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了擦嘴角的油渍,李信十分舒坦地斜靠在了火墙上。
光是冲着每日的吃食,都不枉他放下身段过来。
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白玉跟个护食的小兽一样,总是没个好脸色。
不过李信对此并不放在心上,甚至觉得每日故意逗弄逗弄,也算是添件趣事。
半眯着眼睛斜了一眼故意将碗筷收拾的乒乒乓乓的白玉,李信嘴角搭了搭,故意发出一声长叹后,语气揶揄道:“白家那个的小女,你可还未入黄家的门呢。
骑士的战法可还轮不到你说了算,管得有些太早了。”
顿了顿,李信摸了摸短须,故意气人道:“再这样下去,说不得趁着你成婚前要多从黄品那里夺些秘法过来。”
“您好歹也是陇西侯,说这话就不嫌羞?”
将碗筷放好,白玉扭头翻了一眼李信,“再者我是心疼那骑士战法吗?
现在军中哪个领兵的将领不知晓,多您一个还算多?
只是您自己什么样难道不知晓吗?
以后少要教他手搏,不然教着教着就给拐得跟您一样,每阵都仰仗着体魄强健往前冲。”
挨着黄品坐到木塌上,白玉剜了一眼黄品,指桑骂槐道:“你都知道今后面对之敌是胡人。
骑士的战法更是琢磨的通透。
马上之战能与步卒对阵一样?
你身上的甲胄再硬又能如何,面对马蹄还不是不顶事。
况且你有陇西侯那份好运吗?
长铍只练了个皮毛就改练手搏,真不知道是怎么想的。”
白玉这话说得实在是太赶劲儿了,黄品直接在心里给挑了个大拇指。
这样的媳妇虽然娘家人多了些,可遇着事是真往上上。
而且有武安君后人这个名头罩着,说话根本不用顾忌。
谁能真在言语上与白玉计较。
李信则是被噎得够呛,砸吧砸吧嘴道:“我让蒙成去巡边就对了。
不然一个手段狠,一个嘴巴跟刀子一样。
蒙成绝对会被你们两个折磨的死去活来。”
“我们可没对蒙司马怎么样,您可别乱说。”
起身往炉子里添了几块煤,白玉鼓鼓脸继续道:“跟家里长辈一样伺候您,闲暇时又与您说说骑士的战法。
结果您偏心蒙成偏的这么光明正大,我这个晚辈心里好不是滋味。”
李信先是啧啧了两声,随后撇着大嘴道:“别在这得了便宜还卖乖。
蒙恬让蒙成过来是有让黄品出气的意思,可未必没有考验的意思在其中。
想要为将,不是只会兵法就可以的,对御下之道还要精通。
下边的将领收不住心,那仗还有得打?”
顿了顿,李信对白玉一挑粗眉,朝着黄品努努嘴,嘿嘿一乐道:“你光是嘴厉害,心思比他差得远了。
你该问问他为何那么痛快就答应与我学手搏。”
“我可没什么别的心思,与您学手搏纯粹就是投缘,以及对您当年领兵的风采极为仰慕。”
黄品见李信把话茬往他这引,赶忙否认了有其他的想法。
有些事是能做不能说,不然弄得那么直白是真一点情分都没有,纯纯的变为了交易。
“借用用你常对下边人说的话,你说得这话比肾还虚。”不满地翻了一眼黄品,李信脸色略微变得有些颓然,“我有什么可仰慕的,就是一到紧要关头吃败仗的败将而已。”
说罢,李信低垂下目光,好似陷入了回忆之中。
黄品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了,李信还在对功楚失败耿耿于怀。
但这也能说得通秦二世上位后为何没调李信出来统兵平叛,以及史书上为何没对李信有过多的记载。
整天动不动就陷入那次失败的自责中,可想而知心得堵成什么样。
很有可能在二世上位之前就郁郁寡欢而挂掉了。
不过李信越是这样,越是勾起了黄品对那次失败的兴趣。
想到这,黄品先是轻轻咳了一声,随后轻声试探着询问道:“您可是又在想那次攻楚之战了?”
听了黄品的询问,李信缓缓抬起了眼眸,喟然长叹道:“你来这世上晚了些。
若是早些归秦,那一次的战局绝对不是那样。”
说到这,李信攥了攥拳头继续道:“我不但愧对陛下的信任,更对不起战死的十几万军卒。
当年我答应过他们,是要带着他们夺取军功的。
可结果却让这么多的袍泽把命丢在了那里。”
抬手指了指心口,李信声音略微发颤道:“出征前那些脸上挂着笑意的军卒就跟刻在心里一样。
每每想起都历历在目,就连他们眼中的目光我都记得清清楚楚。”
“那次战败与您有何干。”
白玉脸色复杂的看了看李信,微微摇头接着轻声道:“战死的袍泽不会怪您,只会痛恨昌平君。
若不是您当机立断回头攻打郢陈,怕是剩余那四万袍泽都回不来。
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您还因此事而一蹶不振。”
关于昌平君的史料记载很少,只有史记里零星记载了一些内容。
而且内容都是直接呈现的结果。
只写了项燕立昌平君为荆王,王翦与蒙武破楚后昌平君死,项燕自杀。
其中具体的细节根本就没有。
如果不是白玉提起,并且将主要责任都归咎于昌平君身上,黄品一直都忽略了这号人物。
“昌平君既是楚人,当年为何还要安排他去郢陈。”按捺不住心中的八卦询问了一句,黄品看向白玉道:“这有些奇怪。”
白玉目光瞄了一眼李信,迟疑了一下道:“昌平君说得上是华阳夫人至亲。
并且生在秦地,长在秦地。
即便是楚王的嫡长子,在楚国也无根基,当不得楚王。
没人会觉得昌平会反。”
“你说得不完全对,其实昌平君会反并不奇怪。
毕竟那时候楚国连换三王,昌平君即便没有根基,继位没人会说什么。”
否定了白玉的说辞,李信抽出短刃在地上画了副简易地图,语气颓然的继续道:“其实还是怪我大意。
昌平君到郢陈后,与项燕联络也不是那么容易。
我该早有察觉才对。
其次之前打得确实过顺,粮道抻得有些过长,且主要粮草还是存放在郢陈。
昌平君反叛后,面对楚军进行的猛烈反攻根本无力抵挡。
最后更不该与蒙恬分兵攻向平舆与寝城。
如果还是合兵一处,不管是重新夺回郢陈,还是向外突围,辜速度都要快上许多。
郢陈的大批粮草根本来不及运出去。
而粮草不失,即便是楚军断了后路受到前后夹击也没什么可惧怕。
可功下的郢陈就是一座空城,根本没法坚守。”
说到这,李信再次重重一叹,“在分兵时我向郢陈催粮,从那边依旧不紧不慢的样子就该判断昌平君有问题。
可惜我一心只想灭楚,忽略了这个。
传闻算不上无稽之谈。
如果我能再等一等,或是直接回郢陈看看,就不会是那个状况。”
白玉并不赞同李信将责任全都揽到自己身上的说辞,摇头不解道:“您总把错处都揽到自己身上做什么,这可不是领兵之人该有的样子。”
黄品虽然觉得白玉说得有道理,但却认为忽略了一个细节。
有句话叫越是把什么挂在嘴边,越是缺少什么。
李信的性子还是太烈,多少还带着些非黑即白的性子。
当年他是最受政哥器重的年轻一代将领,他也用军功证明了这一点。
而那场败仗明明是昌平君的错,可结果却多少有些由他来背锅的意思。
最重要的是随后的灭楚之战,最终还是由王翦主持,政哥没有再给他报仇以及正名的机会。
恐怕这才是症结的真正原因。
说白了李信还是脸皮太薄,太过在意脸面而钻了牛角尖。
政哥已经丢了这么大的人,怎么可能还会冒险让李信与蒙恬去攻楚。
另外,李信带着二十万人出去,却只回来四万,不但没有受到任何惩罚,还被安排到后续的战事中去。
这其实已经是政哥在变相的给李信补偿。
琢磨到这,黄品对李信咧嘴笑了笑,“我身边那几个短兵,您知道是都是武城侯调拨给我的。
那个看着憨憨的在给我传信时说过一些您的事。
其中有当年大将军王翦对您的评价。
不知道您想不想听听。”
(https://www.mangg.com/id123468/56793063.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mangg.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an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