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税
陈景恪早就见过朱棡和朱棣,可还是第一次以妹夫的身份相见,总觉得有点不习惯。
不过朱棡对他倒是很热情。
之前就说过,朱棡这个人性情高傲。但一旦获得他的认可,他是很有礼貌的。
无疑,陈景恪已经获得了他的认可。
朱棣就有点小尴尬了,说起来陈景恪还给他媳妇看过病。
只是因为前年徐达那一番话,让他对陈景恪很是不服气。
现在是服气了,只是心里多少有点别扭。
不过都是大男人,聊了一会儿之后他自己都笑了,太小气了。
因为知道是陈景恪提出的封王建制,他们也就说了一下自己的理想。
朱棡想打穿西域,让大明重现汉唐雄风。
不过现在又多了一个梦想,在碎叶川建立自己的王国。
碎叶川是唐朝名称,指的是中亚地区的楚河,地点在费尔干纳盆地。
在汉朝这里被称为大宛。
费尔干纳盆地,是中亚的关中,当地最为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
朱棡准备将国家放在这里,足见他是真的了解过当地情况。
但眼下想打这里,太难了。
现在西域归属察合台汗国,中亚霸主是刚刚崛起的帖木儿汗国。
也就是说,他要先消灭察合台汗国,再打败帖木儿,才有机会完成理想。
只能说,再接再厉吧。
朱棣的理想也不小,封狼居胥。
至于封国的事情,暂时还没想过,等打败北元再考虑也不迟。
陈景恪不禁在心里琢磨,要不以后让他下西洋?
算了,以后再说吧。
每到年底就有汇总,朝廷各部门也少不了。
对于大明来说,整体上是蒸蒸日上。
但明年也注定了是忙碌的一年。
比如这次朱标回京,就是带着完整税改方案回来的。
“大明立国已经十八年……再过几天就十九年了。”
“民间渐渐恢复了元气,但税收这一块依然在使用老办法,这是很不合理的。”
“经过两年多的研究,我们制定了一套新的税收方案……”
朱标将自己的方案给大家详细介绍了一遍。
总结起来就是,征收商业税,规范经商环境。
对各种关卡税归并征收,只要拿着税票理论上就可以通行天下。
避免一地一收,导致税比货物价格还高的情况出现。
另外还有车船税、营业税等等。
“渔业税废除,百姓饲养捕捞鱼类不再征税。”
“只对出售的鱼类征收商业税。”
“对于粮食、蔬菜、瓜果、肉蛋等,关系民生的物品,采用轻税制度,只三十抽一。”
朱元璋连连点头,说道:“这个好,粮食的税太高,不利于转运。”
“也会导致粮价过高,最终坑害的还是百姓。”
朱标最后总结道:“除了新税法规定的税种,其余所有苛捐杂税一律废除。”
“若有非法征税者,一经查出按律严惩不贷。”
朱元璋那是相当满意:“好好好,标儿最后这句话咱喜欢听。”
“当年元朝定的税并不高,可下面的贪官污吏巧立名目,征收各种苛捐杂税。”
“杂税比正税高了好几倍。”
“最后这些钱,全都落到他们自己口袋里去了,元廷一文钱都没见到。”
“元朝社稷败坏,很大程度是这些贪官污吏导致的。”
“咱大明不能给贪官污吏留下这样的空子,把税定死了。”
“谁敢巧立名目额外征税,全都处死。”
马皇后、朱雄英和朱棡、朱棣也都不禁点头,这新税法确实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了。
虽然看起来名目很多,但比起之前的苛捐杂税,已经简化了不知道多少倍。
而且很多税种,也只是针对相关从业者,对普通人没什么影响。
比如车船税,比如营业税。
不行船不做生意,就不用缴纳。
陈景恪也不禁赞叹,这份税法就当前来说,确实非常合适了。
尤其是取消了关卡税,在他看来才是这部税法最大的进步之处。
古代一城一关卡,一地一关卡,货物从南到北需要经历几十个关卡。
过关税要超出货物价格的几倍甚至几十倍。
这也是为何之前,百姓都喜欢去金钞局仓库兑换货物的原因。
甚至有小商贩去那里进货。
原因就是金钞局不需要缴纳关卡税,商品价格非常便宜。
可以说,关卡税是发展商业的最大阻碍之一。
现在虽然不是直接取消,但只要缴纳一次,就可以凭票通行天下,已经是一种极大的进步了。
对商业是一个极大的刺激。
这时,朱元璋习惯性的问道:“景恪啊,你觉得这部税法如何?”
马皇后、朱标和朱雄英,也都向他看来。
朱棡和朱棣有些诧异,什么情况?
看这架势,好像他不同意,这部税法就不能行是吧?
陈景恪想了想说道:“有一个小小的问题,渔业税废除。”
“百姓养殖捕捞水产品不再交税,只有出售的时候才交税。”
“那么养鸡、养羊、养牛……鸡下蛋、牛羊下崽……需要交税吗?”
朱雄英、朱棡、朱棣包括朱标,都有些懵,这还用问吗?
朝廷也没说这些东西要交税啊。
但朱元璋和马皇后,却马上就想到了问题所在。
朱元璋点头说道:“景恪这个问题提的好,此事不说清楚,就有人敢问百姓征收这些税。”
见四人有些不相信,他就叹道:“你们啊,对下面的情况了解还是太少。”
“元朝时期贪官污吏挖空心思巧立名目,养鸡要交税,鸡下蛋也要交税……”
“这些税咱可都交过的。”
“别说是前朝,大明有些地方,背地里就有人在征收这些税。”
朱标四人有些不可思议,倒不是怀疑朱元璋的话,而是没想到大明竟然会出现这种离谱的情况。
陈景恪说道:“律法必须要全面,有时候哪怕是一句废话,也要加上去。”
“当立法者以为,这是大家都明白的道理啊,何必再多此一举写进法条?”
“殊不知,这就会给人留下钻空子的机会。”
“永远都不要小瞧贪官污吏巧立名目的本事。”
朱标一副受教的模样,说道:“我懂了,这就在税法里加上一句话。”
“百姓自产自用之物,一律不得收税,只有售卖才需要收商业税。”
陈景恪又问道:“卖给邻居家一枚鸡蛋也要收税吗?”
“虽然看起来是笑话,但如果有人就要较这个真怎么办?”
“所以最好规定,民间小额交易无需交税。”
“这个小额到底是多少,就需要殿下根据民间情况,制定一个标准了。”
朱标苦笑道:“我本以为这部税法很完善了,没想到竟漏洞百出。”
陈景恪说道:“殿下这部税法,比起前朝任何税法,都更加的完善,也更加的人性化。”
“尤其是统一关卡税,和禁止征收苛捐杂税,更是前所未有的善政。”
“只是时代在变,国家面临的经济情况也在不停变化。”
“税法也要不停地调整,才能适应新的情况。”
朱标颔首道:“税务变革之后,我会让金钞局、户部和税务局多关注地方情况,及时调整税法。”
朱元璋又问道:“还有没有什么漏洞?要不你先把税法拿回家好好琢磨琢磨吧。”
陈景恪连忙摇头,说道:“优秀的律法是经过实践总结出来的,不是闭门造车想出来的。”
“我对大明的基层情况,了解也不是很多,很难研究出什么东西。”
“就我看来,殿下制定的这部税法,在方向上是没有问题的。”
朱元璋点点头,不过还是有些不放心的问道:
“那就依此推行了?”
陈景恪犹豫不已。
朱元璋指了指他,没好气的道:“我就知道伱小子肯定有什么想法,就直接说吧。”
马皇后也说道:“不要有什么顾虑,这里又没有外人。”
朱雄英一看这熟悉的架势,马上就准备好小板凳,抓了一把松子。
开课了开课了。
陈景恪深吸口气,说道:“倒不是殿下的这部税法有问题,而是我觉得两税法已经过时了。”
闻言,朱元璋、马皇后、朱标顿时就兴奋起来,好家伙,这是准备直接对根本税法下手啊。
朱雄英则是一副早有预料的样子。
朱棡和朱棣则大吃一惊,之前陈景恪指出新税法的缺陷,他们只是觉得他考虑事情比较全面。
可是没想到,他竟然敢对两税法下手。
从唐朝开始至今,两税法就是国家的根本税法。
可以说,两税法事关国家存亡。
这也敢动的吗?
而且爹娘大哥这模样,似乎很期待啊。
你们就这么信任他?
陈景恪没有直接讲,而是先思考了一番,该怎么展开这个话题。
本来想给他们讲一讲税法变迁史,但想到朱标编写新税法,肯定研究过这玩意儿。
朱元璋和马皇后就更别提了,那更是大明制度的创建者,肯定也了解过。
所以决定简单提一下,主要讲自己的想法。
“税法是在不停变迁的,我们能查到的历史,主要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其一为井田制时期,百姓替国家耕种‘井’中间那块地,以作为缴纳的赋税。”
“然后就是秦汉时期,秦朝正式开始征收丁税和地税,汉武帝时期在两税的基础之上,加征了商业税。”
“但秦汉时期,除了这三种税之外,其它税种亦是繁多。”
“这么多种税,征收是非常困难的。”
“要么就征收不上来,要么就是百姓被逼死。”
“到了唐朝,为了解决这种情况,就将所有的税都归于丁税和地税,也就是两税法。”
“两税法简化了税种,降低了征税的难度,也减轻了百姓的负担。”
“对朝廷和百姓,都是非常有利的。”
“后来的各朝税法虽有所变动,但底子依然是两税法,包括大明。”
众人都不禁点头,两税法已经如此优秀,莫非你还能想到更好的法子?
陈景恪继续说道:“从税制的发展来看,呈现出三个特性。”
“其一,由繁而简;其二,越来越全面;其三,减轻百姓负担。”
朱元璋点头道:“这个总结很好,简化税种能降低收税难度,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杜绝贪官污吏巧立名目。”
“百姓身上的担子轻了,能吃饱饭了,就不会造反。”
马皇后和朱标也点头赞同,是这个理。
陈景恪见他们果然都理解,就不再啰嗦,直接进入了主题:
“但两税法依然不够精简,也很不公正,百姓身上的担子也并未减下来。”
朱元璋追问道:“你一一给咱说说,到底哪里有问题。”
陈景恪解释道:“先说不够精简,这一条针对的是地税。”
“地分三六九等,每块地种植的庄稼也不同。”
“有种植棉花的,就用棉花交税。”
“种小麦的,就用小麦交税……”
“种粟的,所交的税就是粟……”
“种同样的庄稼,因为土地品质不同,缴纳的税额也不同。”
“同样一个地方,征收上来的农作物,可能就有七八种之多。”
“放之全国,更是不知道有多少。”
“这些东西征收时麻烦,储存也同样很麻烦……”
“再说不公平,这一点体现在丁税和徭役上。”
“东家有五口人一千亩地,西家也有五口人,却只有十亩地。”
“可是征收丁税的时候,两家要出一样的钱。”
“征徭役的时候,东西两家也都是各出一个人。”
“表面看这很公平,可仔细想想,对西家太不公正了。”
“凭什么东家更富有,承担的义务和西家一样?”
“而且一旦出事,西家承受的风险也更大。”
朱元璋、马皇后、朱标等人,眉头都皱了起来。
陈景恪没说他们还没想到,确实有些不对。
可再仔细一想,又觉得没问题啊。
两家都是五口人,有什么问题?
“咔。”朱雄英咬破一个松子壳,悠哉的看着陷入苦恼里的众人,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朱标气不打一处来,喝道:“将松子给我放下,现在正讨论国家大事,你还有心情嗑松子?”
“给我好好想想这个问题,到底哪里不对。”
朱雄英悻悻的放下松子,说道:
“这有什么难的,您要是知道什么叫公平,什么叫公正,就知道问题在哪了。”
(https://www.mangg.com/id117509/56792954.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mangg.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an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