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玄幻奇幻 > 武神仁威演义 > 第三十三回 巡视国家定法度 离去石基寻名师

?

  

  第三十三回巡视国家定法度离去石基寻名师

  

  火红的太阳照耀着远安王国京都城,整个天空里蓝天白云,天朗气清,城内的皇宫里钟鼓升鸣,旌旗飞扬,大殿上的琉璃瓦泛着金光。皇宫里最大的一个金銮殿,上面牌匾二个斗大的字“永和”,这里,是远安王朝每天皇帝召见文武百官上朝的地方,但今天高高在上的龙椅空无一人,在其左侧一张凤椅上坐着当今皇后云海岚,她的身后站立着一名穿粉红色宫装服饰的少女,台阶下文武百官分两排站立。

  

  一名太监在台阶前,对阶下众文武百官叫道:“圣母皇后懿旨下,文武百官听旨。”

  

  文武百官均两旁出班,跪在阶下听旨。

  

  太监将懿旨打开,大声朗读起来:“我远安王国,自太祖开疆立业三百年余年,历十二位先帝,国盛民安,四方震服。然国运有兴衰,旦夕祸福,昨有奸侫之徒苏武能、杨学权、迟国荣三贼,营私结党,互相勾结,欲窥国器,叛逆谋乱。皇上英明果敢,奋起抗争,奈何寡不敌众,魂归天国。后得忠义之臣徐文辉、云清风、云龙、云虎、云豹众将,及时来援,浴血皇宫,将三贼诛灭,本宫及皇子公主得以转危为安,此实乃国家之幸事。皇上驾崩,举国哀伤,太颐殿中已设灵堂,本宫即日起携皇儿公主扶灵三天,文武百官前往吊唁,择日葬入皇陵。

  

  呜呼!既皇上已归天,国不可一日无君,现立皇儿赵喻行为帝,继承皇位。本宫念及喻行年纪尚幼,暂不能管理国家,现由本宫亲率文武百官暂掌朝政,待喻行年长时还政于他,望文武百官鼎力支持,毋负我望,皇上在天之灵也安慰矣,钦此,谢恩!”

  

  文武百官听旨后山呼千岁,口称“尊旨”。随后,才二岁大的小孩儿赵喻行,穿上小龙袍,戴上小冕冠,被一名太监抱上了龙椅扶着坐稳,那赵喻行溜着眼望着下面黑压压一片的文武百官,不知所措。

  

  随后,太监再次宣读懿旨,赏赐平乱有功之臣。

  

  “封云清风为太傅、任兵部尚书、天下兵马大元帅”

  

  “封徐文辉为骠骑将军,统领御林军”

  

  “封云龙为镇东将军,统领东营”

  

  “封云虎为镇南将军,统领南营”

  

  “封云豹为镇西将军,统领西营”

  

  “封赵明阳为镇北将军,统领北营”

  

  另再勋发一道懿旨:“先皇与本宫所生之女赵敏儿,自幼离宫,身担重责,今回归远安,现将其立为长公主,协助本宫暂撑朝政。”

  

  众人纷纷领旨谢恩。随即太监宣布退朝,文武百官均散去。

  

  云敏儿陪着母亲一起坐马车回仁宁宫,路上,云海岚向云敏儿问道:“敏儿啊,最近的惊变事件已近尾声,大局已定,远安朝政重归我云家手中,已无隐忧,接下来你有什么打算呢?”

  

  “女儿在仁威国这十几年,目睹了仁威国许多事物,仁威国虽然国土比我远安国小,人口也比远安少,但军队兵强马壮,英雄人物倍出,国家法度严谨,人民富裕,生活优越,而且重视后辈人材的培育,各地书院如雨后春笋,多不胜数,以现今两国实力比较,我远安国实难以征服仁威,再过几十年后,更有被仁威所灭的隐忧啊。女儿有见于此,想母亲你允许我,到远安国的各州府去巡视一翻,看看各地风土人情,了解官员的治理能力,回来再为母亲制定富国强兵之策。”云敏儿心中早有打算,此时才说与母亲。

  

  “既然你有此打算,母亲一定支持你,但你巡视各地,务必要做好保护措施,那我就叫你舅父龙云精选一队精兵随你,你另持一道兵部节符,可以让你随时节制各州府兵马,这样母亲才放心让你去啊。“惊变才刚停止,云海岚确实还不能完全地放心,外地州府那些曾经支持赵永安的兵马还没有解决,隐忧仍然存在。

  

  第二天,云龙接到云海岚的通知,连忙在东营中选出几名最信得过的亲信参将,带领一队强悍精兵,来到皇宫前等侯云敏儿。

  

  云海岚再从皇宫中选出几名聪明伶俐的宫女,让她们陪伴云敏儿,途中服侍云敏儿的日常起居。但云敏儿见到这些宫女,不断摇头,这些宫女日常都居住在宫中,深居简出,体质较弱,看起来比较难支持长途跋涉。云敏儿向云海岚建议,勋发一道诏书,招募身体好,懂武功的女子组成一队女子亲兵。朝中文武百官中,不少人家中有女儿,很多都曾习过武,体质较健壮,见皇后有诏,连忙将女儿带到宫中,应征与云敏儿作亲兵,很快,云敏儿身边就多了一队英姿勃发的娇娃,云敏儿告别母亲,离开了京都城,在东营精兵的护卫下开始了她的巡视之旅。

  

  远安王国地域广阔,山川河流众多,森林湖泊荒野多不胜数,全国有数百个州府,沿路的路途并不好走,云敏儿这一走,就去了几年,她把远安国的各个州府都走了个遍,对各地的风土人情,山川地理,人口状况,经济发展都了解清楚,那些记录的纸张都足足装满了一马车。

  

  当云敏儿结束这次巡视行动,回到京都皇宫时,云海岚心痛地抱着女儿,云敏儿当年离开京都时,还是一个美艳的少女,回来时,已经变成了一名青年女子,岁月在她身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

  

  回来后,云敏儿请求云海岚在远安国庙堂中设立一个“政监院“的机构,这个政监院专门负责制定远安国的法度,云敏儿亲任院长,为远安国的未来发展做好规划,自此,远安国开始走上强国之路。

  

  而就在此时,仁威国中的张子龙正准备着去泰安州。临行前,他修书一封回家,让父亲派人将他师傅给他的惊神枪带来石基学院。好友公义祥也将那套收藏了多年的弓箭交还给张子龙。

  

  张子龙在石基学院那间学习了数年的学堂里,与众同窗一一作别,陈云、李忠、公义祥等知心的兄弟都依依不舍,张子龙紧握着他们的手说:“好兄弟,我们一生都是好兄弟,我们到了国考时在泰安州再见。“众兄弟纷纷点头答应。

  

  张子龙在学堂环顾四周,却发觉不见了黄碧映,问起其他人,只有另一位女同窗姚苏告诉了实情,黄碧映因家中有事,已经回到泰安州的家中。此时,张子龙心中想道:“我明天就出发去泰安州,而黄碧映也回了泰安州,我到时会不会遇到她呢?“第二天天刚亮,张子龙父亲张朝唤派来二名家丁,赶着一辆豪华的马车来到石基学院门前,张子龙将行李搬上马车,准备向泰安州出发。这时,他见到石基学院的大门前立着一人,身影健壮,定睛一看,原来是大师兄黄国凯,他也特意一早来门口与张子龙作别。张子龙连忙跑过去施礼,黄国凯拍了拍张子龙的肩:“子龙,不久我也会离开石基学院,回到泰安州重回军营,继续当我的护狩将军,如果你这次国考能有出色成绩,我们就有机会日后在战场上并肩作战了。““非常期待能与大师兄在战场上共同杀敌!”

  

  张子龙说完与大师兄哈哈大笑,然后道声珍重,踏上马车,离开石基学院,直奔泰安州而去。

  

  石基学院所在的畔浠镇离泰安州并不远,很快,在晌午过后,张子龙的马车就到达泰安州城前,张子龙下车一望,泰安州的城墙高数十丈,巍俄雄伟,城墙向两边伸延十几里,望不到边。张子龙来到城楼下向上望,仰起脖子才能望到城楼顶,这城楼就好象一幢高楼。

  

  城楼里两扇沉重的城门大开,一队兵将战甲鲜明,手持明晃晃的武器在守卫着,显得精明强悍,张子龙见状不禁暗暗称赞,从守门兵将的状况就可以知道仁威国军队是纪律严明,训练有素的,确实是一支强大的军队。

  

  走进城市内,一行行的商铺民居整齐划一地建造,街道将房屋整齐地一个方块一个方块划分着,可以看出泰安州的规划很好很仔细。街道上非常清洁干净,路旁都种植各种大树,形成了林荫大道,行人在里面络绎不绝。主要街道上商铺林立,店内货品琳琅满目,里面人来人往,生意非常兴旺,更有不少茶楼酒馆,人们在里面饮食闲谈,从人们的笑容里,可以看出,泰安州的人都在过着享乐富足的生活。

  

  张子龙的马车一路走向国师黄国辉的家宅,黄国辉的家是一座豪华的大庭院,占地纵横数百丈,里面房屋高楼层层叠叠,数之不尽;花园水池,亭台楼阁,曲径回廊,较场武馆应有尽有。来到黄宅门前,只见庭院院墙高大,正门前有一对高大无比的石雕独角兽。朱红色的包钉大门大开,有几名家将身披铁甲,腰悬宝刀,手中紧紧按住刀柄,在认真地注视着过往行人。

  

  张子龙来到门前,将古柯人的信件递与家将,请家将通传给黄国辉。

  

  黄国辉这时正在与夫人在厅前喝茶聊天,见到家将走进来报告:“国师在上,门外有一青年,自称来自石基学院,欲见国师,并有一封书信,请国师定夺。”

  

  黄国辉将信件看完,对着夫人哈哈大笑:“这石基学院掌教古夫子却是真朋友,又将给我带来一个好弟子,数年前,他将黄国凯介绍来给我,黄国凯后来在国考里独占敖头,更被皇上封为护狩将军,而今天,他介绍来的青年,不仅是古夫子培养的杰出弟子,更是我故人白远文之徒,来人日后必是杰出人物。”

  

  “赶快传他进来,让我看看他是个什么人物!”

  

  家将听到后连忙走回到门前对张子龙说:“我家国师有请,请随我进来。”说罢,指挥马车从侧门进去,让马车在门内等侯张子龙。

(https://www.mangg.com/id10521/6049765.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mangg.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an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