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历史军事 > 我家相公是穿越者 > 第三十一章 成功脱险,拿大户开刀

贺老板被两名衙役押着,带到外面,按在受刑的架子上。“哗”,直接一盆冷水浇醒。

        “饶命,饶命啊……”

        眼见这阵势,贺老板心知不妙,大喊着饶命。

        可惜他得罪的人是周文景。

        现在成了县令身边的大红人。

        衙役们出于巴结讨好,只会把他往死里打。

        强行扒掉裤子后,孔武有力的衙役开始行刑。

        啪!

        厚实的廷杖狠狠打在他的屁股上。

        “嗷!”

        贺老板发出变了调的惨叫声。

        这还只是第一板,接下来还有二十九板等着他受用。

        一般来讲,杖十下,基本上就得面朝下卧床数月。杖三十,以后生活可能无法自理。杖五十以上,基本上不用考虑以后了,家属赶紧准备棺材就行了。

        衙役们一个个都是手辣心黑,压根不管贺老板的哭嚎,一下接一下的用力行刑。

        那些围观的百姓,吓得一个个躲得老远。

        其中就包括贺家鞋店跟过来的伙计。

        本来他们还想着通知东家的亲人拿钱过来救人。

        现在一看这情况,拿银子,找关系都已经晚了。

        周文景只是冷漠的看着。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贺老板一而再,再而三的挑衅他,百般陷害。今天新仇旧账一起算清,看以后谁还敢再打他主意?

        行刑完毕,贺老板已经痛晕过去。

        “禀报县尊,行刑完毕,人已经昏迷。”

        “将其收监,待其家人交齐所欠税银与罚金后,再放其归家。”

        乔县令暗夸周文景有本事。

        这才上任不到一天的功夫,就帮他夺回了户房的掌控权,更是搞到了近2000两银子的税银。

        照这个趋势,本县的银粮征收任务,定然可以完成。

        周文景收拾完了贺老板,脑子里开始琢磨如何神不知鬼不觉的把董小姐与玉玲转移出去。

        今天被贺老板当众挑破,虽然衙役们已经到周文景的鞋店内搜查过一遍,但是暗中盯着的人肯定会有。

        以周文景现在的实力,只要被人发现窝藏女通缉犯,必死无疑。

        陆织造的府邸被烧,憋着一肚子火正等着找人发泄呢。

        得知周文景窝藏了董小姐,陆织造可不傻,立刻便会知道那天晚上的火是周文景放的。

        到时候不把周文景大卸八块才怪。

        周文景回到户房,支着额,闭目苦苦思考。

        突然,他想到了一个不错的办法。

        事后就算有人追查,也查不出什么来。

        他转头看向旁边的一名帮闲。

        那名帮闲被他看得一阵头皮发麻。铁书办、杜总算手、吴平,这些人全都被周文景整倒了。

        由不得他不害怕。

        “叫什么名字?”

        “刘才用。”

        留柴用?

        周文景不得不佩服此人的父母,给儿子取了一个好名字。

        看这人骨瘦如柴,真贴切。

        “你给我去跑一趟腿。去大通路的周文景鞋行,告诉里面的陈掌柜,让他找三辆拉货的马车在店外候着。”

        “行,小人马上去办。”

        这家伙听得周文景不是找他麻烦,而是使唤他去办一件私事。

        他大松一口气。

        而且感到十分高兴。

        因为上级通常都会使唤比较信任的下属去办私事。

        这么多人不使唤,偏偏叫他去办,这是不是说明周大人对我很信任?

        其实还真不是这样。

        周文景是看到刘才用比较闲,其他人都在忙着查账、做表单,这才叫刘才用跑腿。

        ……

        半个时辰后,总算手朱诸把一份新造的账本交到了周文景手中。

        “周大人,这是经过核算后的新账本。上面记录着本县欠税欠粮人员的具体账目。”

        周文景接过后,翻阅。

        上面记录着密密麻麻的人员名单,以及欠税欠粮的数额。

        按照周文景的要求,以镇为单位进行了划分、归类。

        根据每户的欠税数额大小进行了排列。

        排在最前面的,都是大户。

        比如卧牛镇,地主张万勋,拥有田地一千二百多亩,是名符其实的大地主。按照明朝税制,私田一亩交税粮三升,官田交税五升。

        张万勋名下的田都是私田。

        1226亩,合计需缴纳税粮3678升。

        一石等于一百升。

        换算下来,张万勋今年应缴纳的税粮是36石又78升。

        可是张万勋仗着有钱有势,一般的官府小吏根本不敢拿他怎样。他到现在为止,仅缴纳了5石税粮。

        差不多也就是意思一下。

        除了拖欠大量税粮,张万勋在城内、镇上购置有多家铺面,拖欠税银更加严重。

        按照大明征税法,商铺除了经营者需要按照营业额纳税以外,房东也需要将租金的10%上交。称之为房捐。

        这一制度在晚明已经普遍实行。

        清朝以后更是变成了统治者的一种合法税收。

        张万勋的商铺加起来有六十多间,镇上的十五间商铺按年租金8两银子一间算,一年的总租金是120两,应缴税银12两。

        城内47间商铺,年租金最低的20两左右,最高的接近40两。

        一年的总租金高达1400多两。

        应缴税银140两。

        可是他却只交了一两银子。

        足足拖欠了151两。

        这还只是他一人,便已经欠税欠粮这么多。其他地主、有点背景的关系户,个个都欠了不少,甚至一个铜板都不交。

        反倒是那些穷得连饭都吃不起的老百姓,很多都交足了。

        这世道真不是一般的黑暗。

        有钱有势的大户,不怕胥吏。他们就敢不交。

        穷苦百姓谁都惹不起,各种苛捐杂税交个没完没了。

        想要把本县的银粮征足,首先就要想办法把这些欠税不交的大户搞定。

        “朱诸,说说户房往年都是怎样让这些大户交税的?”

        周文景眯着眼问道。

        “以前啊,咱们官府比如要在卧牛镇征收银粮,便会把当地势力最大的一两户找来。与他们商量好,让他当众带头交税,完事后,再把他们交的税银退还一部分,或者全部退还。其他人看到大户也交了,多半都不会再拖欠,也会跟着交。这样就能把大部分银粮收上来。”

        朱诸简单介绍了前任们的办法。

        这种事,说白了,就是找个托儿做示范。

        只不过找的这个托儿是当地最有权势的大户。

        “今年用过这个办法吗?”

        周文景问道。

        “用过了,可是不管用啊!那些百姓们十分狡猾,兴许听到了些许内幕,说什么也不肯再上当。”康师爷在旁边愁眉苦脸的接话道。

        身为县仅的粮谷师爷,没少为征收银粮这事操心。

        周文景只是问问,并没准备用这个办法。

        不收大户的钱,却拼命的压榨穷苦百姓,这种事他还真干不出来。

        “康师爷,一会你给快班的兄弟每人加两个鸡腿,让他们早点吃饱钣。准备跟着我一起下去走走。”

        周文景这么安排,有两重用意。

        一是为了帮助董小姐与玉玲成功转移到她的那个小姐妹家。

        二是为了征税。

        他准备拿一个大户开刀试试。如果遭到的阻力与压力不是特别大,那就可以分而击之。

        一个镇一个镇的清理。

        总之不能让那些地主士绅联合起来。

        否则,别说是他一个小小的书手。便是乔县令都得完犊子。

        通常来说,只要不把那些大户逼到绝路,并且让他们看到官府不好惹,也就老实了。

        安排妥当后,周文景回了一趟鞋店。

        刚到店门口,就看到三辆宽大的货运马车停在店门口。

        车夫正坐在车辕上休息。

        拉货的马车,底板一般比较宽大。没有上面的车厢。

        “东家,您可回来啦!您让我找三辆马车干什么呀?”老陈今天守店,可没少受到惊吓。

        先是看到东家穿着官员的服饰,带着大队衙役把贺老板的鞋店给查封了。贺老板直接押走。

        然后过了没多久,又有大队官差冲进周文景鞋店,说是搜查女通缉犯。

        还好,什么都没搜到。

        最终官差们走了,老陈吓得瘫在椅子上,半天起不来。

        现在看到周文景回来,老陈就跟看到亲爹一样。

        心里也踏实多了。

        “我寻思着咱们定制的第一批鞋盒有点粗糙,会降低鞋子的档次。所以准备把它们运回两个木匠的住处,让他们加工,把鞋盒打磨精致。刻的鞋名也要加深一点,最好涂上金漆。”

        周文景把原因告诉了他。

        这是早就想好的完美理由。

        “三位师傅辛苦,麻烦把马车停到门口来一点,方便我们把货搬上车。”

        周文景指挥着三辆马车在门口停好。

        半个车屁股都伸进了店内。

        “劳三位久等,很是过意不去。装货估计还要一阵子,你们不嫌弃的话,可以到旁边吃三碗面,我请客。”

        周文景对三人说道。

        三个马夫都是干苦力活的穷人,听得雇主请他们免费吃面,一个个高兴坏了。

        当场就跑去不远处的面馆吃面去了。

        周文景与老陈两人开始把仓库内的鞋盒往外搬。

        鞋盒并不重,很快就搬运完了一大半。

        周文景看了看面馆方向,三个车夫还坐在外面搭的凉棚内。

        估摸着面已经吃得差不多了。

        “老陈,我看三个车夫像是没吃饱。让他们等这么久,怪过意不去的,你过去给每人加两个蛋,顺便把面钱付了。”

        周文景把老陈支走。

        待得老陈离开后,他赶紧通知藏在仓库阁楼内的两女下来,让她们藏在马车上,等会半途会设法接应她们。

        费了一番手脚,总算让两女藏进了鞋盒中间。

        绑好绳子,上面并不盖东西。

        就这么大摇大摆的让三个车夫把马车拉走。

        周文景则是回衙门,厚着脸皮向乔县令借了出行的马车,带着一帮快班的衙役,前往卧牛镇。

        没多久,他便在半路上‘偶遇’三个拉着满车鞋盒的车夫。

        要把车上的两女转移到自己马车上,还要避过车夫的耳目,这难不倒周文景。

        只是略施小计,没费什么力气就把两女转移到了车厢内。

        在狭小的车厢内,周文景与董小姐四目相对,却不能说话。

        因为害怕被驾车的车夫听到。

        当马车来到董小姐那个小姐妹的居住地附近时,周文景还想着怎么让车夫停下,然后支开车夫。

        结果车夫内急,主动提出要停车方便一下。

        简直就是天助。

        “你们两人赶紧走,记住最近这阵子千万不要露面。若是万一你们的小姐妹靠不住,可随时设法通知我。”

        周文景与她们相处了两日,多少有些不舍。

        更多的是担忧。

        两个弱女子,被官府通缉,其实是很难生存的。

        “珍重!”

        董小宛看着他,眼圈微微泛红,千言万语,最终化作两个字。

        “快走吧!车夫马上就回来了。”

        周文景催促。

        若是力量足够强大,银子够多。他可以为她抗下一切。

        让她做一个无忧无虑的小女人。

        可是现在,他的能力有限,也就只能做到这一步。

        目送着董小宛与玉玲的背影消失,他微微叹息。

        他正在一步一步变得强大,可惜时日尚短。

        无论是资本的积累,还是势力的凝聚,都需要时间。

        过了片刻,车夫捂着肚子回来了。

        “对不住啊,可能吃坏了肚子,让您久等了。”

        “无妨,走吧!”

        周文景坐在马车内,经过董小姐与玉玲进的那幢宅子时,掀起窗帘看了看。

        他只知道这里有许多老宅子都是洗綄房留下来的。

        以前住的是官妓。

        后来变成了世娼居住地。

        千万别小看这些世娼。她们有的也是洁身自好,满腹诗书才华。一些更是嫁进了豪门。

        或者被某些官老爷看上,拥有的能量并不小。

        董小姐与玉玲进去这么久,不见出来。想必她们的小姐妹应该靠谱。

        ……

        马车在道跑上飞驰,很快便追上了走在前面的快班衙役。

        在古代,一匹马是非常值钱的。

        而且受到官府的严格管控。

        特别是现在,大半个明朝江山都处于战乱之中,稍好一点的马匹都被征去做战马了。

        衙役们出去执行公务,人手一匹高头大马,那是电视剧里面才有的情节。

        真实状况,他们都是靠着两条腿奔跑。

        特别是集体行动。

        根本不可能有那么多马匹。

        卧牛镇离城区不算太远。

        周文景今晚把这里选为突破点,有着多重考量。

        太厉害的大户,他惹不起。

        先拿个没有特别过硬背景的大户下手,成功的机率要高得多。

(https://www.mangg.com/id105685/41988075.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mangg.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an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