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历史军事 > 防化尖兵 > 第一百四十一章 老照片

  第二天,仇几满特批,让杨越这几个货陪着苏沐晨在师直部队和附近转了一整天,几个货连新兵打靶考核都没去。情况太特殊,仇几满不敢怠慢,只让周亮临时在二排带队,胡书辅助。

  这两个和苏沐晨不熟。

  本来杨越是不让张朝封和欧阳山一起跟着的,两人至少留一个,不然二排四个班三十几号新兵,却只有两个老兵,不太合适。但这两个货一听可以远离靶场,说什么也要跟着一起,绝不离开。

  他们那次去校枪,真的是留下了强大的后遗症。

  张朝封甚至听见打靶这两个字,就觉得头晕目眩,脑袋里跑马,一顿泥泞的浆糊。

  第三天,师部派了一辆车,把苏沐晨送去了喀什机场。除了防化连和新一连,没人知道苏沐晨来十六师的真正目的,后勤部主任亲自护送,一看苏沐晨身边还有个上等兵,还以为是警调连特意安排的警卫人员,他挥了挥手,道:“送到这就好了,回去吧。”

  杨越连忙点头,“是!”

  他倒不是不想去送,只是他不太喜欢分别的场面。苏沐晨幽怨地看着他,“你真不去送了?”

  杨越凑了过去,小声道:“姐,我晕飞机。”

  “行了,我知道你是怎么想的,你个没心没肺的。”苏沐晨说:“不影响你带兵了,我先走了。”

  杨越招了招手,“回去给我写信。”

  “你也是!”

  两人对视了一眼,杨越低下了头。司机抽完烟,跟着后勤部主任上了车。汽车缓缓地启动,奔西门而去。

  看着消失在视线里的汽车,只留下了一阵飞腾而起的汽车尾气夹杂着路面的灰尘,杨越双手插在口袋里,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这姑娘昨天和他说,学期结束的时候,她已经申请了去三十里营房医疗站实习一年。老头子打死都不同意,两人由此闹了一顿变扭,苏沐晨的脾气倔的跟驴子似的,二话不说,买了机票就到疆南来了。

  也难怪,老头子一个电话接一个电话地猛追。

  三十里营房医疗站……

  杨越抬头看了看天空,如此耳熟的一个地名。那是位于在喀喇昆仑山北麓的一个医疗点,海拔三千四百多米,说它是全世界最高的医疗站,都不用带“之一”这两个字。

  三十里营房这个名字,是当年国军取的,后来改姓共之后,这里和它的名字也被顺理成章地接收了下来。那是新藏线的一个重要节点,那上面,几乎处于三不管地带,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新藏线还没修通之前,累死骡子跑死马,身前身后两条喀喇昆仑山的支脉是天然屏障,道路崎岖,交通不便。杨越去过一次,在惊叹世界屋脊之宏伟之余,对三十里营房的印象只能用八个字来形容。

  全世界遗忘的角落。

  杨越问苏沐晨,去那里干嘛?苏沐晨当时说,那里是她的宿命。她一定要去走一走,看一看。

  杨越以为苏沐晨要命的文青病犯了,告诫她说,那上面真的什么都没有。除了穿军装的,就是乱七八糟的窝棚,那些窝棚里住着的,都是一些鬼都不知道从哪个角落里流窜到这里的盲流,堂而皇之地在那摆摊做生意,赚过路卡车司机的钱。杨越对那地方的印象不太好,觉得无聊不说,还危险。

  苏沐晨笑着告诉他,因为,那是她母亲曾经生活过的地方,也是她牺牲的地方。

  杨越从来没有听苏沐晨提起过他的母亲,他也没想到,原来苏沐晨对三十里营房一点都不陌生。虽然她并没有亲自去过。

  她拿出来一叠一叠的相册,每一张模糊的黑白相片上,都有一个美丽的女人,不用苏沐晨介绍,杨越也认识。那个女人穿着军装或者是雪白的大褂,她的身后就是简陋的营房和雄伟壮丽的山峦。

  那是苏沐晨的母亲,去神仙湾哨卡巡诊的路上,因雪崩而遇难,她牺牲的时候,苏沐晨才六岁,远在三千多公里之外的乌市。

  杨越从苏沐晨的眉眼中,清晰地看到了她母亲的影子。听完了苏沐晨的话,他再也找不到理由阻止这个二十岁的姑娘那颗朝拜信仰的心。

  “立定!”身边好像有一队人停下了队列脚步,整齐划一的动作把杨越的心思从喀喇昆仑山上拉回到了十六师师直。

  戴着白色头盔的纠察挡在了杨越的身前。

  “同志,请出示你的证件!”

  杨越晃了晃神,从口袋里掏出了自己的士兵证。那纠察杨越隐隐约约间觉得认识,好像还是自己的老乡来着。但是他老乡却丝毫没有给他面子,士兵证一合,还给了杨越。

  “同志,在营区内行走,请注意单兵队列动作,严禁手插口袋!”

  “是!”杨越心说真是日了狗了,忙不迭地敬礼。那纠察看了他一眼,眨了眨眉毛。

  “看你比较顺眼,这次放过你。”他说。

  “土鳖。”杨越用家乡话低声骂了一句,两人对视笑了笑,那纠察便带队走了。

  杨越不在的这两天,最出人意料的,是新兵二排居然在靶场碾压了三排。七班整体成绩全连第一,五公里跑第一的钟煜发挥稳定,以四十九环的成绩夺得个人射击第一。五班的六个货虽然单兵并不占优,但整体还行,在新一连排在第三,张朝封的六班,有一个光头,但毕竟这是新兵第一次打靶,全连光头多到数不胜数,所以他们的名次也不会很难看。

  这么一来的话,高爱军的三排只在五公里上略有优势,二排和三排之间战成了一比一平。

  第四天的单兵队列没什么看头,新兵的队列动作中规中矩,望一眼过去,走得都差不多,打分也全凭作训参谋的个人喜好,并不太具备参考价值。高爱军和杨越两人都觉得这么比,比不出个所以然来,干脆就不比了。两人你请一顿,我请一顿,算是把那份倡议书虎头蛇尾地完成,没有留下什么遗憾。

(https://www.mangg.com/id110745/451303898.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mangg.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an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