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过了一段时间,董卓又借着会见文武大臣的机会,第三次提出自己的建议:董卓把剑拿在手里,对大家说:“天子暗弱,不足以君天下。现在有一道诏书一道,应该读一读。”这个时候叫谁读,谁就得承读。于是乎命令李儒读一读,李儒苦着个鞋拔子脸嗫嚅说:“陈留王刘协,有很高的德行,规矩有威严;居丧的时候,悲痛异常,说话不带脏字;不说话就有很多人来赞美,天下人都知道;所以应该承担起天下这个重担,成为万世大统。”得,赶鸭子上架了。皇帝进鸭棚了。。。呱呱。。。
汉献帝在杀气腾腾的气氛中被董卓扶成了皇帝。不止如此,董卓对皇太后咋看咋不顺眼,认为她有碍自己在朝廷的自由行动和树立威信,怕皇太后垂帘听政等等。。。董卓又大会群臣,我说换个招你会掉肉啊。。。。向大臣们数落皇太后的所谓的罪行,欲加之罪,百口莫辩。皇太后忧虑而死,这还不算,又借故杀了刘辩。斩草除根,一时奸雄,心狠手辣。
通过对中央政权最高阶层的更换和处理,整个东汉变成了董卓的家天下。享有“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等特权。而且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董卓的家令和家臣,地位与公主相当,董卓的弟弟又拜将军又拜候的。皇帝的废立,朝臣的任免,重大的政策制定。都是董卓说了算,此时董卓已经目空一切。若此时你问:董卓你是谁?董卓必答:我是牛叉。
物极必反,这时董卓已经是天怒人怨。群起而攻之,势不可挡。
董卓还观察到手握重权的袁绍和曹操对己不利,必须尽早铲除。袁绍和阿瞒也是对董卓的所作所为怒火中烧。你看我不顺,我看你挺丑。那就开始掐架了。
董卓为了搜刮更多的财富,还派吕布洗劫了皇家陵墓和公卿坟冢,尽收财宝。刨祖坟,亏董卓能够想得出来。这是赤裸裸地打百官和皇室的脸。如果你是当臣子的,指不定哪天自己祖宗的坟就让人给挖了。所以董卓不死,一个个都是担惊受怕的,早晨起来小山丘变成了大平原。就哭了。
看着此时千疮百孔、满目疮痍的洛阳城,阿瞒心痛不已、悲愤不已,挥毫写了一首《薤露行》讽刺董卓:
惟汉廿二世,所任诚不良。
沐猴而冠带,知小而谋疆。
犹豫不敢断,因狩执君王。
白虹为贯日,己亦先受殃。
贼臣持国柄,杀主灭宇京。
荡覆帝基业,宗庙以燔丧。
播越西迁移,号泣而且行。
瞻彼洛城郭,微子为哀伤。
写得多好:白虹贯日都受到伤害了,瞻彼、薇子有着诗经的影子。也难怪鲁迅先生给阿瞒冠以“改造文章的祖师。”鼻祖就是鼻祖呀!
阿瞒的诗写得很好,但是还是干不过百姓的歌谣。你再厉害的香水也干不过韭菜盒子。
百姓交口传唱一首叫做《千里草》的歌谣,希望董卓能尽快死去。就像西周时,百姓希望自比于太阳的桀快点核聚变完一样。
百姓传唱道::“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想要董卓落得‘不得生’的下场。
人算即天算。死于义子之手,也是他的造化。
吕布年青勇猛,武力超群。起初董卓对她很喜爱和信任,收他为义子。吕布也为董卓办了不少的事情,挖坟刨坑的。董卓把吕布当作自己的贴身侍卫。不管董卓走到哪里,吕布总是形影不离,负责保护董卓的安全。这种常态很快就被打破了。
一次,吕布不小心得罪了董卓。董卓大怒,随手抽出刀戟就向吕布掷去,那个准呀!幸亏吕布眼疾手快,像赤兔一样飞闪才得以幸免。当时吕布还是有脑力的,并没有直接顶撞董卓,而是立即恭敬地向他道歉,董卓一看吕布的认错态度这么好,就再也不追究了,以后也没有再放在心上。可是吕布怎么好意思就这样过去呢,从此就怀恨在心。吕布还和董卓的侍女私通,心中十分不安。不安得每天睡觉都会梦见自己和那个侍女,这个倒霉脑子。
就在这个十分纠结、十分难过、十分不知所措的关键时候,一个关键人物王允,找上了吕布。
(https://www.mangg.com/id20545/1209852.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mangg.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an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