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都市言情 > 重生在好莱坞 > 第六百四十二章 救援势在必行

?()    十月十五日当天,《阿尔戈》的首映式准时拉开了大幕,这样一部政治色彩浓厚的电影,首映礼自然不会选在洛杉矶,而是放在了美国的政治中心华盛顿特区。

  

      同样,来参加首映式的不止是媒体和好莱坞的圈内人士,还有不少政界的名流,就像瑞恩以前说过的那样,政治从来就没有远离过电影。

  

      首映式基本都是那个套路,红地毯、采访、媒体合影等等,只是当安东尼奥?门德兹和他同是cia特工退休的妻子,与当年参与了事件的加拿大大使肯?泰勒夫妇先后走上红地毯的时候,今晚的首映式显出了与众不同的一面。

  

      不管安东尼奥?门德兹本人是何种想法,他已经被迪士尼和中央情报局合力塑造成了一个英雄。

  

      在这片土地上,英雄的故事往往是最吸引人的作品。

  

      刚刚进入剧院,瑞恩身边就围拢上了一大批人,这些或认识或陌生的政客,先后热情的与他打招呼、寒暄,在他们眼中,瑞恩这个大型传媒集团的拥有者和北美最顶尖的富豪之一,自然是极力争取的目标。

  

      瑞恩则巧妙的与之周旋,绝不会做出任何应允和承诺。

  

      说起来,他身边的人更倾向民主党,比如斯嘉丽?约翰逊,前些天的时候,小胖妞就曾经公开发表过支持克里的言论。

  

      应付完这些如同苍蝇一般的政客,瑞恩不禁揉了揉额头,向着放映大厅中走去。

  

      “嗨,瑞恩。”

  

      “嗨,托尼。”

  

      看着从后面跟上来的安东尼奥?门德兹,瑞恩与他轻轻拥抱了一下,“红地毯感觉如何?”

  

      “过去的三十年我都没有享受过如此热烈的掌声。”

  

      走进放映厅后,安东尼奥?门德兹边比划着手势。边说道,“自从你们加大宣传后,我的平静生活算是彻底被打破了,知道吗?瑞恩,上个周末的时候,共有600人去我家拜访,只用二十分钟时间他们就吃光了我们准备用来过周末的食物。”

  

      “好好享受这一切吧,托尼!”瑞恩拍了下他的胳膊,向着前排走去。

  

      自从《阿尔戈》这部回忆录上市后,门德兹一家的平静生活彻底被打破了。迪士尼的豪华轿车多次将他们夫妇接到好莱坞和纽约,影片的宣传将他们推入公众视野,或许对这两位前特工而言,这是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却是成名的大好机会。

  

      最重要的是,作为一个在隐秘战线工作了很久的无名人士,安东尼奥?门德兹非常享受现在这些‘甜蜜的烦恼’。

  

      瑞恩并没有坐在剧组中间,而是与参加首映式的一些电影公司高层坐在了一起,他刚刚坐下。就听到了华纳兄弟的ceo杰拉尔德与人说话的声音。

  

      “我们虽然想到了电影存在一些问题……”

  

      双方聊了几句,杰拉尔德就提起了还在上映中,实际上每天票房只有十多万美元的《亚历山大大帝》,“却没预料到市场反应会如此差。这是华纳兄弟历史上最失败的作品之一。”

  

      的确如此,当年的《蝙蝠侠与罗宾》就够惨了,而《亚历山大大帝》的投资更高,票房和口碑却更差。

  

      “已经没有必要来谈论电影为何如此糟糕。没有连贯性的脚本,没有壮观的场面,摄影也没贡献美丽的画面。最重要的是,角色没有真正展现任何的特色,就像是画板中的木偶一般可笑。”

  

      这是前几天,瑞恩从网络上面看到的影迷的一篇评价,无疑代表了大部分观众对这部影片的看法。

  

      不管怎么说,绝大部分北美观众直接将《亚历山大大帝》划归到了烂片的行列之中。

  

      这部影片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好莱坞很多电影公司纷纷取消了史诗片计划,就连二十世纪福克斯都在为手中还没有完成的《天国王朝》担心了。

  

      在经历前所未有的战争史诗片热潮之后,这一题材不可避免的遇到了低谷。

  

      剧院的灯光一排接着一排熄灭,大银幕被画面照亮,在经典的迪士尼片头闪过之后,嗡嗡的说话声消失的无影无踪,《阿尔戈》拉开了大幕。

  

      “这是波斯帝国,今天被称为伊朗,2500年前开始,一个接一个的国王统治着这片土地,国王被称为沙阿。1950年伊朗人民选举了穆罕默德?莫沙德哈——一个非宗教的民主主义者——当总理,他把英美控制的伊朗石油国有化,把伊朗的石油归还给伊朗人民……”

  

      “但在1953年英美两国安排了一场政变,罢免了莫沙德哈,并安排礼萨?巴列维成为沙阿。这位年轻的沙阿挥金如土,他的妻子用牛奶浸浴,而他的午餐是由协和飞机从巴黎空运而来,伊朗人民却在挨饿。沙阿用残忍的内部警察维持他的权力,一个标志着酷刑和恐怖的时代就这样开始了。”

  

      “接着他宣扬伊朗西方化,激怒了那些宗教保守派的人,1979伊朗人民推翻了沙阿,流放的神职人员阿亚图拉赛义德?鲁霍拉?霍梅尼回国统治伊朗。接着这个国家经历了肃清、敢死队,陷入一片混乱,即将被癌症夺去生命的沙阿在美国找到了政治庇护,伊朗人民在大使馆外游行,要求美国交出沙阿,他们要审判他,吊死他。”

  

      搭配着插画和影像资料,影片以旁白的方式,快速而又简洁的介绍了故事发生的背景。

  

      狂热的伊朗人在美国大使馆前发动了浩大的示威游行活动,连续多日的活动以及某些人幕后的纵容暗示,终于发生了国际外交史上令人瞠目结舌的一幕。

  

      那些霍梅尼的信徒,冲进了美国大使馆。

  

      开端的戏份并没有瑞恩的参与,乔治?克鲁尼就像当初说的那样,拍摄出的画面充满了七八十年代的质感,他特意选取了老式的35mm胶片摄像机拍摄整个场面,甚至在拍摄游行人群时,找来70年代新闻影像记录采用的老式超级8毫米摄影机。用这种早已鲜有人问津的古董级设备,完成了绝大部分人物特写部分的拍摄。

  

      伊朗人冲进了大使馆,美国人却等不到任何伊朗政府方面的支援,无奈之下,只能做最坏的打算,开始销毁使馆中的秘密资料。

  

      如同世界上所有国家的大使馆一样,这些地方总有些见不得光的东西。

  

      为了生命安全考虑,数量有限的美国大兵们没有开枪抵抗,只是发射了有限的催泪瓦斯,美国国务院与使馆的通话连线一直在进行。却对这一情况爱莫能助,众多的美国使馆人员只能沦为伊朗人手中的人质。

  

      在这种危机时刻,负责签证大厅的六名美国人,幸运的从使馆后门逃了出去,电影也稍稍展示了大美利坚主义,比如让等候签证的伊朗人先逃走,他们在后面压阵……

  

      尽管逃脱的过程中,有人还被其他国家的大使馆收留过,但电影的主题不在这方面。此时都做了简化处理,他们逃进了加拿大使馆,被时任加拿大大使的肯?泰勒收留。

  

      瑞恩的剧本没有提英国和新西兰方面的问题,都是英语区五基友的成员。没必要在这种模糊不清的事件中,往对方脸上抹黑,省的以后招来英国和新西兰方面的抗议。

  

      至于伊朗人,谁去管他们。

  

      换句话来说。黑的就是他们,毕竟是伊朗是绝大部分美国人心目中的世界邪恶源之一。

  

      所以,电影中展现的几乎就是个人人都是恐怖分子的狂热国度。

  

      当托尼?门德兹单枪匹马进入如此危险的国度时。正好借用这种氛围,显示他的英雄气质。

  

      事件发生后,美国国务院与华盛顿当局也想出了一系列措施,却没有什么好办法,69天后,华盛顿街头随处可见黄丝带和祝福标语,但营救人质事件没有任何进展。

  

      当然,释放沙阿交换人质是绝对不可能的,美国在全世界扶植的傀儡可不仅仅是这一个,如果放弃了他,那些小弟会怎么想?

  

      相比那些被抓在使馆充当人质的人,逃出去的六个人才是美国政府真正头疼的所在,一旦他们被抓住的话,面临的极有可能是伊朗人的绞刑架。

  

      既然是标准的主旋律电影,展示出的一定是美国政府绝对不会放弃这六个人,会想尽一切办法从伊朗将他们营救回国,英雄也到了该出场的时刻。

  

      瑞恩饰演的托尼?门德兹,典型的七十年代美国人装扮。

  

      他赶去中央情报局总部的一路上,无论是路边飘扬的黄丝带,还是收音机中愤慨的民众的喊声,亦或者cia总部大堂中纪念为国捐躯的人标语,无不在宣扬爱国主义这一主题。

  

      救援落在了国务院和中央情报局的头上,他们面临着巨大的难题。

  

      加拿大方面认为风险太高,通知美国当局赶紧接走那六个人,而霍梅尼的伊斯兰卫队召集了大量的童工,拼接被碎纸机粉碎的美国使馆人员图像……

  

      所有的一切,都显示着救援势在必行。

  

      一场有国务院和中央情报局的官员参加的联合会议上面,一项项充满幻想的救援计划,被托尼这个救援专家无情的用现实打碎,所有的猪队友都在衬托主角的形象,但是托尼暂时也找不到合适的方案。

  

      如同所有的美式英雄一样,托尼同样面临着一些家庭方面的问题,这样做虽然庸俗,却是北美观众最喜闻乐见的情节。

  

      就在与儿子的电话中,托尼得到了提示,看到了电视台播放的《决战猩球》……(未完待续……)

(https://www.mangg.com/id21108/1609032.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mangg.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an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