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维勒安部长,我快要被你坑死了!今天又有保时捷公司的人来投诉了,他们用远东国抵债给我们的钢材制造LT-38轻型坦克,结果连40mm的博福斯坦克炮的后坐力都承受不住。测试样车的炮塔座圈都震裂了。”已经升任为帝国军备部副部长阿尔伯特。施佩尔怒气冲冲地冲到维勒安的办公室里,“你们搞的那个和远东国的经贸合作,弄回来的都是一堆什么垃圾!”
“施佩尔,如果很轻松就能够搞定的话,你怎么会如此受元首赏识坐上这个位子的呢?不就是因为那批老古板只会用精良的原料制造坦克军舰而你懂得如何把劣质产品用到合适的地方去么?如果你也不懂得如何调度稀缺资源的话,元首就没必要赏识你了。”与气疯了的施佩尔相比,维勒安就像个没事人一样闲散,“如果远东国运来的钢材不适合造坦克,那就拨给欧宝公司,或者大众汽车,他们要造半履带车、拖车或者转作民用都可以——哦,对了,甚至你们可以让他们下一批货运到土耳其后就直接拉去恩泽利造军舰或者水闸,反正那些地方不怕质量问题。你要慢慢习惯起来,远东国和土耳其人的文盲率就是那么高,就算有我们的工程师和技师指导,你也不可能指望他们的工业质量一下子发生飞跃。”
“你这根本就是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目前为止,你在墨西哥、委内瑞拉土耳其和远东国四国投资的那些秘密项目,已经占用了帝国30万名工程师、技师和150万的技术工人了。现在元首交给我们的生产研发任务在人力资源调配上都捉襟见肘。”
“居然有这样的事情?那可是天大的喜事啊,三四年前元首还在为解决德国人民的失业问题费神,想不到现在都彻底解决了。你难道不应该为元首感到高兴么。”
“你这个老官缭,说的是什么话!帝国目前的人力资源问题已经很严重了,支撑不住同时铺那么大的摊子的,虽然我们的发展很快,但是也是要进行一番取舍的啊。否则的话,到时候帝国本身的工业产能将会受到拖累,新扶持的4国工业也不能达到令人满意的质量。”
因为维勒安的出现,在这个时空,德国人的摊子铺的有点大了,从30年代初在委内瑞拉和墨西哥两国的小打小闹逐次扩张,到35年大规模介入远东国和土耳其。可以说,这4个国家是被希特勒当做在未来的战争中的坚定盟友培养的。但是由此也带来了一个原来的历史上不曾出现过的问题,那就是人力资源的不足提前表现出来了——在战争都还没有爆发之前就表现出来了。
到1937年底,原来的德国本土人口数量是6000万,算上奥地利的1100万和捷克的800万,以及南北蒂罗尔、的里雅斯特地区,德国总共拥有8500万的日耳曼民族人口。这其中刨除30%左右的农业人口(历史上德国在1930年代末期农业人口要降低到28%左右的比例,但是考虑到新吞并的奥地利等地区较为落后,查不到具体数据,姑且平均一下设定为30%),也就只剩下6000万城市人口,不过考虑到20年前的战争影响,德国40岁以上男性人口数量较少,所以总的来说还是可以凑出1500万人以上的城市青壮劳力,这其中又要刨除一部分学历和技术水平达不到技术工种要求的人。因此现在对外投资建设项目陆续带来了200万海外工程师和技术工人的需求后,德国的人力资源问题一下子就彻底绷紧了。
“如果您再继续从帝国往外输送人才的话,我这里元首交办的军备重整生产计划就完全执行不了了。那些国家初期弄出来的初级工业产品,根本没法满足目前短缺的装甲钢和炮管、引擎等要害部件的质量需求。”
“阿尔伯特,稍安勿躁,这样吧。我可以保证——帝国以后除了目前着力拉拢的四国以外,再也不会继续把摊子铺大了。即使是这四国,未来我们也可以逐步撤出援建人员让他们本国人接手。我看委内瑞拉应该是起步最快的,估计39年我们就能撤出在委内瑞拉八成以上的工程师和技术工人了,其他几国可能会相应晚两三年。不过,我们不是应该从其他领域再想想办法么?比如,不断扩张的帝国军队规模,占用了帝国多少的人力资源?据我所知目前帝国陆军已经扩充到了60个师的规模,占用了100多万的高素质劳动力人口,加上海空军的快速建设,和我自己的10个师武装档卫军,帝国军队起码占用了200万人了吧。”
“你不会是想打军方的主意吧?难道你指望让那些军人平时不训练都和苏联人一样天天工作?那样帝国军队的战斗力会下降到一个令人发指的程度的。”
“你想到哪儿去了,元首的扩军计划步骤我都是很清楚的。我只是觉得,既然城市技术工人已经处于满负荷运作状态了。帝国在后续的发展中是否应该改变扩军的募兵对象?比如建议元首加大农业人口中的征兵力度,放宽部分非日耳曼民组人员参加国防军的限制。”
“可是,帝国的农业人口占的比例已经下降到30%以下了,再降低的话,可能就无法满足农业生产的需求了。”
“怎么可能无法满足——乌克兰的土地那么肥沃广大,苏联人只用了不到200万农民就可以全部照顾过来。”
“那是因为苏联人全部采用了机械化农业,他们的生产规模远远大于我国。”
“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不用?难道你认为帝国的工业水平还不如苏联人,不足以满足机械化农业的需求么?”
“当然不是,那是因为苏联人自古就有巴库油田撑着,而帝国没有那么多石油可供机械化农业挥霍,所以才会占用那么多劳动力。等等……您说的是……”
“没错,帝国现在已经不缺石油了,为什么不尝试着学习一次苏联人呢?”
在德国的土地上,如果全面推广机械化现代农业,起码可以省下400万人的男性青壮年劳动力,只不过投入较大效费比低。即使只是在部分最适宜机械化农业的东普鲁士平原和波西米亚、西里西亚等地区推广,也可以挤出200万~300万的壮劳力,最主要的代价是——也许每年帝国的石油消耗量会增长200万吨左右,这对于原来历史上战争机器全开状态下一年都没有1000万吨石油可用,军需运输都大量使用牲畜的德国来说,当然是一笔无法消费的奢侈账单。但是对于这个时空已经秘密控制了委内瑞拉油田的德国石油储备来说,其耗费也就不是那么明显了,在这个时空,人力资源的不足才是目前德国战争机器继续准备下去的最大瓶颈。
“这真是个不错的想法!以现在的形势来看,如果元首要进一步扩大陆军的话,显然不可能继续从城市技术工人中招募兵源了,那样太浪费了。农民如果经过两三年的轮训基本上也可以达到帝国陆军的素质要求。”
“还不止这些,只要农业产量有保证,工作岗位缺口也足够,我们自然可以吸引周边国家的移民,在波兰人和南斯拉夫人的土地上,还有上千万的日耳曼民族人口处于少数状态,这些都是帝国进一步发展的力量。”
1937年下半年,帝国军备部副部长阿尔伯特。施佩尔正式向希特勒提出建议由帝国政府统一融资建设机械化农业生产,还大张旗鼓花费外汇从苏联购入了大量农用机械。以解决帝国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而后,希特勒在施佩尔的建议下修改帝国兵役法,调整各阶层人口的兵役结构。以“地方警卫团”的名义按照每批次200万人的规模,由一个团的正规国防军以老带新整训一个师规模的由东普鲁士农民组成的“地方警卫团”,训练期为半年,期满后轮换。到了1940年底的时候,帝国陆军虽然只扩充到120个师的规模,但是却拥有了额外600万人经过半年正规国防军军事训练的预备役人员。这一措施在后来的战争中表现出了非常大的优越性,让帝国新兵可以尽快地适应战争,减少预备役投入实战时的前期损失。
与此同时,技术情报局鉴于这个时代还没有发现基因改良的原理,自行秘密研发,经过数年的选种杂交试验,在1937年初步弄出了第一代的杂交小麦和杂交水稻技术,虽然增产效果比之传统品种只有两三成,但是至少也让帝国的农业产能压力得到了缓解。杂交小麦种子还主要出口到土耳其,配合土耳其的两河农业发展策略,使土耳其在后来的战争中成为了不逊于乌克兰的大粮仓,减轻了中东布局的后勤压力。另外,由于杂交技术得到的品种多为雄性不育系,种植后的收成并不能作为来年的种子使用,这也进一步加强了德国和土耳其的合作紧密性——土耳其不得不在后续的战争中每年出口德国粮食铁矿,从德国购入种粮维持生产。
不过,德国的这些举措虽然对帝国的综合国力和产业效率提升极大,却意外地没有遭致英国和苏联的反对,恰恰相反,斯大林同志对于希特勒的这一举动大为赞赏,还特批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以成本价向德国人出口了一大批农用机械,帮助希特勒尽快实现农业机械化——在英国人和苏联人看来,本来就缺油的德国人肯在自己脖子上再套上一层不思进取的枷锁,那实在是再好不过了。
(https://www.mangg.com/id18067/1006619.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mangg.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an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