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围点打援
话说刘厚听到郭攸之说有妙计可以打破现在的沉闷局面后,非常兴奋,立刻跟他回到行宫,也即是麦城的府衙,准备好好和他商议一番。
到了府衙后,郭攸之径直走到沙盘前,招呼道:“陛下请移步。”闻言,刘厚踱步走到沙盘前,看着这个制作精美的沙盘,等待着郭攸之的讲解。
沙盘其实也不是什么稀罕物,更不是刘厚剽窃自后世的产物,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最早沙盘可能是东汉。东汉名将马援曾经被汉光武帝刘秀派去侦察陇西,回来后就用白米堆集成山川地势,道路分布,给刘秀讲陇西形势,这可能是中国有关沙盘使用最早的历史记载。
甚至有些学者认为,也许在秦汉,甚至在战国时就有了比较精确的军用地图和沙盘,但是,一般涉及到军事的东西都是严格保密的,可能因此而不见于历史记载。
刘厚很早之前就派出细作潜入魏、吴两国活动,“中情局”就专门有一个部门叫“堪舆”部。在这里,堪舆可不是后世“看风水”的意思,堪,地突之意,代表“地形”之词;舆,“承舆”即为研究地形地物之意,着重在地貌的描述。
所以说,堪舆学就是地理学,研究堪舆的人就是地理学家,“中情局”这些堪舆部门的人就是专门收集各处地理山川河流情况的,尤其是一些有可能要用兵的区域,更是受到重点照顾。
这些人收集的情报经过汇集整理后,又有专人负责根据这些情报制作成精确的地图、沙盘。
说是沙盘,或者说是泥盘更合适,泥既有可塑性,成型后形状又不像沙子那样容易改变,所以,这些沙盘多数是用泥捏的,有些比较确定的、不可能怎么变动的地方甚至是陶,如一些名山大川,就是用泥捏好形状后,放在窑炉里烧制成陶,然后再摆放在沙盘中相应的位置。
由于一早就计划要北上伐魏,所以,对于襄樊、南阳这条线和祁山、斜谷、子午谷那条线的地理勘察刘厚早就加派了人手去做,这些地方收集的地理信息也特别多,同样,制造出来的沙盘也特别精美、准确。
不过这个时代没有航空、航天技术,没有卫星遥感,没有航拍,靠着人力翻山越岭去勘察,准确性自然是大不如后世的。虽然刘厚也通过左慈传授给勘察人员一些测量的技术,不过始终还是差得远,一定的误差还是不可避免的。
不过,就算是这样,蜀国制的地图和沙盘也比这个时代任何国家,任何组织和个人制作的都准确,都逼真。刘厚眼前这个沙盘模拟的是襄樊地区的地理情况,襄阳附近各座大小城池、山川、河流都栩栩如生,它们的相对位置、距离都一目了然,有了这个东西,行军打仗就心里有数多了。
“陛下请看,”这时候,郭攸之指着沙盘中的城池开口说话了,“章陵在襄阳的东边,其和襄阳的距离与其和麦城的距离相若,三者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而章陵可以直接北上南阳,所以其地理位置可谓非常重要,这个县城,魏国实在是不容有失啊。
若我军遣一偏师去攻打章陵,司马懿必然会派兵去救援,我军再埋伏一支人马在魏军援兵的必经之路上,对他们进行伏击,必能一举歼之。”
郭攸之久跟在刘厚身边,越来越发现这个小主公身上有很多新鲜事物和新知识,为了不落后于这个时代,为了能和小皇帝有共同的话题,他不得不利用业余时间努力学习龙腾学院中教授的一些科学文化知识。
幸好刘厚的军中有很多从学院毕业出来的人,他们对于学院教授的数理化知识都学习得很好,而郭攸之又不耻下问,学习上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经常跑去请教这些毕业生。
就这样,凭着他这种活到老学到老的不屈精神,没两年,竟然将学院的数理化知识学到了大半,正因为如此,他对于什么等边三角形很熟悉,可以脱口说出这些专业名词。
章陵县就是后世的枣阳,周朝时,枣阳地区为唐国,春秋时期被楚国所灭;秦朝时推行郡县制,这个地区设蔡阳县,属南阳郡管辖。西汉汉元帝时,划蔡阳县的白水(今吴店镇一带)、上唐(今随州市曾都区唐县镇)2个乡,设置舂陵侯国(治所在今吴店镇北的古城)。
东汉光武帝时,提高舂陵乡建制,改舂陵乡为章陵县;后又分襄阳县的东北地带设襄乡县,今天的枣阳地区由当时的蔡阳、章陵、襄乡3县分治,均属南阳郡管辖。
刘厚一听郭攸之的话就明白了,这不就是围点打援吗?这一招后世也是用滥了的,无论古代的战争还是近代战争,一直到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都有人在用。
这一条脱胎于围魏救赵的计策有很多经典案例,奇怪的是用了两千多年,而且都已经成为成语故事了,但还是经常有人会中招。
刘厚刚听到郭攸之说时也有点兴奋,不过细细一想不由得有点丧气了,别人会上当,司马懿那种级别的谋士会上当吗?他将这个问题直接抛给了郭攸之,郭攸之回答道:“我们这是攻其所必救,司马懿就算知道我们的计谋,也不得不发兵救援。”
“喔?小小章陵有那么重要吗?”
“有!”郭攸之斩钉截铁地道,“章陵再往北就能到达南阳。如果我们占领了南阳郡,等于就可以直接威胁到许昌了。曹丕绝对不允许他这么做。就算他不想发兵救援,估计曹丕也会发昭令让他去救援。”
“如果南阳郡内魏国也囤有重兵,根本不担心我们去攻打呢?”刘厚又提出一新问题。
“不可能,司马懿在襄阳投入的兵力起码有三十多万,魏国举全国兵马也不过一百万左右。这些兵马还要分守四方。
在汉中,和车骑将军(张飞)对峙起码有一、二十万人吧,在东吴边境上,也起码陈兵一、二十万吧,最重要的是在魏国的北方,众多游牧民族部落时刻想着往南劫掠汉人,魏国在北方漫长的边境线上,最起码需要陈兵三十万,否则,根本无法防止那些野蛮人的劫掠。”
“喔。”刘厚明白了,魏国看上去很强大,军队数量很多,士卒也是训练有素,很精锐,但是实际上能抽出来作战的人马并不多。司马懿这三十万几乎是魏国所能调动的部队的极限了。
“可能在许昌还有十万人马,毕竟许昌是魏国国都,还是需要有重兵屯驻的,但是南阳估计魏国没有多少兵马。”郭攸之补充道。
“这个问题也不大,我们‘中情局’在南阳应该有人,到时候联系一下那边的人了解一下情况就行了。”刘厚道,
“不过朕还有一个问题:如果司马懿不去救援章陵,而是也来个围魏救赵,在我们出兵在外时,趁机来攻打我们麦城呢?要知道一旦出兵后,麦城就是我们的后方,是我们的屯粮处,关系到我们粮道的安全。我们可不能出学袁绍那样,给人来个火烧乌巢。”
“所以,这次出兵,我们要兵分三路,一路为虚,只是用以佯攻章陵,人数可以少点,只要能吸引司马懿的注意力就行了。第二路是埋伏在路上等着歼灭魏国援军的部队,这支部队一定要是精锐,火力要够猛,要有一举击溃魏国援兵的能力。
第三支人马就是要坐镇麦城,防止司马懿提大军来攻破城池。这支人马要善守,有面对司马懿二十万大军攻城都能守得住的本领。”
听到郭攸之这样说,刘厚沉默不语了,蜀军人数本来就少,这样一分兵,是祸是福还真不好说。
郭攸之见刘厚犹豫起来,就道:“陛下,事关重大,不如召集群臣商议一下此计是否可行吧。”
刘厚同意了他的提议,命令亲兵马上召集#团级以上的将领和众位谋士到行宫开会商议事情。
出乎刘厚意料,郭攸之在众人面前阐述完他的围点打援计划后,竟然没有人出言反对,即使是之前一直和他唱反调的邓芝,这次也没有发表反对的意见。
也许是这条计策的确不错,也许是郭攸之之前表现得不错,敏锐地觉察到危险的来临,救了大家一命,所以大家都有点信服他。
具体原因刘厚并不清楚,不过既然没人反对,证明这条计策的确是可行的,接下来老样子,大家开始群策群力,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计划的细节,以期商量出一个完善的计划。
最后决定,由鄂焕引五千藤甲兵去佯攻章陵,这个活计没人想干,既没有痛快仗打,又没有杀敌立功的机会,其实是一件挺憋屈的差事,可以说是吃力不讨好的任务。
众将推来推去,最后落在倒霉悲催的鄂焕头上。为了保险起见,或者说,为了取信于魏军,使他们相信蜀军是动真格的,是真的想攻陷章陵而不是作秀,刘厚给鄂焕派了五千携带了不少霹雳雷和炸#药包的藤甲兵。
毕竟演戏也是要下本钱的不是,没有那么多人马,就怕魏军轻易看清楚蜀军的阴谋,不肯配合演出,那到时候就麻烦了。
据郭攸之估计,章陵有两千守军就了不起了,五千藤甲兵如果配合一些炸城门或炸城墙的火#药,就算将章陵县城攻下来也是易如反掌之事。
刘厚对这次佯攻行动可谓落足了本钱,由不得魏军不相信,由不得魏军不紧张,但是司马懿相不相信那就难说了,毕竟这种老狐狸的心思不是一般人能猜透的。
而埋伏在中途,负责歼灭魏军援军的人选就比较难决定了。这可是个香馍馍,谁都想争抢这个任务。这可是立大功的机会,而且还可以杀敌杀个痛快,是最适合好战份子担当的职位。
不用说,兀突骨是争抢得最凶的人了,可是这么重要的事情,刘厚怎么会交给这个胸肌大脑子却没有相应长大的人,做这件事的人,一定要懂的机变,能随时灵活地应对突发情况,也就是说,执行这个任务的主将必须是脑子比胸肌发达的人才行。
(https://www.mangg.com/id24781/49167831.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mangg.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an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