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进展顺利(下)
陈冀生的一些列研究方向说出来,陈宝红当时就头大了。
她犯了跟郑生一样的错误,不要说这几个方向。
小小的一块电池,就可以耗费许多科技大拿一生的时间去研究。
无论是电池,还是灯泡,有些理论,陈冀生是知道明确方向的。
但现在不能说给二姐,因为电子产业园,还没有真正的成型。
一年之内成型,两三年之内形成产业集群,十年之内,跟硅谷叫板。
这就是陈冀生的大致方向。
有摩尔跟基尔在,这俩应该算是大洋彼岸开在港城的后门。
许多最先进的科技概念,也就是在这一二十年打造出来的。
有了同步的科技基础,电子产业园想要比肩硅谷,也没那么容易。
全美的人材,跟港城一地的人材,还是有巨大鸿沟的。
但在一些产业上,狙击或是叫板硅谷,也不是不可能的。
还有一点,陈冀生要借着电子产业园,来狙击对面岛国的科技成长。
市场有限,二姐的电子产业园,想要真正成为顶级的科技资本。
狙击、截胡岛国的科技树,也是必然要走的路子。
借助港城的经济起飞,窃取岛国科技树的根基,对陈冀生而言难度不大。
作为地缘上的对手,做情报的陈冀生对岛国的关注度很高。
不管是股市、产业还是科技的发展,陈冀生的心里都有大致的脉络。
许多的科技成果,都是偶然性的产物,市场也不是那么好预估的。
有方向、有脉络、有部分精确的数据,借助这些,二姐的电子产业园还不能压住岛国的科技发展。
那只能算是陈冀生这边的失败了。
“现在就十几个产业了,摩尔先生那边发了电报。
大洋彼岸有意向的企业不在少数,甚至一些机械企业,也想借机到港城设厂。
我一个人研究不来的。”
被弟弟几个研究方向,差点击溃信心的陈宝红,无奈的开始诉苦。
一个不起眼的手电筒,都涉及这么复杂的研究成果跟方向,显然之前她有些轻视了。
“这就说到产业园的重点了。
对于科技人员,咱们要付出更高的薪资,更好的生活条件,有了成果甚至可以分干股。
但科技人员的专利,必须属于电子产业园。”
陈冀生现在要说的就是真的重点了,不管二姐理不理解,这都是产业园必须要做的。
“你这样就过分了……”
科技成果,对于任何一个科研人员而言,都是极为重要的,弟弟的这个说法。
刚刚从大洋彼岸考察归来的陈宝红,显然是不好接受,也不知道怎么做。
“咱们那边,你听说谁有专利了?”
听到弟弟明显是狡辩的说法,陈宝红有些无奈,攫取别人的科技成果。
虽说她没有经历过西式的教育,但也知道这样的操作不会很容易。
“不要狡辩,直接说目的。”
借助已经微不可见的二姐威势,陈宝红耍起了无赖,有些事儿,只能让弟弟点明了。
“对,做事直指目的,就是科研需要的态度。
在产业园里,资本的残酷血腥,就体现在了对科技成果的掠夺上,对科技人员的压榨上。
只要是在港城,不管是哪国来的科研人员,想要入职电子产业园。
必须要跟咱们签一份科技成果转让合同。
我的目的,或者说是资本的目的,就是为了掠夺而来。
产业园的科技人员,你就当是一台机器,或是一件物品好了。
不要想着做变通,一切挡在资本面前的,妨碍我们获利的,都是敌人。
对于敌人,我的态度很简单,灭绝。”
陈冀生说的,与陈宝红想要的回答,是完全不一样的。
“冀生,别忘了我们来自哪里!”
得到了完全相悖的回答,陈宝红也拿出了自己的回答。
对于二姐的回答,陈冀生嗤之以鼻。
“二姐,在家的时候,我就给你说过剪刀差的存在。
纵观各国,想要崛起,要么流自己人的血,要么流别人的血。
爪哇只是开始,港城只是正常的商业运营。
在港城,我完全是在资本的规则之内做事。
谈立场,是对自己人而言的。”
港城只是陈冀生的立足之地,他的目光在东南亚,在澳洲、在南美,在非洲。
目光所及,最远的地方在极北,以后的路上,难免鲜血四溢,也难免尸横遍野。
港城的基础要打牢,立足不稳,出去征战就要摔跟头了。
二姐算是在港城的一块基石,陈冀生本想着让她慢慢的摸清资本运行的规律。
可惜作为学神的二姐,逻辑性太强,不是那么好糊弄的。
陈冀生的出发点也很简单,帮自己攫取利益的同时,助力崛起与腾飞,两不耽误。
“好,我试着去理解。”
虽说依旧不理解弟弟的一些做法,但陈宝红这边还是做了妥协。
弟弟做的事情,终究是有益于国内的,这一点,陈宝红很清楚。
克虏伯的资料为什么在弟弟的手里?
为什么是弟弟出来采购电脑?
这些陈宝红心里是有谱的,港城不算是自家地盘,她也是清楚的。
捋顺了二姐陈宝红这边,陈冀生依旧忙碌。
摩尔跟基尔,在大洋彼岸的影响力,还是很不错的。
电子管、电阻、线路板,甚至IBM的电脑外壳,这些外联的项目,经过两人的联络斡旋。
都有在港城投资建厂的意向,对于这些项目,陈冀生来者不拒。
考虑到港城的规模,许多大洋彼岸的科技企业,在投资计划上,都做了一些调整。
小的几十万美刀投资,大一些的也不过小几百万美刀的投资。
而且这些投资,经过两人的游说,九成九都是以技术合股的形式,来进行合作的。
如今的技术壁垒、专利壁垒,远没有后世那样森严。
许多本该保密的技术,军方的技术,都被两人一同游说之后,有了在港城投资建厂的意向。
毕竟只投入技术,就可以在港城有一个分厂。
对于许多企业而言,都是利大于弊的。
还有一点很关键,如今港城的人力成本,也确实符合这些企业的诉求。
只要港城这边的分厂,能够生产出合格的产品,那这些企业的成本,都会有很大幅度的降低。
之前陈冀生跟摩尔、基尔也有过深谈,对于港城这边人材的缺失,陈冀生这边也正经的提过。
有了利益的督促,有了资本的推动,大洋彼岸的技术人员,就跟赶集似的,奔港城而来。
对于这些人,陈冀生也表现出了足够的热情。
高等级的技术人员,尽量配备别墅,普通的技术人员,也多半入住半岛这样的高端酒店。
来的人,不管合作成功与否,陈冀生这边都准备了芳妮集团的服饰套装。
给钱,那是最次的选择,借机宣传芳妮集团的产品,才是一举两得的生意。
大洋彼岸的设计公司,也来了港城。
沙田老宅的主家儿,也在陈冀生的金钱攻势之下,放下了文人的矜持。
开始参与到电子工业园区的设计之中。
中西合璧,陈冀生要的可不是形似。
从建筑上散发出等阶的压制,一般人可是做不来的。
陈冀生也让其他大佬打听过,能像老宅主家儿这样设计园林的,在港城也是凤毛麟角。
没有文化的熏陶,没有家族的传承,想要规划一个正经的园林,也不是什么容易事儿。
电子产业园区,开始正式动工的时候,霍生也从北边回来了。
近期因为园区动工,即便陈冀生让方姐打电话,留在港城的五位大佬,也轻易不敢到沙田来。
来了就是无数的任务,压在本就不堪重负的肩头。
有几次陈冀生想跟郑生沟通一下建材的事儿,郑生那边就是不到沙田来。
陈冀生去了港九,也找不到人,无奈只能通过电话,简单的沟通一下。
“陈生,几位大佬都向我诉苦了,说是你这位新大佬,压榨他们这些旧大佬。”
从北边归来的霍生,依旧面带荣光,显然这次北上的收获,又是出乎意料的好。
“霍生,不提这个倒也罢了,提了,就要说说郑生他们了。
何生躲进港府不出来,胡生找不到人,郑生只能打电话联系。
董生、包生,躲进船厂就不露头了,这不是做事的态度吧?”
听到陈冀生要问责,霍生知道是在开玩笑,但心里也是一阵阵的发苦。
这种苦楚,也冲淡了从北边带回来的喜悦。
他跟郑生交流过,近期陈生压了不少任务下去。
按照郑生的说法,就是陈生把他们这些港城的大佬,当做矮骡子来使唤了。
本该一两年才能做完的事儿,陈生这边动辄就是一个月,两个月。
稍有诉苦,陈生这边就是各种办法、规划、计划书一堆。
而且陈生的办法也确实好用,比如在地产项目上,一个团队负责几处工地。
沙田这边的工业大厦,就有现成的案例,一个团队,负责了十处工业大厦的建造。
为此,郑生那边对于负责技术的人员,每天都是一百港纸的额外薪酬。
不然安抚不了那些工地的技术人员。
在建筑工地上三班倒、挑灯夜战,这在港城也是闻所未闻的。
“陈生,他们也是逍遥自在惯了。
这段时间,哪个大佬不是在连轴转?
几个大佬可是说了,陈生的钱真是不好拿。
拿了那边大洋彼岸的美刀,这是卖给陈生了。”
虽说嘴上在诉苦,但霍生的心里很满足。
得益于陈冀生的规划,如今地产集团的十大地产项目。
任何一个,都是他之前几年的工程量,十大地产项目,主要是以公屋为主的。
一旦投入港城市场,对于港城地价的冲击也是猛烈的。
按照陈生的计划,在劳资矛盾后期,将这批公屋投入市场。
一是跟港府达成一些投资的协议,二是再次冲击雪上加霜的房地产市场,三是笼络港城民心。
十大地产项目,或许盈利能力不足,但对于七大佬或是六大佬而言,在港城地位的提升,是无可比拟的。
“霍生,不谈这个,还是要谈人手。
如今产业园区的技术人员,已经到位了一部分。
咱们的这边的人手紧缺,需要从置业集团、四大洋行挖人了。”
(https://www.mangg.com/id111708/167066649.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mangg.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an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