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都市言情 > 满级考古大师 > 一百九十四章 一块博局引发的七国之乱

“嚯,时髦啊!”

        “象牙耳钉!”

        “这玩意放现在都不便宜吧!”

        这边刚研究完“赵蓝”印,确定了这是赵胡右夫人的私印。

        那边,林雅就在室内北部,也就是右夫人与部夫人两棺位置后方,发现了一堆腐朽难辨的漆木器,以及漆木器旁边的一根细小的象牙耳钉。

        为什么林雅能认出这是耳钉呢?

        因为之前其实华夏就已经出土过同款了。

        可别以为耳钉这玩意是舶来品,是欧洲人传到华夏的洋人首饰。

        世界各地的考古发现证明,耳环几乎是古代每一个民族都特别钟爱的饰物,而且无论男女都爱戴。

        古埃及人、腓尼基人、希腊人、罗马人、印第安人都爱戴耳钉。

        华夏人也亦然。

        不过,在华夏古代的时候,因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说法,传统的华夏人是不会戴耳钉的。

        一开始,中原的华族,也就是宗周治下的华夏人,是不戴耳钉的,但是会给奴隶,以及“卑贱者”们穿耳环。

        这是一种羞辱性的惩罚。

        不过在华夏南方的吴楚越三国,因为自有一套自己的文化,在吴楚越这边,身上纹身、穿耳钉是一件稀疏平常的事情。

        倒是没有什么羞辱的意味,就是一种文化喜好。

        再往后,汉族的女性也渐渐流行起了穿戴耳环,到了宋明时期,穿耳戴环便形成了风气,下到百姓,上到皇后和贵妇都穿戴耳环了。

        不过这个风气,并不是“爱美”的风气。

        而是宋明时期礼教盛行。

        在宋明限制妇女的儒学思想中,在女子的耳上扎上一孔,并悬挂上耳珠,是提醒她们要生活检点,行动谨慎的意思。

        因为耳朵上垂了耳珠,动作过大便会传出声音,有“警示”的作用。

        希望女子穿戴上耳环后,成为一个淑女,行事作风都不要太过活跃,要学会安安静静“乖巧做人”。

        耳环就成为了华夏女子的一道束缚,不但束缚了动作,还束缚了她们的灵魂。

        真正到了近现代,耳环才真正摆脱了那些礼教束缚,成为了“爱美”“漂亮”的象征。

        将时间倒推两千年,到西汉初年的南越国地区。

        穿戴耳环,反倒是和现代的风气差不多,没有所谓的礼教束缚,单纯就是因为女子爱美而已。

        这倒是让人非常感慨。

        华夏文明进步之后,在某些事情上,反而不断倒退了。

        原本只是简单的一件首饰,在礼教森严的时代,却成为了束缚女子的象征。

        象牙耳钉的发现,只是一个小插曲。

        除了林雅作为女性,对这个耳钉多了几分好奇之外,其他几个直男基本上都没太注意这枚耳钉。

        而是在注意发现耳钉时,旁边的那堆漆木器。

        “这...好像是博局吧?”

        陈翰不确定的轻轻翻动这堆漆木残器,小心翼翼的从中掏出了一个带有鎏金铜边框,但是中部的漆木早已腐朽的物品。

        在这个漆木器旁边,还有一个残破的漆盒,盒子的上部已经没有了,只剩下一点点底座,不过中间装着的十几枚象牙棋子还在。

        棋子的发现,基本就确定了,这确实应该是一套博局!

        博局,其实就是指象棋的棋盘,或者赌博时的赌盘。

        关于博局,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典故。

        西汉的汉景帝,在还是太子的时候,有一次相约吴王的太子一起下棋。

        但是汉景帝这人的棋品非常不好,眼见着下不赢吴太子,一生气,抄起博局就往吴太子头上砸,一棋盘将吴太子砸死了。

        这,也是后来七国之乱的导火索之一,以及吴王刘濞铁了心的要反汉景帝的原因之一。

        你还是太子的时候,一生气就用棋盘将我儿子砸死了。

        这事我忍了。

        结果你上位后,居然还要准备削藩?

        是可忍孰不可忍!

        爷造反了!

        然后被周亚夫花三个月时间平定了叛乱...

        而陈翰面前这件残破的博局,便是引发了七国叛乱的导火索之一。

        可惜,这面南越王的博局,已经残破的非常严重了。

        漆木做的博局面已经全部朽没了,变成了地上的一堆黑泥,只剩下了原本镶嵌在博局面四边的曲尺型鎏金铜边框还存在。

        而这,似乎也间接向大家说明了,为什么当年汉景帝能一棋盘砸死吴太子。

        围棋盘大家应该都见过吧?

        那种薄薄的棋盘,怎么看也不像是能砸死人的样子,最多也就是砸到脑袋上,然后棋盘破个洞,人晕乎一下,不至于会死。

        但是,镶着铜边的棋盘,可就不一样了...

        铜可是在华夏做了两千年的武器...

        是真能砸死人的...

        根据残存的鎏金铜边框来看,这个博局平面应该是近似正方形,长58厘米,宽52厘米,博局面的厚度在1.7厘米左右。

        这样一块长58厘米,宽52厘米的铜边框砸脑袋上,并且是愤怒情况下的全力一击。

        受害者立地投胎好像也确实没什么问题...

        除了这残存的博局之外,博局上摆放的漆盒里,发现的象牙棋子一共12枚。

        数量有点少了。

        12枚棋子,就算可能原本的棋子更多一些,那估计也就二三十枚。

        这个数量显然是不够拿来下围棋的。

        “难不成,赵胡下的是五子棋?”陈翰无厘头的在心里想到。

        当然,这也就是一句戏言。

        在史书上能见到的,公元前华夏人玩的棋局,也就只有围棋了,不过那个时候不叫围棋,叫“弈”。

        这也是“对弈”一词的由来。

        传说,尧造围棋,以教子丹朱。

        也就是说,围棋最早在尧舜时期可能就出现了。

        不过这个传说缺乏论点。

        但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华夏人对弈就已经是很常见的事情了。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载:“弈者举棋不定,不胜其耦,而况置君而弗定乎?必不免矣!”

        这是史书上对围棋最早,也是最准确的记载。

        而襄公二十五年,是公元前548年。

        也就是说,至少在公元前548年之前,华夏已经诞生了围棋!

        赵胡能够会围棋,并且将其带入地下,继续下棋,倒是也没啥奇怪的。

        唯一奇怪的,就是这棋子,确实有点太少了。

        而这个疑惑,注定没办法解答。

        ------题外话------

        玩笑话,七国之乱背后的政治因素是非常复杂的,不仅仅只是因为吴王的儿子被汉景帝一棋盘砸死了。

        主要还是削藩的问题。

        不过这件事作为一个导火索,以及让吴王坚定了反中央的想法,肯定是没错的。

(https://www.mangg.com/id106779/41474234.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mangg.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an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