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过了两日,林朝阳吃完午饭围着未名湖遛弯,碰上了中文系的王晓平和查剑英,两人身旁还有两个老外,一看就是留学生。
双方打了个招呼,王晓平把那两位外国留学生介绍给林朝阳。
两个留学生都是美国人,一个叫李聪仁,一个叫蓝温迪,都入乡随俗给自己起了个中文名字。
他们跟阿毛一样,都是两国建交以后卡特政府派出的第一批公费留学生。跟后世的留学生比起来,现在的留学生素质要高很多。
李聪仁是密歇根大学中文系的学生,蓝温迪则是伯克利大学的硕士生。
在他们这一批留学生中,学历最高的是一个叫费能文的,是中文系刘志达的同屋,据说是哈佛和耶鲁的双料博士。
李聪仁和蓝温迪正陪着王晓平、查剑英练英语,主要是陪查剑英练,因为她正计划自费留学。
这个学期从开学就在蹭西语系的课,日常没事就跑到留学生楼逮着人陪她练口语。
王晓平介绍林朝阳是个作家,李聪仁和蓝温迪表现出了对他的极大好奇。
他们俩虽然是留学生,但研究方向都是中国文学。李聪仁研究的是明清笔记小说,蓝温迪研究的是鲁迅。
两人拉着林朝阳聊了好一会儿,王晓平才逮到机会跟林朝阳聊了几句,她提到了刚改名的《燕京文学》。
“朝阳,《燕京文学》上的那篇《受戒》你看了吗?汪曾琪的文字风格在某些方面与你的作品有一种不谋而合的美感。”
汪曾琪的小说语言平淡质朴,不追求华丽繁复,但同时又能做到情趣盎然,富有韵味,叙事流畅,跟林朝阳的风格确实有相像之处,但两人的又各有各的特色。
林朝阳和几人聊了几分钟,看时间差不多了,便返回图书馆。
他走之后,李聪仁和蓝温迪追问起王晓平林朝阳这个作家都有哪些作品。
他们研究中国文学不假,但研究对象都已经作古,林朝阳算是他们接触到的少数中国作家,而且据王晓平说名气还很大,两人自然想拜读一番,王晓平兴致勃勃的给两人安利了一番林朝阳的作品。
次日,林朝阳正跟同事忙着整理书库。
一般图书馆的藏书来源有三个渠道:
一是本馆订购,也就是图书馆自费购买书籍。订购的书刊书目在采购前都要由专家审定,经图书馆委员会批准后方可采购,燕大图书馆还鼓励师生们向图书馆推荐优秀书刊。
二是购赠或者是捐赠。比如燕大早些年就曾经收到过来自哈佛大学捐赠的大量图书,学校的很多教职工也会向图书馆捐赠。
三是交换。这种方式一般都是在图书馆与图书馆之间,因为每个图书馆的馆藏图书都不一样。燕大图书馆与国内许多图书馆都建立了交换关系。
过几天燕大图书又要交换藏书,林朝阳等几人专门负责整理出要交换的书目来。
忙了大半天时间,书目总算是整理的差不多了,他刚想歇一会儿,楼下用升降机给他传了张纸条上来,说有人找。
他下楼一看,是个不认识的方脸中年人。
“您是……”
中年人朝林朝阳伸出手,自我介绍道:“朝阳同志您好,我是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的滕洪升。”
听完男人的自我介绍,林朝阳更糊涂了。
中国电影电影合作制片公司?他实在想不出自己跟他们能有什么交集。
“我这次来啊,是受了李翰祥导演委托。李翰祥导演您知道吗?”
林朝阳点点头,“知道。”
之前在燕影厂的时候成荫就提过李翰祥要回内地拍电影的事。
滕洪升解释了起来,说道:“最近李导来到我们内地,打算筹备一部电影,这事说来话长……”
“之前谢靳导演要拍我的《牧马人》,我听他们聊天的时候提过李导要拍的戏。”
滕洪升笑了起来,“那更简单了,我就说我来的目的吧。前两天,李导在人艺看了您的《天下第一楼》,特别喜欢,想请您有时间见面聊一聊。”
“李导要跟我聊?聊什么?”
“这个……我就是负责传话的。”滕洪升谨慎的说了一句,然后又怕这样说让林朝阳觉得有些敷衍,补充道:“李导这次来是为了他的新电影。宣传部门和电影局的领导对于他的这部电影也很重视,所以……”
滕洪升面露恳切之色,“希望您能抽点时间,跟李导见个面。”
从滕洪升的态度之中不难看出上面领导对于李翰祥的看重,其实李翰祥约他见面的目的也不难猜,滕洪升不方便明说是因为李翰祥没有直接说。
林朝阳沉吟着说道:“见面没问题,你看周日行吗?”
“今天才周一……您看这样行不行?我帮您跟单位请个假,您明天抽时间跟李导见一面怎么样?明天一早,我们派车来接您。”
滕洪升说帮忙请假,又安排车接车送,林朝阳自然没有拒绝的道理。
他欣然道:“行啊,那就这么说定了。”
翌日早上,一辆黑色的丰田皇冠轿车停在华侨公寓门口,吸引了小区不少住户的眼球。
华侨公寓里住的人家非富即贵,但轿车在这里依旧是很少见的,要说是一辆燕京212,大家也许没那么关注。
可丰田皇冠这种车现在国内很少见,所以一下子就吸引了大家关注的目光。
林朝阳在许多双眼睛的关注下上了车,与滕洪升说笑道:“进口的皇冠,你们公司的级别够高的。”
滕洪升笑着说道:“不是我们级别高,主要是因为是合拍公司,得接送外宾,所以配车好了那么一点。这车是前两年采购的,除了外事部门,我们还是第一个配这种车的部门。”
“这么说我今天还体验了一把外宾待遇?”
“哈哈,您说笑了。”
两人一路聊着天,车子来到了位于东长安街上的燕京饭店,东面是王府井,西面是天安门和故宫,建于1900年的燕京饭店见证了燕京这座城市的百年风霜,也承载了燕京的世事变迁,建国后这里一直都是举办外事接待的重要场所。
滕洪升带着林朝阳上楼,敲了敲房间门,过了没几秒钟,一位长相粗犷的浓眉男子打开房门。
“朝阳同志,这位就是李翰祥李导。李导,这位是林朝阳同志。”
滕洪升给二人互相介绍了一下,李翰祥热情的向林朝阳伸出了手,满脸笑容。
“林先生你好,没想到你这么年轻,真是年轻有为,年轻有为啊!”
“李导你好。”
打过招呼,李翰祥把林朝阳请进房间,滕洪升没有跟进来,而是退了出去。
李翰祥住的酒店房间是一间套房,有专门的会客厅,客厅的沙发上还坐着一位老者。
经过李翰祥的介绍,林朝阳得知这位老者是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的负责人史宽。
寒暄了几句,史宽跟林朝阳简单的介绍了一下他们合拍公司与李翰祥的合作情况。
目前李翰祥的电影仍在推进阶段,他要拍的是历史巨片,花费巨糜,合拍公司之前根据文化部的安排找了长影厂,但长影厂由于经济核算原因,无力投资这么大规模的电影。
于是合拍公司又找到了青年电影制片厂,青年电影制片厂是燕京电影学院的教学厂,同样无力承担这么大投资规模的影片。
无奈之下,李翰祥只好自己想办法,他最近联系上了濠江的何先生,何先生有意投资。
资金的事终于有望解决,所以现在李翰祥迫不及待的想把剧本搞出来,拿到濠江去争取到何先生的投资落地。
本来李翰祥之前是准备联系剧作家杨春彬先生为他撰写剧本,结果这次他跑到人艺去看话剧,听人艺的几个老朋友说起了《天下第一楼》如何如何好,又听说了话剧公演时的盛况。
李翰祥心痒难耐,便提出想看看话剧。
《天下第一楼》是在五个月之前公演的,即便后面又加演了不少场次,可今年的公演早已结束,哪里来的舞台给他看?
但李翰祥又是上面很看重的客人,人家提出了请求,人艺又不能当听不着。
完整的舞台公演是不可能看到了,那就让演员们表演个素的。
大家穿上戏服、化上妆,就在空荡荡的排练厅里演,没有舞台灯光、音效,也没有布景和道具。
可就是这样一出素的不能再素的几近于排练状态的话剧,却让李翰祥看完之后激动不已,推崇备至,迫不及待的想见见林朝阳这位编剧,于是乎便有了今天的场面。
电影筹备的客观情况和约林朝阳见面的原因了解完了,李翰祥急切的问林朝阳:“林先生,你觉得如果我把《天下第一楼》这部话剧改成电影怎么样?”
听到李翰祥的话,林朝阳眉头蹙起,思量着说道:“李导,虽然《天下第一楼》是我的作品,但我是觉得这部话剧不适合你改编电影。”
“为什么?”李翰祥问。
“我听说您之前还有意想拍《茶馆》,其实《天下第一楼》和《茶馆》都有各自的优点,要是改编成电影的形式,两者的缺点也很一致。
话剧的剧情是以对话推动的,而电影首先是视觉艺术,这是话剧改编电影天生的短板。
话剧改编电影,光是展现出话剧的部分是不够的,它必须要从根本上符合电影的调性,而这样做的难度,无疑是极大的。
倒不如放弃改编的想法,重新写一部剧本。”
林朝阳直白而真诚的说出自己的想法,在他说完话之后李翰祥表情凝重,一言不发。
过了几秒钟,李翰祥才展颜露出笑容。
“林先生不愧是青年才俊,不光小说、话剧写的好,连对电影创作也有着很深刻的理解。”
林朝阳谦虚道:“您客气了,我对电影了解不多,刚才那些话都只是班门弄斧而已。”
“我的话可不是客气。”李翰祥哈哈笑着,笑声很爽朗,又说道:“林先生,我想邀请你作为我新电影的编剧,不知你意下如何?”
李翰祥的邀请并没有出乎林朝阳的预料,他刚才谈论话剧改编电影的话题,更像是一种测试,测试林朝阳对于电影创作的认知,显然他对于林朝阳的回答很满意。
林朝阳看了一眼史宽,李翰祥见他没有说话,问道:“林先生可是有什么顾虑的地方?”
史宽也出言说道:“朝阳同志有什么话不妨直说,大家都是自己人。”
林朝阳点点头,说道:“我有两个问题。一是剧本的内容问题,李导是导演,电影的剧本肯定是你来把关,但我写剧本有个习惯,不喜欢被人改剧本。小修小改可以,大修大改不行。”
林朝阳的话让李翰祥陷入了沉默,他从影近四十年,还是第一次听说有编剧不让导演改剧本的。
他不清楚林朝阳所说的“小修小改”是个什么尺度,但他知道,只要提出这种条件,就肯定不是省油的灯。
哪个好编剧不让导演改剧本啊?
他忍不住看了一眼林朝阳,在林朝阳的脸上只看到了“年轻气盛”四个字。
(https://www.mangg.com/id135806/55424000.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mangg.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an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