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女频频道 > 穿成寡妇之后 > 第36章

从王依依的话语,她断定她们是一类人,可唐悠然不理解,王依依嫁了人,还是寡妇,是装的,又或死了男人是人祸。
又或者,王依依在骗她,她们根本就不是一类人。
“唐小姐,那天我真的在等人,我不是故意偷看你的。”王依依又解释了一遍,虽然说出去的话,她自己都不信,但这就是事实。
唐悠然并不在意,视线看向别处:“无所谓。”
王依依听了只想骂人,无所谓还绑着她上马车,还走了两刻钟的路,无缘无故的,怕不是有病吧?
“笑一笑,我看看。”
心里还没缓过来,就听了唐悠然的声音。
这次,王依依确定了,唐悠然有病,还病的不轻。
白了一眼唐悠然,王依依调整了下姿势,侧对唐悠然。
直到马车停了,唐悠然半响不开口,王依依犹豫了许久,掀开帘子,已经到了家外的巷子里。
这一刻,王依依几乎逃似的下了马车,三步化作两步往家跑,就怕沾了唐悠然那莫名其妙的病症。
马车上,王依依走后,小绿进了车厢,看着坐在车板上的唐悠然,把人扶了起来,让她坐在位置上。
手还没松开,唐悠然拉住小绿手臂,猛把人拉到自己怀里,搂着她问:“你怕不怕,我阿父把你卖了?”
小绿低垂着头,脸上升起一片红晕:“奴身家性命,都是主子说了算。”
唐悠然这才满足,松了几分力道,指背抚了抚小绿脸颊,眼里泛起外人看不见的光。
王家,王依依走到门口,就听见屋里的抽泣声,是阿母在哭。
来回被带走了半个时辰,家里的人,都急坏了。
王依依突然有些后悔,该多请些工人,错开家里人视线,不然碰到什么事,家里人一直操心可不行。
推开门,院里只有阿父阿母,三个哥哥不在家,王依依疑惑:“哥哥们呢?”
王依依进门,阿母就急忙上前,检查完后松了一口气:“儿啊,没事就好,去哪儿了?她有没有为难你?可搓磨你了?”
被拉着又是抬胳膊,又是抬腿,等阿母检查完,王依依给了两老放心的眼神:“阿娘,我没事,哥哥们呢?”
“他们去城门口了。”阿母擦了擦眼角的泪,不放心的捧着王依依脸颊,仔细看她脸色可否正常。
王依依又一阵安慰父母,说跟唐悠然认识,她来店里吃过面等等。
解释了一番,阿父才出了门,去叫三个儿子回来。
等到三个哥哥回来,王依依也不想再说其它,只是让一家人都去休息,都累了一天了。
第二天一早,王依依让三哥去顾柱子家,把顾柱子叫到了做面条的工坊里。
院子里,除了还有晾晒的挂面,还有三个袋子,里面装的,是已经成型的挂面,整整五十斤。
顾柱子到时,见到货物架上雪白的挂面,眼里全是好奇,看见已经装了三袋子,更是欢喜了不少。
“易夫人,这个面条叫什么?”顾柱子手里摸着面条不敢用力,只因一用力,面条就断了,跟水面条完全不是同一个性质。
“叫挂面,吃的时候,水烧开,丢一小把在锅里煮,就会膨胀,一个人一小把的量。”
说着,王依依又开始介绍煮面的方法,说了好一会儿才解释完。
顾柱子听完王依依介绍,更是欢喜了不少,只因这么算下来,比水面条划算,当场,顾柱子就问剩下面条,什么时候能拿。
家里做面条速度慢,一天最多五十斤,还要留时间,包饺子、包小笼包跟抄手,剩下的货,只有在等几天。
顾柱子连忙把银钱结给王依依,又让两个哥哥,帮忙把挂面抬回他家,一路上,脸上全是掩饰不掉的喜悦。
回到家,送走王家的两个汉子,顾柱子急忙招呼媳妇:“娘子,你快把先前买来的水面粉,拿出来。”
顾氏听着,急忙回了屋,很快端出一盆乌黑,还带着霉菌的面条出来。
这一斤面,是顾柱子买的水面条,他开始以为王依依晒干面条,是直接把水面条拿出来晒,就买了一斤回家,打算先试试。
没成想,做干面条的工序,比他想象中的复杂,水面条晒干,不管是卖相还是成品,跟挂面都没得比,只因水面条放两天,就开始发酸,根本不能吃。
对比完,顾柱子彻底死了心,就凭挂面的雪白程度,他知道他不可能琢磨出来。
让妻子烧了锅水,根据王依依教的方法,下了面条在锅里,果然看见面条膨胀了,一小把就能捞出来一大碗。
顾柱子知道,这次进的货,绝对会赚。
当天下午,顾柱子牵着马车,带上四十九斤面条,匆匆忙忙出了城门,继续跑商去了。
面条工坊里,等几个哥哥回来,王依依已经把面粉跟水,兑制好了。
剩下的,就是把昨夜做出来的面条,抬到竹竿上拉伸,拉成合适长度后,又挑开,防止粘在一起。
“大哥,我想回村一趟,你们看店,没问题吧?”空隙间,王依依问大哥。
店里的调料快用完了,阿父阿母不让买,王依依打算亲自回村里采,顺便收些菜干,为开干货铺做准备。
“没问题,回去吧!”大哥一边拉面,一边回话。
王依依到底是不放心,怕别人来找麻烦,又担心自己一直处理问题,三个哥哥会养成依赖心理。
纠结了大半天,最后还是决定放手,让哥哥们独自锻炼。
第二天上午,王依依跟阿父一起回的村。
现在已经是夏天,山里绿意盎然,耳边都是虫鸣鸟叫声,时不时的,还能看见野生动物。
以往,王依依走山路,都会闷着头往前走,这次,知道山里有榛蘑,有木耳,还有中药材,一路上,王依依都在留心看周围。
“这个不能吃。”刚捡起来一个榛蘑,阿父就赶紧把王依依手里的蘑菇接过,扔得老远。
“能吃,我不是做了一次嘛!炖排骨,晒干后用的就是它。”王依依好笑的看着阿父。
阿父想了一会儿,想起王依依的确做过一次晒干的蘑菇煲汤。
阿父有几分尴尬,家里能赚钱,全靠的王依依,现在王依依说话,他也不像以前那样,直接就拒绝。
“那等下看见,我也捡点。”阿父不好意思的转身往前走。
王依依也没再继续往下说,跟着阿父往前走。
山里树多,林子大,为菌类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除了冬季,寻常下了雨都有蘑菇,除了榛蘑,还有牛肝菌,白香菇,鸡油蘑……
认识的,王依依全采了。
不认识,又或者心里没把握的,王依依都没采,只采了熟悉、常见的,她怕吃了中毒。
本来两个时辰能到的路,两人多花了半个时辰,到村里时,天还没黑透。
离开村子半个月的王阿父,带着女儿回来了,还背着东西,没一会儿,就围上来三个妇人。
“王大哥,背的什么东西,看着挺沉的。”问话的,是张大娘。
“背的耳子,还有蘑菇,吃食。”阿父不紧不慢回话。
三个村妇听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蘑菇是什么东西,张大娘又问:“什么样的?有毒吗?”
有了上次吃木耳跟妖芋的经验,阿父很快回话:“没毒,可以吃。”
三个村妇一听,眼睛一下全泛起了光,王阿父说能吃,那就能吃,之前吃的耳子,晒干后泡发,吃了也没有不舒服。
阿父话落,几个妇人立马仰着脑袋,去看王依依背篓,想看装的,到底是什么吃食。
王依依知道不说清楚回不了家,只能开口:“张大娘,陈大娘,何大娘,先去我家看吧,等下倒出来看的仔细。”
几个大娘听了,觉得有理,跟着王依依跟阿父,往王家走。
路过自己家时,还喊家里人出去,叫去王家认蘑菇,得空了去山上采,一个人喊,后面很快就有人出来。
等两人到家时,村里十来岁的孩子,以及大娘们,全站了过来,足有二十来个。
把背篓蘑菇倒出来一半,王依依站在人群中间,挨个给他们解释。
“这个是榛蘑,晒干后,用来熬汤,炒菜,白蘑菇,可以吃新鲜的,也可以晒干……”
挨个把蘑菇介绍了一遍,最后道:“新鲜的蘑菇,一定要煮一刻钟,不熟会有毒。”
一听有毒,村名被吓退了不少,村里没大夫,有毒的东西,吃了是会死人的。
“依依,是不是晒干了就没毒了?”旁边有妇人问话。
“生的有毒,吃了中毒怎么办?”另一个妇人又问。
吃了中毒可真把王依依难到了,在现代,中毒洗胃就行,可这里没有那个条件。
“所以大家采蘑菇时,除了地上的这些,其它的不要采,特别是颜色好看的,也不要采。”王依依不急不躁的解释。
蘑菇种类多,保不齐有人会误食,王依依又教他们误吃了先催吐,吐出来后,再带去镇上。
村名一听会中毒,把王依依的话也全记住了,不能乱吃蘑菇,吃了会死人。
直到王依依说完,一群村民才散开,不过走之前,每人都在地上拿了不少蘑菇,拿着当作样本,好明天去山上去采蘑菇。
家里的房子,阿父也让村里的村民帮忙,早已经把顶修好了,又带了些粮食回来,两人倒不用愁吃的。
第二天,阿父带着王依依一起上山。

(https://www.mangg.com/id164132/69632494.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mangg.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an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