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重以雷霆手段整治了几个反对最为激烈的大臣,而且下手很重,按照锦衣卫查到的罪名,这几个官员就算是不死,最后也别想在官场上混了,这让那些反对改革的官员们都是齐齐的打个寒颤,毕竟他们自己也知道,自己同样经不起查,若是再反对下去,恐怕周重会一路查下去,结果到时还不知道会有多少人落到同样的下场。
人都是自私的,特别是官场上的官员,他们大都是经过多年的寒窗苦读,然后在官场上辛辛苦苦的熬资历,最后好不容易才有今天的名望和地位,他们不会轻易的放弃,所以当看到那几个出头鸟被周重打掉后,一个个都缩回了脑袋,只不过表面上他们虽然不反对了,但是暗中却依然顽强的阻挠几项改革的实施,特别是地方税收从地方官府的职能中剥离,然后由完全不受当地官府节制的税务司接管这件事上,更是受到无数地方官员的阻挠。
对于大明官场上的反应,周重也早有预料,所以根本不为所动,先是从最容易的官员俸禄完全由银行发放这件事上入手,这件事是周重准备最为充足的,再加上官员的俸禄被大幅度上调,所以相当一部分官员还是十分欢迎的,毕竟官场上的官员也并不是人人都想做贪官,大部分都是被微薄的俸禄,以及官场上的风气所逼,现在周重给了他们一个重新的选择,因此不少人都对这项政策十分欢迎。
当然也有官员不愿意从银行领取俸禄,虽然俸禄增加了不少,但他们的收入却变成公开透明的了,每个月的收入都有定数,而且周重已经暗中让人给所有官员都打了预防针,以前官场上的贪污受贿也就算了,他不会再追究,但若是拿着丰厚的新俸禄,却还要做那些贪污受贿之事,那就不要怪周重心狠手辣了,大明的锦衣卫已经四处出动,得到足够财政支持的锦衣卫已经恢复了明初时的活力,现在就等着官员们犯错,他们好借此立功。
周重这一明一暗一软一硬的策略,的确起到不少作用,特别是锦衣卫的恶名在官场上还是十分有威慑力的,毕竟当年在太祖和成祖朝时,锦衣卫的爪牙四出,朝堂上的大臣个个都是朝不保夕,生怕哪天会被锦衣卫冲到家里,那时的锦衣卫简直就是死神的代名词,只要是和他们沾上关系,最后肯定没什么好下场。
这些年的锦衣卫虽然不得当年的威风,但当年的yin威依旧没有消除,现在周重明显是想再次恢复锦衣卫的实力,以此来震慑官场,再加上增加俸禄的举动,如此恩威并重之下,除了少部分人外,大部分官员都开始老老实实的做官,以前不该拿的现在自然也不敢再拿,当然这也并不意味着他们日后会做一个清廉的官员,一切都还要看周重能否把这种监督持续下去,否则若是没有人监督的话,这些人很快就会旧态复萌。
相比之下,银行发放官员俸禄的事情只是小下,其它的几项改革却是一项比一项困难,而周重是个喜欢先易后难的人,所以在解决了官员俸禄这件事后,接下来就是提升都察院的职能,将它做为大明监察百官与地方的主要机构。
值得一提的是,当初明太祖朱元璋对于下面的百官也同样十分不信任,特别是对于贪污腐败之事,更是深恶痛绝,所以大明的官方机构中,具有监察百官功能的都察院就被安排了十分重要的任务,这点从御史的人数就可以看出来,比如以前的唐宋之时,御史只有几个到十几个不等,但是大明的御史却达到了惊人的一百多人,又将全国分为十三道,每道都设立道监察御史,虽然这些御史的品级只是七品,但他们的权力却是很大,职务也远比以前要繁重的多。
不过大明的都察院虽然比唐宋时的规模要大,但是对于周重这个后世穿越而来的人来说,却还远远不够大,毕竟按照后世三权分立的政治结构,督察院就是执掌着其中的司法权,政治地位十分特殊,至少也要与内阁平行,现在内阁掌管着立法与行政,周重根本没能力,暂时也不打算分开,但具有监督职能的司法权必须要从大明朝堂独立出去,只有这样,司法的执行才不会受到行政的干扰,尽可能的避免腐败的发生。
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周重在忙完了官员俸禄的事情后,第一件事就是提升都察院的地位,本来都察院的最高升官有两个,分别为左、右都御史,都是正三品,比之内阁大学士的正一品差着不少,所以周重就在左右都御史之上,又设立了一个总都御史,成为都察院的首官,品级与内阁大学士相同,而且总都御史只能由皇帝任免,其它任何人都无权指责总都御史,另外左右都御史和副都御史的品级也有所提升,这使得都察院的官员品级一下子上升了一个台阶。
不过想要提升一个政府机构的地位,光是官员品级的提升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还要有相应的实权,周重按照大明的政治结构,正式将大理寺与刑部划归都察院管辖,这两个机构是大明最主要的刑事机构。
以前与都察院一起并称为三法司,其中刑部主要决断天下案件的审判,大理寺则主要负责对一些冤假错案的驳正与平反,而都察院不但有监督之职,同时对一些案件拥有专断之权,相当于大明的最高法院,一般都察院定下的案子,几乎不太可能翻案。
以前都察院与大理寺、刑部并没有直接的统属关系,不过现在周重却把都察院直接提升成为大理寺与刑部的上级机构,日后大理寺与刑部也同样从大明的行政机关中独立出去,除了都察院之外,不再受任何的管辖。
除此之外,周重为了能够让都察院更好的监察全国百官,特意把锦衣卫也暂时归入都察院的管理之下,如此一来,锦衣卫的情报机构也就能够为都察院所用,这一明一暗两个监察机构联手,所产生的能量可谓是十分恐怖,甚至毫不夸张的说,只要周重愿意,他可以最短的时间内将一个官员的底细查个清清楚楚,甚至连前天对方吃的什么饭都一清二楚。
当然了,锦衣卫归入都察院的管辖,这仅仅是权宜之计,等到日后周重将吏治整顿完成后,锦衣卫就会脱离都察院的管辖,至于对于日后锦衣卫的归属,周重也已经有了打算,那就是将锦衣卫打造成一个专业的情报机构,只负责情报的获取和收集,但却不能像以前那样拥有抓人和刑讯的权力。
短时间内,都察院就已经拥有了与其相匹配的权力,在这种巨大的权力下,京城和各地的御史们也纷纷开始了转变角色,行使自己的职权。特别是地方的监察御史,他们要把司法这一块从当地官府手中抢过来,毕竟这已经是他们都察院的职责,当然了,那些地方官员肯定不愿意看到自己手中的权力流失,所以这其中就引起不少争斗,不过监察御史本来就比较强势,又有锦衣卫这群爪牙相助,各地的官员很少难能够争的过监察御史,而且就算他们暂时保住了权力,日后的都察院也不会放过他们,所以还不如乖乖的交出来。
不过在都察院转变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最主要的就是都察院的那些御史身上,有些御史的能力不足,无法跟着都察院的转变,对于这些人,周重只能无奈的将其调离都察院,然后从大理寺和刑部抽调得力的人手补充进来,另外还有一些地方的御史与当地官员狼狈为奸,根本不重视朝廷的法令,更不可能卖力为朝廷效力,对于这些人,周重自然是毫不留情,甚至在整顿吏治之初,第一批杀的官员就是这些御史。
都察院想要完全转变成周重希望的那个独立的司法机构,肯定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不过在周重将刑部与大理寺,以及地方的司法机构完全划归都察院之后,整个都察院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性,再加上他们本来就有监督百官的职能,如此一来,一个独立监督大明行政权力的机构就完成了,而且正在行使着它的职能,这为周重整顿吏治也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都察院的变动虽然牵扯到整个大明的权力机关,但是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容易的,一来都察院的权力本来就比较大,二来都察院本身也从中得利,所以都察院中的官员都对周重极其的支持,有了这些人支持,推动这项改革也就容易多了,至于另外一些官员的反对,自然有都察院的官员与他们打嘴仗,不过接下来的两项改革就十分麻烦了,甚至让周重也为之十分头痛。RS
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https://www.mangg.com/id18966/1759158.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mangg.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an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