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哟,沈老板,你去了一趟内地,赵云变张飞啊。”罗维明一见到沈冲,就调侃道:“这黑不拉几的样子,好似老农,可做不成小白脸喽。”
“两个月不见,老罗你还是那么嘴贫。”沈冲笑着站起来迎接,“几位随便坐。”
沈冲5月21日去了内地,再回到香港的时候,已经是7月23日了,整整呆了两个多月,天天风吹日晒,弄了一身黑皮肤,不过身体倒是健壮了不少,不像以前那么文弱。
和罗维明同来的,还有《第一电影评论》的新总编林年同,以及办完香港国际电影节后回归的陈柏生。
“阿冲,好久不见。”陈柏生热情的和沈冲拥抱了一下,然后打量着他,问道:“去内地,感觉怎么样?”
“八个字。”招呼他们都坐下之后,沈冲不紧不慢的竖起两根手指头,说道:“百废待兴,潜力巨大。”
“沈总说的是。”林年同是个戴眼镜的瘦弱书生,他赞同道:“我也是一样的感受,内地还不繁荣,但电影市场极为庞大。”
“有多庞大?”罗维明一坐下,就开始掏烟盒,边拆边问道:“我听说内地吃饭都成问题,他们还有闲钱看电影吗?”
“老罗你没去过内地,没有亲身体验,说了也不懂。”沈冲说道:“我只报个数字,就能吓死你。”
“你说吧。”罗维明点起香烟,把打火机丢在桌子上,一脸的淡定。
“今年一月到五月。”沈冲配合他,也淡定的说道:“内地的观影人次数,是120亿。”(注1)
罗维明还真被这数字惊到了,他忙不迭的放下烟,一阵猛咳。
“有这么多?”陈柏生也很惊讶。
“是有这么多。”沈冲很肯定的点头,说道:“这是我从文化部电影局得到的数据,绝对真实可靠。”
“5个月120亿人次,全年岂不是250多亿?”陈柏生匆匆一算,倒抽了一口凉气,惊叹道:“即使每张电影票只要一块钱,就是200多亿的票房,折合港币多少钱?”
“人民币和港币汇率是1:3。3左右。”沈冲继续淡淡的说道:“折合港币700多亿,折合美元150多亿。”(注2)
罗维明闻言,又是一阵猛咳。
“老罗你没事吧?”沈冲假关心,说道:“要不要去看医生?”
罗维明直摆手,他拿起桌子上的茶水,喝了两口,才终于消停,不过已经面红耳赤了,“沈老板,你是想吓死我啊。”
“我哪有。”沈冲叫屈,说道:“明明是你烟抽的太多,该戒掉了。”
“阿冲,内地真有这么大的票房?”陈柏生没理会两人的调侃,他质疑道:“这不可能的,去年北美电影市场都没超过50亿美元。”
“当然没那么多。”林年同知道内地的消费水平,他笑着解惑:“内地电影票很便宜的,只有一毛钱,还经常有人逃票,而且很多地方都是免费放映,观影人次是很多,但票房收入不高,我估计上亿都难。”
“还是林总编懂行。”
“沈老板。”罗维明闻言,指着沈冲,恨恨的说道:“你又故意诈我!”
沈冲双手一摊,哈哈大笑,说道:“你胆子太小,人又穷酸,见钱眼开,不能怪我。”
众人皆笑,罗维明无可奈何,自己也笑了。
“10亿的人口,一年200多亿的观影人次,可见内地观众对电影非常热情。”笑过之后,沈冲调整语气,认真的说道:“各位,要是杂志能打入内地市场,只要有千分之一的人订阅,每期就能卖掉100万本,这是非常巨大的市场,必须得重视。”
“可香港的杂志,一直是不准在内地卖的,审查好严格。”林年同说道:“过关的时候,连纸片都不能带。”
“《电影时代》目前最高销量才6万5,要是能卖到100万本……”罗维明摇头晃脑的憧憬,过了一会,他说道:“沈老板,你要是能让杂志卖到100万本,我老罗不仅这辈子,下辈子还给你打工。”
“老罗,你没诚意啊!别人都是做牛做马的,你只来打工。”沈冲打个哈哈,翻开面前的文件夹,拿出一张纸,竖起来展示,说道:“你看看,这是什么?”
“经广东省港澳工作委员会批准,准予香港出版的《电影时代》杂志在广九直通车上发售,可接受内地订户(可通过港澳、海外亲友代付款订阅邮寄回内地)以及由中国图书进出口公司广州分公司代为进口……”(注3)
最靠近沈冲的陈柏生还没读完,罗维明已经跳起来了,他一把夺过文件,翻来覆去的看了一遍,还特意搓了搓下面的印章。
“老罗。”林年同被他的动作逗笑了,说道:“这是公文,不是古董,谁敢造假?拿来我看看。”
“沈总,你了不起!”罗维明把文件给他,然后抱拳,对沈冲鞠躬行礼,说道:“到处钻营的本事,我老罗佩服的五体投地。”
“你佩服错人了。”沈冲大笑,说道:“这份公文,不是我弄来的,是罗孚弄来的。”
“罗孚?”罗维明一愣,说道;“他从哪里弄来的?”
“他是一员福将啊。”沈冲点头,颇为感慨的说道:“上次采访邵逸夫,谁都没办法,他一联系,就成了,这次我派他回广东搜集资料,没想到他居然遇到了中央港澳事务办公室的主任廖公,也不知道他说了什么,做了什么,总之搞到了这张公文。”
几个人啧啧称奇,对罗孚逆天的运气赞叹不已。
“罗孚搞到了公文,怎么不通知我?”罗维明不满,说道:“难道我还能抢了他的功劳不成?”
“那倒不是。”沈冲连忙解释道:“虽然有廖公关照,但内地跑批文,手续很繁琐的,我路过广州的时候,他还在跑流程,我陪着他一起折腾了好几天,才最终搞定,然后顺便带回来的。”
“内地搞批文,是很麻烦。”林年同也说道:“连买块肉,都得找人盖章。”
“俗话说,好事成双。”沈冲小心的收好公文,又拿出来一个新的,笑着说道:“罗孚去内地,立了大功,我这做老板的,也不能落后。看,这是我弄来的东西。”
罗维明抢先凑过来,看了看,说道:“采访许可证?”
“是啊。”沈冲得意的显摆,指着下面的公章,说道:“这可是文化部颁发的许可证,允许《电影时代》和《第一电影评论》,采访内地所有电影制片厂。”
“沈总,给我看看。”林年同立刻伸手,拿了过去。
罗维明不太懂内地的规矩,不过看沈冲的得意,还有林年同的急切,也知道这张许可证非同小可,问道:“这个有什么用?”
“就因为没有这个东西,我在上海呆了几个月,连上海电影制片厂的大门都没进去。”林年同拿着许可证,说道:“内地不同香港,想要采访,必须得有这玩意。”
“内地没有对海外记者开放采访权。”沈冲说道:“所以我这个,是头一份,也是唯一的一份。”
“那这可真是个好东西。”陈柏生眯着眼睛,说道:“我们杂志出的消息,都是独家新闻,销量肯定看涨。”
“那可未必,香港人对内地的电影,不太感兴趣。”罗维明做总编这么久,已经摸清楚了读者的喜好,说道:“内地的电影,在香港上映,票房都惨淡的很,像观塘的银都戏院,上座率还不到4成。”
“事情总会变化的,这事不急,需要从长计议。”沈冲对此不置可否,他严肃的说道:“去内地的记者,要好好挑选,这个许可证只允许采访电影厂,千万不能找些愣头青,去了内地乱碰别的东西,当时候被当做间谍,杂志就麻烦大了。”
这几个人都是有阅历的,闻言默默点头,会议室气氛凝重。
过了一会,林年同看着许可证下面鲜红的文化部大印,问道:“沈总这次回内地,还去了北京?”
“是啊,在北京呆了一个星期。”沈冲从口袋里翻出一张照片,示意给众人看,半唱半说道:“我爱北京天安门,天安门上太阳升。怎么样,帅不帅?”
照片是宝丽来相机拍的,沈冲背对天安门,单手握拳,神气十足。
三人都挺有兴趣,轮流看了一番,罗维明最后看,他用手指弹着照片,说道:“沈老板,你说去黄山拍戏,一转眼,又去了北京,看来在内地有奇遇啊。”
“因缘际会而已。”沈冲不欲深谈,轻描淡写的应了一句,然后拿回照片,说道:“好了,谈正事吧,把杂志社的情况都说说。”
罗维明先汇报,他详细说了一下《电影时代》的近况。
在《疯劫》最火的时候,只有《电影时代》采访到了许鞍华,用她做封面,在香港销量成功突破6万,一战成名,虽然中间几期略有起伏,但很快就维持住了6万的底线,开始朝7万迈进,除此之外,海外的订阅客户,也超过了一万大关。
邵氏电影风光不再,此消彼长之下,《电影时代》虽然销量还不如《南国电影》,但势头凶猛,已经有香港最流行最权威电影杂志的美誉。
销量高了,名气大了,来做广告的商家也多了,《电影时代》已经可以维持收支平衡了,不再需要沈冲继续大规模输血。
而《电影时代》台湾版,创刊号也出来了,不过还没打开局面,才卖了一千多册,只在小圈子里流行。
沈冲对台湾版并不上心,只是特殊时期聚拢人才的工具罢了,日后肯定要和香港总社合并的,能不能盈利,完全不在乎。
林年同汇报《第一电影评论》,则让沈冲很是惊喜了一番。
《第一电影评论》免费邮寄创刊号打知名度的策略起了作用,第二期销量超过了一万册,其中香港之外占了六成。
而第三期,用黑泽明做封面,销量翻了一番都不止,直接飙升到3万多本。
第三期沈冲还指手画脚了一番,而第四期从策划到发行,他都在内地,完全任由林年同发挥。
林年同也玩了个大招,他居然请动了邵氏两大王牌李翰祥和张彻,把他们俩凑一块做专访,然后拍了一张面对面,充满“王牌对王牌”味道的照片做封面。
李翰祥是邵氏六十年代的头牌,《貂蝉》,《江山美人》,《梁山伯与祝英台》等电影,席卷整个东南亚,风头无限。
张彻是邵氏七十年代的老大,《独臂刀》,《马永贞》,《刺马》等,都是邵氏经典,影响深远,开辟了中国武侠电影的新时代。
李翰祥以柔美著称,张彻以阳刚闻名,两人名气大,又都是说一不二的大佬脾气,加上门生弟子众多,是电影界公认的两大宗师。
两人当年不合,天天在报纸上打笔仗,斗的不亦乐乎,闹的满城风雨,现在他们两人都老了,进入职业生涯的末期,杂志用这两人做封面,不仅极具纪念意义,而且噱头十足,所以发行还没几天,光香港本埠就卖了两万多本,超越第三期的销量,指日可待。
“销量是没有问题的。”林年同汇报完了之后,说道:“但是高质量的稿子仍然不够,杂志每一期有三分之一的内容是我们编辑写的,这不利于杂志的内容多样化。”
“是啊。”沈冲拿钢笔轻轻敲着笔记本,皱着眉头说道:“我也很头疼这个问题,约的稿子总是跳票,投来的稿子水平又参差不齐,不符合杂志的要求。”
“阿冲。”陈柏生说道:“我有个想法,可能有用,不过得花钱。”
罗维明打个哈哈,说道;“沈老板还缺钱吗?”
“陈大哥你说来看看。”沈冲也笑,说道:“钱不是问题。”
“我觉得稿子少,主要还是信息太封闭,缺乏交流,杂志社可以办个国际影评人节嘛,用这个名目,把各地的影评人凑一块,做个研讨会,互相沟通沟通,如此一来,不仅方便约稿,还能扩大杂志的影响力。”
“这个方法不错。”林年同赞同道:“而且可以出个会刊。”
“确实不错。”沈冲放下钢笔,说道:“这事就让陈大哥负责筹备吧。”
————————————————————
注1:1979年,中国内地观影人次293亿。
注2:1979年,美元兑人民币1。55,对港币4。6。
注3:这是1979年,列孚在香港创办的《中外映画》杂志可以进内地销售的通知。
(https://www.mangg.com/id14371/8057539.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mangg.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an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