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北京和华北现在气候变好,还真和大清没关系。”
“怎么做到的啊!”
“是我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先辈们做到的啊。”
沈大勇说着,就掏出手机,给朱棣看塞罕坝工程,看三北工程的资料。
“在建国之初,华北、西北,甚至延伸到西南部分地区,很多地方都已经没有森林覆盖了。
由于战争、砍伐、放牧,很多地方都变成了一片黄土。
前几天不是带你们去了雍和宫?
雍和宫曾经是大清雍正皇帝登基前的王府,是不是感觉小小的不像个王府?
可那确实就是曾经的大清亲王王府。
不是说爱新觉罗氏有多节俭,要真节俭就不会有圆明园了。
只是他们修建王府的时候,已经找不到大量的大块的木材了。
森林大量减少,没有那么多木头了,古时候的建筑又十分依赖木材……
啊不是!”沈大勇讲到这里拍了下脑袋。
“我怎么忘了呢?北京故宫就是你修的啊。
和西安的咸阳宫、章台宫、太极宫,南京的明故宫这些比,你北京故宫是不是要小很多?
是不是也是因为找不到那么多大块木材做房梁和柱子以及游廊之类的?”
朱棣瞪大了眼点头。
“确实啊,很难再找到大的木料了。”
沈大勇点头。
“那不就是了?在你那个年代,华北地区很多地方都已经被黄土覆盖了,都找不到木料。
何况之后又有战争,有放牧,有人类活动……”
沈大勇讲到这里,除了朱棣之外,还有另外几个家长也很是好奇,就过来听。
尤其是明朝来的。
明朝从朱棣开始的皇帝,那也都是感受过沙尘暴的。
虽然只是小型的沙尘暴,那也是沙尘暴,他们也没有见过北京如今这么明净澄澈的天空啊。
“所以我们有了塞罕坝工程和三北工程啊。
那是我们国家提出,并去执行的绿化工程。
在华北和西北沙漠、黄土、干燥缺水的地方种树,靠种植去缩小黄土面积,以森林覆盖慢慢取代黄土沙漠。
那是我们先辈从七十年代开始,就投身其中去完成的一个重大的,伟大的工程。
一直到现在,已经花了将近五十年,几代人的努力,才终于见到成效。
最先投身到这个工程里的先辈最为伟大。
工程启动之初的七十年代,很多地方种下去一千棵树苗,只能成活一两棵。
先辈们就一年年种,一千棵一千棵种。
种下一千棵,一年成活两棵,再种下一千棵,两年加起来就能成活四棵……
七十年代没有什么大型器械,先辈们给树木浇水,都是靠人力,一桶水一桶水,从遥远的地方担过来。
他们很多人,就是自己都舍不得多喝水,也要给树苗浇水。
他们有很多,是刚毕业的大学生,放弃了城里的工作,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在那一片片黄土里。
有的也是当地居民,在八十年代已经经济开放,可以出去打工挣钱,或者下海经商的时候,他们也选择留在家乡投入到这个工程里。
大树不是一天就能长成的,森林不是一天就能养成的,工程不是一天就能造就的。
他们很多人,一辈子都投身在三北工程里。
可是直到死,都没能亲眼见到通过他们的劳动成就的绿水青山。
现在我们看到的植被茂密,森林覆盖的三北地区,实际上,是一片片人造森林。
(https://www.mangg.com/id153625/36790913.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mangg.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an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