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现如今朝廷最为花钱的衙门,除了工部也就是五军都督府了。
虽然大明是实行卫所制,不少卫所也是‘自给自足’,会有着一些屯田。在努力提供自身卫所所需的同时,还会向朝廷纳粮。
可是有些东西是少不了的,比如说兵饷。更何况也不是所有的卫所都是要屯田,那么军费开支等等自然也就更高了。
这些是必要的支出,肯定是不能省的,就算是想要接受的,这也没什么好说的。
至于工部那边自然也就是一些没办法的事情,说到底就是有些基础性的建设工程,这自然也就是朝廷来负担了,这也是必须要做的事情。
再次召见郁新、严震直,朱允熥需要讨论一些正事。说到底一系列重大工程的建设和推进,以及持续的民生的恢复和开发,这些肯定都是大事情。
给郁新、严震直赐座,朱允熥开口说道,“今年看来朝廷是无需对外用兵,该节省不少钱财。”
郁新等人也认可这个说法,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大明暂时确实没有要用兵的迹象,这当然是好事情了。
从大明开国以来,大大小小的战事不断。不管是收复领土,或者说镇压叛乱,亦或是持续打击蒙古人,战争一直都没有停止过,无非就是战事大小而已。
所以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今年不需要继续用兵,这自然是一个好事情了。
朱允熥也说道,“我本来一直都是在担心朝廷财政不足,四处用兵所耗钱粮不少,怕因此让百姓负担加重。”
郁新有些拍马屁的说道,“殿下仁慈,实在是社稷之福。”
这么说好像也没什么问题,如果朱允熥坚持四处用兵,也不是没有理由,也可以挑起一些战争等等。现在他选择暂时不打仗,那当然是好事情。
其实朝廷的负担没有那么重,说到底就是卫所制不见得就是完美的政策,只不过拿到现阶段来说,会对朝廷的负担变小,朝廷还能支撑的起打仗。
朱允熥摆摆手笑着说道,“奉承的话暂且不提,以后朝廷需要花银钱的地方也多,现如今想着是怎么让百姓过的更好。”
不打仗,那可能只是阶段性的,毕竟什么时候爆发战争等等,这是谁也不敢绝对保证的事情,就算是朱允熥都不能完全保证。
严震直开口说道,“殿下,臣以为近些年朝廷在大兴水利,朝廷当一以贯之,这才是百姓之福。”
朱允熥非常认可这些,“是啊,现如今百姓种田也不容易,全靠老天爷。若是不能风调雨顺,就该是百姓们提前准备一二。”
有些时候天灾是没办法控制的事情,这一点大家也都是心里有数的。如果能够风调雨顺,那自然是最好不过了。可是没办法的时候,就人定胜天。
提前准备一些也是非常有必要,不只是在灾荒年间可以抵御一些灾害,也是在风调雨顺的年节让粮食更多一些。
朱允熥就开口说道,“农忙时节倒也罢了,农闲时继续征调民夫,各地还是要兴修水利。”
朱允熥随即看向道衍,吩咐说道,“去告诉茹瑺一声,地方官员的考评,各地水利、民生也是大事,这些绝对不能松懈。”
皇帝无比重视农事,皇太孙也是无比重视,所以大明的官员们自然也就需要无比重视一些农事了。
至于说对于官员的考评等等,民生自然是无比重要的考核标准之一,这也没什么好说的。不只是大明朝如此,其他的朝代也是一样。
朱允熥对严震直说道,“工部的这些工匠、官吏,也该让他们下去做些事情。不少百姓困苦,并非懒惰,实在是所用之法老旧,误了农时。”
严震直自然明白这个道理,有些人看着是非常忙碌、勤劳,可是依然改变不了贫困的局面。原因也非常的简单,那就是有些时候忙也没有忙到点子上。
“各级衙门也要注意些,千万别只是想着收完税可以交差就好。”朱允熥随即看向郁新,说道,“这钱该如何花、要花在哪里,你得心里有数。”
朱允熥严肃的看着郁新,继续说道,“你是朝廷的钱袋子,得管好银钱。不要哪个衙门伸了手就给,这钱该不该花,你更该心里有数。”
这些话其实也不用朱允熥多说,大明朝的钱袋子自然是心里有数的。
郁新就说道,“今年朝廷没有战事支出,只有一些军饷、兵械打造与更替等,省下来的这笔钱,臣以为可以用作各地修建水库、渠道。”
朱允熥非常满意,笑着说道,“虽说有些富裕村庄或者当地乡老会修行水利、修路造桥。只是这些事情,不该是指望百姓自己做好,有些事情就该朝廷来做。”
一些富户等等想要修桥造路,那朝廷当然是支持和开心,这能替朝廷分担一些压力。
可是朱允熥更加清楚大部分的地方,很难指望当地的一些百姓完成一系列基础性的大工程。
说到底就是百姓的抗风险能力比较一般,有些时候就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忙着去修水库等等,说不定就误了自家的农时了。
或者说觉得自己修了沟渠,其他村民就跟着沾光,这就不划算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自然也就只能指望一些官方的力量去引导和带动了。就算是没办法照顾到所有人,或者说绝对意义上的公平。
但是能够保证绝大多数人因此受益,那自然也就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就值得肯定了。
“户部、工部准备好这些事情,在秋粮收上来之后,各地就要开始准备兴修水利了。”朱允熥安排着说道,“尤其是江南等地,更是要安排好。”
农闲时节,本来也就是多做一些徭役。不管是修筑城池还是去挖塘修沟,这本身就是很多人服徭役的内容。
而现在重点集中在江南等地也是没办法,说到底就是不可能一口气将全国的所有地方安排好。江南如今是赋税重地,基础也相对不错,那就进一步的夯实才行。
严震直还是非常有信心的,说道,“殿下,臣以为江南等地问题不大。如今还是运河,臣以为有些运河也该疏浚了。”
从北宋之后,很多地方都是属于管理,不断的战乱等等也导致了一些河流、运河的堵塞等等。
现在既然是天下太平了,那就该抓紧时间将这些重大工程提上日程。
郁新顿时感觉到有手伸进了口袋,如果只是一些乡村等地兴修水库等等,那还不算太难。
可是如果是挖运河、疏浚河流,这就是大工程了,这样的一系列消耗自然也就非常高了。但是没办法,这也是朝廷必须要做好的事情。
严震直这个工部尚书特别喜欢主持一些大工程,对于疏浚河流等等也是有着执着的热情。
朱允熥仔细想了想,说道,“你先报上来一些,朝廷现在一时还很难做到全部。先选几条关键的运河、河流吧,这些事情迟早是要做的。”
既然是迟早需要做这些事情,朱允熥自然也就不会耽搁,他如果能够做好的话,就不要留给子孙后代来做,毕竟到那时谁也不敢保证皇帝就是关心农事。
严震直想都不想的回答说道,“殿下,臣以为当先治理淮河。”
朱允熥顿时头疼起来,说是治理淮河,本质上就是在治理黄河。毕竟这个时期的黄河是夺淮入海,现在的黄淮水患比较严重。
沉默片刻后的朱允熥开口说道,“兹事体大,还是要多多商议。治理黄淮是应该的,只是不该现在就立刻定夺,这个事怕是旷日持久,我想着你工部多召人商讨清楚,拿出具体的方案报上来,我要看一个总体的方案,要看到关键的节点。”
听到朱允熥这么说,严震直可谓是动力满满。别看太孙没有直接答应,但是话里话外的意思就是无比重视这件事情,也有着极高的要求。
要求高不要紧,严震直不认为这是问题。只要太孙认真考虑治理黄淮就足够了,这才是最为重要的事情,其他的都可以稍微的放一放。
郁新更是心里紧张,朝廷这两年看似是宽裕了一点,但是想要花钱的人实在是太多了。
在江南兴修水利花的不少,可是相比起治理黄淮,那简直是没法子比。
真的是要开始治理黄淮,那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百万两银子投进去都不见得能够有所成效。
可是就算是作为大明朝的钱袋子,郁新平时也是抠抠搜搜、精打细算,他也明白这些钱是没办法省的,这些钱也是必须要花出去的。
治理好黄淮,这得是多大的功绩啊,这得活民无数、让不少百姓可以真正的安居乐业。
所以哪怕朝廷会因此有些负担,但是该做的事情就要做,这是不折不扣的正经事。
仔细的提醒着郁新、严震直接下来需要关注的工作重点,不断的告戒着他们要开始提前准备,就等着秋天过后就开始一系列的比较重大的工程。
提前准备好一系列的事情,那也是理所应当的事情,毕竟现在制定了计划,接下来才能够更好的执行,而不是说等着事到临头才开始慌慌张张准备。
两大尚书刚刚离开,蒋瓛就来求见,“殿下,五天后船队能够回返太仓。”
朱允熥点了点头说道,“知道了,你继续安排人去盯着,其他的事情我自有安排。”
蒋瓛也不废话,他知道自己就是特务,自己的定位就是皇帝和太孙的耳目。只需要将一些情况打听到了就行,其他的事情自然是皇帝和太孙定夺。
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也就行了,其他的事情也根本就不需要多想,更不要多伸手。做的事情多,不一定就是能立功,反而可能是犯错。
这一点蒋瓛自然是非常清楚的,毕竟他知道的事情多,更何况锦衣卫这么个特殊的部门,和其他的衙门还是有些区别。
朱允熥看向道衍,说道。“大和尚,事情你也听到了。我看还是你过去一趟,有些事情你知道该如何处置。”
道衍自然也明白,不过还是有些担心的说道,“殿下,这一次事情实在太大了,臣自诩有些本事,只怕是力有不逮。钱粮之事,臣实在不算精通。”
这是一个比较自谦的说法,也是为了避嫌。毕竟道衍非常清楚这一次出海的收获,以及太孙对于出海之事的重视,他可不敢办砸。
别看他现在是一些人眼里的太孙心腹,可是道衍自认为如果事情办不好,太孙该罚肯定还是要罚。
朱允熥一想也有道理,笑着说道,“夏原吉,你也跟着过去。你不去看着些,我也心里不放心。”
文华殿这两大学士一起过去,这样朱允熥才能心里踏实,觉得这件事情办起来应该是问题不算太大了。
道衍就不用说了,这是一个谋主,他也知道朱允熥的一些心思。所以坐镇现场,可以将一些事情安排的比较清晰,不用担心出现太大的纰漏。
而夏原吉就不用说了,如果不是现在的户部尚书郁新能力不俗,夏原吉就有可能立刻成为户部尚书,他确实是一个非常出色的理财专家。
一个主管全局,一个盯好专业的事情,这一下当然也就可以心里踏实了。
夏原吉看了一眼道衍,觉得这个同僚实在是心思太多了。和这个古怪的和尚打交道,也必须要多留个心眼。
道衍倒不觉得有什么,他现在心里也踏实。现在仔细想想看也不错,现在他和夏原吉一起去太仓,这才算是真正的安稳,这件事情肯定不会出什么纰漏。
毕竟在此之前,已经有几个太孙的心腹去了太仓,他们两个人现在动手,只是将事情给彻底的收尾。
“消息估计也瞒不住,很快京城就要知道。”朱允熥提醒说道,“你们两个过去了,早些将事情给办好,到那时也免得在朝堂上下引起非议。”
道衍和夏原吉更加心里有数,他们要抢在文官集团之前控制住事态,这就是太孙殿下安排了一批心腹去办这件事情的根本原因!(本章完)
(https://www.mangg.com/id147419/56792885.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mangg.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an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