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都市言情 > 火红年代:隐居四合院当大佬 > 第540章 公司元年!!!

冯静知晓公公近期可能要归来,可没料到他这般威风。

只见他西装革履,身后跟着豪车与随从司机。

冯静大脑有点晕眩,不禁脱口而出:“您是爸?爸,您老回来啦?”

郝顺听到冯静喊他“爸”,眉梢瞬间飞扬起来,喜不自禁道:“好,好孩子,这些年海波多亏你照顾了……”

冯静连忙道:“爸,这不都是我应该做的吗?奥,你瞧我这,您老快进屋……”

“好好好……”

郝顺背着手慢悠悠地踏入儿子的家,仔细端详。

这一进的院子面积不大,却被打理得有条不紊,一尘不染。

由此可见,女主人是个勤劳操持家务、会过日子的人,仅这一点,郝顺就对这个儿媳妇颇为满意。

冯静给郝顺倒了杯热茶,略带拘谨地站在一旁,问道:“爸,家里只有茉莉花,您喝得惯吗?”

郝顺笑着回应:“这挺好,我在外多年,就想这口儿。对了,海波呢?”

冯静看了眼墙上电子钟,说:“该回来了,平常这时候已经到家了。”

正说着,郝海波进了屋,嚷嚷着:“老婆,咱家门口那大奔是谁的?真够气派!”

冯静走上前招呼郝海波:“海波,你看谁回来了?”

郝海波顺着她的目光望向沙发,看到郝顺正坐在那里,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惊愕地喊道:“爸?”

“您可算回来了!”郝海波的声音带着哭腔,“这么多年,您不知道我有多想您……”

“海波,别哭,爸也想你……”郝顺安慰着儿子。

夜晚,郝家宅内。

郝顺把一套极品翡翠首饰递向冯静,说道:“小静,咱家数你功劳最大,这是给你的。”

冯静一眼便看出这套首饰的非凡价值,心中不禁一惊,暗自思忖这公公究竟有多少财富。

接着,郝顺又对郝海波说道:“海波,外面那辆车是我刚回来时买的,你要是喜欢,就归你了!”

“来,吉福,吉祥,爷爷给你们红包。”俩十来岁的小子,一瞅见那红包的厚实程度,心里激动得不行。

没办法,打小就没见过这么多钱啊,这得花到什么时候!
冯静和郝海波相互对视一眼,说道:“爸,您这……”话未出口,便被郝顺打断。郝顺冲她俩摇了摇头,言道:“莫担心,咱家如今钱多得是,往后你们尽管放心花销!”

……

郝顺父子得以团聚,刘之野心中的一块大石总算落了地。

想当年,正是因他之故,郝顺等人才不得不无奈离开了家乡。

好在,他们这十几年也没出去这一遭,个个身价不菲,郝顺更是成了亿万富豪。

这年头亿万富豪的身份非同凡响,内地对归国投资的商人极为重视,无论走到哪里,他们都是备受尊崇的座上宾。

郝顺也一心想为家乡出份力,便前去向刘之野求教,打心眼里对他深信不疑。

然而,刘之野却让他稍安勿躁,再等等,声称往后的机会多的是。

新的一年马上到来了,这一年就是号称“公司元年”的84年。

春潮涌动,万象更新。

这一年,是全球商业世界进入了一个重新“洗牌”的年份。

西方一些传统意义上的大公司或被分拆,或陷入困境,

而新的产业如IT、通信正萌芽待放,新的公司英雄呼之欲出。

正如这年苹果公司的一则电视广告里的文字:“1984年1月24日,苹果电脑将推出麦金托什,你会明白为什么1984年不会是小说中的1984年。”

斯蒂芬·茨威格在《人类群星闪耀时》中写到:“一个真正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时刻——一个人类的群星闪耀时刻出现以前,

必然会有漫长的岁月无谓地流逝而去,在这种关键的时刻,那些平时慢慢悠悠顺序发生和并列发生的事,都压缩在这样一个决定一切的短暂时刻表现出来。

这一时刻对世世代代做出不可改变的决定,它决定着一个人的生死、一个民族的存亡甚至整个人类的命运。”

对于夏国商业来说,今年就是这样的关键时刻。

这年年末,十二三会讨论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决定》,阐明了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的必要性、紧迫性,强调增强企业活力、发展……商品经济、Z企分开等重大问题。

自此,企业逐渐获得了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管权。

比如,配置各种生产要素、人事任免、内部管理、奖金分配、利润安排等。

在后世看来微不足道、习以为常,但在改开初,却如同打开市场之门的金钥匙。

刘家庄的企业早在前两年就已经着手研究企业改革的可行性方案了。

84年,也被称为现代公司元年,这一年,很多人把“铁饭碗”扔到了一边,“下海”创业。

后来统计,这一年个体工商户达到590万户,比上年增长126%;从业人数达到746万人,比上年增加133.4%。

经济开始蓬勃发展,引领了消费水平的提升。

这一年之前该指标长期维持10%左右,到今年增长达19.4%,一年后增长31.1%。

由此,一批后世的明星企业在全国各地涌现出来。

这批“带头人”中,包括后来赫赫有名的企业家柳川字、王实、张睿民、李栋升、李靖微、刘荣郝、南村辉、郑袁中、马盛立……

不言而喻,这一年是骚动而热烈的一年。

在刘之野的倡导下,刘家庄的各大集团纷纷施行股份制改革,并接连创立了“刘家庄资本”“刘氏资本”“京西投资”等投资集团公司。

这些投资集团刚一成立,便跻身国内顶尖金融集团之列。

集团成立后,它们将目光投向国内新创办的企业,展开投资扶持行动。

其中投资的重点就是高科技领,比如投资中G村,联想、同方、紫光、海尔、海信这些公司。

这一年,已经40岁的柳川字发现自己一事无成,只是从工程师“提拔”成了人事处的副处级干部,更让人忧心的是,整个单位的发展也前途茫茫。

眼看经费江河日下,实在憋不住的计算所所长老曾去找上级,领导却说:“钱已经放在客户的口袋里了,有本事就去拿吧。”

这年头的中关村,京海、科海、四通这些脱胎于中科院的公司,都办得风风火火。

于是,计算所转身打了成立公司的报告。

老曾找来一直郁郁不得志、又憋着一股劲的柳川字,给他交了个底:“不如我们埋伏下一支奇兵,不行我再把你们接回来,万一这条路能走通,我们将来也不至于没饭吃。”

于是,柳川字说服技术专家张组祥加入队伍。

几人又分头游说,拉起了一支11人的队伍。

这些人在日后被称为创业元老,但在这时,他们只是一群对现状不满、又苦无出路的工程师。

新公司正式成立,没有剪彩,没有人致辞,甚至没有成立仪式。

所谓的“办公室”,是一间20平方米、分成里外间的小平房,原来是计算所的传达室。

谁也不会想到,这家公司今后会成为国内电脑领域的巨头,世界著名的计算机生产商。

在公司创办初期,虽然背着计算机研究机构,但柳川字却找不到一个可运作的项目,他每天骑着自行车在燕京城里像无头苍蝇一样乱闯。

为了养活公司的十几号人,他先是在计算所的大门旁摆摊卖电子表和旱冰鞋,后来又批发过运动裤衩和电冰箱。

有一回,他听说有某省有个女人手上有大批的彩电,只要购进一倒手每台可以赚上1000元,
便急忙派人汇款过去,谁知道那竟是一个骗局,

计算所拨给他的20万元开办费,一下子就被骗走了14万元。
这可是一笔巨款!!!
这年头,计算所的高级教授月工资不到200元,柳川字的工资只有105元。

柳川字感觉天都要塌了,觉得对不起领导,对不起跟随他一起下海奋斗的伙伴们。

就在他人生最为灰暗的时候,一家自称是“京西投资”的金融公司来到了他的面前……

今年一月,33岁的王实路过宝县国贸大厦,看多许多警察,一打听是领导视察。

他心里咯噔一下,知道机会来了。

王实的第一桶金是靠做饲料中间商,倒卖玉米得来的。

这个决定仅源于他在蛇口码头看见了三座储藏玉米的金属罐。

他了解到,当时宝县主要的饲料厂,其玉米多从M国、T国进口,也有部分从内地通过香江转口再来到宝县,因此成本很高。

于是,王实和正大康地达成合作,他联系了刚开港的宝县赤湾港,解决了万吨货轮的停靠,再通过粤省海运局租万吨轮,通过海运将北方的玉米转卖给宝县的饲料厂。

第一单生意挣了3.9万元,虽然利润不大,但对王实来说却有特殊意义,他看到了在宝县从事商业贸易的种种可能性——只要敢想,通过努力终能实现。

在小赚几笔后,香江媒体突然报道说,“内地的鸡饲料中发现致癌物质”。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王实囤积的玉米滞销了,车站的仓库塞满了玉米,站台也堆满了玉米,装玉米的车皮仍在抵达,没地方卸货就临时扔在铁路边上……

他赶紧组织人手满珠三角甩卖,贱卖后,赔了110万元。

这时,王实不但没有收手,危机之下他出人意料地又从北方买进1.5万吨玉米,条件是货到100天后再付款。

就在货轮进宝县港前两天,香江媒体刊登了一条消息:“内地鸡饲料中不存在致癌物质,之前的报道有误。”

这消息有如及时雨,除了补回此前的损失,王实还赚了300多万元。

今年5月,王实成立“现代科教仪器展销中心”,也就是后来的万科,

从家用电器仪器的进口贸易开始,什么赚钱做什么,甚至服装、手表、饮料、印刷、金饰都涉及。

与此同时,万科开始代理倭国各种多媒体设备的知名品牌,比如索尼。

合作期间,王实对倭国“综合商社模式”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为万科后期迅速的多元化扩张埋下了伏笔。

发展壮大的万科,王实依旧不满足,他又盯上了房地产领域。

但是,搞房地产需求的资金是巨大的。

这年头,可不是后世,搞房地产可以先拿地再贷款。

正在王实看见机会,却要眼睁睁的干瞪眼的时候。

一家来自称燕京的“刘家庄投资”金融公司不请自来……

这一年,35岁的张睿民被派到一家濒临倒闭的电器厂当厂长。

这家“岛城日用电器厂”是一个年份久远的烂摊子,它早年是一个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后来过渡成集体性质的合作工厂。

在很多年里,它生产过电动机、电葫芦、民用吹风机、小台扇等,
后来则开始生产一种名为“白鹤”的洗衣机,由于外观粗糙,质量低劣,一直打不开销路,工厂的资产与债务相抵还亏空147万元。

在张睿民上任前,一年之内已经换了三个厂长。

他是家电公司的副经理,如果他再不去,就没人去了。

张睿民刚上任,欢迎他的是53张请调报告,上班8点钟来,9点钟就走人,10点钟时几乎没人日……。

到厂里就只有一条烂泥路,下雨必须要用绳子把鞋绑起来,不然就被烂泥拖走了。

这是一个烂摊子……

一家名叫“刘氏投资”的金融公司主动找到了他,诚若帮他提供资金改革,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

在诸多地方,这般情形不断上演。

众多刚刚起步、尚在艰难挣扎的公司企业,获得助力后,得以一飞冲天。

这几家投资集团,自此成为国内初创公司眼中最受青睐的资本力量,亦成为众多知名企业背后的金融巨头。

…………

曾几何时,在除夕之夜,一家老小围在电视机前看春晚,是无数人的过年传统。

无数流行段子,都是在春晚中诞生并流行,什么“没想到你这个浓眉大眼的也叛变了”、“宫廷玉酿酒,一百八一杯”、每一句都脍炙人口,说了上句立马能接下句。

虽说每个人的喜好不同,但如果要选择一届最经典、节目质量最好的春晚,大部分人可能会把票投给这一年的春晚。

今年的春晚,是央视的第二届春晚,虽然没有“首届”的意义感,但有了区年的铺垫和试错,再加上央视的努力创新,最后成为了经典中的经典。

这一年的春晚,创下了春晚历史上的“9个第一”:第一次出现港台主持人和歌手;
第一次出现单口相声;
第一次出现小品;
《难忘今宵》第一次出现;
第一次出现邓丽君的歌曲;
春晚第一次出现商业性广告……

今年,陈沛斯和朱时髦是第一次登上春晚。

这会儿的他们还都只是八一电影厂的演员,但两个年轻人意气相投,总想着“给观众带来点新鲜东西”。

于是就聚在一起,根据自己拍戏时的经历,编排了个喜剧短剧《吃面条》。

一开始,两个人也没太把这个节目当一回事,只是平时跟着剧组去参加观众见面会时,表演一下,暖一下场,但没想到演到哪里火到哪里,观众能笑到从椅子上掉下来。

这个节目就这样火了,连春晚导演黄一贺都知道了。

他一看这个节目,节目质量很高,就想让它上春晚,但唯一的问题可能是,“太好笑了”。

没错,“太好笑”也是一个过错。

“这么大的舞台,如果节目本身没什么教育意义能行吗?”

“央视的节目,能这么‘不严肃’吗?”

人们议论纷纷,谁也不敢拍板让他们上台表演,黄一贺也很无奈,只能让陈沛斯和朱时髦先准备着,到时候再看情况。

直率的陈沛斯可受不了这气,好几次想要退出,“没人搭理咱们,咱们还留着干嘛?”,还是朱时髦好说歹说才劝住了陈沛斯。

直到除夕当天,晚会都快开始了,还是没人敢让陈沛斯和朱时髦上台,两个人在后台化好了妆,但只能很尴尬地坐着。

煎熬的不仅是陈沛斯和朱时髦,还有黄一贺,他非常喜欢《吃面条》这个节目,如果不能上就太可惜了。

眼看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黄一贺也等不及了,他一咬牙,直接让两人上台表演,“有什么事我负责!”

就这样,小品《吃面条》终于和观众见面了,这也是“小品”这一种表演形式,第一次走上春晚舞台。

在这之后,陈沛斯和朱时髦的组合,就成为了春晚的常客,在老赵之前,两人都是春晚最闪亮的明星。

陈沛斯和朱时髦这样的新人,在今年春晚上崭露头角,自然也有老前辈在这一届春晚上赢得满堂喝彩。

比如相声大师马李,他在这一届春晚,表演了段著名的单口相声《宇宙牌香烟》。

这也是春晚舞台上第一次出现单口相声。

这个节目,其实是叫《一个推销员》,但因为“宇宙牌香烟”太火了,因此后来也被以讹传讹,变成了《宇宙牌香烟》。

这段相声长达10分钟,完全由马李一个人表演,但没有丝毫枯燥沉闷的感觉。

里面的包袱一个接一个,幽默和讽刺兼备,观众们笑得停不下来,掌声雷动。

甚至在台上,马李还能一边表演节目,一边抽完一整根烟,这可能也是唯一一个能在春晚直播时抽烟的人吧?
春晚欢声笑语,令人忍俊不禁,可甘凝的心里却藏着一丝不快。

今年老刘家的年三十依旧缺了两个人。

去年缺席的是刘之野和刘武这对军人父子,而今年则是刘之野与刘淑贤这对父女。

因为,刘之野夫妇同意了刘淑贤和钟兴国的婚事,趁着钟兴国年假探亲,刘淑贤便跟着他一起回去了。

(本章完)

(https://www.mangg.com/id120104/56792613.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mangg.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an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