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俩说笑间,大家都已经陆陆续续起来了。
现在是酣睡一下午,一个个精神饱满的。
“晚上吃包子?”华先生现在真的很接地气了,他下楼到厨房这边闻闻味道居然都能知道吃什么了。
小卫也跟在华先生身后,闻闻味道咧开大嘴乐,“豆橛子馅的,我最爱吃了。”
“不光吃包子,还有蒸茄子蒸土豆。反正都一锅里出来呗。”
“蒸,瘸子?”华先生没听清楚,还以为是什么自己没听过的大菜。就是,这名字有点惊悚。
白叶不敢置信的看着华先生,“茄子,起一耶茄,不是瘸子。总不能因为人家瘸咱就给人蒸了啊!”
“哦哦。”华先生也反应过来。
他可能刚睡醒,还没清醒呢。
白叶那边已经去剥蒜做蒜泥,等茄子蒸好拿出来。
等包子的熟了,姜兰往外捡包子的时候,白叶才知道他爹到底蒸了多少茄子。
满满当当的半个笼屉啊。
另一半是土豆和红薯。
上面两屉则是包子,包子都有拳头大,是白家最爱吃的大小。
母亲姜兰说,只有这么大的包子才能包裹进去更多的馅。
馅倒是多,就是吃的时候总容易往下掉,从小白叶就没少心疼掉下去的馅。
包子端上去,白叶这边将一部分的茄子剖开晾着,等凉透了做蒜茄子。
至于现在蒸透的,可以直接凉拌一个。
茄子撕成小条,再加上土豆,调料一拌好吃的很。至于其他的,等他们吃完饭也就凉透了。
哪怕是吃包子,家里也做了几道小凉菜。
反正自家地里的蔬菜,那简直是吃也吃不完。
母亲姜兰还干脆弄了点黄瓜条,自己在家没事琢磨着腌上了。
里面除了放醋,还放了白糖,外加几个辣椒。
吃起来是酸酸甜甜的口感,有一丢丢的辣。
不管是用来当小菜就粥,还是配其他食物,都挺好吃的。
华先生尤其是喜欢,“这和我小时候,我爷爷给我做的一种很像,很好吃。”
“喜欢就多吃,家里黄瓜那吃都吃不完。”姜兰笑道,“回头给你腌一大罐子带走。”
“好。”
转天就是他们要一起去采蘑菇的日子。
大家早就都憋不住了。
一个个的摩拳擦掌。
“哥,要不是为了等你,我们早就去了。”江小年说道。
白叶一个眼刀过去,江小年瞬间不吭声了。
“吃多了,出去转转,消化消化食儿。”白叶不光自己去,还将华先生也带了过去。
华先生去,小卫就要去。
白老爹和姜兰带着丫丫和辰辰,郎父郎母拉着小孙子维夏,也都跟在了后面。
江小年原本是想和白安安一起走走,结果今天张茉和苏酥都来了,白安安眼里顿时就没有他了。
前面四个姑娘走,后面江小年一个人抱着猫,一脸的哀怨。
其他人在村子里走了走,夏天虽然屋里也很凉快,但是大家很乐意凑在一起吃饭聊天的。
尤其是住在村子中间的,好几户都是端着饭菜到外面来吃,遇到人过来了还招呼着一起吃。
不过夏天嘛,大家吃的都简单。
有的一碗大碴子粥,也有的和白叶他们家一样吃包子的,其他的啥样都有。
但多半还弄个大拌菜或者是蘸酱菜啥的,主要是地里啥都有。
村里现在日子比前两年好了很多。
之前村里剩下的就没有多少人,不是搬到了城里或者是其他城市,就是外出打工,不到年根底下根本就不着家。
村里剩下的人不是老人,就是走不远的。
现在看看,村里人可是比前两年多多了,至少有三分之一的人回来了。
因为现在村子里的农产品,林子里的干货也能卖出好价钱了。
还有年轻人也试着直播带货,虽然效果远不如白老爹这百万粉丝的播主能力强,可是每天在村里走走,到林子里转转也挺受欢迎的,至少一月赚个几千块是没啥问题的。
村里人都知足,这已经比出去打工存下来的钱多了,这就行了。
今年年初,大家也看到去年白家大棚的便利,所以年初的时候也通过白老爹都建立了大棚。
别的不说,很多菜能早早的种上一批,这样早种早收的,一年能抢出来一季。
虽然会辛苦,但是能赚到钱的时候,谁会怕苦。
只怕没有赚钱的路子。
村里的地瓜,苞米,苞米面,都是好的商品。
不忙的时候,再到林子里转悠一圈,看看有什么蘑菇木耳的,积少成多,一年下来也能弄一些钱。
白叶在一路走过去,不少人都招呼他们过去吃两口,白叶眼尖地看到不少人面前的凉拌菜啥的都还有肉。
不是肘子就是猪蹄,再不就是切根红肠啥的,连小孩子都吃的开心。
换成以前,平白无故的,谁家天天吃这种酱肉熟食啊,那可老贵了。
自家酸菜里来几刀白肉,那就已经挺好的了。
他们村子,又偏又小,可从来都不是什么富裕的村子啊。
白老爹也发现了白叶的表情变化,“今年有几户人家翻盖了房子,你回来的时候注意了么?还有几家也开始备着材料了,准备来年也翻盖。”
这边盖新房和城里不一样,不是花钱买现成了,也不是攒钱,说盖就盖,而是慢慢的积攒材料。
那砖啊,赶上价格合适的一点点买。
还有瓦啊,水泥啊,沙子啊,就像是那燕子衔泥一般,一点点叼回来。
(https://www.mangg.com/id157474/32478693.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mangg.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an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