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子过得飞快,娜仁在这一段时间里办了一件大事。
对于古代这个经常会出些坑爹状况的纯男权社会,娜仁始终抱有高度的警惕,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婚姻顺风顺水而变得天真——她就是想天真也不行,日常参加的社交圈子里,哪个正房福晋对于自家后院的情况没有一肚子苦水倒?期间夹杂无数八卦秘闻,常常令想象力不够丰富的娜仁瞠目结舌,当时听得很过瘾,然而回去之后细细思量,每每惊出一身冷汗——我闺女和我侄女日后就要过这种日子吗?
苦苦思索,娜仁始终没有找到什么一劳永逸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你是能让闺女不嫁人还是你能把女婿拴在女儿裤腰带上?男人三妻四妾在这儿它就是天经地义,就是皇帝老子也没办法。
最终的解决方案是——咱们改变不了环境,那咱们就只好改变自己,努力进化,适应一切恶劣条件。
所以,孩子的教育神马的,尤其是女孩子的教育,开始得越早越好,这个年代,女人必须有一颗强大的心,才能站上人生的顶端。
娜仁对于自己子女的教育从未放松过,不管儿子女儿都一样严格,早期教育的力量是强大的,她的两子一女都属于聪明得让无数家长羡慕嫉妒恨的那种孩子,而侄女赛罕虽然没有经过这样的智力强化教育,可架不住人家成长在一个压力重重的环境里,情商发展远远超过同龄人水平。综合考虑姑娘们的智商情商水平之后,娜仁认为,可以尽早开始“贵妇课程”了。
怀孕后期身子渐渐沉重,娜仁便借机开始让两个女孩子接触部分家务,首先从看账和摸清府中下人情况开始。乌云珠聪明,赛罕稳重,姐妹俩优势互补,合作无间,管家竟然也管出几分乐趣来,开始承担越来越多的事宜。
娜仁对此表示欣慰,本来嘛,这个时代女人的本职工作就是这个,越早掌握工作技巧,将来面对意想不到的突发状况时越能迅速做出反应,判断形势,采取最合理的方案来解决问题。这份工作的业绩好坏,可是关系着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万万马虎不得。
娜仁奉行的观念就是,只要是金子,就决不会被永远埋没,但前提是,你得确实是块货真价实的金子才行。不管日后两个姑娘的婚姻如何,但只要她们自己有一身好本事,有一颗坚强的心,有说一不二的魄力,嫁给谁都能过得好,不管怎样艰难的环境都能开出一条路来。
所以,娜仁完全没有使用童工的罪恶感,这不是个适用儿童保护法的年代,孩子心智发展得越早,对日后的前途才越有利。
再看看男孩子这边,东青十二岁,东明十岁,在这时候都已经是被当成半个大人看的年龄了,出生在显赫的家庭,衣食无忧,甚至连国家安全问题都不用他们操心,娜仁对他们的要求就因此更是严格——君不见皇太极多尔衮这一辈,十二三岁就抄家伙上战场的有的是?就是多尔衮受宠点,十五岁也第一次出征了。男孩子是绝对不可以娇养的,娇养只能养出肩不能挑手不能提、遇事没有半分担当的废物。
所以,两个男孩子的课业压力比女孩更大,君子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哪样都要认真学,射、御也就算了,毕竟满人是马上民族。可是交好的同伴十个里也没有一个学礼乐书法那些“南蛮子的玩意儿”的,就他们与众不同,招来了不少嘲笑。哥俩试图反抗过,结果,到了额娘面前,本来酝酿好的词儿在强大的威压之下溜得一干二净;跟阿玛抱怨,阿玛去跟额娘说,结果他自己被训得灰头土脸恨不得撞墙,阿玛表示无计可施,让他俩自求多福……
阿玛经常要出征,家里就是额娘做主,儿子们反抗无能,只好老老实实天天在额娘的督促下习书练武。
然而随着年龄增长,见识也广博了,(娜仁并不限制他们看什么书,除了某些少儿不宜的书以外,什么诗词、游记、杂论都随便看)更加理解了中原文化的精妙之处,从小在这些古人的智慧结晶中长大,东青和东明身上不知不觉就带有了一种满人少年里少见的东西,这种东西我们可以称之为——气质。气质这种东西,无迹可寻却又实实在在存在着,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差别越发明显。从今年多尔衮率大军出征出门在外开始,需要出门应付的社交场合都是娜仁带着他们俩去,娜仁在后头跟女眷们说话,他们俩在前头爷们儿堆里应酬,这也算是提早进入社交圈。小小的少年坐在大人堆儿里,行动间却不见半分局促,淡定而大气,从容自若,武人的豪爽和文人的风度完美结合,一干汉臣们大为赞叹,称之为“真乃芝兰玉树”,就是看不起汉人的宗室长辈也不得不承认,同出爱新觉罗一脉,自己家的男孩子比起人家睿王府——哦,如今是摄政王府——这两个,就是差了点什么。把人家看在他们爹面子上说的夸奖话缩水一半,娜仁认为自己的儿子依然还是很拿得出手的。
不过另外一个发展娜仁倒还真没想到——见识过摄政王府阿哥们的风姿,盛京城里一大堆年龄差不多的少年们回家后都遭到了史无前例的痛斥和长篇大论的唠叨,估计东青和东明两人从此就上了“被同龄人恨不得罩麻袋狠揍一顿”的名单,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家长们急于搞清,东青和东明如此有气质有风度,到底是摄政王夫妻俩的基因太好还是另有原因。
探查的结果让很多跟娜仁家关系比较好的(最主要是级别低一些的)人家里迅速采取行动,上门请求娜仁允许他们儿子给东青和东明当伴读……反正就是有个机会能跟他们俩混在一起,娜仁对此大为意外,然而又迅速意识到这是一个推广教育的大好契机,于是大方地一口答应,并专门拨出一个大院子改造成了一间麻雀虽小却五脏俱全的类似于“皇家私立学校”这种东西的机构。娜仁不认为这些人家都有这么高的觉悟认识到有文化的好处,他们更可能干脆就是打着某种旗号来接近东青和东明想以此给子孙谋个好前程,但至少他们表明了一个姿态,而娜仁对此已经感到很满意了。
——摄政王府私立学校的大门,进好进,什么时候允许你出,那可就不是你说了算了。当然,对外的说法就是——小孩子还是要有些伴儿才好,大伙儿一起学习比较有动力……
咳咳……
娜仁觉得自己脸上的笑容似乎有点过于邪恶了……大概是因为太兴奋了吧?
于是乎,被家长们推荐来的少年们跟着王府的阿哥们开始了苦逼无比的集体生活。他们之中有正白旗下多尔衮的死忠分子,也有几个宗室阿哥,不过有个共同点——大家的老子们都随大军出征在外,家里的叔伯长辈生怕他们无人管束以致学坏,等他们的爹回来不好交代,于是干脆就送去读点书——南蛮子的东西就南蛮子的东西好了,反正不能让他们成天无所事事。
与此同时,大玉儿同代善和哲哲商讨过后,也已经开始准备筹建一所中央军校的计划,听闻娜仁在自己府里搞了这么个小学堂,决定大力支持以观其效果。
东青和东明突然多了一大堆伙伴一起,很兴奋,更加勤奋刻苦以期为大伙做个表率,学堂的日常学习生活很快就上了轨道。娜仁令赛罕和乌云珠从旁观察记录,发现制度不合理之处,先自己想想如何改进,想不出来的再上报。
乌云珠和赛罕兴致勃勃地开始了工作,当然,不可能是站在训练场旁边,只不过是远远坐在高处的亭子里俯瞰,小伙子们虽然从下面看不见她俩,但也知道有姑娘从旁看着,更加不敢懈怠,生怕在异性面前丢了人。
见此情景,娜仁突发灵感——既然男孩子们有集体学堂,为什么不能为女孩们也办一个类似的机构?男孩子们需要形成自己的社交圈,女孩也是一样的呀,更何况女孩子嫁人之后就几乎整日封闭在内院,有三五可以谈心的知己就格外重要,恐怕也可以解决不少因为无同龄且同级人交流而产生的心理变态问题。
正好此时满人基本还未汉化,什么男女大防三从四德之类的束缚女性的混账规矩也无从谈起——或者说,目前还没有达到形成一种制度的地步,俗话说得好,“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嘛。当然,男女混合制学校是不可能的,要男女混和一起学习顶多也只能是在大家都是小豆丁的时候才有可能,青少年男女一起读书是绝对不行的,想想现代学校吧,这可是实打实的古代,万一搞出什么事,她可担不起这份责任。
说做就做,娜仁立刻开始着手拟定详细的计划,乌云珠和赛罕也参与了讨论,两个姑娘听闻消息,兴奋得眼睛都亮了,立刻七嘴八舌地开始发表自己的意见,娜仁不得不让她们俩先冷静冷静。
过了两日,娜仁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带着准备好的详细条陈进了宫,将兴办女学的事情拿出来同两宫皇太后讨论——期间没有任何男性在场,这是一场关乎于天下女性命运的讨论,这是一颗火种,而娜仁不希望它引起男人们的注意力,进而引起他们的戒心以至于这颗火种被踩灭。
娜仁的提议得到了大玉儿的赞同和哲哲的质疑。娜仁便从“未来国家最需要什么?人才!”和“不管是男是女,从出生到成家立业这一段时间里,与母亲的相处是最多的,因此,母亲们个人的素质就格外重要,好母亲才能养出好孩子。”两大论点开始,即兴炮制了一番条理清晰的精彩演讲,听得大玉儿连连点头,哲哲疑虑虽未尽消,但也不反对。
不过就算她反对估计也没什么用,因为,事实上,虽然两人同居太后之位,实际的权力却已经在慢慢聚拢到大玉儿手上了。
十几年来两人风风雨雨一同走过,哲哲对大玉儿没有任何防范的必要,大玉儿也不会做任何对自己的姑姑不利的事情。皇太极过世之后,哲哲的精神和身体都一下子差了好多,对于国家大事,她没有那个能力更没有那个心劲儿去操心,已经完全交托于大玉儿。
娜仁很清楚,改变女性的地位是一件非常艰难耗时耗力的事情,她是在同已经形成了几千年的传统对抗,她可不是什么富有牺牲精神的社会改革家,她更喜欢用“春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来做事。
兴办女学,就是一个开端,女性的地位低下完全是人为,首先要做的就是为女人们争取到受教育的机会,只要打开了这个缺口,日后社会自然会慢慢改变。j□j的地位是相同的,都在社会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只不过是职责不同罢了,尊崇一性而拼命打压另一性的行为是畸形且不健康的,女人在家庭中的地位绝不是那么简单。因此娜仁才从对于统治阶层来说最具有说服力的两点——“人才”“生育”入手,自上而下开始变革,满人人数远远少于汉人,这是外族政权最致命的一点,如果能够有方式能使满人强于汉人,那么他们是绝对不会反对的。
“好!”大玉儿一拍桌子,“你说得很是,女孩子们也不能因为处在内闱就于国情国事一无所知,更不能是睁眼的瞎子,斗大的字都识不得一箩筐,不然将来如何教育儿女?她们的儿女关系到大清国的未来,万万不可马虎。女学的事情我定会支持你到底,你就放心去办,不管要钱还是要地,我都可以给你弄到。”
“不忙,不忙。”娜仁连忙制止,徐徐道,“毕竟‘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传统已经延续了上千年了,不可能一下子就取消掉,所谓‘事缓则圆’嘛,你贸然下这种旨意,只能激起大伙儿的疑虑。这种事情咱们需要慢慢来,我打算先聚拢相熟人家的女孩子们跟赛罕和乌云珠一起,对外就说想给姑娘们找些伴儿,琴棋书画这些我和我的妹妹们可以教,管家这些东西呢,我可以请她们的额娘们给她们讲,一开始人数少没有关系,只要有人肯来,我就有把握。我教出来的姑奶奶们,一定比别的强百倍!等到大家都发现了这些不同,你放心,她们一定抢着来!等到人数多了,咱们就可以开始着手建立正式的女学了。”
“哦!原来你是打算‘润物细无声’啊!我明白了,也好,现在正是战乱时,不宜有过大的动作,不过……”大玉儿顿了顿,“你改建房舍也是需要钱的,我帮你出一笔银子,就算是我对这个计划的支持。既然出了这个主意,那你可得好好做,我可等着看结果呢!”
“好啊,那我就笑纳了。”娜仁毫不客气地收下了。
回府之后,娜仁就开始着手筹划这件事,从计划明天的各家拜访开始,务必使事务周全无纰漏。这辈子的经历让她学到的最重要的一课就是“耐心和恒心”,教育改革的事情,她一点也不着急,甚至于,她都不指望在她这辈子能看见什么显著的成果,但是只要有这样的火种传递下去,总有一天,会形成燎原之势。
娜仁首先去拜访了自己的三个妹妹。
从哈斯其其格家回来的晚上,娜仁的肚子开始发动了。
生孩子对于娜仁来讲已经是个熟练活儿,这一次的生产也很顺利,嘴里含着参片,手抓着房梁上吊下来的红绸,娜仁随着接生嬷嬷的指令有规律地用力,用力。不过三个时辰,娜仁的第三个儿子呱呱坠地了。这次生完孩子,娜仁居然还有体力看一看。
小家伙长得白胖圆润,完全没有新生儿的红皱,哭声大得震耳欲聋,小胳膊小腿有力,居然还一脚踹在了抱着他的嬷嬷的脸上,那嬷嬷对于他的力道很是吃惊,随即就说了一连串的吉祥话,听得娜仁想笑。
在娜仁坐月子期间,乌云珠和赛罕表现出了对管家一道的惊人天赋和能力,虽然娜仁平日里已经将行事的规程完善得差不多了,下人们也都很尽职,不过对于两个小姑娘来说,也已经是了不得的成就。各项事务安排得井井有条,几乎不用娜仁插手,娜仁也存心看看她俩的本事,结果很是惊喜。等到娜仁出了月子检视账本和各处细务时,基本上哪一处都没有出什么问题。
娜仁大喜,不吝赞赏,“吾家有女,已非昨日之懵懂孩童了。”说罢拿出两整盒新打的首饰做奖品,花样都是她自己在坐月子的时候为了打发时间画的,连首饰盒都是特别订做的,新奇漂亮又贵重,两个女孩乐不可支,捧着奖品就颠颠地回屋翻看去了。
有了这件事情打底,娜仁信心大增,接着送帖子邀请了一些门第稍低的人家的主母——主要就是她和多尔衮刚成亲时主动下交的包括努达海家在内的一批武将的眷属,雁姬当然也在其中。
选择这一批人,娜仁是自有道理的——首先,她不想引起宗室们的注意使计划发生意外而夭折,宗室里和她同辈的妯娌们年纪都太大,思想顽固僵化,想改变说服她们,太难了,娜仁懒得废这个劲儿,更何况她们基本上都是文盲~。
而眼前这些人,都跟她年纪差不多,不少人的女儿正跟乌云珠和赛罕属同辈人,再加上她们门第稍低,娜仁以自己顶层贵妇的身份相邀,相信没有哪家会这么不识相地拒绝她,由此,生源得以保证。
再者,娜仁知道,等到顺治该大婚的时候,大玉儿就会创立清朝名物——秀女大挑制度了。这种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事娜仁怎么可能不参一脚呢?因此,先期的准备就格外重要,选择出身稍低的女孩子们进行有别于此时女子的强化教育,不到十年就可以看出明显的成效,受过教育和没受过教育的区别一眼就可以看出来,气质和行止都会有巨大的改变,娜仁相信,这一批受她教导的女孩子一定可以凭借其出色的自身素质而结到远高于她们出身的门第的亲事。由低等到高等,有差别才能看出成效来。到时候,不怕大伙儿不重视女孩子的教育。
受邀的夫人们受宠若惊,行动是迅速的,上午送出去的帖子,下午人就来得整整齐齐一个不落——废话,摄政王妃相邀,这是多么荣幸的事情,就是腿断了也得爬过来。(更何况这些人的丈夫因着十年前妻子跟十四贝勒福晋相交间接被引到了多尔衮面前,多尔衮一路从无权无势的贝勒成为如今大清国实际的掌权人,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这些人的未来是可以预见的。)大伙儿很是热络——摄政王妃的大腿,可是要抱牢啊!
因此,娜仁的提议一出,没有不积极响应的,就算没有足够的远见意识到这件事情的重要性的人,也觉得让女儿同摄政王家的大格格乌云珠以及尊贵的蒙古格格赛罕相交也是一件大好事。人们都是很现实的,入了摄政王妃的眼=未来婚事上的大好前程,傻子才不干呢!
于是这桩事情进行起来是出乎意料地顺利,娜仁说明了规程,讲明了课程内容,并邀请夫人们担任客座教授,大家热烈响应,恨不得明天就开始。
送走了这些人,娜仁心情大好,抱着新出生的儿子东宁(此为多尔衮快马递回来的名字)逗弄了一会儿,看着他圆乎乎的笑脸,心里生出了无穷的希望。
作者有话要说:
(https://www.mangg.com/id15036/8175209.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mangg.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an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