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劳塞维茨又写道:“敌人除了派很多部队护送运输队,驻守在兵站、隘口、桥梁等地以外,没有别的对付办法。民众武装最初的活动规模总是有限的,敌人由于害怕过多地分割自己的兵力,派来对付他们的部队也是不大的。民众战争的火焰通常恰恰就是在同这些小部队的斗争中燃烧起来的,在某些地方,民众武装依靠数量上的优势战胜了敌军的这些小部队,于是他们的勇气增加了,斗志更激昂了,斗争也更积极了,一直发展到能够决定整个结局为止。
根据我们对民众战争的看法,民众战争必须象云雾一样,在任何地方也不凝结成一个反抗的核心。否则,敌人就会用相应的兵力来打击这个核心,粉碎它,俘虏大批人员。”
而**同志则写道“我军将大量地转入敌后,比较地分散配置,依托一切敌人未占区域,配合民众武装,向敌人占领地作广泛的和猛烈的游击战争,并尽可能地调动敌人于运动战中消灭之。”
可以看到,双方的观点是不谋而合的。当然**同志在克劳塞维茨的基础上进行了发扬。比如按照克劳塞维茨的观点就是“在任何地方也不凝结成一个反抗的核心”这话说的有些过于绝对了。而**同志的看法则是“比较地分散配置”
不过,总的来说,两者的观点还是相吻合大于冲突的。比如**同志所说的“日军要被迫运来他们所需的军用品,而且要自己看守;他们要用重兵去保护交通线,时时谨防袭击”这个具体情况,就是克劳塞维茨在理论中所说的“敌人除了派很多部队护送运输队,驻守在兵站、隘口、桥梁等地以外,没有别的对付办法。”
克劳塞维茨又曾写道“但另一方面,这种云雾却还有必要在某些地点凝结为较密的云层。形成一些将来能够发出强烈闪电的具有威胁力量的乌云。这些地点,正如我们已经说过的那样,主要是在敌人战区的两侧。在这里,民众武装必须结合成更大的、更有组织的整体,并配以少数正规军,这样,民众武装就会具有正规军的形式。敢于采取较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从这些地点起。越往敌人的直后方,民众武装应该越分散,因为他们在那里会受到最强烈的打击。”
对于这一点,我想。八路军所领导的一些军区,比如晋察冀军区的情况中,就能看出一二。而百团大战的情况,也可以说是吻合克劳塞维茨的观点的。
或许,会有些人指出。克劳塞维茨方才说的主要都是民众武装,即我党所说的人民武装。在当时是一些民兵等组织。而在抗日战争中,八路军所拥有的力量不光是民兵,而是包括三个师的正规军。如果说民众武装的使用确实是遵守了克劳塞维茨的观点,不打会战是一种合理的举动的话。那么八路军的三个师的正规部队又在做什么?
这个问题的答案很简单。那就是。他们同样在遵照克劳塞维茨的观点进行行动。
克劳塞维茨对于正规军在民众武装的作用中。是这样写的“统帅要想根据自己的意愿使民众武装具有上述力量,最简便的方法是派一些正规军组成的小部队去支援他们。
没有少数正规军去作这种鼓舞人心的支援,居民多半会缺乏拿起武器的信心和动力。派来支援的部队越多,对民众的吸引力就越强,民众斗争的声势就会象雪崩那样越来越大。不过。支援民众武装的正规军数量也有一定的限度……大量部队驻在一个地区,宿营、运输、粮秣供应等会大大消耗居民的力量。“
他所说的情况,也是和抗日战争中的情况一致的。对于民兵来说,来自于八路军正规部队的援助,总是会让他们进入到欣喜的,情绪高涨的状态之中。可以有效的凝聚起民兵的力量。而反过来,八路军的正规军队也确实是往往化整为零来行动的,这要可以避免在补给等问题上过于损耗地方。某些人由此而指责什么“游而不击”是一种错误的观点。
在抗日战争进入到相持阶段之后,延安这个抵抗中心,并非是一个非常前线的地方。这也成为了某些人的一个指责之处。认为八路军躲在延安这个地方养精蓄锐,等着**和日军拼消耗等到日军输了再下山摘桃子。
这个指责也是无道理的。因为,暂且不说首先在抗日战争的正面战争相持阶段,**自己的表现就是消极抗日,坐等美军制服日本。延安这样的抵抗中心,本来也不该处于过于前线的地方。克劳塞维茨又有写道“不论民众多么勇敢,多么尚武,不论他们对敌人的憎恨多么强烈,地形对他们多么有利,也决不能否认,民众战争在过分危险的气氛中是不能持久的。因此,如果人们想使民众战争这种燃料在某个地方燃起熊熊烈火,那就必须选择一个离危险较远的既通风而又不致遭到能扑灭火焰的重大打击的地方。”
而延安,无疑就是这样的一个地方了。如果将它置于日寇的兵锋之下,那不是勇敢,而是愚蠢。
毕竟延安是基地,是中枢。就算对战争一窍不通。那么游戏总该玩过吧。能把矿区建到敌人眼皮子底下吗?
和某些人所指责的不同,**同志从来不是什么土包子。他一直是关心学习来自于西方的各种思想的。而非某些人所说的什么中国传统厚黑。善于运用中国传统厚黑学的,是蒋介石。因此,他在对付各路军阀的时候,无往不利。
然而,当面对中国传统厚黑学起不到作用的**以及日本人的时候,他也就自然的一败涂地了。
当然,蒋介石也是会学习西方的,他学希特勒,学墨索里尼,这都充分的说明了他的本性。
(https://www.mangg.com/id20802/1248898.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mangg.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an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