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玄幻奇幻 > 莫欺师兄如此大 > 第三百三十五章 流民

师弟师妹们完全被京城的繁华给迷住了眼睛。

但京城也不止全是繁华,也有贫穷和苦难。

一路上看到不少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的苦力,尤其有许多小乞儿,衣衫褴褛,骨瘦如柴,窝在墙根下,直勾勾地看着路人,眼中都是对食物的渴望……

凌霄宗小弟子们皆是善良的孩子,看着这些无家可归的小乞儿,心中皆难受不已,嘴里的吃食也不香了,也不吃了,都分给了小乞儿。

他们甚至在心中感慨,他们若是没有师父,没有大师兄,只怕也和这些小乞儿一样。

弟子们的举动,云阳子自然是欣慰的,但又轻叹一口气道:“这么多的乞儿,就算想帮,我们能力也有限啊!”

古笙看着明显比之前要多的穷苦百姓,沉默了片刻后,道:“未必有限。”

有钱就能帮助这些孩子,而他刚好有银子,而且是大把大把的银子。

傍晚时,经过烟花巷附近,古笙记起自己曾经和珠儿说过的话,便指给她看,青楼是何模样。

珠儿本来盯着花楼上穿得花红柳绿,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年轻女子看得眼花缭乱,可一听,这些年轻女子做的是什么营生,又是什么来历,最后的结局更是十分悲惨,珠儿便再也没了欣赏的心情。

别看青楼里这些姑娘这时光鲜亮丽,原来最开始的时候也都是可怜的孩子。

若不是被逼无奈,也不会走上这条路。

珠儿沉默着,然后,在下一个路口和古笙他们告别。

她跟着侍卫宫女回长公主府,古笙他们要回外城的宅子。

……

晚上吃完饭,云阳子带着弟子们打坐修炼去了,没一会儿,李淑也回来了。

这几日李淑忙得很,都是一大早天还未亮就出去了,晚上天完全黑了才回来,甚至,彻夜不归。

他如今跟着大宗正寺一起调查当年先太子的案子,给自己的父亲翻案,他自然是恨不得一日十二个时辰都办正事。

虽然,这事调查起来并没有难度,毕竟,梅贵妃已死,梅贵妃的同党也已伏诛,没了阻拦,当年的案子很快便水落石出。

李淑心情不错,然后,在古笙的门口遇到了等他许久的焦琴。

焦琴看着李淑,眼里仍是不可置信,小心翼翼地问道:“少爷,老爷今儿来了。老爷说,您其实是先太子遗腹子……”

对焦琴,李淑是喜欢的,忠心耿耿又能干,算是李淑心中比较重要的人物了。

之所以一直瞒着焦琴,以前是必须瞒着,毕竟,他的身份不能曝光,一旦曝光,将会惹来杀身之祸。

虽然如今,他生父被皇帝正名了,他的身份也被皇帝承认了,他不必再隐瞒,可以光明正大站在阳光下了,但因为太忙碌,实在没时间和焦琴说这事。

既然如今焦琴已经知道了,李淑点了点头,抬手轻轻拍了拍焦琴的肩膀,嘴角上扬,轻声笑了笑,道:“不过是换个身份而已,我们之间,以前如何,以后还如何,你不必紧张。”

说完,越过焦琴,进了古笙的卧房。

屋里,古笙正炼制丹药。

李淑进了屋,关上门,倒了杯茶,搬了张凳子,坐在古笙身边,看着古笙。

古笙睁开眼,也看着他,笑了笑:“回来了?”

见他可以说话,李淑顿时松了口气,拉着他聊起了天。

明明案子已经水落石出,明明皇帝已经为父亲正名,这本来是天大的喜事,可李淑英俊的脸仍然阴沉凝重,他眼眸低垂,看着手中的茶杯,沉默许久才道:“其实,说句大逆不道的话,他才是罪魁祸首。若没有他的纵容,我父母何至于此?”

古笙很欣赏他这份大逆不道,点了点头,道:“他确实有错,不过,他也确实被梅贵妃迷得失了神智。他和梅贵妃,各五十大板吧!”

李淑能认识到先太子一事,皇帝也有错,就已经很厉害了。

往往历史上,遇到同样的事,众人只会怪妖妃,而不会怪昏君。

就像他那个世界的唐明皇和杨贵妃一样。

想了想,古笙又加了一句:“等你以后做了皇帝,可别学他。”

李淑深深地看着古笙,最后,紧绷的脸慢慢地放松,嘴角上翘,轻轻笑了笑,道:“好,不学他,学大师兄。”

古笙呵了一声:“学我什么啊?”

李淑脸上笑容越来越多:“自然是学大师兄以天下,以百姓为己任。”

古笙又是一声呵:“我在你心中不是贪得无厌,不是睚眦必报吗?我有这么好吗?”

他这话说得像是在赌气,李淑忍不住笑出声:“大师兄自然不是这样。在我心中,大师兄最是顶天立地了。”

说实话,李淑笑起来是真好看,可古笙还是忍不住摸着胳膊上的鸡皮疙瘩道:“我还是喜欢你以前桀骜不驯阴沉的模样。”

这么夸他,他担心李淑别有用心,又想哄他帮忙做什么。

古笙说这话,李淑竟然也不生气,无奈地摇头笑了笑。

他就是喜欢这样的大师兄。

真性情!

两人相对沉默着喝了会茶,古笙看了眼丹炉,想着里面正炼制的丹药,想和李淑说说修炼一事,但最后什么都未说。

修炼需要凝神静气,李淑如今处在人生中最重要的时刻,必定是静不下心的,修炼一事,等丹药炼制好了再说。

他正要催李淑去休息,突然又想起今日外出游玩一事,道:“今儿外头街道上,比往日多了许多衣衫褴褛的百姓,乞儿也特别多。”

李淑愣了一下,想了想,道:“应该是遭受灾难的几个州百姓逃到京城来了。”

流民?

古笙眼眸低垂,想起了他们北上的路途中,可是亲身经历过南方水灾,长潭县人祸的。

光这两个地方受灾百姓就不计其数。

不过,因为他们处理及时,安置妥当,受灾的百姓基本还留在家乡,并未形成大规模流民。

当然了,湖州和长潭县的灾祸,这只是他知道的一小部分。

如今的大康,就像那些气数到了末端的皇朝,皇帝昏庸,朝廷无能,官员腐败,灾祸连连,整个大康,发生灾难的州不少,遭受灾害的百姓又不知几何?

(https://www.mangg.com/id152333/56792818.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mangg.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an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