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近正午时的拉萨真的很漂亮,整个城市都好像洒下了一层金辉。拉萨有个美称:日光城。而正午是一天之中阳光最强的时候,远远望去,布达拉宫被阳光照耀地金碧辉煌,端是神圣至极。
艾顽开着车,而贡布坐在副驾驶座上,毛茸茸的头伸出窗外,迎面吹来的风把贡布打扮地神采异常,而后面坐着穿着一身喇嘛服的桑吉大师。他双眼微闭,手上拿着一串不知是什么材质做的佛珠,嘴上再小声地不停地念叨着。
艾顽同意桑吉跟他一起回去之后,打了一个电话给徐芳,徐芳听到后,表现得欣喜若狂,艾顽觉得匪夷所思,桑吉这一个喇嘛到底有什么蛊惑人心的能力,让徐芳都那么爱戴他,桑吉真的做过什么了不起的事吗?
艾顽怀着这样的疑惑,从后视镜中瞟了桑吉一眼,而这时桑吉睁开了双眼,对艾顽说道:“尊敬的活佛,您想对我说什么吗?”
艾顽一时语塞,艾顽很疑惑为什么明明自己只是从后视镜里瞟了他一眼,桑吉怎么就能这么快反应过来,再说自己看他的时候,脖子压根就没有动啊,这不科学啊!
桑吉似乎看出了艾顽心中的疑惑,对艾顽说道:“尊敬的活佛,您是否在疑惑我为什么能这么快感受到你的注目?”
艾顽回道:“桑吉,我们不是说好了,先不要叫我活佛了吗?对,我是对这个问题感到了疑惑。”
桑吉笑道:“尊敬的活佛,我那时候答应的是在有其他人的情况下,我就不叫您活佛,现在,就我们两个人,还有您座下的藏獒。我并没有违背我的承诺。尊敬的活佛,您知道我们佛教的六通吗?”
艾顽根本就不了解佛教,他怎么会知道什么是六通啊,于是艾顽没有说话,似乎像是等待着桑吉的下一步解释。
桑吉很快又说道:“佛教六通是指
一天眼通,能看到遥远的或未来的景象.
二天耳通,能听到遥远的或未来的声音.
三他心通,能知道他人的心想.
四宿命通,能知道他人的过去.
五神足通,能去宇宙间的各个地方.不是神识去.而是肉身去.
六漏尽通,能断除烦恼.
前五通通过修禅定可达到,不限于佛教.惟漏尽智证通为佛家的境界,是通过修慧而达到.
每种神通因为定慧力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级别.大小相差悬殊了。
而他心通全称他心智证通或智心差别智作证通。又作观心心数法智证通、知他心通、心差别通。即证得他心智,能如实了知他人心中差别相之神通力。相当于十智中之他心智。集异门足论卷十五(大二六?四三二中):“云何他心智证通?”答:“于他有情补特伽罗寻伺心等,皆如实知;谓有贪心如实知,有贪心、离贪心如实知。……不解脱心、解脱心皆如实知,是名他心智证通。”又据俱舍论卷二十七载,欲修他心通者,以**四根本静虑为依地,先审查自己身心二相之前后变异辗转相随,后更观他人之身心,如斯加行成就,遂得如实知悉他人之种种心相。有诗道:
如来知他众生心中所念。如实知之。
有欲心知有欲心。无欲心知无欲心。
有瞋恚心知有瞋恚心。无瞋恚心知无瞋恚心。
有愚痴心知有愚痴心。无愚痴心知无愚痴心。
有爱心知有爱心。无爱心知无爱心。
有受心知有受心。无受心知无受心。
乱心知有乱心。无乱心知无乱心。
散心知有散心。无散心知无散心。
少心知有少心。无少心知无少心。
广心知有广心。无广心知无广心。
无量心知无量心。有量心知有量心。如实知之。
定心知有定心。无定心知无定心。
解脱心知解脱心。无解脱心知无解脱心。
知天知地知人知物知灵。
而活佛您想要修成功德圆满,就必须具备着六种神通。”
艾顽一听到功德圆满,就觉得桑吉在咒他早登极乐,索性没有理睬桑吉,而桑吉也没有再主动说话,静静地冥思了起来。
一路无话,艾顽很快就把车开回了德吉家,德吉叔和国叔还有刘仲远夫妇早就站在了帐篷前等待他们了,艾顽还发现德吉叔手上有一条白色的哈达,艾顽刚把车停稳,德吉叔就拉开了后座的车门,桑吉顺势从车上走了下来,而德吉叔饱含赤城地给桑吉献上了哈达。并向桑吉鞠了个躬。桑吉似乎早就习惯了这种隆重的接待仪式。就随着德吉向帐篷走去。而刘仲远夫妇和董正国也把艾顽抛到了后面,紧跟着桑吉往帐篷里走去。艾顽看到了这一幕,对着贡布说:“桑吉他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影响力?”艾顽心里带着不解也跟上了他们向帐篷走去。
艾顽吃到了他在圣藏省吃过的最为丰盛的一顿饭,其根本原因就是因为桑吉来了德吉叔家。德吉叔似乎对桑吉的到来感到很自豪,很骄傲,恨不得把自己家里所有的食物都摆出来,给桑吉吃。
在吃了两个多小时之后,这顿丰盛到了奢侈的中饭才吃完,这时,桑吉说道:“我今天来,是为了一件事而来,希望各位能协助我。”
这时,德吉拍着胸脯说:“桑吉大师,您说吧,只哎哟我能做到的,我就一定办到!”
桑吉朝德吉挥了挥手,笑着说:“其实这件事是关于我和艾顽的,我想收艾顽做记名弟子,今天特意来问你们,作为艾顽的亲属,你们觉得行吗?”
这句话话音刚落,德吉和刘仲远夫妇的目光一下子全部聚焦到了艾顽身上,目光似乎有中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这让艾顽感觉心里直发毛。就在艾顽被这四道目光盯得发毛的时候,桑吉大师说道:“由于我只是收艾顽做记名弟子,所以,我也不便在巴达拉宫进行公开的收徒仪式,今天我就想在你们这几位面前,对艾顽进行灌顶。你们意下如何?“
德吉和刘仲远夫妇还有董正国几乎是一口同声地回答道:“艾顽能被大师您收为记名弟子,这是他的荣幸。全凭大师做主!“
就在这良好而团结的氛围下,艾顽这位当事人被直接剥夺了选择权利,被带到帐篷前的一片草地上接受桑吉的灌顶。
所谓“灌顶”,是受学密法必先进行的一种仪式,梵语读作Abhisccani。这种仪式,原是古印度国王登基时所举行,极为隆重。必须设立坛场,布置出庄产的气氛,将象征四大海的水贮于瓶中,灌注于即位的国王头顶。灌顶的含义,是祝绍继王位者成为一国之君。这一仪式,也为佛教所借用。佛教认为,菩萨修达第九地时,十方诸佛会为其灌顶,以手摩顶,祝其“入诸佛界”。
早期佛教虽有关于“灌顶”的说法,但尚未形成一种仪式。到了密宗盛行的时代,灌顶已经礼仪化,并且载入了密宗经典。四部密法都强调,没有入坛灌顶的人,不准听闻、受学密法,不准翻阅密宗文献,不然的话,就依“盗法”治罪。没有接受过灌顶的人,即使依法修习也难以获得成功。
灌顶的主持者上师,往往是一些高功夫的气功师,当受灌者虔诚地进入角色时,往往能进入某种定境。所以宗喀巴在《密宗道次第论》中叙述道:“由水及冠等各各仪轨灌顶之时,若是利根,能实引生安乐。”宗喀巴在这部论典中,阐述了三乘渐次修行之道及止观的修持方法,并列举沙缚日巴传授事部灌顶次第,包括受四皈依、发菩提心愿、说戒等表示皈投佛门的仪式。在灌顶过程中,上师将水、冠、铃、杵等依次置于受灌者头上,说偈念咒,表示五方佛的加持。密宗修习者在修行过程中,常有多次请上师灌顶加持的。灌顶共分四级,后三级灌顶,通常只授予修炼有素者。
四级灌顶依次为:第一级称“宝瓶灌顶”,简称“瓶灌”,包括水、冠、杵、铃灌顶及阿阉黎灌顶等内容。据说受此灌顶,可修“生起次第”。第二级称“秘密灌顶”,简称“密灌”,包括上师向受灌者传授“菩提心甘露”及修气、脉、明点的方法及“双运”道。据说受此灌顶,可修“圆满次第”。第三级称“智慧灌顶”,简称“智灌”,包括上师依“双运”,指示受灌者对“俱生智”的认识。第四级称“语表灌顶”,简称“词灌”,包括上师对修“圆满次第”达到一定阶段的修习者,指示“光明”。
四部密法灌顶,可分为结缘灌顶、传法灌顶两类。前者是对一般初入密宗之门者所授,仪式很简单,最多传一咒一印,受此灌顶后可以学修密法,后者是对学修密法已有相当基础的人所授,仪式较复杂,通常传以修持方法,受此灌顶后经上师允许,可以为他人灌顶、传法。
佛教认为,人死的时候,神识会从身上某个部位离去。但是,只有从顶门离去,才算是了脱了生死,即所谓“顶圣眼天生”。无上瑜伽宣称:人的顶门在少儿时代已被封闭得严严实实,顶轮处脉结缠缚,构成自主生死的生理障碍,而想要克服这一生理障碍,就必须以一种特殊的修炼方法,用元气、意念打通顶门的通道,这就是“开顶”。
密宗信仰者相信,有加持能力的上师,在行灌顶仪式时,能够发放外气或用意念为徒弟开顶。受学密法的人,都希望在灌顶时能够开顶,以获得自主生死的主动权,密宗认为,只要开了顶,就能随时以意念勾提神识出离躯体,往生净土,且“来去自如”,不受羁绊。
开顶除了依赖他力,也可以自我修习。藏语将这种修习开顶的方法,称作“颇哇”,汉语可译为“迁识法”。具体方法是:将观想、诵咒和瓶息相结合,练习钩提心间明点,使之上冲顶门。开顶修习成功的标志,据说就是顶骨松动、发软,周围经常发肿,还会流溢黄水,凹缝处能够插进寸许长的吉祥草茎。开顶以后,要用意念封阂顶门,不然的话,容易漏气,百且还有“非时往生”的副作用。
艾顽双眼闭上,双腿盘坐在草地上,而德吉和董正国还有刘仲远夫妇就在一旁看着,过了不多久,桑吉准备好了,就直接来到了艾顽面前开始了灌顶的仪式。
只见桑吉左手暗结莲花印,提气至胸前,待气息达到最巅峰时,一声喝道:“唵嘛呢叭咪吽!”手也随着这句六字真言,轻轻地朝着艾顽的头顶压下去。当桑吉的手盖住了艾顽的头时,艾顽感觉到了一阵温暖涌入身体,耳畔传来了阵阵梵唱之音,眼前好像出现了满天神佛,慢慢地艾顽从那漫天神佛中仿佛注视到了一个金刚,那个金刚仿佛也感觉到了艾顽的注视,回过头来,而那个金刚的脸竟然就是艾顽的脸,他朝着艾顽微微报以一笑!
(https://www.mangg.com/id12323/7057252.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mangg.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an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