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女频频道 > 张阳李世民 > 第370章 高原变故

张阳拉着车的脚步稍稍停下,“怎么了?”

        守卫解释道:“骊山令现在应该在家中禁足才对,怎么能出城呢?”

        上下打量眼前的侍卫,张阳皱眉道:“骊山是不是我家?”

        “这个……”侍卫面色犯难,低头陪笑道:“骊山是公主殿下与骊山令的封地,自然也是骊山令的家。”

        张阳再是瞅了他一眼,“那不就对了,我去家里禁足有什么错吗?”

        守卫也不好拦着,毕竟河间郡王都交代过。

        一家人就这么走出了长安城,一个月不上朝正好可以用心建设新家。

        夫妻俩到了骊山,先去老师家中。

        张公瑾正看着一卷书,这卷书正是骊山工厂印出来的,这册书每一页都写着简短的事务。

        比如最近的朝政,以及长安城发生传闻都会记录在其中,印出来之后送到长安城卖钱,卖得一直很不错。

        价格也便宜很适合人们茶余饭后观看。

        李玥牵着师母的手走入院子。

        张阳慢步走来,“老师最近身体如何?”

        张公瑾无奈摇头,“还不是老样子。”

        对现在的老师来讲,维持老样子不恶化已经是最好的消息。

        张阳先是看了看老师的气色,“最近这段时间停药了?”

        张公瑾还是点头,“孙思邈他们说长期服药会对身体造成负担,这边是停了一段时间,到现在有一个月了。”

        骊山医馆的所有医生都在为了张公瑾的病情操心。

        医疗团队越来越大了,医馆的生意也越来越好,去年是医馆的首次盈利。

        张阳看了眼正在看着的张大安,“大安当真要去参加科举了。”

        摇着头,张公瑾笑道:“孩子长大了,管不住了,先前老夫看中了阎立本的女儿,想着给大安寻一门好亲事,随之阎立本让人回话来说,皇后有意要把他女儿许配给魏王。”

        “魏王?他还是个孩子呀,太子都还没成婚。”

        张公瑾点头,“老夫也如此以为。”

        又是看了一眼,张大安,他一边看书一边做着笔记,从东宫开始便养成了做笔记的习惯,一直坚持到了现在。

        想着老师的话语,张阳好奇道:“阎立本的女儿几岁了?”

        张公瑾裁剪着眼前的盆栽,“说是十三岁了。”

        “十三岁……”

        张阳痛苦地捂着额头,“是不是太小了。”

        张公瑾又道:“你要是有心,可以给大安安排一门婚事,老夫眼看就快要死了,三个孩子以后都要交给你照顾。”

        “老师,你这不是活得好好的吗?”

        皱眉看了看自己的弟子,张公瑾摇着头,“活不了多久了,你连老夫临死前这点遗愿都不给安排?”

        “安排,肯定安排,等大安科举事了我就去安排。”

        “嗯。”张公瑾缓缓点头,“这样老头子我也能死得安心了。”

        和老师谈话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话语间总是动不动就会谈到生离死别的事情,都谈了这么多年。

        他打量着眼前的盆栽,“老夫以为坐在骊山可以不过问世事了,就算是在骊山还时常能听到你的事情,这一次你和禄东赞的谈话又闹得满城风雨。”

        “嗯,受到了不少的弹劾。”

        “你是个有手段的孩子,这本所谓的骊山杂志便是你的后手?”

        “老师误会了,这就是简单的一本杂志,我是不会拿它去威胁长安城的那些老家伙的。”

        张公瑾会心地笑着。

        见了老师之后,夫妻俩人一起去骊山新房子,给图书馆上房梁很是困难,张阳做了一个架子,可以分担一些房梁的重量。

        把房梁搭好之后,接下来的事情便省事多了。

        一间图书馆的建设完成得七七八八。

        李玥看着新家图纸,上面还有不少的建筑,新家的落成还需要一些时日。

        其中有些房子样式很怪异,就比如说夫君还要建设一个会喷水的水泉,新家的图纸刷新着李玥对自己夫君奇怪癖好的认知。

        一直到了傍晚夫妻俩这才打算回家,本想在村子里住几天。

        还有不少工具都在家里,夫君也要回家做一些小零件。

        家具也都没有带来。

        夕阳就在天边,今天的夕阳看起来比平常大了不少,小武坐在车辕上看了许久。

        终于来到长安城下,守城的守卫询问道:“上午时,骊山令不是说去骊山禁足,怎么又回来了。”

        张阳收拾着马车瞧了他一眼,“我白天在骊山禁足,晚上在长安城禁足,你有什么意见吗?”

        守卫后退一步行礼道:“卑职不敢有意见。”

        “长安城的家也是我家,骊山的家也是我家,我就喜欢两头跑我乐意,陛下的旨意规定我一定在哪个地方禁足吗?”

        “那……那倒没有。”这个守卫支支吾吾讲着。

        收拾了一番,一家人回到了家中。

        李玥在院子里收拾着已经晾晒好的衣服,“父皇让夫君禁足,还要继续打理外交院的事务,朝中又有这么多人弹劾夫君,是为了让夫君能够避开这些弹劾,专心处理外交院事务?”

        张阳换上了草鞋,穿着宽松的粗布衣衫,“那是你父皇想要坐山观虎斗,等待事情发展,如若事情没有按照他预想的发展,或许我还会被多罚几年俸禄,如若事情往好的方向发展,你父皇也不会给我太多的封赏。”

        注意到自家媳妇狐疑的目光,张阳无奈道:“不要把你父皇想得太好,他的一切动机都是为了社稷,所以千万不要因为皇帝的好心感动,他对你的照顾都是要还的,而且是要加倍奉还的那种。”

        媳妇的目光由狐疑转变成不可置信。

        张阳清了清嗓子又道:“应该说做皇帝的人都不是什么好人,其中绝大多数三观都不正常,因为他们坐在那个位置上,在权衡利弊时思考问题的方式都是和普通人不一样的。”

        继续整理着衣裳,李玥不解道:“如何不一样?”

        张阳低声道:“就比如说你父皇不会在意自己的女儿和儿子们未来会活得怎么样,他在达成权力掌握在自己的手里的基础上,顺便考虑一下自己儿女的生活。”

        自古翁婿大多都不和睦。

        李玥也喜欢了夫君对父皇的成见,她抬头看了看就要自家院子的天空,“就算是未来再糟糕,我也希望弟弟妹妹们能够过得好一些。”

        张阳摇着手中的蒲扇,“有个美好的愿景总是好的。”

        李玥小声道:“或许我们家还不够势大,夫君等我们有实力了,让弟弟妹妹过得好一些。”

        “嗯,我听你的。”

        听到夫君这句话,李玥幸福地笑着。

        小武正在学习假分数和整数的题目。

        她跟着李玥的日子越长,在数术上学习上的进步一直很平稳。

        随着天色就要入夜,徐孝德赶在承天门关上之前走出了皇宫,长安城也从白日中的热闹慢慢走入夜晚的宁静。

        徐孝德回到家中,自从张大安离开了东宫,在东宫要忙得事情便多了不少。

        家中已经做好了饭食,他拿出一卷书交给自己的女儿,“慧儿,这是为父从东宫带来的数术书籍。”

        “谢谢爹。”徐慧接过这卷书,奶声奶气地说道。

        刚刚打开书卷看着,徐慧好奇问道:“爹,张阳是什么人?”

        徐孝德吃着饭菜不解道:“你问这个做什么?”

        “女儿最近看邻里的孩子玩游戏,他们都是抢着要当张阳,那些平日里被欺负的孩子就当禄东赞。”

        徐孝德手中的筷子缓缓停下,“张阳是个年轻气盛的人,听太子说过他很有远见,为父看来在处置公事也有欠妥的地方。”

        看自己女儿安静地看着书,也不知道她有没有听进去。

        贞观八年三月的中旬,这天的晌午,又是一份军报送入长安城,李道彦和苏定方攻打逻些,拿下了马泉河以北的大多部族,一路杀到了逻些河以南,所过之处的吐蕃部族皆被俘获。

        李世民看着这几份军报,神色凝重。

        苏定方和李道彦一路横扫了吐蕃的北面,几乎没有遇到任何阻碍,松赞干布为了攻打边关带走了大部分壮年男子,这也导致了苏定方他们一路横扫。

        吐蕃的女子也不容小觑,有不少战士大意受伤,好在苏定方行军一直都很谨慎,这才没有太多的兵员折损。

        年纪轻轻能够深入吐蕃带着三百人,拿下了松赞干布都城的大片土地,这俩小子当是大唐年轻将领中的翘楚。

        让李世民忧心的是另外两份军报。

        牛进达的人手不像苏定方与李道彦那般已适应了吐蕃的高原,适应了高原之后在吐蕃深处便也是如履平地。

        有张大素的前车之鉴,再有苏定方的战果,让朝中的人都明白吐蕃高原不是不可战胜的。

        牛进达和李大亮追着吐蕃人进入高原之后,便有很多士卒有了身体不适的情况。

        这让松赞干布找到了反扑的机会,一时间损兵折将不少。

        看完这些军报,李世民眼神阴翳,“当真如张阳所言,在高原不能行军?”

        军报只是说了损兵折将有三成,也不知道现在牛进达和李大亮的形势如何。

        尉迟恭躬身道:“陛下,末将愿带兵进入高原驰援牛进达。”

        长孙无忌劝道:“尉迟将军,此刻莫要再次带兵进入高原,在高原会让中原很不适应,若再贸然进入势必会出现更大的折损。”

        李世民颔首道:“之前张阳屡次提醒过,不要轻易进入高原。”

        甘露殿又是一片寂静,军报好坏参半。

        李世民朗声道:“如今能否传信给苏定方?”

        “陛下,眼下苏定方所在乃吐蕃高原的最深处,牛将军的人连高原都进不去,更不要说联系他们了。”

        房玄龄说出了这一仗最困难的地方。

        围剿松赞干布的两路兵马都遇到了一样的情况,在高原不适的情况下,遇到了吐蕃兵马的反扑。

        尉迟恭低声道:“陛下,尽管吐蕃的后方已经失守,松赞干布还能在这种局面下保持冷静,不着急回守后方,还能和我们的将领在高原上打得有来有回,不得不说此人能够一统吐蕃部族,有其胜于常人的才能。”

        闻言,李世民点头,“朕愈发想要见一见这个松赞干布了。”

        一个能够在这种逆境中维持住局面的人,便能说明此人在部署和谋略上有一定的造诣。

        牛进达等人一路追击,本是一路顺畅,可他们不清楚高原的气候,也不了解高原上的地形。

        而在高原的深处就是松赞干布的地盘,他可以慢慢围杀这些唐军,一步步蚕食。

        站在后方的秦琼沉声道:“若牛进达和李大亮还能做出决断,此刻他们应该撤军才对。”

        李世民把目光从军报上收回来,“此番进入高原确实草率了,传令给边关,若牛进达和李大亮有退兵迹象,即刻前去接应。”

        尉迟恭躬身道:“末将这边去拟定军令,派兵沿途布置接应牛进达和李大亮。”

        李世民又道:“辅机,你去一趟外交院,看看现在外交院的人能否联系到西域的阿史那杜尔,并且让他们想办法给苏定方与李道彦送去消息,让他们小心防范。”

        “喏。”

        即便是现在送消息,等消息到了吐蕃或许都来不及了。

        苏定方和李道彦就是一支深入高原的孤军,等松赞干布回到了逻些,面对这数万兵马也不知道他们该如何应对,张阳是不是还有其他的准备。

        高原上,李道彦和苏定方正学着吐蕃话,这是他们必须要做的,学会吐蕃话才能让自己对消息作出正确的判断。

        站在高原上仿佛一眼就可以看到天边。

        藏布河中一群将士正在洗着澡,李道彦听明白了眼前整个吐蕃人说的话语,松赞干布所带的兵马已经从边关撤回,正在河湟一带与唐军周旋。

        将消息说给苏定方,李道彦神色担忧,“我们是该出手驰援了。”

        队伍的后方还跟着一大群的吐蕃人,这些人都是从各个部落中带出来的,为的就是给将士洗衣服煮青稞,做各种杂事。

(https://www.mangg.com/id135870/168602904.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mangg.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an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