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英子也只有当着乔玉和爱花的面才会说。
平时在村里是只字不提。
因为只有她们三个才知道她们三个多有钱。
英子说:“我哥今年的鸭子有一个只算一只,都是自家的。”
“虽然我爹让他给村里交一成,但剩下的已经够多了,我们家,差不多是万元户了。”
陈乔玉有些羡慕,果然还是搞承包挣钱啊。
柴爱花笑了笑:“我跟永华的情况你们也知道,要说多,那比以前确实多,但就我们两个,家里没有助力,还时不时要拖后腿……现在也有两三千块钱了。”
陈乔玉算来算去,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居然才是三个人当中最穷的那个。
她在现代虽然有七八万,已经算得上相当富足了。
但她在老家的钱只能勉强维持平衡,每次带过来的杂货卖出去的钱,又都填给了大舅家的鸡场和红薯粉作坊。
现在作坊虽然有点起色,但还是入不敷出,只能靠她贴补。
但她现在要是说自己没钱,估计英子柴爱花都不能信。
她自己知道,自己卖鸡蛋土鸡和蔬菜的钱,都是那个时空的钱,但在别人眼里,都知道她每隔几天就卖一车鸡蛋的。
就算去掉成本,只算转手的中间钱,那也不少了。
所以陈乔玉只能硬着头皮说:“我手里也不少了,跟爱花姐差不多吧。”
英子看了看她,没说话。
柴爱花笑道:“红薯粉作坊很费钱吧?没事儿,不管多少,咱们这回都花个痛快!以后再努力挣!”
辛辛苦苦挣钱,不就是为了花吗?
陈乔玉高兴点头:“对!甭管钱多钱少,反正咱们都能再赚。”
英子也笑了起来:“我就是这么打算的!”
陈乔玉对县城已经不算陌生。
英子也跟着村里给县城厂子拉冬储菜的机会,来过几次。
反倒是柴爱花来的比较少。
英子和陈乔玉就一人一边,拉着柴爱花,到处逛逛看看。
八十年代的祖国,虽然还有不少地方都十分落后,但改革的春风已经吹起来了,县城里的冬日都不见多少凋敝,反而因为忙碌了一年,大家都在过冬备年货,而显得热闹非凡。
街边有人直接拖了一车鞋子在卖。
陈乔玉她们挤进去看看,嚯,这一车橡胶底子的鞋子,有布鞋有劳动鞋有棉鞋,看上去相当扎实啊。
除了棉鞋陈乔玉没怎么在现代看过之外,其他的鞋子真有点儿夜市步行街跟批发市场清货的感觉。
卖货的人直接坐在堆成小山的鞋子上,手里拿着一叠钞票,在叫卖。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啊!都是质量杠杠硬的好鞋子!买一双穿十年,买两双穿二十年,买给爹妈,爹妈夸,买给孩子,孩子笑!”
“五块钱你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但五块钱能买你十年不用换鞋,鞋底子断了裂了尽管来找我,我直接给你换新的!”
买东西的人词儿一套一套的,陈乔玉在旁边听得津津有味。
周姐教了她不少现代通行的商业推销模式,但对她来说,这种朴实又热闹的家乡风味才最对她的胃口啊。
英子听得直乐,悄悄跟陈乔玉咬耳朵:“你说他这车明年还在这儿吗?断了裂了,怎么找他啊?”
这不明摆着逗人吗?
陈乔玉也跟着乐。
柴爱花倒是一边听,一边还真瞧上了鞋子。
“这鞋子才五块钱,是真不贵,橡胶底子肯定结实,这布面都缝进去了,实用。”
(https://www.mangg.com/id139024/53248487.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mangg.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an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