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历史军事 > 大汉:汉使所至,皆为汉土! > 第35章:三教九流,都可以当使者?

百姓看似是两个字,实际上却包含了很多。

三教九流,整个社会的各个阶层。

以前的百姓很少知道朝堂中的事情,越是三教九流中的下层,越是如此。

偶尔有消息传来,也是小道传言。

如今这般,消息直接贴在了城墙上,甚至让大家有些不明所以。

毕竟,大部分的百姓都是不认识字的,消息是口口相传。

当然,还是有认识字的,把贴在城墙上的纸张的内容,告诉了大家。

不同人听到消息,得知的重点和反馈,还不太一样。

此时此刻。

董书归站在了前面,把皇榜上的内容看完后,对着周围解释了起来。

他乃是一名读书识字的书生。

年年科考,奈何年年落第。

科考这东西,需要的是天赋、努力、家世背景一一不可。

家世是不需要很高,但也是需要。

你说天赋和努力,如何能比得上新科状状元郎。

董书归曾经在长安城的街道上,远远地看过了一眼状元郎。

那时,就把状元郎记在了脑海里。

不过,状元郎身死,换取了王侯之身,也是稀罕的事情。

那些十几年的官员,未必能博得这些。

以及说,战场的将军都不能获得。

现在一个新科状元郎获得了!

你说对方是新科状元,你看后面两个使者,哪一个很厉害吗?

贾华几乎是一身的毛病。

还被抄家了!

现在家产回去了十分之一,以及说,一笔勾销了之前的罪过。

后面的探子李三。

明明是一个探子,就成为了正式的官员。

在死后,再次升了三级,几乎是和正使贾华一样的待遇。

他们读书识字,就是为了功名,如何能够不激动。

董书归在读完了以后,就把拳头握紧了起来,眼睛中在冒着光芒。

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不就是为了功名吗?

干!

那榜单上可是说了,哪怕没有任何功名,只要经过了面试,就可以当使者。

最后一步,更是亲自给在陛下面前面试。

就算面试没有通过,也有一定的奖励。

根据自身才华的不同。

董书归几乎没有任何犹豫,就前往了上林苑。

这明明是汉王最喜欢的花园园圃。

现在,却被当做了选拔使者的地方,也被赋予了一个别的名字——万香台。

此时,万香台的街道前,已经是密密麻麻地人了。

甚至,还诞生了排队的服务。

只是说,旁边有宫廷侍卫在场,搞这种小生意的人,最终都被驱赶走了。

负责招揽使者的人,不是别人,正是诸葛亮和庞统。

主要是用其他人,刘焱也不太放心。

物以类聚,类以群分。

指不定原来的丞相秦高忠、太尉李章和御史大夫郑卫国,到底会给他找到什么货色。

那还真的不太认可。

此时,万香台前,竟然还出现了囚犯。

董书归瞧见了刺字之人后,就稍微退开了一些距离。

那人头上全是刺青和刻字。

刺青和刻字都是官府所谓,区别犯了律法之人,和普通人。

那也是警醒和提醒普通人。

一般来说,这种人基本上就是毁掉了。

以后基本上只能娶妓女为妻子,自身也只能干一些混混之类的工作。

此人还是通缉犯,名字叫做孙相如。

至于罪责的话,据说是抢了一家缺斤少两的商家,并且把商户给杀死了。

只是缺斤少两都杀人,是很严重的罪责了。

孙相如原本还在逃难,在看见了罪犯若是成为了使者,可以免罪后,就到达了现场。

原本,在外面还有人瞧见他,就要举报给官府。

在来到了此处后,官府的人就没有过来了。

这让孙相如十分的高兴。

情况和那皇榜上说的一样,接下来,只要继续成为使者就好了。

孙相如还看了一眼身后的书生。

眼光还扫了一眼人群。

人群中还真的有不输出的罪犯,他们参考的人选,自然就是贾华。

他们肯定也能免罪。

当然,人群中更多是普通的百姓。

相比于功名和免罪,大部分人更加在于子孙后代。

你说以后子孙后代,都有官府进行抚养?

不缺吃喝?

不缺住所?

这个事对普通人来说,最有诱惑力的条件了。

他们所追求的,不就是衣食所安,有庇护的房屋吗?

只要成为了使者,并且死了,后代就拥有了这些东西?

那真是优厚的条件啊!

几乎所有人,都想要完成这个目标。

其实,那也有一个情况,就是底层人的人命,压根就不是人命。

命如草芥。

假设说,拼命就能够让子孙后代,无忧无虑了。

那有大把的人,进行了卖命。

于是乎,大家都来到了此处。

然而,这个情况也被一些官员看在了眼里。

对于他们来说,自己的天几乎是要塌了。

那是真正要塌掉了。

他们这些官员,依靠的不就是考试,对的考试的内容和流程的了解。

现在汉王刘焱要直接跨越这一步。

那不就是对所有官僚阶级的挑衅吗?

他们在瞧见了混乱的情况后,就情不自禁地聚集在了一起。

当然,他们还是比较文雅。

比如说,组织什么酒会,以及组织什么茶会。

通过一个活动,来掩盖真正想要交流的事情。

“汉王陛下真的太过分了,三教九流都能成为官员,官员的素质就是参差不齐了。”

“那明显是要再次来分散我们的权力。”

“这是开了新河啊,对汉国来说,遗患是无穷的,很容易就宠幸小人。”

“这个观点好,我明日就要上书这个问题。”

“那些臣子没有学识,肯定会多仿犯错,对汉国来说,就是巨大的损失。”

“汉王刘焱真的是越来越胡来了,汉国的未来是不久了。”

“百万大军以来,汉国就灰飞烟灭了,现在就是垂死挣扎。”

“也好,我们已经抄家了,等楚人来了以后,肯定会比较重视咱们。”

……

他们交流的话题,自然是如何阻止刘焱。

以及说,给自己提前找一条生路。

你说让这些墙头草一样的臣子,和韩国共存亡,简直是想多了。

刘焱自然是感受到了这些臣子的想法。

他已经打算好了,这段时间,就好好负责招收使者的事情。

上朝?

想多了!

这段时间就好好休息就好了,他要像熬鹰一样,熬那些臣子。

(https://www.mangg.com/id164793/56793118.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mangg.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an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