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去收麦子,废人力不说,还舟车劳顿,不如一次性进货来得快。
既然地主家不愿粮食少价,她打算结合小商贩力量,试试能不能再少些银子。
跟掌柜的解释了一阵自己的想法,掌柜的脸色沉重了不少。
思考了一阵,才开口:“王夫人你刚开店,可能不知粮食价格,都是县衙定的,每年都有粮官,根据当年收成,来衡量价格。”
“还有这个说法?”王依依皱眉反问。
家里只会卖粮,还是几个汉子翻山越岭才能卖出,买粮更是没银钱买,对这个规则,王依依还真不知道。
掌柜的一说,王依依才明白过来,每次跟粮铺的两个掌柜交谈,他们为何都一脸为难,搞半天不是他们不愿意卖,而是不敢卖。
掌柜说完,王依依也跟着为难了不少,商与官斗,结果就是没好果子吃。
“王夫人,我今儿来,其实也是想买你们家的配方,只买抄手配方就好,王夫人可以随意出价。”掌柜的也提出自己的目的。
王依依脸色更是为难:“掌柜,不是我不想卖,而是县令,早半个月就已经买了,我怕再卖……”
王依依说到一半,没再继续往下说,见掌柜脸色白了不少,王依依又说:“除了这三样吃食,不知掌柜对面粉其它做法……”
王依依话没说完,掌柜的立马接话:“买,我买,王夫人开个价。”
汉子激动的从凳子上起了身,双手还拍自己胸口,脸色因为情绪激动,而红了不少。
自从王家面馆开业后,来吃疙瘩面的人,是一天比一天少,有时候揉了一盆面,就是降低价格也没人买。
再继续下去,他只能带着一家老小回乡里种地。
王依依还会做其它吃食,他哪里还有犹豫空间,甚至来不及听王依依说卖不卖,他都想买,怕别人抢了先机。
要是放在现代,王依依不得不怀疑这个汉子,会因为情绪激动上前拉自己,好在他跨了两步,就没再继续往前走,而是停在原地。
“这个做法很简单,但是配菜还没准备好,掌柜可愿再等一个月。”王依依徐徐开口。
她打算,教这个男人做梅菜干饼,制作方法王依依可以免费教,但是梅菜,得让他来店里进货。
王依依还要开杂货铺,卖村民靠的天天开店,想走量,还是得靠商铺。
加之萝卜刚种下不久,还要时间让萝卜成长,还要晒干萝卜叶,还要找铺面,多的是事情。
王依依说要等一个月,掌柜有些不乐意,但只要能买到方子,找个营生过生活,他勉强接受了,总比关店铺回家种地强。
掌柜接受了,王依依才开始说下一个计划,让掌柜先订做两个炉子,用来拷面饼。
解释了一通,又拿出纸笔,在纸上绘制炉子图案:“制作方法,我可以免费教,但我有一个要求,你们家进货,得在我这里进。”
一边画,王依依一边说做饼需要的材料,除了梅干菜,酸菜也可以做成饼。
对梅干菜,酸菜,掌柜没听说过这等吃食,抱着怀疑的态度,掌柜道:“我怎么知道你能做出这些吃食?”
王依依笑了一下,才说:“索性面条、饺子跟抄手的配方,县令那里也能拿到,掌柜何不试一下跟县令要呢?”
掌柜听完一脸菜色,他一个平头老百姓,哪里敢惹上官府,别说县令,就是还没进衙门,都要先挨二十板子。
“掌柜,你先考虑一下要不要学,你不学,我也可以教给其他人。”
说完,王依依也把画好的图案,收了回去,让掌柜考虑。
不得不说,县令买了配方对王依依是有好处的,如今她就是在借衙门势力,让商贩不敢搞小动作。
王依依刚把纸叠好,掌柜就妥协了。
镇里的面疙瘩已经卖不下去了,死马当活马医,他只能妥协。
怕双方都反悔不认账,王依依又拿了一张纸,开始写契书,把两人的要求,以及赔付方式,都写在纸上,一式两份,用大白话说,就是商业合同。
等两人签字画完押,掌柜拿着契书,跟炉子图样,出了门。
第二天上午,一家人包括两个帮工,都留在店里。
店门打开,门外多了五个商贩老板,纷纷围上来问话:“小哥,王夫人在家嘛?”
三哥一一招呼一群掌柜,让他们走后门,王依依在院子里。
等一群人进家院子,院子里已经摆好了两排椅子。
李婶安排一群人挨个坐下,端茶倒水的忙活,又等了一刻钟,猜测不会有人再来,王依依坐在几人对面。
“各位,自从我家店铺开业后,镇里的客源,一大半都被我家拉拢了,这点我深有体会。”王依依缓慢开口。
话说完,就见台下的人,面面相觑,脸色都不太好,明显在说,王依依还有几分自知之明。
“但也希望各位知道一个理,赚钱都是靠自家本事,生意不好,也怨不得我家。”
王依依话落,一群掌柜脸色都黑了几分。
王家人没来前,镇里生意平和,赚的银子也够一家人开支,王家卖面条后,生意虽然差了不少,但也能过得去。
可这才一个多月,王家卖了面条,又开始卖其它吃食,让这条边缘的街道,生意也跟着好了不少。
现在王依依还大义凌然的,说赚钱靠自家本事,换谁,谁听了都气。
“王夫人,面食本就是大家一起做的,你这抢了我们十几家的饭碗,怎还能说出这种话。”
其中一个较富态的掌柜,开口反驳王依依。
一个人顶嘴,立马有另一个人接话:“是呀王夫人,我们只是想买三样吃食中的一个配方,又不是白学,你开口吧,多少银子。”
王依依并不急,缓缓开口:“面条、饺子跟抄手,现在暂时不能卖。”
“为什么?我们可以晚些在店里卖,让你先赚一笔银子。”
“镇里,村里人多,我们分摊了卖,也不能抢了你家生意。”
……
五个人汉子一人一句,很快把王依依的话,给覆盖了。
院子里,三个哥哥站在旁边听,见这群人毛躁了不少,也跟着急了眼。
他们家卖吃食,可没卖过面疙瘩,也没抢过他们营生,怎么生意好了起来,这些人还厚脸皮的,说自家抢了他们生意。
“这三样吃食,已经被县令大人买了。”王依依看了一圈周围:“我还有其它吃食做法,就看各位愿不愿意学了。”
温和的声音,跟粗狂的男人声相比,就显得娇俏了不少。
但王依依一开口,在场的汉子,都竖起耳朵听着,听到有新吃食,一群人眼里都泛起精光,巴不得全学了去。
“我可以教你们,不要银子,但是我有两个条件。”王依依说着,拿了一块墨开始磨。
“希望王夫人说话算话,免费教于我们。”
“我们怎么知道你说的免费教,是真能卖,倘若不能卖怎么办。”
……
一群人又开始议论,王依依还未开口,大哥就忍无可忍,站到王依依面前:“不信的,现在就可以走,一群汉子为难一个妇人,可真有脸。”
大哥气呼呼的回话,一群人听了谁也没再问话,只是脸色不悦的瞪大哥,坐回到位置上。
“第一个条件,有些配菜,只有我家才有,你们需要在我家买。”
等他们安静下来,王依依提第一个条件,说完,见一群汉子没说话,又继续说:“第二个条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吃食做出来后,售价方面,希望各位别出高价。”
第一个条件提出来,一群人都能接受,第二个条件,别说一群掌柜的不能接受,就连三个哥哥,也惊了不少。
什么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从没听商户这么说过。
再者,好东西做出来,不就是应该售卖高价嘛?不然还怎么赚钱?
一群掌柜的听了,只觉得王依依疯了。
但没谁再继续说话,毕竟大哥说的是实话,他们是汉子,为难一个寡妇,还是有求于她的寡妇,传出去他们没脸面,更没法抬头做人。
一群人不说话,王依依又提笔,开始在纸上写字,上面写着:油条、香酥饼、煎饼,葱油饼、手抓饼、韭菜盒子等。
写了十多道面粉的吃法,王依依停笔,吹了吹纸上的墨水。
把纸叠成小方块,全部打乱后:“桌上有十一道吃食名字,各位一人选一个,我们再继续谈剩下的。”
几个汉子被一个寡妇指使,脸上全是不乐意。
但听说是新吃食,也顾不上面子,迫不及待的,一人拿了一张。
打开后,每人手里的名字都不相同,还都是从没听说过的,更不知到底是什么东西。
“酱香饼是什么?怎么做的,王夫人真有这东西嘛?”
“手抓饼又是什么?手抓的烙饼?”
“王夫人,你这是在诓我们吧?”
一群人全不乐意,本来只是来买个配方,配方不能卖,还卖起关子了。
王依依让一群人把手里的纸条收好,上面都有编号,她会根据编号,来教他们做吃食。
要求就是,不能再来她家闹事,为预防一群人不配合,乱拿原材料,王依依又写了两份合同,让三个哥哥炒录。
等到交谈完,时间已经过了两个时辰,等签字画押完,一群掌柜的,才拿着契书离开了王家。
下午,一家人还没来得及出门,又来了五个汉子,也是疙瘩铺的老板。
王依依只能让阿父阿母,跟三个婆子去揉面,让三个哥哥,留在院子里,继续学谈生意。
县衙里,县令跟唐师爷正在处理公务,门外跑进一个衙役,递给县令一张纸条。
县令看了一会儿,把纸条放在桌上,招呼唐师爷看。
纸上,写着葱油饼,油条等,若是王依依在,就能知道密密麻麻的字,全是她写下来的名字。
“这些是?”唐师爷疑惑的看向县令。
县令白了一眼唐师爷,才开口提醒:“王家寡妇。”
唐师爷很快明白了,这上面写的名字,怕全是吃食,就跟饺子一样,全是从没听说过的名字。
“除了这个,可还有其它话?”唐师爷冷冷质问送纸条来的衙役。
衙役立马把头埋的低低的:“那人还说,免费教商贩们做吃食,要求是不能卖高价,材料要在王家拿,还要等一个月后才能教,还写了契约书。”
唐师爷翻了下手里的纸张,果真看见还有两张契约书,是手抄本,并不是原件。
看完一遍,唐师爷脸色凝重了不少。
招手让衙役出去,唐师爷把契约书放在县令面前:“大人,这妇人果真不简单,这契约书写的简洁明了,就是让我写,怕是也整理不出。”
县令不太信,越看,脸色越发凝重,他跟师爷,都是文官,契约书上的条款,让他们两个写,一时半会儿也整理不出来。
很多条款,都牵扯到未来几十年发生的事,能写出这些东西,只能说明写书的人,文学功底不差,还是个见过大风大浪的人,至少在他跟唐师爷之上。
“查,派人去查,到底是何方神圣,能在这不毛之地留有后代。”
看完,县令吩咐师爷去办事。
心里想的全是一个边远村庄,居然还能碰上一个知识渊博的人,不管身份如何,这人都不能不防,有机会还要拉拢才行。
很快,唐师爷交代完事情后,又搬来一叠文书,上面写的,是王家的身份文碟,以及易家的关系。
这时门外走来两个人,一个衙役,一个年迈的老汉。
“县令大人,唐师爷,我家主子十六日办五十大寿,老奴前来送请帖的。”
(https://www.mangg.com/id164132/69632639.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mangg.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an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