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有贞没有说朝廷官员的反对,也没有说皇明祖训的制约,而是直接提出了自己的顾虑。
因为他清楚,陛下幼年之时,朝廷的仁政善举已经给他积累了威望,再加上自己的帮助,对付骑墙帮领头人李贤,顽固派领头人于谦也够看的。
可以彻底废除海禁。
可废除海禁的后果,却需要他慎重为之……
弄不好真的要沿海大乱,这个历史的责任徐有贞可承担不起啊。
陛下虽然聪明,但毕竟还小,看事物还不够全面,他虽自己说要当陛下的顺臣,可若是真的要陪着陛下胡闹,他也做不出来。
当然这也是朱见深比较看重徐有贞的一个原因,做什么事情的时候,先是要说服徐有贞,而徐有贞头脑灵活,看事情不死板,比于太保要好做工作。
朱见深只是轻声笑了笑:“若是没有倭寇呢?”
“陛下,您,您说什么?”
“朕当然清楚你再顾虑什么,可若是我们扩充水军,不,新增设海军司,凭借巨船大炮,将周边海峡的倭寇海贼全部诛灭,让大海也是大明的疆域,那是不是就对我们没有什么影响了。”
徐有贞满脸惊讶,陛下竟然志向于此。
“陛下,可,可银子……”
“车到山前必有路,若真的都够撤出海禁,海上大规模的民间贸易会养起庞大的船队的……”
海禁这个事情,实际上说白了,就是只能州官放火,不能百姓点灯,本就存在着很多的不合理。
大明的海外贸易虽然与两宋时期有些差距,可也是确确实实存在的,只不过所有的都是官府主导。
而在大明隆庆元年之时,大明才开始调整海外贸易政策,允许民间私人远贩东西二海,让民间商人拥有合法地位,东南沿海贸易大开。
民间的丝织品,瓷器,茶叶,铁器等全部被商人运出海外售卖。
让手工制造业有了较大的发展。
勤劳聪明的商人,将本国的产品在外海卖出了高价。
也就是因为这原因,大量的白银涌入了大明,让本是铜本位的大明,一下子变成了银本位,并且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中,全世界白银的三分之一都涌入了大明。
不过这么庞大的利润点,朝廷却没有真正的得到利润,这一方面的原因就是朝廷中的官员都是文科生,对于数字,金融逻辑没那么敏感,还有一方面的原因就是皇帝本身对这些事情也并不上心,若是皇帝上心的话,完全可以找几个聪明人,让他们制定出一套商税的正常流程。
大明户部也不会哭穷哭了二百多年。
对于海军,徐有贞很是模糊,这应该是第一次出现在了他的字典中。
当然这也怪不得徐有贞。
庞大的帝国,广阔的领土,实在让这些读书人对海外的世界产生不了多大的兴趣,可以说,越是读书读的厉害得人,就越是没有那么大得冲劲。
“朝廷征收外出经商之税来供养海军,而后用海军来扩大海疆,在海外与外出经商得百姓,打鱼得百姓提供保护,若是外番之人有所冒犯,或是受到不公正之待,巨船开过,炮火齐射……”朱见深越说越是兴奋,胖乎乎得脸上充满了红润。
当然在海军之下,再设置一个为大明夺取财富劳动力的组织,暗中操作……
徐有贞一直安安静静的听着。
(https://www.mangg.com/id157414/40147673.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mangg.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an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