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八,这天幕上明确的指出,在当初的秦朝,一亩田地尚且只产半袋粮,可是如今,为何我大明的田地,却能亩产2石粮。”
听到马皇后的提问。曾经,朱元璋儿时的记忆瞬时便被唤醒了些许。
为什么他们的田地比秦朝时产量高那么多?
这个问题,他还真的没思考过,因为他们种植的田地,也没进行过太多的操作。
该是怎么个种法,乡亲邻里之间,基本上大差不差。
最多,他小时候给地主家放牛的时候,会捡一些牛粪,丢在自家的地里。
等等!难道说!这就是因为所谓施肥的缘故?
看到朱元璋的身形绷直,马皇后露出一丝了然的神情,随即道:“虽然我大明的小麦,亩产确实能达到两石。”
“但是,能亩产两石的田地,那都是肥田,我可还记得,这天幕上可提出过,他们那里随便一亩小麦的产量都在千斤。”
“在我大明,亩产两石都是良田,可亩产近十石,那是什么?”。
“是…是祥瑞?”。
“既然是祥瑞,那你还不把这件事情重视起来,而且,我们也不一定要全部听从天幕,我们可以召集大明的子民自己实验。”
“对于这种提升粮食产量的方法,农民们是不会有太多的抵抗的。”
“我的皇后。”
“怎么了。”
“后宫不得干政~”。
……
大清位面。
看到这天幕上的土法制肥,乾隆脸上平静,心中并没有丝毫的波澜。
亩产三石粮?
他们大清早就达到这个水平了好吧。
就算是亩产十石,那又如何,他们大清可是有红薯。
一亩红薯的产量那可个个都有十石之上的产量。
可笑这天幕,竟然连这种事都能拿出来说道一番?
和珅:“皇上,只有这点功绩,这两千多年之后的王朝便拿出来炫耀,怕是这后世王朝,和我大清根本无法相比。”
听到和珅的话,乾隆的脸上明显非常受用。
可此时,随着视频到达尾声。
天幕上的评论图标忽然被点击了一下。
下一刻,一个白色的评论框,便从天幕之中升起。
--要是我穿越到古代,而且没有外挂,我并不打算活那么久。
--我要是穿越到明朝,肯定想办法让郑和下西洋带点土豆,玉米,红薯,还有橡胶树回来啊,有了那些,明朝又怎么会和清朝一样,只有276年的国祚。
和珅的话音刚落,乾隆手中的折扇已经掉落下来。
“我…我大清的国祚,只剩一百多年了?”。
大明。
朱元璋。
“什么,我大明的国祚,只有276年?”。
听到朱元璋的呢喃,马皇后的脸上也露出一丝复杂。
“我大明的国祚竟然只有这么少?”。
“嗯,这次你怎么不说话了?”。
心情激动之间,朱元璋正想找人倾诉,却不想,他的询问并没有换来任何的回音。
“不是你说,后宫不能干政吗?”。
朱元璋:“……”。
“二虎,现在立刻去查,去查这个郑和是谁!”。
“诺。”
……
大明永乐时期。
靖难之役刚刚结束,此时的朱棣正在册封靖难之役的功臣。
刚刚拟完诏书,朱棣的目光也随之被天幕吸引。
当朱棣看到郑和这个名字,竟然被天幕记录,一股兴奋之感瞬时涌上朱棣心头。
从天幕出现到现在,只要是在天幕上出现过的名字,那就没有一个简单的。
而此时,这天幕之上,终于出现了他大明的信息了吗?
“老三,去,加派锦衣卫,去把这个郑和给我找出来!”。
“诺。”
看到老三离去,朱棣的眼中闪了又闪。
虽然这天幕上出现了郑和这个名字。
可是对于其上说的土豆,玉米,红薯和橡胶树,他却一无所知。
虽然朱棣不清楚这些东西的作用。
但这也不妨碍他作出猜测。
此次天幕展示,是为农业之法。
那想必那些个物件也是农业作物。
而且在天幕之中,哪怕那亩产近十石的小麦,都是一笔而过,想来,这玉米,土豆,之流,定然有所奇异之处。
“三宝,这事你怎么看。”
“陛下,三宝觉得陛下定能寻得郑和此人,以为我大明效力。”
“唉,这天幕所示,实在太过模糊,若是为此大肆的劳民伤财,真不知这对我大明而言是福是祸。”
一番感慨,朱棣的情绪很快低落下去,因为他也看到了,天幕所示,他大明的国祚只有276年。
“算了,不说这些,三宝,你在靖难之中有功,我决定赐你新的姓氏,你想好自己的名字了吗?”。
“想好了,陛下,三宝就叫和吧。”
“嗯,和,简洁明了,不错的名字。”
朱棣一边说起,一边拿起刚刚拟好的诏书。
嗯,和。
嗯?等等?和?
一个恍惚间,朱棣迅速打开自己拟好的诏书。
只见在诏书的中央,明确的标示:马三宝于靖难有功,赐郑姓。
郑,和?郑和?
听到朱棣的呢喃,一旁的三宝也有些懵比了。
“我…我是郑和?”。
……
【大明五龙同朝,高燃剪辑。】
朱元璋:“!!!”。
看到天幕新的标题,朱元璋千盼万盼,终于盼来了他大明。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不和亲,不称臣,不纳贡,是历史上最有骨气的王朝。】
【开局一个碗,装备全靠爆。】
【朱元璋,是华夏历史上,唯一一个草根出身的皇帝,也是唯一一个完成了自南向北统一的皇帝。】
【朱元璋在位期间,不仅消灭了北方蒙元的残余势力。】
【更是在元末战乱,民生为艰的情况下,重整破碎山河,恢复增长人口。】
【史称洪武之治。】
“好好好!”。
一连三个好字过后,朱元璋瞬时排桌而起。
经过几个视频的观察,朱元璋早已经从天幕视频之上看到了一些门道。
自始至终,这天幕的口吻都是以华夏自称。
那也就是说,这天幕很可能是他华夏王朝,或者说是他大明王朝的后人所着。
而今,虽然他在奉天殿上杀的血流成河。
可是他大明的子民却在休养生息,逐渐繁荣!
而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不和亲,不称臣,不纳贡。
还有洪武之治。
这不正是后人,对他功绩的最好肯定!
……
(https://www.mangg.com/id129615/56793136.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mangg.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an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