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都市言情 > 四合院之进击的何雨柱 > 第247章 卫生纸

第250章  卫生纸
  许晓北在301医院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之后,已经出院回家静养了。
  这期间何雨柱去过一次医院,给许晓北送了一次药酒,至于能不能让他完全康复,何雨柱其实心里也没有底,只能等他服用一段时间看看效果再说。
  差不多用了半个月的时间,樱花国来的人终于把设备都给安装调试好了,今天终于迎来了最为激动人心的试生产环节。
  至于造纸的原材料,根本不用何雨柱操心,昨天厂区的铁轨上迎来了冒着白色蒸汽的火车,满载着好多稻草的车厢缓缓的开了进来。
  叶正刚今天带着局里的很多专业人士到场参观了,对于如何操作机器,樱花国的人后期还要对工人进行培训,所以此时并没有藏着掖着的必要。
  随着电闸通电,机器运转的轰鸣声响起,设备开始正式启动,稻草原料不断地被投入到复合不锈钢蒸煮锅里面,一个多小时之后,随着一声轰鸣,黄色的纸浆的开始从缓缓的流出。
  现场顿时爆发出了雷鸣般的掌声,黄色的纸浆经过过滤、漂白、烘干之后,被正式送上卫生纸的生产线。
  不久之后,一卷卷偏黄色的卫生纸新鲜出炉了,这预示着国内第一台卫生纸生产设备即将正式投产。
  何雨柱伸手拿起一卷纸,发现竟然是双层的,不得不说樱花国的技术还是很先进的,然后他笑着问叶正刚,“这个测试您老人家满意不?”
  叶正刚摇了摇头,“其实对于这个产品我是有心理预期的,但是让我们没有想到的是,它这个制浆工艺,真的可以把污染控制在最小的范围之内,而且污染可控,这才是它厉害的地方。”
  何雨柱没想到叶正刚的关注点跟他根本不一样,“你们这些专家,老是盯着这些技术看,不像我,只关心最终的产品。”
  “你小子,真不知道说你什么好,我刚才看了,伱这个生产线三四十个人就足够了,只能说你上次说的那个词叫什么来着……”
  “流水线,自动化?”
  “对对对,这个东西确实效率很高,节省了很多的人工。”
  中午的时候,何雨柱自费请叶正刚他们在二食堂吃了一顿工作餐,直接把叶正刚惊呆了。
  叶正刚放下筷子,用带过来的卫生纸擦了擦嘴,“我早就听人说你有国宴的水准的厨艺,今天终于是品尝到了了,这个家常便饭也能做成这个滋味,我真能说佩服了。”
  “你小子给这个东西取得名字还挺应景的,卫生纸,真好。”
  “喜欢的话,走的时候把试生产出来的都带走,让部委的领导都体验一下咱这个产品,不然光听说,不亲身感受一下,是不知道有多美好的。”
  何雨柱哈哈一笑之后,略带遗憾的说:“只是这个不是木浆纸,所以颜色还是偏黄,不是那种洁白如雪的。”
  “你的追求未免有点太高了,我看这个就挺好,木浆的成本可比草浆的高多了。”
  “这倒是实话,毕竟不管是稻草,还是麦秸什么的,都可以拿来做草浆。”
  叶正刚离开的时候,只带走了大部分的卫生纸,还是给何雨柱留下了一部分的,还笑着跟他说让他给亲朋好友送一点感受一下这个新奇的卫生纸。
  由于数量并不是很多,何雨柱给张大全送了两包,等他疑惑的问这是什么东西,有什么用的时候,何雨柱笑道:“叔,我听说你有痔疮,特意给你整了点柔软的纸巾用来擦屁股。”
  “张建设那小子皮真是痒痒了,什么话都跟你说,等我回家再收拾他,不过你说的是真的?”
  何雨柱顿时额头冒汗,张建设这是躺枪了啊,自己本就是开个玩笑而已,没想到还猜中了。
  “比真金还真,回头你老人家自己体验一下就行了,我还有事情,我先走了,”说完之后,何雨柱急匆匆的转身离开。
  晚上回家的时候,何雨柱从拎着的包里掏出了两卷卫生纸,分别递给了许晓楠和妹妹,笑道:“这是我们那个造纸厂生产出来的新产品,名字叫卫生纸,诚邀你们两人体验一下。”
  “哥,这个东西是做什么用的?还挺柔软的。”
  “这个嘛,可以用来擦手,擦口水,擦鼻涕,最重要的可以用来上厕所之后擦屁股。”
  何雨水不满的瞪了他一眼,“哥,咱们正吃饭呢!”
  “我说的是事实,而且当初我就是为了这个目的才考虑上线这个项目的。”
  许晓楠拿着卫生纸,感慨道:“卫生纸?名字还真贴切,拿来擦屁股的话,确实比报纸和书本要好很多。”
  “嫂子……你怎么也跟我哥一样。”何雨水嘟囔着小嘴嚷嚷道。
  “那是因为你哥说的没毛病,好了,咱们不说这个了,继续吃饭吧。”
  第二天上班之后,造纸厂新招聘的员工开始正式的报到,这个事情只能何雨柱自己来做,没有人可以帮助到他。
  最后实际招聘的人数也只有四十二个人,但是想到昨天叶正刚的话,应该是够用了。

  简单的介绍了一下自己和这个新工厂,何雨柱就把这些人交给了樱花国负责培训的人。
  至于怎么分配工种,这个就全看天意了,何雨柱现在并不打算插手这个事情,至于管理人员,还是等等看他们的培训表现,何雨柱也会全程参与这个实际操作培训的过程。
  -----------------
  随着时间来到五月下旬,李家庄生产大队田地里的大麦、小麦都开始转黄了,油菜籽日趋饱满,蚕豆荚马上就要枯萎了,这一切的一切都预示着收获的季节即将来临。
  同时,这也意味着最为繁忙的季节马上就要到来了,天气也会变的越来越热。
  生产队蚕室里的蚕一天一个模样,吃桑叶的量越来越大,大眠之后它们几乎一刻不停地吃,为了满足蚕的食欲,队里不得不派出大量的劳动力出桑园里面采摘桑叶。
  春花作物的收获迫在眉睫,紧迫的季节和气氛,“逼”着社员们出早工、开夜工,队里经常是凌晨四点钟就吹响了出工的号子,一直忙碌到天黑,社员们才能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中。
  早熟的麦子需要收割了,“谷熟一时,麦熟一晌。”
  每年到了麦收大忙季节,对于农民来说就是一场“龙口夺食”的战争,家家户户男女老少齐上阵,全部投入到火热的麦收大忙之中。
  从收割、拉麦、摊场、翻场、碾场、扬场到晒麦、装袋、拉运,任何一个环节都是分秒必争的。
  等到了地里,社员们一人分上几垄,立即开始舞动手里的镰刀,田间只剩下镰刀与麦秆碰撞发出“刺啦刺啦”的声音。
  割麦前,首先要割上一把麦子,这叫“打腰”,留着捆麦子用的。
  “打腰”的大概手法是——割上两小把麦子,左右手交叉两手把靠近麦穗的一头拧两圈,然后平铺在地上成一条直线就是个腰子。
  打好腰子之后,弯腰把割掉的麦子一扑一扑放在腰子上,大约够一捆了就弯下腰,两腿用力压在麦子上使劲一刹,一手拿起腰子的一头使劲一勒,拧上两圈,最后掖到麦捆里,这样,一个麦捆就算捆好了。
  割麦,是一件苦差事,天热流汗不说,麦锈不仅会蹭到脸上,钻进鼻孔里,还会沾满双手。
  如果用手抹一把脸上汗珠的话,顿时就会留下一道道黑灰,像墨水画的似的那种,脸上就会感觉火燎似的,所以正常都是脖子上挂着一个毛巾,流汗了就擦上一把。
  麦地里就好象是个大蒸笼,就连空气都是热的,站在麦地里,就是不干活,也是滚滚热浪。
  辛苦的割麦工作结束,接下来就是更加辛苦的摊场、晒场和碾场了,这些工作需要在最中午最热的时候进行,越热效果越好。
  在没有小麦脱粒机可以使用的时候,都是在压麦场里,用碌碡(liù  zhou)压麦子。
  先把晒好的麦捆打开,铺到麦场上,堆积成一个厚薄均匀的圆状。
  铺满之后,用人或者牲口拉碌碡,一圈一圈,直到麦粒全下来,中间不断用木叉子翻麦秸,以使上面的麦粒及时落地,下面未被碾压到的麦穗及时翻到上面被碾压到,这个步骤需要重复多次,直至麦粒完全被分离出来。
  最后用木叉把碎麦秸挑到一边剁成麦垛,一般用做烧火做饭。
  麦粒完全被分离完毕后,还需要进行扬场,扬场使用的工具叫“木锨”,扬场光有技术还不行,还要有一定的体力。
  扬场前还要根据风的大小来决定扬场的时间和方向,这其中的辛苦,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真正的体会到。
  最后把麦子晾晒之后,装进麻袋,剩下的事情就是交公粮和社员们比较期待的分口粮了。
  当然,这时候不仅仅会分口粮,还会分麦秸,前段时间李进步通知了各个生产队,后期会有人收购社员们用不了的麦秸,让广大的社员们半信半疑。
  这种不怎么耐烧的麦秸也有人会花钱买?
  反正很多人是想不明白的,但是看到李进步信誓旦旦的模样,他们又不得不选择相信,所以对于今年分麦秸的事情,他们都很上心,毕竟这个可能会变成钱。
  -----------------
  北大荒
  虽然现在有着严格的户籍管理政策,但是去北大荒的盲流却依旧络绎不绝,禁而不止。
  何为盲流?
  此时所谓的盲流,其实就是对盲目流窜人口的一个简称。
  其实这个时代能做盲流的,那还真不盲目,他们都是奔着北大荒而来的,家里闹饥荒,吃不饱饭,听说北大荒是个大粮仓,有吃不完的粮食。
  所以他们竭尽所能的流窜到了这里,其实也只不过是图个温饱而已。
  赵有德发现到了北大荒,哪怕是个盲流,也很受当地人的欢迎,毕竟这里真是地多人少,急需更多的人来开发这片肥沃的黑土地。
  到了这里,只要肯出力,肯吃苦,至少能混个肚儿圆,再也没有了吃了上顿愁下顿的事情。

  跟后世东北地区人口外流严重相反,此时的东北有大量的人口流入,有盲流,也有支边的男女青年。
  到了北大荒之后,赵有德才真正的感觉到了这里的女人是多么的能生孩子。
  北大荒的女人确实特别能生,周围农场的老职工,家中生五六个孩子的,那是大有人在,一点都不稀奇,甚至于一口气生十多个的也有不少。
  在以前的封建王朝时代,过去的皇帝有十几个皇子公主什么的倒也不稀奇,但那是皇帝跟众多嫔妃生出来的,而现在法律规定只能娶一个老婆,所以一个女人居然是这么个生法,不得不说,不服不行。
  其实这个时代的孩子超级好带,甚至严格来讲,都不用家里大人操心,根本就不用带。
  比如怀孕的女人,头一天还挺着大肚子在地里干活,等肚子疼的受不了,这才回家生孩子,甚至有的在麦田里,回家的路上就把孩子生出来了。
  女人生完孩子,给喂口奶,第二天就继续下地干活去了,因为此时大多都是农工,干活按天给钱,干一天给一天的钱,缺勤的话,会被扣钱,所以很多人舍不得那几毛钱。
  这就导致了,生出来的孩子,大的带小的,老二带老三,老三带老四,就这么接力下去……
  此时,养孩子就是这么的简单,只要大人给口吃的、给衣服穿就行,其它的都不用操心,稀里糊涂的小孩们就慢慢的长大成人了,不得不说很有时代的特色。
  其实很多人都有这么一种思维,广收薄种,众多孩子里面,说不定就会有个把有出息的。
  赵有德来到农场之后,因为能识文断字,能说会道,再加上经历过社会上的各种“毒打”,以及察言观色的本事,又恰巧正赶上农场缺兽医,所以他混了一个兽医的工作。
  至于怎么混上兽医的,其实也很简单,农场一批小公猪急需去势或者叫骟猪,不然小猪的生长速度会很慢,但是农场的兽医调走了,一时半会没有人分配过来。
  这个时候赵有德站了出来,骟猪这个事情对于他来说并不难,右手捏着一把锋利的小弯刀,在猪的下腹部的某个部位一划,就划出一道小口子,然后挤出农村称呼的“花肠子”,骟猪这个事情就算完事了。
  事后也不需要缝合,随便抹点碘酒在刀口上防止感染就可以了。
  赵有德的半个多小时,就把十多头小猪料理完成,手又快又稳,得到了农场领导的认可,从此算是做了一名农场的兽医,平时工作也不忙,有生病的牲畜按照药方给配药治疗就行。

(https://www.mangg.com/id109058/56792906.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mangg.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an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