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历史军事 > 退位让贤 > 第一百四十六章 祭天告祖,正式立储!

“千真万确!”朱允熥斩钉截铁道:“孙儿愿以颈上人头担保。”

事实上,南美洲虽然有土豆和红薯,但在没有经过一代又一代的人工改良之前,产量还远没有后世那么高。

但东西是确实存在的。

改良的空间也极大。

最重要的是,要通过这种东西,来劝说老朱同意开放海禁,派船出海。

“想不到世间竟有如此神物。”

老朱看着地图,似乎又一次陷入了沉思。

半晌之后,才开口道:“此地距离大明极远,要派船出海去那里,只怕不易。”

“不过,如果真有你说的这两样神物,自当不惜人力物力,无论如何,也要将其取回来。”

朱允熥听到老朱同意,顿时松了口气。

老朱沉吟片刻,又道:“你说用分封诸王和宗室子弟的法子,去开拓海外之地,确实是一个办法。”

“如此一来,朱氏子孙,皆可开拓进取,自强不息,为大明江山添砖加瓦。”

“但在此之前,先得将倭寇彻底荡平了。”

“要不然,海波不平,又如何能派藩王和宗室子弟出海?”

“自元末以来,倭寇为祸已久,想要将其彻底清除,只怕不易。”

倭寇可不是海外遥远处的蛮荒之地,仅凭藩王和宗室子弟,难以平定,必须要朝廷的大军出动。

朱元熥淡淡笑了笑:“此事但请皇爷爷放心,倭寇之乱,孙儿必定在短时间内将其平定。”

“不仅如此,孙儿还要倭国向我大明称臣纳贡。”

“从此听我大明号令,永不再犯我大明边疆。”

朱元璋皱起眉头道:“出兵迫使倭国臣服?这可不是小事,你有几成把握?”

“十成!”朱允熥信心十足。

如今有了大明制造局的枪支,接下来还会造出新式大炮和舰船。

倭国拿什么和大明对抗?

“行,咱支持你!”

出乎朱允熥的意料,老朱这次竟然没有反对,一口答应了下来。

“若你真能平定倭寇,咱便同意你分封诸王和派宗室子弟去海外开疆拓土的计划。”

“如若不然,咱大明还是关起门来过自己的日子,别打什么海外的主意了。”

“一定要去,也只派船去这个地方。”

老朱指着地图上的南美洲。

“将你说的神物土豆和红薯取回来。”

朱允熥拱手道:“皇爷爷请放心,您就等着看孙儿我怎么平定倭寇之乱,收拾倭国就行了。”

“好!”老朱点了点头:“你办银行,办《大明日报》,发行新钞,都做得很好。”

“这足以说明,你的治国才能,还远远在咱之上。”

“该怎么治理国家,以后咱就都不过问了,全部由你自己做主。”

“若是彻底清除了倭寇,再放开海禁,自无不可。”

“咱只要看到大明蒸蒸日上,百姓皆丰衣足食,便心满意足了。”

老朱大手一挥,直接授权:“咱也想看看,大明江山交到你的手里,你会如何治理!”

“咱的大明又会有什么新变化。”

“尽管放手施为吧!”

他目光中充满期待。

对于江山传承,老朱原本是充满了担忧的。

总是担心后世子孙能力不济,不能稳定朝局,稳定天下。

为此思前想后,费尽心思,只想帮助后世子孙将所有的隐患,全部消弭于无形。

但随着朱允熥开始治国,他却是渐渐发现,自己的担心,都是多余的。

比如说,大明宝钞的事,自己折腾了一辈子,也没有将其弄好。

可朱允熥一接手,但办得有声有色。

再比如说,将国库转交大明银行监管,户部只负责支取,防止监守自盗,如此好的法子,自己却一直没有想到。

再比如说,《大明日报》的成立和大规模发行。

随着时间的推移,老朱也越来越感受到《大明日报》在舆论引导上的威力。

而这以前,几乎是独属于读书人的权力。

皇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干涉,但实际上极难引导。

有了《大明日报》,舆论才逐渐被皇权所掌握。

凡此种种,朱允熥都做得比自己好。

既然如此,那就彻底放手让他去做。

朱允熥怔了怔,稍稍有些意外,没想到老朱竟会完全交权。

不过,这样也好。

无论老朱是试探也罢,考核也好,只要他做出成绩来,老朱自然会信服。

首先是平定倭寇。

必须要漂漂亮亮的打响这第一仗。

“有皇爷爷这番话,孙儿就放心了。那孙儿可真要大刀阔斧的改革了。”

实际上,他刚才从宗室制度的弊端入手,再谈及让宗室子弟去海外开疆拓土,其最后的目的,正是说服老朱放开海禁。

毕竟,这一条才是开启大航海时代的关键。

要知道,在不禁海的宋朝,海上贸易便已经十分繁荣。

到元朝时,中国的商人更是近乎垄断了整个印度洋的海上贸易。

明朝的海禁,不得不说是一个时代的悲剧。

曾经繁华的海外贸易,在最需要它的时候,却尽皆化作了过往云烟。

造成这一切的根源,则是倭寇作乱。

所以,向海外进取的第一步,便是平定倭乱。

海外利益的拓展和资源的获取,将为大明工业化铺平道路。

从而促使大明从封建时代,走向资本时代。

“嗯!”老朱轻轻应声,却忽然想起什么,又道:“杨士奇和姚广孝这两个人,都是最顶尖的人才。”

“咱观如今的朝中大臣,恐怕没有能及得上这两人的。”

“你有识人之明,这很好。”

“但是,你要记着,刀太过锋利,不仅会伤人,还会伤己。”

“太过于厉害的人,你可以用,但一定要小心驾驭。”

“对其有疑虑之时,便当杀无赦!”

“千万不可养虎为患。”

朱元璋告诫道:“治理天下,当然需要人才。”

“但又不需要太过于厉害的人才。”

“中上之姿,便足够了。”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当初咱打天下的时候,自是需要像刘伯温这样顶尖的人才。”

“但如果今天再让咱碰到像刘伯温一样有才的人,咱不仅不会用他,还会杀了他!”

“你明白咱的意思吗?”

朱允熥愕然。

旋即明白过来。

君主与大臣,既是相辅相成,彼此间又有着矛盾和斗争。

正如君权与相权的冲突一样。

如果大臣的能力太强,而君主的能力太弱。

主弱而臣强,臣子就会夺走帝王的权柄。

历史上的王朝更替,大多数并不是底层百姓造反,推翻了朝廷。

而是权臣取而代之,建立新朝。

身为帝王,对此不得不防。

对皇权威胁最大的人,并不是能载舟覆舟的百姓,而恰恰是皇帝,帮助皇帝治理天下的人。

这还是老朱看到他能力足够强,能驾驭杨士奇和姚广孝,才允许他继续使用。

要不然,只怕老朱就得自动手将他们都杀掉了。

由此观之,历史上的朱允炆,登基后便面临着朝中无能臣,也无良将的局面,可以说都是老朱一手造成。

只不过,老朱千算万算,最后却没有算到,失去能臣良将辅助的朱允炆,会废物到那等程度。

竟然让朱棣造反成功了!

如今朱允炆被关押,大明江山将交付给朱允熥,他展现出了超强的能力。

也极大的降低了老朱对臣子的戒心和杀意。

“明白!”朱允熥笑道:“皇爷爷尽管放心,杨士奇和姚广孝并非开国功臣,在朝堂上的根基很浅,能力虽强,却也没有造反的能力。”

“孙儿我也不会让任何人大权独揽,会千方百计平衡他们的权力。”

老朱是年龄越老,疑心越重。

他只能稍微解释一二。

“这倒也是。”老朱笑道:“你心里有数便好。”

“为君之道,首在用人。”

“人心是世界上最难把握的东西。”

“今日的忠臣,明日便可能是反贼。”

“你对此不可不察。”

叮嘱了几句后,老朱牵起他的手,道:“咱当初在庙里做过和尚,亦是佛门弟子。”

“今日便在佛祖面前,正式许你为皇太孙!”

“大明江山,从此便托付于你了。”

……

洪武二十五年,十二月初一日。

许久不曾上朝的大明皇帝朱元璋再次临朝,召集大臣,祭天告祖。

随即,便下旨诏告天下。

“朕闻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又闻继往开来,乃国家之大计。”

“朕自起兵以来,历经百战,终得定鼎天下,赖宗庙之灵及群臣百姓之力也。”

“今朕年岁已高,然社稷重器,不可一日无主,必择子孙而立之,以承宗庙,抚万民。”

“吴王允熥,日表英奇,天资粹美,德行内敏,威惠外宣。”

“今朕谨告天地、宗庙、社稷,授允熥以册宝,立为皇太孙,庶百年胜残,方流馀庆,毕世后仁,永固洪业。”

“自此往后,凡朝中政事,此后皆委于皇太孙允熥,以习国政,承大统。”

“太孙之令,即朕之令。违者必惩,功者必赏。”

“布告天下,咸使闻知。”

“钦此!”

……

这一日,朱允熥正式成为皇太孙,开启新政。

……

(https://www.mangg.com/id154805/41460924.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mangg.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an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