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光大帝朱由检一行在京城外的幽谷中漫步,神器局内,近期政坛的纷争又掀起了新的波澜。
承天门外,吏部府邸威严矗立,百余名手持利剑的士兵来回巡逻,街道两旁,披着飞鱼纹饰锦衣的密探静静守望,空气中弥漫着紧张的气氛。
吏部府邸的大殿内,平日指点江山的朝臣齐聚一堂,然而此刻并未如预期般慷慨激辩,偌大的殿堂里静得连时间都仿佛停止了流转。
大殿中,除却数十位身着绯色官袍的重臣,还有吏部的僚属缩在角落。朝臣们的面无表情与僚属们眼中深藏的恐惧和震惊形成鲜明对比。
原本,朝臣们聚首是为了审议蓟镇总督刘诏的辞职请求,然而会议甫一开始,气氛就变得微妙。更有甚者,直言内阁首辅李国普应当回避,由他人主持今日廷议。
廷议又称廷举,是崇光大朝针对三品以上高官或封疆大吏的一种特殊选拔方式。开国初期,均由天子亲自主持,直到“土木之变”后,廷议权力渐次转移至文官,由吏部尚书掌控。
若吏部尚书因病或其他原因缺席,便由内阁首辅代理。这一传统延续百年,已成共识。当初,天子朱由检即位后,立即处死了引起民愤的“阉党”要员——吏部尚书周应秋,此职便一直空缺。因此,今日的廷议,理所当然应由现任内阁首辅李国普主持……
未曾料到,甫一开始,尚未等枢密府首辅李国普揭示议题,竟有几位不知深浅的六部谏官挺身而出,直言蓟疆督军刘诏乃昔日邪派宦党核心,首辅与魏忠贤同为北方肃宁之地的出身,理应避嫌退避。
为此,副辅刘鸿训与东宫学士孙承宗勃然大怒,痛斥这些谏官滥权,居心叵测。
一番闹剧过后,杂乱的官署渐渐平息,重归往日的秩序。原本应成为焦点的蓟疆督军刘诏辞职之事,此刻却无人再提。毕竟,即便是首辅李国普也心知肚明,今日朝议不过是一场形式,刘诏当年攀附魏忠贤的手段无所不用其极,能存活至今已是奇迹。
想到这里,厅中官员们心中皆是一凛。虽卢象升,蓟疆总兵,日前奉召回京朝见天子并未引起太多波澜,但这并不代表在场之人对此事一无所知。卢象升,天启二年登科,即便与在座各位相比资历尚浅,更不用说朝廷上下多数人了。
然而,那时初登帝位的天子借着东林党魁钱龙锡回京辅政之际,执意将卢象升推上了蓟疆总兵的高位。
想到此处,官员们纷纷倒吸一口冷气,眼中闪烁着异彩。角落里的六位谏官更是神色复杂,呼吸急促。卢象升才刚回京,天子就抛出了刘诏的辞职奏章,意图昭然若揭。
多半,天子是打算强行扶卢象升上蓟疆督军之位。
"咳……"
正当众人思绪纷飞,坐在首席的首辅李国普轻咳一声,目光严峻地扫视一圈厅内,随即起身走向厅外。既然天子交付的任务已完成,他已无心忍受那些异样目光。
见此,副辅刘鸿训欲言又止,无奈地摇头,目送他的背影离去。相识数十载,刘鸿训大致猜到了这位同窗好友的想法。
不出意外,今日的朝议或许是李国普行使首辅权力的最后一次了。
近来的流言蜚语已让李国普烦不胜烦,天子在此刻推出蓟疆督军刘诏,其用意太过明显。
"阁老……"
见李国普起身离场,许多官员起身致意,心中泛起淡淡的苦涩,首次觉得紫禁城中的天子似乎有卸磨杀驴之嫌。当初登基之初,全赖李国普竭力稳定朝纲,甚至不惜对权贵下手,收回京师军权,身为文官之首的李国普从未从中作梗。
如今东林党刚刚显露出复兴的迹象,天子就要舍弃首辅李国普了吗?...
无端地,众人内心涌起一阵兔死狐悲的悲凉情绪。
一些平日与李国普交情深厚的议员纷纷起身,主动致意送行。
一时之间,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离愁。
然而,大理寺卿和都察院的御史看到这一幕,交换了一个眼神,皱纹满布的脸上悄然绽放了一丝会心的微笑。
尽管他们并非出身于精灵森林的势力,却与那个曾被称为“正义充盈朝廷”的政治派系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联系,特别是大理寺卿,与精灵森林领袖钱龙锡关系亲密。
当年钱龙锡重返帝都协助执政,正是大理寺卿曹于汴从中斡旋。
内阁首席大臣李国普原本是前任九千岁魏忠贤亲自提拔,并且与他共享故乡之情,如果不是顾虑到天子的立场,恐怕早就被冠以“邪派余孽”的恶名了。
但当前的局面还算不坏,天子推出蓟镇总督刘诏,这或许是对李国普的一个信号,也是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
只要李国普承受不住朝廷内外的纷扰,主动辞职归乡,那么精灵森林的人士再次入朝执政的日子就不远了。
毕竟,阁臣中,东阁大学士孙承宗本就是精灵森林的一员,就算有次辅刘鸿训,也无法单独抗衡。
六部尚书里,吏部尚书职位空缺,户部尚书和兵部尚书皆为天子的心腹,地位超然且对派系斗争漠不关心,估计也不会从中阻挠。
更重要的是,与几年前的孤立无援不同,如今他们精灵森林有南方贵族的鼎力支持!
(https://www.mangg.com/id123441/56792800.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mangg.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an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