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网游竞技 > 红楼绮梦 > 11 循循善诱的宝姐姐

?宝钗见贾玉那着急的样子,笑着站了起来,拉贾玉坐下道:“这么急干什么?你要真有心学问,也不用急于一时的,以后有的是时间。今天是双日,难道你忘了吗?”

  “我知道今天是双日,但去向太太老太太行晨礼最多不过一个时辰,剩下的时间你都可以教我的。”贾玉期盼地看着宝钗道。

  “行晨礼后我要去梨香院我母亲那里一会。”宝钗答道。

  “好吧,那我明天再来!”贾玉站起来说道,说完便准备离开。

  “等等!”贾玉刚走几步又被宝钗唤住。

  贾玉转过身,只见宝钗略带神秘地向自己笑着:“离行晨礼还有一段时间,我可以带你先看一样东西。”

  “什么好东西?”贾玉立刻来了兴趣。

  “跟我来吧!”

  宝钗带贾玉进了她的卧室。贾玉见这卧室虽如寒冰月窟一样清爽简朴,却又有一种醉魂迷魄的幽香不知从何发出。

  “莺儿,把我昨天给你的那幅画取来。”宝钗吩咐莺儿道。莺儿取来画,贾玉还以为是什么名家墨宝,传世神品,打开一看,却是一幅普通的人物画像,上面只画了一个老头,孔子。

  见贾玉脸上的失望神色,宝钗微笑不语,只是让莺儿把画挂到墙上。

  莺儿把画挂好,宝钗对贾玉说道:“你先对圣人的画像磕六个头。”

  如果不是宝钗的命令,贾玉是根本不想磕这个头的。在500年后贾玉生活的时代,孔子早已不是什么圣人,他留下的四书五经也大多被认为是封建糟粕,只有一些闲着没事同时对历史古董有点兴趣的人才会去翻翻,连贾玉这个重点大学历史系的学生也是学校不教考试不考的。所以从小到大,贾玉压根就没认为孔子是什么圣人,只是一个有些学问,有些啰嗦,有些不得意的老头子——孔丘。

  “你以前入学时已磕过了,知道我今天为什么还要让你磕吗?”宝钗对磕完头的贾玉说道。

  “不知道。”贾玉老实回答。

  “本来你拜师要向我磕头的,但我不想受此礼,不愿以师父的身份教你,但不磕几个头,我以后说的话你可能都要当耳边风,所以我的三个头让祖师爷孔圣人代受。”

  “原来如此,那还有三个头呢?”

  宝钗看了贾玉一眼,语重心长道:“另外三个头,当然是向圣人重新磕的。我要你知道:虽然我不想与你摆师父的架子,讲师道的敬重,但我引你入门窥探的,与你讨论研究的,却是圣人之道。我虽不用你尊敬,但圣人之道,你要学问,必须先尊敬。”

  “圣人之道我自会尊敬,但宝姐姐你,我也一样的尊敬。”

  “算了,算了!”宝钗摇手笑道:“我才十六岁,我可不想像老先生一样板着脸和你说话,那样我会憋坏的,我们还是说说笑笑,不必拘礼才好!”

  “那好吧!”贾玉点头答应道。其实面对如此妩媚丰艳、国色天香的宝姐姐,贾玉又何尝愿意整天看她板着脸呢!

  第二天早上,贾玉寅时一刻便悄悄起床,自己草草梳洗好,带着手抄本四书,匆匆赶到蘅芜苑。

  还好,今天算是没有迟到,蘅芜苑的大门还没打开,估计宝钗还未起床。

  贾玉走到门边,不知怎么轻轻一推,吱呀一声,门居然开了,原来门没上闩。走进厅中,悄无人声,贾玉来到窗下,打开窗,一缕带着草香的晨风拂面吹来。贾玉拿出书,坐在窗下一边温习一边等。

  忽然,感觉几点清凉雨丝洒到了后颈上,原来窗外已下起了小雨。淅淅沥沥的雨声落在檐间,洒在叶上,随着雨丝香雾浮起,窗外也逐渐变得朦朦胧胧起来。就着微微的光,贾玉继续温书,梳理好不懂的问题,等会向宝钗请教。

  “你来了!”一声轻唤忽地响起,宝钗已不知何时掀帘而出,倚门悄立。

  抬头时,贾玉的目光不禁一阵呆。只见宝钗髻松鬟堕,发丝凌乱,睡眼朦胧,酥胸微露,居然穿着睡衣走了出来,与平日端庄齐整的形象简直判若两人。

  “是,宝姐姐,今天我没有迟到吧!”贾玉不再多看,笑了笑道。

  “没有!”宝钗也笑了笑,虽然这一笑是那样的微浅,但配着她那一身衣着与姿态,竟是说不出的妩媚。

  贾玉不禁又有些呆了。

  宝钗睡眼朦胧看了贾玉几眼,又歉意笑道:“你再坐一会儿,我还要继续睡一会儿,我有个不良的习惯,每逢下雨的清晨,我总要睡到很晚才起来的!”

  “那宝姐姐你就继续去睡吧,我一边看书一边等,反正也没什么事。”贾玉笑答道。

  “好,那你就一边看书一边等,同时准备好要问我的问题,我先去睡了。”宝钗慵懒的说着,又转身轻轻掀帘走回卧室了。

  书还是那本书,但贾玉横看竖看,怎么也看不进去了。

  端庄勤谨的宝钗,妩媚慵懒的宝钗,到底哪一个是更真实的宝钗?或者两个都是,只是不同时候的不同表现?贾玉只感觉宝钗的影子在眼前不断飘忽着,媚惑着自己的目光,特别是那大观园无人能比至少D杯的丰挺胸部,今天居然,居然被自己窥见了一丝白白嫩嫩如雪如酥的诱人勾魂春光……

  喉咙咕隆一声响,一大口口水被咽下,身体某个部位开始汹涌澎湃全身也躁动起来,贾玉不自觉地站起来,双腿直直挺挺仿佛要踏陷地板腰背也如拉满的弓弦有一种强烈向前冲的冲动,双眼望着那道隔着宝钗卧室的门帘更是仿佛有火焰在燃烧。

  不行,不能这样!贾玉猛地一拍自己的脑门,自己到底是来请教学问的,还是真像黛玉所说的那样,被色迷心窍了?不行,不能就这样轻易被黛玉鄙视了。贾玉努力定了定神,让自己重新坐下来继续看圣人书,但此时又怎能看进去一个字,只是随意乱翻着。忽然看到的一句话让贾玉不禁怔了怔,子曰:“我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贾玉叹笑一声,不得不佩服圣人洞穿千古的高见。

  贾玉又努力定神看了几页圣人书,雨声渐微,窗外渐明,宝钗终于起了床,莺儿端水进去,洗漱完毕,宝钗又对着镜台梳妆了一大阵,从卧室出来时,又恢复了平日的端丽齐整。

  “不好意思,让你久等了。”宝钗在贾玉对面坐下,浅浅笑道。

  贾玉忙道:“没有没有!”

  “不是‘没有没有’,而是‘应该应该’才对哦!”宝钗笑道,“有什么问题你就尽管问吧,我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贾玉酝酿了一下情绪,想了想道:“我粗略读了一遍圣人书,发现其中谈得最多的是一个‘仁’字,但对这个字,我还有很多的不解。”

  听了贾玉的问题,宝钗点点头,眼中略露赞许道:“你能提出这个问题,说明这书你还是用了点心读的,把你的不解具体说来听听吧!”

  于是贾玉一口气问了一大段:“这个仁字,圣人不同的时候,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释,好像没有一个定论。比如对颜渊,圣人说‘克己复礼为仁’,这仁好像是一种苦行的道德;对子夏,圣人说‘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这仁又好像只由学问便可达到,对樊迟,圣人说‘仁者爱人’,仁好像又是一种情爱。不知‘仁’到底是什么?”

  莺儿送过来一杯茶,贾玉喝了一口继续问道:“还有,对子贡问仁,圣人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好像这仁需要积极有为;对仲弓问仁,圣人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又好像消极无为即可。还有,圣人说‘为仁由己,我欲仁,斯仁矣’,好像为仁是很容易的事,但对诸多高足弟子如子贡,仲弓,冉有、子路以及当时许多名士大夫,圣人又从不轻易许以为仁者,这仁好像又很难做到,既说慎出其言即为仁,又说博施于民而济众方为仁,这仁好像既很小又很大似的。”

  宝钗在一旁静听着,待贾玉说完,笑问:“还有吗?”

  “暂且问这么多吧!贾玉笑道,“再多了姐姐回答的我也记不住了。”

  宝钗没有直接回答贾玉的问题,而是先反问贾玉:“道可道,非常道,对于仁,你觉得圣人有必要下一个定论吗?”

  贾玉想到自己从小读书时,学什么名词概念时都要先下一个确定解释的,可能这种思维模式对学圣人之道并不合适,于是对宝钗道:“姐姐你的意思是,不对仁下一个定论,而是对不同弟子不同解释,正是圣人的高明之处?”

  “是也!”宝钗点头笑道:“因为颜渊气质最纯、悟性最高、志气最坚,所以圣人也拿最高最难层次的仁来要求他,要他‘克己复礼,三月不违,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近乎苦行,但拿这种标准来说给其他弟子听,估计都要吓跑了,还哪来的弟子三千呢?”

  贾玉也笑了笑道:“看来圣人这个老师还是很体贴的,不迂腐也不蛮横。”

  “你说体贴,也不错。”宝钗笑道,“圣人之道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字——恕,正有体贴的意思,这个我们暂且先不说。子夏好文,有学究气,所以圣人从学问之路开导他,所谓‘自诚明,自明诚’。子贡才气大,好事功,所以圣人传他有为之仁,仲弓性偏静默,所以圣人传他无为之仁。至于你说的小大难易,也本在仁的范围变化中。仁可小可大,可易可难,可刚可柔,可近可远,可约可张,植之塞天地,横之弥四海,卷之不盈一握,坚贯金石,柔胜弱水,远越千年,近在一念之间。”

  宝钗从容地说着,贾玉静静地听着,竟有些像听老僧说法,但眼前侃侃而谈的分明不是什么须眉皆白的老僧,也不是老尼,而是青丝绿鬓、明眸皓齿、浅笑动人的少女,贾玉恍然间有些悠忽错位感觉。

  但光听不问也不能算好学生,贾玉挤了挤脑子,终于想出一个问题:“那姐姐说,这么些个大小高低长短深浅浓淡刚柔动静难易不同的仁,有没有一个共同点呢?”

  “问得好!”宝钗轻抿了一口茶,笑道:“所有的茶都是水泡的,所有的仁也都需要一个东西来做。”

  “什么东西?”贾玉急问。

  宝钗笑而不语,继续品茶。

  让我自己想!不会吧!贾玉抓了抓脑袋,要知道自己每每在思考这些趋向本质的问题时总喜欢短路的。

  莺儿端来几个桃杏。贾玉拿起一个桃子,边吃边走,吃完了没有想出,又拿起一个杏子,吃完了还没想出,还要伸手去拿时,被宝钗一把按住手,嗔道:“不许吃了!这么简单的一个问题都想不出,还有脸吃!”

  贾玉只好撤手,乖乖地坐下继续想,一只手还握着刚吃完的一个桃仁,杏仁,捏了捏这两个果仁,还挺硬的。贾玉突然想到,果仁也是仁嘛,那这两个仁有什么共同点呢?都比较硬?都可以播种、发芽、长大开花?都是由分子、原子组成的?

  “实在想不出了,姐姐启发启发我吧!”贾玉只好向宝钗求答。

  

(https://www.mangg.com/id10478/6041846.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mangg.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angg.com