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尊儒,但别太独
刘禅挑这个时机跟老刘说改革的事,是有明确用意的。
荆州属于老刘事业起步的“老区”,麾下很多核心都是荆州士人。
而荆州一战之后,不止平民百姓,当地士族的归心程度也更上一层楼,只要高层能达成一致,荆州方面推广新政不成问题。
至于益州,如今的形式也很好,随着老刘和太子刘禅的先后数场大胜,展现出积极态度的益州家族已经越来越多了。
谁掌握着强大的武力,就意味着谁能掌握话语权,就是这么简单粗暴。
在益州推行新政,亦非难事。
更何况随着老刘势力的发展扩张,益州本地家族也在受益,不太可能有人傻到在这个时候跳出来送。
刘禅想的是最好能在北定中原之前初步完成改革。
这样,如果中原大族不愿接受新政,势必会坚决地站在曹魏一边。
那他就有足够的理由向其举起屠刀,而不会将自己摆在天下所有士人的对立面上。
若是等到天下已定再做这件事,反而会变得束手束脚,陷入长期的内耗与扯皮。
先把制度框架做好,然后……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三人谈笑饮宴,谈论着改革的种种可能性。
而挑起这一切的刘禅除了偶尔补充附和,其他大部分时间都在闷头狂炫……
随着体质与年龄增长,刘禅的食量也变得十分惊人。
短短时间,许久没吃过一顿像样饭的刘大太子,已经炫进去快二斤肉了……
这还是因为他刻意留着肚子,准备宴后“转场二战”。
许久未见的母亲肯定已经给自己备好了醒酒汤,还有些亲手做的小菜。
……
翌日,成都高层会议召开,先赏有功之臣。
除去马谡等留任南中的将领官员又得了一笔赏赐之外,其他参与南中之战的将领皆有升迁。
一直属于拥刘积极分子的张翼,此次率军大破雍闿主力,因功升迁至梓潼郡太守、裨将军。
李严以西路第一功由犍为太守调入中央,升为尚书台尚书。
在牂牁郡一战中崭露头角的巴西郡吏马忠,升任巴西郡汉昌县长。
丁奉攀象生擒昆明王,升赤星偏将军,在绕了一大圈之后,他终于从一个赤星军预备队小兵,又凭本事做回了当初归降时刘备就给的偏将军。
但他并未表现出任何不满,他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收获了同僚的尊重,也被赤星军中的生活打上了一生抹不去的烙印,令他的思想产生了极大的变化。
归降的爨习升任偏将军,在陈到统领的禁军中任职,官虽不大,将其安排在禁军中却彰显了老刘的信任,这让作为老刘迷弟的爨习十分感动。
而孟获,虽是此次南中之战的发起者之一,有罪在身。
但既然愿意归降,考虑到榜样示范作用,也为了安定南中夷民之心,暂任其为督军从事。
其族弟孟琰任蜀郡都尉。
至于诸葛亮……老刘虽有赏赐,但仍旧诡异的没有升官。
这当然不是他对诸葛亮有什么不满,给穿小鞋,而是军师将军这个他发明的官职实在太好用了。
军师可出谋划策、将军能领兵打仗、署大司马府事能兼理政务……总之,想干啥干啥。
诸葛孔明充分发挥了革命一块砖的作用,哪有需要往哪搬……
老刘与诸葛亮君臣鱼水,两不相疑,纵然暂不升官,也丝毫不影响其在刘备集团中左膀右臂的地位。
另一条左膀右臂自然便是法正。
安排好了人事任命,众人便开始了正式议事。
主要是太子刘禅与诸葛亮介绍南中的情况,而后法正再汇报荆益的发展情况,以及另外两家的动作。
刘禅一边说着,视野右下方的好感度一边刷着屏。
【法正好感度+5】(80)
【法正好感度80,计略(奇)天赋+15×2,政略天赋+10×2】(计略244/300,政略152/200)
【黄权好感度+5】(57)
【谯周好感度+5】(56)
【伊籍好感度+5】(86)
【刘巴好感度+5】(76)
待刘禅说完,法正带头击节赞叹,而后向刘备拱手道:“恭喜大王,匡扶汉室,后继有人。”
“恭喜大王,匡扶汉室,后继有人!”群臣同时拱手相贺。
“呵呵。”老刘乐得已经完全绷不住了,“太子年幼,德薄才浅,尚需诸位辅佐教诲啊,哈哈哈。”
儿子此番平定南中,不仅给他大大长了脸面、得了实惠,而且在文武群臣中的声望日隆,为日后接班砸牢了基础。
这对于整个势力都十分重要,权力交接时最容易出乱子,而有子如此,又有老兄弟们镇在那里,老刘已经完全不担心身后事了。
之后法正又汇报了荆益与汉中的发展情况,曲辕犁在各地的推广大大节约了劳力,提高了生产效率。
今年各地无灾无疫,喜获丰收,马上要开始的上计工作,完全可以期待各地交出一个远超过去的成绩。
不仅如此,农耕对人力的占用降低了,也为益州的水利工程建设、炼铁造兵,荆州的战船军械打造,汉中、东三郡的防御工事建设,提供了比以往更加充足的人力。
值得一提的是,调任南郡太守的郝普兢兢业业、廉洁奉公,与糜芳在任时相比大大不同。
荆州经济、生产在诸葛亮调整过后再度复苏,直到此时关二爷才体会到荆州原本应该有多富庶。
以前想干点什么,糜芳那边都是缺钱、缺粮、缺这缺那。
而如今……
“郝使君,关某欲加造一批艨艟用于操练,不知以如今荆州之财力物力……”
“够。”
“郝使君,如今该为士卒准备冬衣了,不知……”
“有。”
“郝使君……”
“没问题。”
……关二爷这辈子都没觉得家底这么富裕过,怎是一个爽字了得,连白头发都停止增加了。
而谈到经济问题,刘禅又开口道:“孤有一言,请诸位静听。”
众人皆闭口不言,认真的盯着刘禅。
“自武帝以来,推明孔氏、抑黜百家,后又经郑公玄遍注群经,结束今古文之争,使上下思想得以统一,此事甚善。”
刘禅先定了个调子,表明自己儒家站在一起的坚定立场。
儒家思想虽有自身局限,然在此乱世裨益更多,忠君孝悌思想,道德教化之功都是此时不可替代的。
刘禅既没打算、也没必要逆势而动。
但他需要给如今已现端倪的膨胀、扭曲趋势降降温,踩踩刹车。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勿使并进,孤亦觉如此。”说到这里,刘禅稍稍停顿了一下,“然,虽不可并进,亦不可废。”
群臣并没有多大反应,这是个好的开始。
“农者,立国之本;医者,治病救人;兵者,国之重器;工者,利国利民;商者,通各地有无……此皆善事,不当使其绝道。”
诸葛亮及法正等人点点头,觉得并无不妥。
开了个头之后,刘禅阐述了社会其他工种的重要性。
如果普天之下全都不事生产,咱吃啥?拿啥打仗?
都让人给灭了,还有啥可尊的?
刘禅此番谈话,大发明家诸葛亮自然表示支持,而被王叔和救活的法正,也深感医道之重要。
他俩都同意了,其他人还有啥说的?
最终经老刘拍板,确定了适当提高这些有益于国的人群地位的大方向,从政策、舆论导向两方面保证这些事业的良性发展。
而这次重要的高层会议,也为日后季汉的突飞猛进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https://www.mangg.com/id114745/167105215.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mangg.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an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