此基础上制定正确的作战计划。他指出了决定战争胜负的基本条件,即“五事”——“道”(道义)、“天”(天时)、“地”(地利)、“将”(将帅)、“法”(法制),和“七计”——“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执行?兵众孰强?上卒孰练?赏罚孰明?”只有在对这些条件进行认真研究、考核比较的基础上,分析敌我双方的强弱优劣,才有可能预测和判断战争的胜负。
才开始学习,说太多都是空的,刘阳鑫说了一些,想考考张士城,便问:“二少爷可知汉中对于我蜀国之意义?”
张士城心想,这就考我了?不过他也不是吃干饭的,想了想,回答:“我蜀国群山环抱,北有秦岭,南有巫山,自古蜀道难行如人上青天。蜀道难行,所以足以偏安。汉中之地,乃秦岭以北,与蜀中腹地隔阂。以汉中为跳板,进可攻退可守,所以,汉中地位险要,为兵家必争!”
刘阳鑫有些惊讶,实在没想到张士城能有如此见识,他不由得对这个娃娃有些高看起来。
“呵呵……少爷真是聪明过人啊,我实在是未曾料到。”
虽然被夸了心里有些爽,可是张士城又不是真的是个小孩,这点克制力还是有的,所以他表情波澜不惊的回道:“先生折煞学生了,都是先生教导有方。”
刘阳鑫哪能听不出张士城的谦让,不由得点点头,心想:此子将来必定大才。
刘阳鑫放下书,说“二少爷如此聪慧,我倒是想与你说说我的看法。”
“先生请讲。”张士城说。
“汉中之地,的确如二少爷所说,古来兵家必争,可如今,朝廷表面国富民强,实际却暗流涌动。官家不思进取,放任大好形式不攻,反而退求其次选择死守汉中。秦国都长安,距汉中不过三百余里,骑兵五日可达长安。控长安则秦灭。可惜……可惜……”说到这里,刘阳鑫不禁摇摇头,不再说了。
张士城没想到这个教书先生还有这样的见识,不由得有些愕然。如果真的像他所说的,那蜀国或许就不会灭亡了。可惜,的确是可惜,虽然好像现在比历史书上记载的五代十国更加混乱了,可是既然蜀皇帝还是孟昶,而且他还是安于享乐,或许蜀国不知道哪天就会被其他势力给吞了。可笑的是,孟昶还在忙着到处贴皇榜选老婆。
听了刘阳鑫的话,看着他有些发白的脸,张士城似乎看到一位忧国忧民却又保国无门的失意者。他自己刚才说的一番话,让刘阳鑫对他高看了几分,而刘阳鑫的一番话,何尝又没有让他对刘阳鑫高看了几分呢!
张士城没什么朋友,心想,或许刘阳鑫可以成为自己的“军师”呢。当然,这就是后话了。
(https://www.mangg.com/id25751/1513529.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mangg.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an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